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一本三国志(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613

  “那……闻人公……”
  “闻人袭是要重罚的,马均就算了,让他继续参与考核罢,若是有下次,便不许他出仕,至于闻人袭……朕不能轻易放过,传朕的命令!”
  ……
  闻人袭着急的等待着,过了许久,方才有官吏要他前往议厅,天子有诏,闻人袭带着马均,急急忙忙的便赶了过去,果然,当他赶到了议事厅的时候,王符正在等着他,王符一手捂着眼眶,看都没有看他一眼,眼里满是愤怒,闻人袭冷哼了一声,也没有搭理他。
  有一黄门看到闻人袭已经来了,便从拿出了诏令,递给了闻人袭,说道:“我先告退!”,闻人袭拿了诏令,读了片刻,脸色大变,咬着牙,浑身都颤抖了起来,这神色,让诸多的官吏们都有些好奇,天子究竟说了甚么,马均抬起头,亦然是有些疑惑的看着他。
  “没有你的事了,你去准备考核罢!”闻人袭说着,马均点点头,却还是有些不放心,又问道:“天子是责罚了师……师……师君?”
  “恩……”
  看到闻人袭如此痛苦的模样,诸多官吏都在猜测着,莫不是天子将他撤了职,看起来这惩罚非同小可啊!王符有些心灾乐祸的看着他,却依旧没有出声,闻人袭哀叹了一声,咬着牙,说道:“你便去参与考核罢,勿要丢了我的颜面……”
  “恩!”马均朝着闻人袭大拜,又朝着各位官吏拜了拜,这才走了出去,看到他离开,闻人袭这才将手中的诏令放在了木案上,痛苦的离开了书房。
  他刚刚离开,诸多官吏便立刻走了过来,想要看看究竟是甚么样的惩罚,让闻人袭如此模样。
  王符也是凑了过来,毕竟他现在可是与闻人袭有着“深仇大恨”的!
  “私自斗殴,不成体统,朕实在愤怒……特令闻人袭,私自出钱,为考场提供纸张三千张!”
  “两日内完成,不可有误,若是拖欠,即刻使马均离开考场,永不录用!”
  官吏们面面相觑,这惩罚……对闻人公来说,还真是狠啊。
第0278章
再考科律
  第二批的考生进入考场之后,却惊奇的发现,作为主考官的王符并没有出现,只有闻人袭在场,场上并没有什么意外发生,也没有出现马均这般的情况,十分的顺利,直到他们也考完,方才走进了府邸之中,与第一批的考生们汇合,很多考生还在为明日的考试而准备,不过,也有一些人,并不着急。
  比如,先前那位与袁绍等人结交的刘备。
  他或是对自己很有信心,又或是将此次考核定为一个能够结交各路贤才的好场所,他四处结交一些风度翩翩,饱读诗书的青年才俊,像他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对他人来说,这些人不止是自己的竞争对手,或许,过几日,他们便成为了同僚,因此,也没有恶言相向,相处的还算是和谐。
  第二场考核是算术,对与这些士子而言,还是有些难度的,毕竟,他们之中,大多都是些年轻人,尚且还在学习儒学大义,尚且还没有开始学习其他的杂门,因此,到了夜间,很多学子都在秉烛夜读,不久之后,士卒们前来传令,按某位不愿意自曝姓名的考官之命,劝诫士子们早些休歇,不可因熬夜而累坏了身子!
  说完,他们便带走了这些房间里的蜡烛。
  士子们恍然大悟,他们大概猜测出了是哪位考官如此的关心他们。
  次日,第一批的考生们走出房间,准备进行考试,第二批的考生们却是焦急的等待着,此番出题的乃是王符本人,不过,他依旧没有到场,闻人公坐在上头,主持考核,发下了试卷,果然,今日的难度,比之昨日要高出了很多,大多数士子们都是焦头烂额,不过,对于袁绍这般的大族子弟而言,这些还是比较轻松的。
  毕竟,他们家族里的长辈,也不乏一些专心与数术,整日埋头研究的,他们跟随在这些长辈的身后,对于各个方面,都算是比较精通,而寒门子弟就不同了,犹如刘备,刘备暗自叫苦,他拜在卢植门下,也仅仅是学了些经典,治理农桑之类,这些考题,简直就是要了他的命啊,他无奈之下,只能一边做,不时又偷瞄两侧。
  他身边那人,正是荀家子弟,荀彧,年幼的荀彧做题的速度却是极为迅速的,他注意到了刘备的目光,傲然的抬起头,将考卷缓缓朝着他的方向侧了侧,便继续做着,刘备感激的望着荀彧,紧张的做着题目,不时有考官前来,这里是荀攸负责看管的,好在荀攸并不想靠这位年幼的叔父太近,给了刘备机会。
  很快,考试便结束了,荀彧最先完成了答案,不屑的看了看诸多士子,昂首挺胸的走了出去,而此刻刘备心里却变得有些复杂起来,此子虽出身大族,可是毕竟年幼,若是他写的都是错误,那自己不就……唉,刘备心里有些担忧,但又立马赶了上去,追到了荀彧的身边,低下身,拱手说道:“多谢荀君相助,备感激不尽!”
  “哎,无碍,不过……”荀彧贴近了他的身,低声问道:“你抄写之时,可做了修改?”
  “当然,我修改了些许,君可放心,若是出事,我定然不会连累到君!”刘备极为认真的说道。
  荀彧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便好,我倒不是怕你连累我,只是,此题甚至简单,若是你全部抄写,到时考个满分,岂不是对我不利么?”,年幼的荀彧傲气的说着,双手放在背后,大摇大摆的便离开了,刘备呆愣的看着他离去,心里却隐约有了些不好的预感。
  第二批考生们,在他们完成考核之后,便立刻接替他们,走了进去。
  而此时,主考的只有蔡邕一人,就连闻人公都不见了。
  袁府,书房
  “这王符,实在是不像话,犹如疯犬一般,竟撕咬不放,若不是天子贤明,只怕连我都要被抓到绣衣使者府去了!”闻人袭怒气冲冲的说道,他对面的袁逢却没有多说什么,微笑着望着他,点了点头。
  “袁君不如与我一同上奏,共奏这奸贼,将其烹而食之,如何?”
  “闻人公,若是有什么事,直说便好,不必如此了……”袁逢镇静的说道,闻人袭一愣,咳了咳,说道:“是这般,我看这些考生,多为寒门,连个试稿的纸张都没有,所以,我想为他们准备些……”
  “善,闻人公若是这般想,做便是了,何苦要与我说呢?”
  “你也直到,我为官清廉,尚且没有那么多的钱财,因此,想从你这里借一些,日后定然奉还……”闻人袭笑着说道。
  袁逢恍然大悟,点了点头,说道:“送客!”
  “袁君,你我多年好友,勿要如此啊……”
  最后,闻人袭还是乐呵呵的从袁家走了出去,随后,他又连续拜访了几位朝中大臣。
  第二日的考核结束,又很快到了第三日。
  这个时候,诸多考生也都也就熟悉了,见面也都纷纷问好,当然,也有几个不太合群,寡言少语的,比如马均,刘备从昨日起便想与他结交,可是到现在都没能问出他的师门或者来历,第三日考核的主要是律法,出题者乃是阳球,是阳球,考生们听到这个名字之后,就觉得这场考核定然不会太简单。
  果然,最初的几个问题还算是正常,问了些基础的汉律,并且询问当如何处置,到了后头,题目就渐渐有些变质了,比如大汉那些律法是要斩首,以重刑治国,有些哪些好处之类,考生们为了能够通过考核,只能昧着良心来回答考官的测验了,这个测验,反而是刘备最为擅长的,因为他长期就待在贺州,时常陪同行政。
  第四日,也就是最后的一门,也算是时下最为关键的科目,农桑。
  崔寔亲自出题,寒门子弟们自幼忙于农事,这也算是他们最轻松的一门了,至于世家大族,袁绍之类,在太学院里,也时常看些农书,对于农桑也算是较为知晓熟悉,就是苦了荀彧这般的贤才们啊,抓耳挠腮,就是不知该如何书写,好在刘备在他身边,他不时的侧试卷,让荀彧能够抄写。
  谁知,荀彧并不领情,放下了笔墨,目不斜视,后来又干脆闭上了眼睛,等待考核结束。
第0279章
各科之冠
  考核很快便结束了,各位考生再次经过检查,方才一一离去,不过,马上就要公布结果,他们也不能离开雒阳,只好待在先前招待过他们的贤士馆里,有些焦急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王符并没有召集大批的官吏,他对于自己极为的自信,与蔡邕,闻人袭等一些大臣,开始了批阅考卷。
  天子也有意来批阅,可是,他正在为三韩之事忙碌着,只能交予王符这些人来做,三韩之地,二韩都已经被大汉完全的占据,设立了新的郡县,委派了县令,太守,平且从幽州调集了一些匈奴,乌桓前来此处定居,田丰是个很有雄心壮志的人,他来到了辰郡之后,便立刻开始施行大汉的民屯制。
  又着力与官学等机构,是要弘扬大汉文化,将此地纳入大汉的边境内,曹操对此事极为上心,并且令杨彪也要与田丰一般,要大治两郡,曹操在马韩内,也是大量安插了自己的心腹,有大汉精锐的士卒们在此处镇守,王公大臣也都不敢反对,曹操改革了马韩的行政律法,又开始派人修建驰道。
  这条驰道,自然便是要从幽州修建到了支国的,是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三韩地区。
  曹操在东北忙碌,所行之事,自然都是要与天子汇报,因为三韩百废待兴,故而天子也是忙碌了起来,曹操确实是个能臣,尽管他还年幼,可是处理三韩的政事,他是完全可以胜任的,在他的影响下,田丰与杨彪都已经不怎么把幽州的命令当回事了,幽州刺史陶谦,在能力方面竟然被曹操这个年轻人所超越,他自然是不服的。
  他也拼命的想要在幽州弄出些政绩,使得两地陷入了一种竞争之中,就好比阳球与卢植一般,曹操将三韩的特产,矿物等运输到幽州,陶谦又令商贩们前往三韩售卖幽州商货,天子并不在意他们的明争暗斗,他倒是想要看看,在曹操,田丰,杨彪这三位年轻人的治理下,三韩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王符等人,通宵达旦的批阅了十来天,方才将全部的考卷都批阅完成,经过商讨,又给与了分,分别是优异,良好,及格,极差,这四类,然后又一一给与分值,最后方才公布,录取士子的条件,便是四门都要在及格之上,然后再经过每门的优异程度,给与不同的官职。
  比如善与农桑的,自然是要去民屯官职,善与律法的,进入廷尉之类的官职,等等。
  对于本科最为优异的三人,也是分别用朱笔描了起来,以分数之高低而排列。
  当四科的考核结果,被挂在了考场之外的时候,考生们与一些前来观望的闲人,在考场之外,堆积成山,因为大汉如今对于人才的空缺,这些题目并不是很难,要任用的官吏也是超过了原先的打算,参与考核的一千四百多位的考生之中,足足有八百多位考生通过了考核。
  士卒们开始念起姓名来,众人都是认真的听着。
  “儒科,冠,北海郡朱虚县人,管宁,管幼安!”
  “次,清河郡人,崔琰,崔季珪!”
  人们竖起了耳朵,仔细的听着,人群之中,不时的传来惊呼声,也有哀叹声,总的来说,儒科的题目很是简单,考过的士子们也是极多的,不过,这里念得都是儒科成绩出众,故而第一批要去报道任免的官吏们,念完了姓名,还有很多人等待着,当然,他们还有三次的机会。
  接下来,便开始念起数科的成绩来,亦然是以第一名开始念起的。
  “数科,冠,幽州涿郡涿县人,刘备,刘玄德!”
  “次,扬州吴郡吴县人,赵爽,赵君卿!”
  人群之中,一位大耳猿臂的男子,呆滞的望着正在念着人名的士卒们,伸出手,掐了掐自己的脸,这是什么情况啊?男子转过头,看去,在人群之中,一位幼童双眼泛着泪,愤怒的盯着他,刘备张了张嘴巴,却说不出话来,荀悦无奈的走到了荀彧的身边,拉着他的手,安慰道:“莫要失态,你尚且年幼,不通算术,也是正常的,接下来还有两门,说不定还有你呢!”
  没有想到,荀彧听闻,并没有振作起来,反而是哇的一声便哭出来了,弄得荀悦也只能抱着他离开。
  “你这卑鄙的大耳贼!!数科最冠是我哒!!呜呜呜~~~”
  片刻的闹剧,自然是没有引起任何的混乱,士卒们喊完了数科出众者,又开始念起律法来。
  “律科,冠,兖州东郡东阿人,程昱,程仲德!”
  “次,下邳淮浦人,陈登,陈元龙!”
  律法科一一念完,又有几个人相继离去,他们是准备去官衙报道的。
  “农科,冠,乐安郡盖县人,国渊,国子尼!”
  “次,东郡东武阳人,陈宫,陈文台!”
  等到所有的都念完,依旧有些考生,站在原地,无奈的低着头,默然不语,他们都是没有能够通过考核的,念完了诸多姓名之后,看着这些垂头丧气的士子们,士卒高呼道:“王君有令,日后,还有此等考核,诸君若有意,可安心进学备考,等待来日之考核!”
  士卒又高呼了三声,这才返回了校场。
  四科,分别都录取了两百余官吏,总的便八百来人,他们先是要去官衙报道,拿到官衙特赐的验,而后还要留下名录,至于何时任免,还有等百官协商,分别安排,不过,考核成绩最好的前两位,是要单独留下来的,这八个人,是要去面圣的,听闻天子还要亲自考核他们的才学!
  管宁这般的儒学最冠听闻,并没有过于激动,只是点了点头,便回去又重新读书去了,程昱看起来也有些不合群,也没有久留,国渊,陈宫,崔琰,赵爽都是非常激动的,他们很开心能够得到面圣的机会,欣喜的交流起来,这些人之中,唯独一个刘备,呆滞的望着他们。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61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