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2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4/613

  只见公孙瓒一行人,安然无恙的行走在最前方,可是,在他们的身后,则是排起了长龙,有近三四百人走在他们的身后,手上捆绑着绳索,一连绑着,低着头,面色灰白,不过,从他们的服饰上能够看出,他们都绝非常人,看到这些人,荀攸似乎明白了甚么。
  公孙瓒大笑着走了上来,朝着两人拜见,说道:“此番,未曾减员,还有……”,他指着后方的那些人,说道:“臣愚钝,不知当如何震慑,故而,将倭岛诸国王君全部缚绑而来,震慑之事,还是荀君自行来罢,我实在不擅长啊……”
  太史慈呆滞的看着这一行人,心里却是想着:
  你不擅长个鸟厮啊,你都把他们绑过来了,还震慑个啥啊……
  公孙瓒心里却是极为开心的,谁言骁勇营不善战,看,这番出征,我们可是抓住了数百国君啊,一人都未曾损失,如此彪悍的战绩,古往今来,舍我其谁啊?
  荀攸朝着他使了使眼色,公孙瓒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荀攸便愤怒的叫道:“你怎么可对诸君如此无礼?还不速速释放!”,他说完之后,公孙瓒这才醒悟,有些不悦的离开了此处,没有搭理他,荀攸走到了最后,让士卒们将这些人释放,又看向了大儃都。
  “代我表示歉意,让他们进城,我自会安排府邸,令人好生照看……稳住他们……”
  大儃都点着头,又对着那些王君们说了起来,士卒们将他们一一解开,这个时候,这些满脸绝望的王君们,这才起身,朝着荀攸大拜,又说了一些言语,荀攸看向大儃都,大儃都说道:“他们是在感谢君的大恩,又祈求君不要责罚公孙瓒将军。”
  “哦?他们为何会对公孙瓒将军如此恭敬?”
  “我们向来如此,以强为尊……”大儃都有些尴尬的说道。
  荀攸点点头,便笑着,带着这些王君们返回王城,刘默便没有再与他们相见,他的事情,算是完成了,他并不是倭国相,在此处没有任何的官身,他原先的任务,就是让诸国承认刘安的共主地位,让荀攸能够合理的插手各地之事,好生整顿,宣化文明。
  如此,诸国国君都被绑到这里来了,甚至,在人群之中,他还能看到早已臣服的须佐之,他有些无奈的站在最后,也是唯独没有被捆绑起来的,他的事情完成了,没有人再不敢承认刘安的地位了,其余的诸事,交于荀攸来做便可以了。
  他与黄忠一同朝着府邸走去。
  黄忠问道:“我们何时回去?”
  “还在惦记那位名医啊,你可安心……就这几日,我们便能返回了……”
  “我儿给我写了书信,我在东濊的时候,有驿卒来与我交递……”黄忠脸上难得出现了一丝笑容,他从怀里拿出了一封沾染着血液的书信,笑了笑,说道:“你看看,我儿才学如何?”
  刘默接过了书信,认真的看了一番,笑着说道:“这字,可比你写的好多了,通篇典故,不错,不错啊,有三公之资啊!”,黄忠听闻,虽没有言语,可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不求我儿为三公,只愿平安,这番返回,我定要找到那位名医……”
  “你可安心,我会相助的,还有荀君,他的家族势大,还可以让他相助……”
  “不愿欠下人情……”
  “无碍,我替你去,还有朝中袁将军,这两人愿意相助,这位名医是定能找到的……”
  两人闲谈着,没出几日,经过了荀攸与这些王君们的亲切谈话,倭岛的事情渐渐平定了下来,这些王君也都认可了刘安的地位,并且,他们也决定留在倭奴国一段时日,免得在外遭受到贼人的袭击,荀攸手中无人可用,请刘备相助,这才稳住了整个倭岛。
  即使如此,他要做的事情还是很多,想要整合倭岛,让刘安名副其实,只怕还要忙碌个数年,当然,这也要看荀攸究竟如何去做。
  在完成了这里的事情之后,刘默便告辞离去,仅带着黄忠离去,其余将领,原先便是镇守宁州的大将,如近随刘备镇守倭岛,相助荀攸,故而不可返回,众人亲自恭送,尤其是赵云等人,与刘默再三告别,这些时日的相处,他们心里格外亲近这位胆小,却并不懦弱的刘公。
  在乘坐大船,离开了倭岛之后,他们却遭遇到了极为异常的气候,从倭奴国开始,一直到东濊,雨水从未断过,尤其是在东濊,雨水淹坏了不少的庄稼,好在没有人员的伤亡,不过,在幽州并州,受到这异常气候的影响,却是有不少地区发生了洪灾。
  在幽州,乌桓水暴涨,诸郡大灾。
  并州,则沁水暴涨,诸郡受灾。
  以渔阳,晋阳等地区受灾最为严重。
  赶到了渔阳,刘默等人的行进速度就收到了巨大的影响,另外,最令人烦恼的,还是幽州刺史陶谦,被调到了徐州,新任幽州刺史袁绍,还在路途中,并没有能力能够督促诸郡,一同开始治理河道,使得周边受灾严重,除了乌桓水之外,一些靠近海岸的地区,也遭遇了大灾。
第0445章
痛彻心骨
  刘默坐在上位。
  渔阳太守审配坐在他的身边。
  刘默正在读着天子的诏令,天子令他治幽州的洪灾,等到袁绍前来,再行交接。
  “诸君……我不才,陛下委任,治此番大灾,还望诸君相助,莫要推辞!”刘默看着众人,皱着眉头说道,审配拱手,一脸的肃穆,他说道:“定不敢违令!”,在方才的谈话之中,刘默得知,审配此人,乃是建宁十八年的考士,先后在并州,贺州为官,如今任渔阳太守。
  此人肃穆,少言语,做事倒也正直,在渔阳之内,声望不错,深得百姓爱戴。
  刘默起身,说道:“堵不如疏,要治幽州之灾,必先治渔阳……如此,便下令诸多县城乡野,要百姓服徭,各方官吏管辖……疏通河道,建坝……”,周围的官吏们纷纷起身,准备四处禀告,刘默却将审配留了下来,说道:“我初来渔阳,不知此处地形之事,治水之事,还是要仰赖君……”
  “至于调动人力,或需他郡相助,君可直言!”
  “谨诺!”审配拱手,便走了出去。
  刘默走出府邸的时候,直接踏在了水面上,县里的水,已经过了小腿,烂泥堆满了大道,百姓们那简陋的房屋,既不能挡水,也不能防雨,雨点溅落在刘默的额头上,刘默哀叹了一声,县里尚且如此,不知那些沿岸地区的百姓又是如何了……
  正在想着,背后传来一阵脚步声。
  刘默转过头去,来人正是黄忠,黄忠走到了刘默的身边,抬起头,看着朦朦胧胧的天空,冰凉的雨点划过他的脸庞,滚入衣内,两人久久没有言语,刘默说道:“汉升,你大病初愈,不能久留在此,陛下诏令里并没有提到你,你可提前回家……”
  “那名医之事,我告知了荀君,荀氏会助你寻找的……”
  黄忠皱着那双浓厚的眉毛,思索了许久,松开了紧握的双拳,说道:“幽州郡县士卒,大多都与宁州士卒一同被刘玄德带去了倭岛,没有士卒维持,公独自一人,只怕是难以管辖诸多民众,我便留下来相助罢,待事成,我再返回……”
  “汉升……”
  “不只是为刘公……”黄忠说着,看向了城内,刘默随着他的目光,一同看了过去,在远处,不少百姓都是有些呆愣的望着天空,妇女怀里抱着儿童,青壮们都在藏着粮食,生怕受潮,而他们的今年的收成,以及储存的食粮,都被这泛滥的河水与连绵不绝的雨滴所毁掉了……
  看着青壮们不辞辛苦,一遍又一遍从家中冲出,倒掉满满一桶的水,再次冲进家里,刘默心里渐渐也变得有些凝重起来,幽州受灾,渔阳到如今为止,在灾害里丧命的足足有四百多人,而百姓的财产损失,更是严重。
  尤其是间接病死的老弱妇孺……不计其数。
  穿着厚厚的蓑衣,刘默赶到了受灾最为危险的安乐县,渔阳郡领九县,其中,以安乐与平谷受灾最为严重。
  夜色下,漫天大雨洗刷着地面,天空闪过阵阵的雷光,这一阵闪电,照亮了刘默那有些狰狞的脸庞,他身穿蓑衣,便要朝着县外走,一旁的审配拦住他,大吼道:“公不可再前进!前方有危!!”,周围满是雨声与士卒们的怒吼声,审配靠近刘默的耳边,刘默方才能听清他的言语。
  刘默还是想要前往看一看,却被审配粗暴的一推,吼道:“公坐镇此处!!”
  说完,便穿过了这漫天的雨帘,冲出了县城,刘默抿着嘴,无奈的看着他离去。
  而在远处,黄忠正在咆哮着,他干脆的褪去了上衣,任由雨水冲洗,整个头发都黏在了一起,他怒吼着,手中扛着锄,狠狠的砸在松软的地面上,河水渐渐上涨,格外的凶猛,朝着人群一次又一次的展开了冲锋,黄忠怒吼着,从一旁扛起了放满了石子的竹筒,猛地掉进了大河之中!
  他所携带的勇士们,高呼着,随着黄忠一一跳进了翻滚的河流之中,他们想要堵住这泛滥的河水,黄忠的咆哮依稀传进审配的耳边,“让周围的百姓们后撤!!!!”。
  刘默并没有在这里待太久,他还要前往其他县城,他带着辎重,四处来往,踏过泥水,将士卒百姓们所需要的物资送达,他还要严格的督查各方,以免有官吏逃跑,使得民众恐慌。
  不过,情况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奋力而有所好转,反而,被淹没的地区越来越多,百姓们哭着离开了自己的故乡,被刘默组织着,去往涿郡,而黄忠等人,有不少人消失在河流之中,人手愈发不够用,就在这般焦急的时候,贺州,新州,三韩,东濊组织的支援赶到了幽州。
  刘玄德早在得知幽州遇灾之后,便让一大批的士卒返回,这些人冒着风雨,赶回幽州,总算是给了刘默喘气的机会,刘默赶忙组织了六支军旅,分别派往了渔阳的六个县城,其余的县城,受灾实在严重,已经有些来不及了,在得到了士卒们的支援后,情况这才好转。
  尤其是黄忠,率领这些士卒们,悍不畏死,四处治理,疏通河道,或者暂时建立御水坝,很多时候,在黄忠这股悍不畏死的精神的鼓舞下,士卒们也渐渐变成了他这般,无论面对多么汹涌的河流,他们都敢在怒吼声中随着黄忠跳进河流里,以自己作为抵挡,保护身后的百姓撤离。
  如此,足足忙碌了数月,天空渐渐转晴,烈日重新升起,天边总是出现异常美丽的彩虹,而河水也变得温柔起来,返回了自己的住处,百姓们一个一个的返回,诸多官吏,士卒们,此刻累的都有些受不了,很多人,欢呼着,倒在了河边,睡了过去。
  黄忠一步一步踏着泥泞,走出岸边,坐在了一处被折断而出现的树墩上,呼出了一口气,看着面前欢呼的士卒与百姓们,士卒们也不顾地面脏污,直接躺了下来,他们累极了,甚至都没有起身的力气,就连官吏们也是如此,审配也是坐在泥泞上,看着河面,难得露出了一丝微笑。
  黄忠再次起身,并没有打扰地面上休息的那些士卒,独自先行返回了渔阳县。
  刘默与诸多官吏们正坐在城门口,背靠着城墙,浑身松懈,看着天空中美丽的彩虹,刘默眯着眼,享受着温暖的阳光,挥发掉自己身上的湿润,阳光突然消失,刘默睁开双眼,黄忠正站在他的面前,高大的身躯拦住了阳光,刘默勉强的挪动,让出了一个空位。
  黄忠也没有推辞,坐在了刘默的身边。
  “呼……该回去了?”
  “嗯……袁本初这几日便要到来了……终于可以回去了……”
  “那名医……”
  “你还惦记着呢……你可安心,那人已经找到了,如今正在雒阳,被荀君的叔父荀彧所找到,回去之后,你便带他直接前往你的家乡便好了……”
  “你是如何得知的?”
  “昨日,一大批书信送至渔阳县,哈哈哈,道路被阻断,很多书信都没能前来啊,我那徒儿,也给我写信了,他想要参与考核了,若是他能过,他定然就是最为年轻的四科最冠,比那郭嘉还要年轻,比荀彧还要厉害!”
  刘默有些得意的说着,又看着黄忠,果然,黄忠听闻,便是眉头一皱,问道:“可有我的书信?”
  刘默点着头,说道:“自然有……休歇片刻,再去看罢……”
  “不必,你先歇着,我自己前往……”黄忠猛地起身,看着他高大的身躯,刘默摇着头,这个人,从未见过他疲惫,或者痛苦的模样,无论遭受大多的重创,无论日夜不眠的忙碌了多久,他总是这般刚毅,淡然,令人自愧不如,刘默强撑着,一只手扶着地面,也站了起来。
  “我带你去,书信堆积成山,还有陛下诏令,你要是看了可就要出事了……”刘默说着,与黄忠一同,朝着府邸走去,好在烈日当空,没有风雨阻挡,走在道路上,沐浴在阳光之中,浑身也是舒适了许多,走进了府邸,黄忠待在门口,并没有进去,刘默走进去翻找。
  “我儿痊愈,也定能过科功……或比你那徒儿要好上很多……”
  “或许……”
  刘默说着,他拿着一篇密封起来的书信,递给了黄忠。
  黄忠有些激动的从他的手里接过了书信,脸上带着一丝笑意。
  刘默干脆坐在槛上,继续享受阳光。
  黄忠撕开了书信,慢慢的翻阅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4/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