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7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1/1449

  所以后世一提起洪门,就会想到黑社会组织。
  方不为摇了摇头,又看了看于二君。
  他给自己名帖,应该是要自己到美国后去拜会哪一位洪门大佬,日后也有个帮趁……
  方不为脑子里突然一亮。
  刚刚于二君提起,宅子是“美堂兄”帮忙购置的……
  “致公党?”方不为下意识的问道。
  轮到于二君惊疑了。
  只是一份香册,方不为怎么就想到了致公党?
  方不为也不确定于二君就是致公党,他只是想到了司徒美堂,下意识的说了出来。
  “二爷提起了‘美堂兄’,我就是估且一猜!”方不为回道。
  “我不是致公党,美堂兄也不是!”于二君回了一句,又叹了一口气。
  方不为微微一思索才想了起来。
  于二君和自己所说的致公党,根本不是一回事。
  于二君说的是一九二五年成立的“中华致公党”,方不为说的是一九四五年司徒美堂成立的“中华洪门致公党”。
  这两家虽有渊源,但并非完全是一回事。
  中华致公党确实源于洪门,但最早成立的时候,只是北美洪门最大的一支堂口“致公堂”内的部分爱国人士应国父的倡议,成立的党派组织。
  但因为国父介入太深,以及其它的一些原因,大部分的洪门人士此时都并未加入,包括致公堂龙头,也是介绍国父入洪门的大佬黄三德,以及后来“中华洪门致公党”的创世人,美洲洪门安良堂的龙头司徒美堂,在此时都未加入致公党。
第0720章
洪门(下)
  主要原因是中华致公党成立之初的政治意味太浓厚,按照国父的意愿,是要换堂成党,彻底让洪门转变为政党组织。
  这也是洪门与国父决裂的原因之一。
  洪门内的许多龙头和香主都怕洪门门徒的江湖手段玩不过政客,洪门会被逐渐吞并,所以既便致公堂内部,加入致公党的也只是少数。
  洪门与国父决裂,却让其他人钻了空子。
  想想也有些幽默,致公党成立之初,前几任的主席和总理全是前粤军的将领,都是坚定的反蒋份子。
  前两任主席是陈炯明,第三任是李济深。
  陈与国父理念不同,多有冲突,后来兵败,跑到了得有港,自此揭开了粤军与中央政府之间的对抗,直到十多年之后,粤军彻底取消番号。
  到李济深接任时,国父早已逝世,他便开始反蒋……
  这也是黄三德与司徒美堂不愿意加入中华致公党的原因。
  于二君叹的也是这个。
  爱国组织当中掺入政治斗争,初衷就渐渐变味了。
  陈炯明当上主席之后,看南美洪门内部响应者无几,便决定将致公党总部迁回香港,那时是致公党成立的第二年:一九二六年。
  之后,致公党对海外洪门的影响力越来越低,主要活动地点只是在广东,福建和香港三地。
  别说美国,除了香港,连南洋其余各地都影响不到。
  到香港沦陷,致公党彻底停止了活动,直到四四年的时期,在中共南方局的建议和支持之下,致公党才逐渐恢复活动。
  到四五年的时候,美国洪门最大的靠山,罗斯福总统逝世,致公堂总龙头司徒美堂多番考虑,才将致公堂全体改组为“中华洪门致公党”,包括陈其尤领导的中华致公党,致公党的影响力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共产党方面的接触也越来越濒繁。
  五五年,司徒老先生仙逝,享年八十七岁。
  方不为一阵唏嘘。
  一是因为他与连任四届的小罗斯福总统的私谊,其次便是国父逝世之后,由他主持的“国民救济局”。
  自三一年至四五年十四年间,北美洪门共筹资一千四百多万美元,全是老先生一力筹集。
  其中有三百多万美元,出自老先生任龙头的安良堂和致公堂。
  一千四百万美元是什么概念?
  合四千多万大洋,国民政府鼎盛时期一年的财政收入还不到两千万大洋。
  于二君也看了出来,方不为能从自己的一句“美堂兄”想到致公党,肯定对致公堂和司徒美徒不陌生。
  想到方不为特务头目的身份,于二君只以为他是从利用特务处的渠道了解到的。
  原十九路军的那些将领,之所以能在香港及南洋等地安然无恙的隐藏,更有如蔡将军这般还在四处联络,公开反蒋的人士没有被委员长暗杀掉,全赖他与司徒美堂这样的大金主力保。
  司徒美堂甚至专门写信警告过委员长。
  十九路军的原将领一直是南京政府特务部门重点监视的对像,方不为以此了解到致公堂和司徒美堂的身份并非难事。
  了解就好,至少不用他多费口舌解释了。
  “年轻时,曾在美国打拼过一段时日,与美堂兄同一年入的致公堂,后来结为异姓兄弟,之后美堂兄成立安良堂,我被邀至美国,任‘中堂’大爷!”
  于二君解释道。
  方不为眨了眨眼睛。
  安良堂是司徒美堂首创,没有前任龙头,也就少了“制皇”这个虚职。
  山主,副山主,香长下来,便是“盟证”这一席,也叫中堂大爷,内八堂之二,坐第四把交椅,属京官,行一,意思是坐第一排。
  大都由客卿担任,说直白些,就是长老。
  放到后世的香港三合会中,就是二路元帅。
  后世的香港三合会,早已将洪门组织三十六部半官职的编制精了又精,简了又简,最后归类为六部半:山主、二路元帅,红棍,白纸扇,草鞋,四九仔和算半部的外围成员蓝灯笼。
  主要原因是官太多,马仔太少。
  以前的制皇,盟证,坐堂,陪堂等行一的京官席位,全被改成了二路元帅,由一人或少数几人担任。
  而因为要经常开片抢地盘,打手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原本属于外八堂,排到十把交椅之外的“刑副”,则成了坐第三把交椅的红棍。
  而原本在堂内坐第三把交椅,有时甚至会由龙头兼任,充当总堂丞相角色的“香长”,则成了白纸扇,比红棍还要低一级。
  安良堂的香长就是由司徒老先生兼任,严格来说,于二君是堂内的第三号人物。
  要不是他长居南洋,只能担任客卿,不然绝对是副山主的不二人选。
  方不为长长的吐了一口气,暗道了一声怪不得。
  以于二君和司徒美堂的这一层关系,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第五大道买到独栋的写字楼,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司徒老先生是华人,但在美国上流社会的地位非常高。
  一九零五年司徒美堂成立安良堂之时,现任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便开始担任安良堂的法律顾问,一直到一九一三年,罗斯福不做律师,竟选副总统失败,转任美国海军部助理部长。
  罗斯福是美国史上任期最长的总统,连续当选四届,在他历次竟选中,司徒老先生没少贡献政治献金。
  可惜当选第四届总统半年后,因突发脑溢血去世,由副总统杜鲁门接任。
  杜鲁门接任后,一转对国民政府大力支持的态度,改为观望,这也是国民政府在内战中节节败退的原因之一,更是司徒老先生一反常态,重组致公党的主要原因。
  要是罗斯福在任,中国的近代史可能已被改写。
  别说司徒老先生是运气好,瞎猫碰上了死耗子,罗斯福总统给他当法律顾问的时候,罗斯福的叔叔正任美国第二十六届总统,史称大罗斯福。
  这一切都是有渊源的,包括司徒老先生为何在建国前的国民政府,建国后的新政府中有那么深厚的影响力……
  方不为心中一动,又看了看于二君。
  若是怕自己立不住脚,让司徒美堂帮趁一二,发一份电报即可,没必要把他的香册给自己。
  于二君是什么意思?
  传承?
  可能是看出了方不为的疑惑,于二君指着香册解释道:“有了香众这一层身份,就成了自己人,护佑兄弟家誊就成了份内之事,就算你不在,家人也有个依靠……”
  于二君是想让自己加入洪门?
  哪里只是这么简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1/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