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8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4/1449

  但他现在的身份代表的是“共产国际”!
  方不为暗暗的叹了一口气。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若不是和苏共的亲密关系,也成就不了胡月明传奇的一生,但若没有这一层关系,也就不会发生之后的那些事情。
  方不为的身份有些特殊,虽然职级低,但参与谈判的国民政府代表没有把他当做小透明。
  宋子闻和陈祖燕更是把他当后辈看。
  但该算计的时候,也照样算计不误。
  宋子闻和陈祖燕还建议让他发言。
  发什么言?
  开什么玩笑?
  这两位是嫌自己这个侨盟理事代表的身份当的太舒服了?
  自己坐在这里,代表的可是华侨抗日联盟,有些话坚决不能乱说。
  要不是代表着这一层身份,让他当场骂两句都没问题。
  方不为头摇的跟拔浪鼓似的。
  对面的几位不明就理,都在猜测方不为的身份。
  胡月明则是又惊又疑。
  方不为顶天也就是个特务头子,怎么看架势,宋子闻和陈祖燕好像特别重视他的意见?
  在和平饭店见过面之后,李泽田早就在第一时间把方不为提供的信息传回延安。
  而方不为在接到命令的第一时间,也给李泽田发过密电,说了他也会参加谈判的原由。
  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上级没有通知胡月明详细的情报,只是提醒他,见到方不为的时候,不要露出马脚。
  而此次谈判的代表当中,就中间那一位知道方不为为何会坐在这里。
  谈判两天,方不为没说过一句话。
  除了听,他就是看。
  看的对面几位心里直犯嘀咕。
  其中有几位还当是方不为这个国民党的特务头子在观察自己。
  他们哪里会想到,方不为不过是犯了好奇的毛病。
  会后,方不为当即就似好了电文,交给了宋子闻和陈祖燕预阅。
  这两位看完之后,一个比一个惊奇。
  不是方不为在电报中说了什么不该说的,他们惊讶的是方不为的记性。
  整个会议过程当中,他们就没见方不为记过一个字,但为什么能将谈判的内容一字不差的记在脑子里?
  比书记官记的还要详细。
  开什么玩笑?
  一句话有歧义,都有可能被有心人故意误读,与其这样,还不如一字不差的报上去。
  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反正双方都知道他不过是个传声筒而已。
  “这未免太长了吧?”陈祖燕抖了抖十几页的电文。
  “没事,多发几次就行了!”方不为回道。
  滑头!
  陈祖燕暗暗的骂了一句。
  宋子闻一行回了南京,方不为借口要处理商行的一些事情,乘车去了上海。
  他确实是来处理商行的事情的。
  从英国进口的四十部做战电台到了。
  其中的三十部,方不为直接让陈江运回了重庆,剩下的十部,他留在了上海。
  叶兴中不在,身边没有信的过的人,自然没办法送去西北,更或是送到延安,只能让李泽田自己想办法了。
  叶兴中被方不为撵到了税警总团第四团,任少校连长,团长孙立人。
  路已经给他铺好了,能不能活下来,更或是出人头地,就看叶兴中的造化了。
第0787章
泄密
  除了电台,方不为还要处理商行的其他事务。
  从美国回来之后,方不为就将星洲商行和四海商行提前做了安排。
  全面抗战开始后,日军第一时间封锁了海岸和内陆运输线,唯一能对外通行的,只有通向越南海防的滇越公路和通往苏联的苏蒙公路。
  至于抗战时期最有名气的抗日物资运输线:滇缅公路,要到三九年才会开通。
  他将在上海的星洲商行总部迁到了南洋,并着手在香港,越南海防筹建分行。
  而四海商行的车队,船队,马帮,也逐步开始移往广洲、云南和西北等地。
  除此外,方不为力排众议,将星洲洋行近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流动资金,全换成了汽油等需要进口的军需物资。
  而且只囤不卖。
  这是这一年多以来,星洲洋行靠贩运汽油等紧俏物资赚来的。
  为此,方不为还让于二君派人,在重庆买了半座小山,专门用来修建仓库。
  这不是方不为想囤积居住,而是离全面抗战越来越近,一旦两国开战,这些东西是买不到的。
  包括于二君、司徒美堂在内,都不太理解方不为的用意。
  方不为只解释说是未雨绸缪。
  既然知道一些关键的节点,方不为怎么可能不提前做出应对。
  好在他是大股东,而且于二君、司徒美徒等人对他都很是信服,所以才由他一言而决。
  方不为在上海待了三天,敲定商行与剩余物资的转移计划后,又马不停蹄的回了南京。
  中共双方的细节谈判断断续续,每一次钱大均都会派方不为去旁听。
  方不为早就知道结果,但嘴上却不敢说出来,只好继续去当他的小透明。
  往返几次之后,看没有什么效果,谈判便暂停了。
  双方谈判人员都知道,主动权还在委员长手里,委员长不同意,继续谈下去也只是在浪费时间。
  方不为一天一天的数着日子。
  六月四日,周先生一赴庐山,与委员长会谈,委员长还是寸步不让:红军不得设总部,须服从中央政府的所有命令。
  毛朱二人必须离开红军,出国留洋……
  双方不欢而散,史称第一次庐山谈判。
  正当双方约定好,周先生准备第二次赴庐山之时,卢沟桥事变爆发了。
  七月七日傍晚七时许,华北驻屯军的一个中队(相当于一个营),在卢沟桥附近演习。
  晚十一时左右,日军称一个士兵在演习中失踪了,要强行进入二十九军驻地搜查。
  开什么玩笑。
  二十九军再不受中央政府待见,名义上也是民国政府的正规部队。
  再一个,因为之前的《何梅协定》等一系列事件,大半个华北让给了日本人,二十九军上下快成了汉奸的代名词,宋喆元不想被人骂成张少帅第二,就绝对不会答应。
  冀察政府与日军商定,次日可协同特派员调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4/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