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4/1449

  看金额,是两万美金。没有填存款人是谁,只写着“凭单支取”四个字。
  看看那两口袋黄金,再看看这张存单,方不为的呼吸不由自主的粗重起来。
  他大概了解了一下,知道这个年代的大概汇率。
  美元和银元的兑换率应该在1:2.5左右。两万美金就是五万大洋。一两黄金差不多是三十五美元。
  方不为每月的薪金是七十大洋,这还是在他拿了双薪的情况下。在这个年代,已经算是高工资了。
  按方不为的估算,这个时候的一块银元,至少顶的上后世的一百块。
  光这一张存单,就等于中了一注头等奖。
  再加上那两口袋黄金……
  方不为发觉自己全身的毛孔都在兴奋。
  没办法,前世穷怕了。
  方不为把存单折好,装进了上衣口袋。然后提起那两袋黄金掂量了一下。
  口袋的体积不大,也就比前世的大瓶饮料稍大一些,但很沉。一袋大概有六七十斤重,算下来两袋黄金最少也有一百二三十斤。
  方不为按捺住兴奋,扔下口袋,又把要饭的搜了一遍,除了几枚铜子和一把手枪之外,要饭的身上再没有其它东西。
  他又开始搜保险柜,从里面找出一本写满日文和数字的本子,方不为怀疑,这应该是帐本。
  整个密室再没发现什么有用的东西。看来这里就是专门被用来藏钱的。
  最后,方不为把两个日本人的手枪别在了腰里,帐本揣在了怀里,又把两个口袋扎在了一起,甩在了肩头。
  一百三十四斤,对于身体强化过的方不为,根本不算什么事。
  这事他不打算告诉肖在明和陈心然。干系太大,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了一份危险。
  方不为背着两口袋黄金,小心翼翼的往外走。
  稍微有点风吹草动,他都会停下来,藏到昏暗的地方,确定没有危险之后才会起身。
  好在一路上无惊无险。出了街口,方不为披上了大衣,把两个小口袋夹在掖下,戴着帽子进了酒楼。
  第二天天刚亮,他又叫来了酒楼的伙计。让伙计找来一只平时用来送饭的木制手提箱。
  方不为锁好了门,拉上了窗帘,把两只小口袋里的金条全部倒在了床上。
  每根金条只有前世酒店经常见到的那种火柴盒大小,上面印着“赤金十两,和水金行”的字样。另外还有编号,方不为发现每个金条的编号都不一样。
  方不为数了数,不多不少,刚好两百根,也就是两千两。
  打个折扣,一两黄金三十美元,两千两是六万,再换算成大洋……
  方不为懵逼了,竟然这么多?
  自己一下就成了千万富翁?
  到这个时候,方不为才算理解了那句古言。
  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方不为提着手提箱离开了酒楼,上了一辆黄包车。
  他先是给本部打了电话,对苏民生说是还要去小楼那里。苏民生自然同意。
  他准备将金条全部兑换成现金。
  方不为也知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道理。但这批金条太扎手,每根金条上都有印记和编号。放在自己手里,总让他觉的心不安。
  就跟前世的绑架犯不要连号的钞票是同样的道理。
  他决定全部兑换成美元。
  就算是在这个年代,美元也是世界上最为坚挺的货币,没有之一。
  方不为说是要找南京城最大的银行,黄包车把他拉到了中央银行。
第0062章
正事
  问过车夫,南京城确实有一家和水金行,但方不为却不敢去。
  两千两黄金不是小数目,方不为一是怕留下根脚,露了痕迹,二是他不敢保证这家金行是不是和日本间谍有关。
  虽然气质不凡,穿着也很气派。但银行的管事看方不为提着箱子轻飘飘的样子,再看看箱子,明显就是饭盒,只以为是办什么小业务的,连理都没人理他。
  当方不为出声询问时,才有一个年轻的职员过来招呼他。
  这么大的银行竟然不兑外币,只兑银元?
  方不为根本不信,他估计因为自己是国人的原因。
  两千多两黄金,能兑十多万银元,十多万银元是个什么概念?
  职员问方不为手头有多少黄金,方不为说是有几十两。职员当场就撇了撇嘴。
  银行职员根本没有联想到方不为手里提的箱子里装的就是金条。
  他建议方不为,如果不想兑换银元,可以把黄金存在这里。
  方不为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在这样的乱世,钱还是放在自己手里安心一些。
  有钱能使鬼推磨,方不为发现这句话放到民国更是合适不过,看左右无人,他往职员手里塞了几块银元,问什么地方能兑换到美金。
  职员给他说了好几个地方,有私人银行,也有外资银行的办事处。
  方不为考虑再三,还是去了渣打银行的办事处。
  两千两黄金,顶的上后世的几千万,目标太大了。而且金条上全有印记和编号,方不为不敢冒险。
  去国人开设的私人银行,难保不被人盯在眼里。
  此时,英美德日等的知名银行大部分都在上海有分行,在南京的很少。但都有办事处。最大的作用,就是兑换和兑付。
  异地兑付,也用外币兑换国内的黄金白银。
  这正中方不为下怀。
  就算是渣打银行,方不为也打算先探探路。
  他花了十块大洋,在一家洋行买了一只皮包,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从箱子里拿出二十根金条装了进去。
  接待他的是一位华人买办。当说明来意之后,姓陶的买办很是热情。
  方不为问了价格,和自己的预期差不多,姓陶的买办说是要看黄金的成色才能定价。
  方不为拿出一根早就准备好的金条,递了过去。
  “成色不错!”姓陶的买办对方不为说道,“你有多少?”
  “你们一次性能兑多少?”方不为反问道。
  陶买办脸上露出一丝得色:“十万美金以下,即时兑付!”
  方不为听的一喜,伸出了两根手指:“两百两!”
  “可以!”陶买办可能是见多了大数目,听到方不为说是两百两,脸上平淡如水。
  “东西带了没有?”
  方不打开了皮包,把二十根金条全部拿了出来。
  陶买办根本没问金条的来历,也没问方不为的身份,当场就给他兑成了美金。
  一两三十二美元,方不为兑了六千四百美元。
  临走的时候,方不为声称家里还有一笔,他现在去拿,待会再过来兑换。
  陶买办说是随时过来都可以。
  挎着皮包,出了办事处,方不为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不问来历就好。
  照猫画虎,方不为又去了其他几家外资银行的兑换处,但他刻意避开了德意志银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4/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