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海猎影(校对)第12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449

  他连这样的隐密都知道,那还有什么是他不知道的?
  军统上下,在他面前,就跟透明的一样?
  这特么要是敌人,会带来多大的破坏?
  这才是让齐振江惊慌失措的原因。
  马春风虽然惊惧,但知道轻重。
  先保住袁殊,再论其它。
  至少迄今为止,这个“自己人”并没有表露出过任何一丝损害国家,损害国党以及军统的意思,而他也一直是这样做的。
  马春风将电文递给贺耀祖。
  贺耀祖虽然只是名义上的军统局长,但他还是军事委员会办公厅的主任,委员长的大管家。
  他虽然不知道棘刺是谁,却知道上海有这么一号人物的。
  贺耀祖看了一眼电报,眼睛猛的一睁:什么时候,又多出来了一个“自己人”,看起来,好像比棘刺还厉害?
  马春风沉声给齐振江下达着命令:“电令王天木,尽一切办法,处理掉中华大剧院门口的那一处情报交接点,同时,打电话到法租界《集纳周刊》报社,通知一个叫何建英的,迅速转移!”
  “是!”齐振江重重的应了一声。
  其实就连马春风,之前也只知道,袁殊在虹口有一处专用交接情报的地方,离岩井公馆和上海派遣军司令部都不远,却不知道是这处报刊亭。
  马春风还劝过袁殊,让他不要冒险,但也知道,袁殊的身份太特殊,不可能跑到太远的地方交接情报,只能得过且过。
  怕情报从自己这里泄露,马春风也从来都没问过袁殊这处交接点的具体位置。
  方不为在电报中一提,他就明白了,绝对就是这里。
  上海未沦陷之前,马春风也是中华大剧院的常客,知道真的有这么一处地方……
  “另外……”马春风刚说了两个字,又停了下来,看了看贺耀祖。
  贺耀祖的脸色很凝重,郑重的说道:“你安排!”
  他同样明白,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干,外行领导内行的最终结果,只有乱上加乱,糟上加糟。
  看看中统就知道了,这才刚开始一年,就乱成了什么样?
  所以贺耀祖才如此放权。
  不是他不敢争,只是不想争罢了。
  马春风有委员长撑腰又如何?
  看看徐恩曾,不但有委员长撑腰,还有陈氏兄弟撑腰呢,朱家烨还不是想争就争?
  “将有关棘刺的所有情报,全部给这位……”马春风咬牙说道。
  “他还要棘刺与本部来往的电令原件!”齐振江又说道。
  “原件?”马春风沉声问道,“他没要密码本?”
  “没有!”齐振江摇了摇头,“他只要原电令编码,说是要替棘刺找个替死鬼。”
  马春风的心里猛的一松。
  “自己人”确实厉害,也确实帮了军统许多的大忙,抛开他刺杀的那些汉奸不论,就只一起南京毒酒案,就能看出,“自己人”是坚定的抗日人士。
  应该是不会出什么问题的。
  但是,军统也不止日本人一个敌人,没摸清楚这个人的来历之前,只能防范加利用,至于信任,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涉及到高级保密的东西,马春风是万万不敢泄露的。
  至于电令,给就给了,没有密码本,根本不可能翻译的出来。
  更何况,袁殊小组所用的这套密码本,很有可能,马上就会被日本人破译。
  “给他!”马春风大手一挥,“说不定,马上就要请他帮忙……”
  马春风多少知道一些上海的即时情况,所以他怀疑,王天木可能没办法执行他下达的那两项任务。
  果不其然,刚入夜,王天木这边就有了回复:上海外围已被封锁,所有进出人员,必须要有上海市定居人员三位以上的人员做保,而且还要在日军宪兵司令部,七十六号特工总部报备。
  军统人员根本无法安全潜入。
  只能请托这位“自己人”帮忙了。
  ……
  方不为是半路上接到马春风的电报的。
  还好,袁殊生性小心,明白环节越多,暴露的风险就越大。
  所以所率小组人员结构极其简单:一个收发员,两个通信员。
  收发员就是已牺牲的林教员,胡老板是其中一个通讯员,负责从《集纳》报社的编缉何建英这里接收情报,然后送到林教员那里,或是从林教员这里接收命令,再送给何建英。
  而何建英,就是袁殊的下线和直接联系人。
  包括袁殊,这四者之间都是单线联系,只要斩断何建英这条线,袁殊就没有暴露的风险。
  另外,就是相互之间的通讯密电了。
  都是专业人士,也都明白未雨绸缪的道理。
  袁殊和马春风,从来没有在电文中提到过袁殊的身份,涉及到岩井公馆,兴亚建国联盟,日本领事馆等之类,会涉及到袁殊表面身份的字眼。
  他们就是担心密电电波可能会被日方截听到,甚至是被破译出来。
  事态还在可控当中,方不为的心情放松了不少。
  就算林教员的遗物中有密码本,就算日本领事馆电检课,确实监到听到过袁殊与重庆联系过的部分电波信号,并做了记录,就算赤木亲之把这一部分电文破译了出来,也不可能当场就怀疑到袁殊的身上。
  至多也就是锁定一个大致范围。
第1247章
联系袁殊(上)
  方不为不相信日本领事馆的电检课有这么大的本事,能真的将袁殊与重庆联络过的电波信号全部侦听到,全部记录下来。
  除非日本人早就盯住了这个频段,不然电检课根本没有那个能耐,能同时侦听几百上千个频段。
  因为领事馆没有几百上千部电台。
  看看麦家的《风声》当中的情节就知道了。
  那已是五十六年代,雷达技术已相当发达,甚至已经有了电波测向技术,知道敌特之间联络的信号,肯定会朝着一个方向收发:台湾。
  但即便如此,寻找台湾的秘密电台时,依旧需要上百部的电台同时侦听。
  电台又不是大白菜,方不为估计,日本领事馆有十部左右的电台顶天了。
  还必须得有两块钱中五百万的运气,才恰好能听到袁殊的电台发出的信号,并恰好做了记录。
  所以岩井英一让赤木亲之去电检课调阅该频段是否有记录时,方不为一点都不担心。
  这跟“天上掉下了一颗流星,恰好砸到了袁殊头上”的几率差不多,运气不可能差到这种程度。
  现在只需要斩断何建英这根线,再提醒袁殊不要中了日本人的圈套,就基本上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至于那个报刊亭怎么处理,还要再听听袁殊的意思。
  不是方不为下不去手。
  如果这个老板失踪,或是被杀,恰好引起日本人的怀疑,追着这条线调查怎么办?
  袁殊也是这家报刊亭的常客,说不定就会弄巧成拙。
  方不为给黄包车师傅交待了一声,往金神父路的方向走去。
  《集纳报社》就在金神父路。
  三零年左右,袁殊从日本留学回来,创办了《文艺新闻》,当时他发表最多的,则是抨击政府当局的文章。
  后来《文艺新闻》被国党当局靳令停刊,袁殊转移阵地,开始在《集纳》上发表文章。
  这家报纸,与左联文人之间的关系也很密切,而袁殊早年的公开身份,本就是左倾主义文人。
  到了报社,方不为以刊登广告的名义,与报社主编一顿胡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3/144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