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7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0/1449

  这会刚过两点,等于司徒美堂刚回到总堂,就派张永和过来传话了。
  张永和亲自上门不说,说的还是“一晤”这样的词,方不为有些受庞若惊的感觉。
  这规格够高了。
  方不为让管家拿过了几样礼物,又让司机备了车。
  高高瘦瘦的一位老人,头发几近全白,戴着金丝眼镜,透着一股儒雅之气,丝毫看不出是数万之众的社团龙头。
  偶尔的时候,眼中精光一闪而没,才能看出几丝峥嵘之气。
  能在异国他乡白手起家,率数万帮众众志成城,立下不世功勋,受后人景仰,怎么可能是简单人物?
  方不为恭恭敬敬的行了个礼。
  算算岁数,老先生已六十有九了,却还在为祖国呕心呖血的奔波,方不为想不敬佩都难。
  摒退了张永和,客堂里只剩了司徒美堂和方不为二人。
  “为何到了美国还要隐名埋姓?”老先一绕有兴趣的问道。
  方不为离开南洋之后,于二君又专门发了一份电报,提了此事,老先生本想着等方不为来了之后问一问,但不巧,致公堂总堂开香堂,他必须过去,一来二去,就是一个多月。
  老先生确实好奇。
  于二君既然没在电报里提及,就说明方不为的仇家来头不小,甚至能追到美国来。
  方不为微一沉吟,又回道:“把日本人得罪的有些狠了……”
  他拣了几件能说的提了提,比如如何救的于二君,如何破坏的日本人本想用领事失踪一事做的局……
  老先生定定的盯着方不为。
  他肯定方不为不会在自己面前说谎,自己若是想求证,也只是几份电报的事情。
  老先生是有些不敢相信方不为真的有这么厉害?
  单枪匹马一个人,灭了日谍的四五十号精锐,最后还活了下来?
  他纵横江湖几十载,听能没听过这样的传闻。
  “你多大?”老先生绕有兴趣的看着方不为。
  “二十一!”
  其实是虚岁。
  老先生点了点头:“怪不得二兄要让我升坛!”
  老先生口中的二兄就是于二君。
  所谓升坛,便是新人入门之后,若有功勋,可免去考验,升任为头目。
  职位有三等:新一,邢副,执事。
  新一只有在每年总堂开大香堂时才会产生,当年入门的弟子都可以争任。要么有各部当家公选,要么摆擂,胜出者任之,属于第一排十三位半大爷中的那半位,属于武职。
  若新一自认为自己功勋极高,或是身手不凡,可请山主及各排当家商议,请求升坛,争刑副之位。
  刑福取心腹的谐音,意指领兵大将,属第一排坐第十把交椅。
  也就是后世的红棍。
  刑副的顶头上司就是执事,意指兵部尚书,后世将两者合二为一,统称双花红棍。
  国父入门时,坐的就是这个位子。
  新一若是胜出,便是刑副,且对家国及山门有大功者,再由山主及各排大爷共同商议后,可升为执事。
  方不为救了于二君,还灭了四十多名日谍精况,论功劳完全够了。
  也就是名声不够,不然完全可以免了打擂这一关,由于二君做保,司徒老先生决议,直接升上执事之位。
  但如果方不为没说假话,凭他单枪匹马力斩四十之敌,身手能差到哪里去?
  于二君信心百倍才会要求为方不为升坛,所以老先生才说怪不得。
  “三日之后开香堂,我会让永和给你交待细节!”老先生笑着说道,“今天叫你来,主要是谈私事……”
  老先生说完,方不为才知道为何他刚从旧金山回来就急着见他。
  三天后便要开香堂,一旦入了门,方不为便成了新晋子弟,有些事情便不好谈了。
  比如生意!
第0729章
生意
  方不为开办星洲洋行的主要目的便是走私和囤积军需品。
  粮食,纺制品国内都能解决,药品国内解决一部分,通过于二君的渠道也能解决一部分。
  而汽油和新式军械就没有办法了,只能从国外走私。
  特别是汽油,比军火还难搞到。
  三十年代,因为开采技术不过关,主要出产石油的国家只有三个。
  产量最大的自然是美国,年产量达一亿两千吨以上,第二是苏联,年产只有一千五百万吨左右,第三英国,一千万吨。
  英国的石油,有一半左右自用,剩下的一半流向法德和各殖民地,运到国内的还不到一万吨。
  苏联出产量倒是比英国要多一些,但地方太大,连自己都不够用。
  全世界的石油出口份额,美国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亚洲各国家的汽油全都来自美国,其中属日本进口的最多,中国只占很小的一部分。
  一是没钱买。
  从美国到中国,远渡重洋万里,汽油的价格可想而知。
  这也只是一方面,另外还有国际政治因素。
  整个亚洲,只有日本才属于军事强国,也是美国在亚洲最大的生意合作伙伴。
  日本一直要求美国尽量限制对中国军需品的出口数额,为了利益,美国肯定不会与日本交恶。
  在这种默契之下,进口到中国的汽油配额少的可怜。
  从三零年开始,民国政府便出台了限购令,三五年的时候,每台汽车每月的限额是二十升,到了抗战时期,直接降到了六升。
  民国的汽车耗量比后世的一半还多,六升汽油能开多远?
  至多三十公里。
  所以根本不愁卖,关键是怎么想办法走私进来。
  官方渠道是不用想了,方不为就想着能不能通过司徒美堂的关系来想想办法,最好能和美孚洋行总部搭上线。
  但这条线也不是那么好搭。
  美孚公司和其他洋行不同,一直是直销模式,从来不做分销,而在国内的近五百家的分行,经营的也只是煤油之类的民用品,只有上海的总行和香港的二级分行做汽油生意。
  而且只零销。
  方不为绞尽脑汁才想出了个办法,让司徒美堂出面,以于二君的名义取得南洋的经销权。
  南洋是英国的殖民地,燃油一直从英国进口,要比美孚的价格低,所以既便是香港的美孚洋行,也只是把香港当做中转地。
  美孚的油价比较高,南洋的英国洋行也不会怕于二君从美国进的汽油会影响南洋市场。
  为了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的目的,方不为甚至决定哪怕价格翻一翻也可以接受。
  上海的英国洋行的汽油批发价是每加仑两块大洋,每升合四毛多,上海美孚洋行的零售价则为每加仑三块大洋,每升合六毛六。
  既便如此,美孚洋行的汽油连公共租界都出不了,便被抢购一空。
  因为国民政府的加油站,每升统一价格为一块,而且限购,一辆车凭证每月只能卖到二十升。
  出国之前,四海商行报上来的黑市价格,每升已经涨到了两块五。
  两块五能买一百斤精米,放到后世,购买力和三百块钱差不多。
  想像一下每升油三百块钱是什么概念?
  既便这么贵,依然有市无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0/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