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21

  时势就是那么无常,刘彦前一脚还对部下怯战感到忧虑,下一刻却是迎来了人口上限提高到五千上限的喜讯。
  晋人的脊椎真的是差不多被打断了,胆怯和软弱像是附胆魄上的一层硫酸在消融属于一个民族的血勇,刘彦不知道冉闵是依靠什么手段激发了晋人的胆气,才让软弱的晋人爆发出那么大的能量,可是那一股爆发的能量席卷了羯胡之后就又消弭,此后一两百年间汉之苗裔再无发展契机。
  是到了杨坚代周之后重建汉文化,汉人这个称呼是到了杨隋才再一次被诸族尊敬。虽说杨坚强调汉文化是为了巩固政权,拉拢山东世家压制关陇那批胡汉混血的家族,可是历史若无杨坚再次重塑和重视汉文化的复兴,可能就不会有汉这一族群的出现了……
  刘彦知道想要一时半会让全部的晋人变得血勇有些不可能,但他知道要是不做就永远不可能。有了系统的五千人口上限,或许可以让环境变得更好一些?
  纪昌是在半个月后回到辽东狭隘半岛,他已经得知自己的效忠对象接受了前燕的条件,派出部队和接受盘削,之后成了前燕的辽东刺史和马皆水都尉。对于刘彦接受前燕的条件,纪昌是一种欣慰的心态,至少是知道刘彦懂得什么叫审时度势。
  事实上要是刘彦早肯审时度势,对姚家服软,对石斌有求应之,汉部真的不用像现在这般,一度就好像是丧家之犬,只能依托海上岛屿,又跑来苦寒的辽东。
  这一次要不是能够成为一州的刺史,哪怕是不能让系统升级,但至少是有足够的名份可以经略辽东,再则是真的暂时无法与前燕大战,只能是暂时忍一忍了。
  答应了前燕的条件,不代表刘彦的心态变了,不过是一种战略欺骗罢了!
  得到了汉·辽东刺史印,人口上限提高到了五千,就是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奖励。
  刘彦后面花了一段时间才搞明白一点,人口上限不是因为成为辽东刺史,是得到那个汉·辽东刺史的印绶的奖励。那么该怎么来提高人口的上限?除了占地盘,还可以依靠这种方式来增加?
  “君上,燕王给的是汉·辽东刺史印,不是晋不是燕,是汉,那个‘汉’!”纪昌作为一名谋士要尽责,毫不遮掩地说:“君上派去助战的部队,恐怕要被消耗一空。”
  刘彦自然知道慕容一家子的心思,什么辽东刺史根本就不是真心诚意封的,不过是一种拖延之策,要不送来的该是新刻的燕·辽东刺史。
  什么意思?就是慕容皝虽然封刘彦为辽东刺史,但这个刺史不一定是真的,没有想过要让刘彦真的去管理辽东。
  “我清楚这一点。”刘彦十分的镇定,甚至是带着嘲讽:“他们要横扫周边势力,我们就是他们周边的势力。”
  “君上成为拓跋铁弗的这一策略奏效了。”纪昌看一下刘彦的脸色,见没有不悦才继续说:“慕容鲜卑现在还需要代国去抵抗匈奴铁弗部和(后)赵军,卖代国国主面子的成份居多。”
  刘彦怎么会不知道这一点呢?
  宇文鲜卑也是鲜卑,可慕容鲜卑不需要用到宇文鲜卑,结果是宇文鲜卑成了慕容鲜卑一再攻伐的对象。
  与胡人中的大部族联姻在这个年代是属于“政治正确”的一个步骤,看看那些与胡人贵女联姻获得发展契机的人就知道了。这一次要刘彦不是拓跋鲜卑的铁弗,慕容皝是会考虑到前燕的整体国策,可有了刘彦干掉使节团的那件事情,恐怕慕容皝不会那么干脆就选择继续执行国策,怎么都是会算账。
  “调动吕泰等一批将校前去朝鲜半岛?”纪昌沉默了一小会,见刘彦已经站起身来要做出门的准备,跟着站起来,说道:“君上,或许……他们不是怯战,所谓智者有所为有所不为……”
  “别说了。”刘彦现在的心结很大,遇到战事的时候,武人就要有一种亮剑的精神,知不是打不打那该是由他来拍板:“文官没有说话,武人先谈不战的必要。这样的将校,吾不用也!”
  话说,“吾不用也”是西汉孝景皇帝被周亚夫给气得吐血,然后咆哮说出去的一句。最后周亚夫能打是能打,可被关在牢狱绝食饿死了。
  纪昌应该是知道孝景皇帝的那个故事,嘴唇动了几下,几次欲言又止还是闭口不再劝。
  本来的事情啊,敌军强大,己方弱小,有这样的理由不用打了?刘彦不是气愤别的,他自认待军方已经十分不薄,尤其是那些将校的待遇,要有美姬就有美姬,要有宅子就有宅子,人前还能得到尊重,等待要爆发战事的时候,举列一些看着很有道理的事实,说还是别打了?
  身为武人没有了敢于接敌的气概,回家去种田岂不是更合适?刘彦真的是彻底失望了,将那些人调动到前线已经算是给第二次机会,要不是看着平时有立功勋的份上,该学孝景皇帝将他们关起来一个个饿死!
  准备好,刘彦打了声招呼直接出门。
  纪昌还有很多话要说,自然是会跟上。
  战争的气氛因为前燕大军的撤去已经消弭,有人开心有人失望。开心自然是又有安生日子过了,马上就要开春,种种田什么多好?失望则是一些相当有进取心的人,他们还希望能够开战,好在战场建功立业啥的。
  刘彦对那批稍微高层一些的将校失望,对于普通的士卒可不会迁怒。
  要认真的算起来,那个时候基层军官还是相当不错的,非常认真的备战,亦是有准备在战场拼杀的心理准备,整个备战过程少有出错之处。
  吕泰等等那些人应被调去朝鲜半岛,他们会在那边不断地侵袭高句丽,或许还会迎来一次高句丽的反扑之战。他们该是有什么样的成就,取决于在战事中立下多大的功劳,机会仅此一次,没有什么功劳……准备到二线部队或是真的回家去种田吧。
  战争气氛消失的狭隘半岛,尽管已经开春却依然是一片冰天雪地的模样。这里的冰雪是会比中原那边更缓迟地花开,估计是有一个小时左右的时差?
  尽管依然是冰天雪地的模样,可开春之后依然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众多的人带着热切和热爱开始伺候田地,刘彦等一些巡视的人看去,到处就都是在田地里忙碌的农夫。
  “我们已经从半岛运回一万四千的奴隶。”纪昌骑马也是骑得挺好,身躯随着战马迈动四蹄的频率在晃着:“如君上所讲,其中不少是汉人。”
  这里说的汉人就真的是汉人,所指是东汉末年迁移到朝鲜半岛的遗民。不过认真而言,只能说那些人是汉之遗民后裔,毕竟已经过去那么久了啊!
  朝鲜半岛上的人种杂得很,许许多多是从后世黑龙江那边迁移过去的人种,扶余人算是半岛上目前处于统治地位的人种,汉人后裔地位也算是不错,没有一个能够立国,只能是分臣、地主、豪民之类,原住民的三韩等一些人种过得最差劲。
  “半岛上的人口有多少?”刘彦是有亲自过去的,可因为太过匆忙的关系真看不出太多的东西:“有个三五百万的吧?”
  纪昌后面已经做过详细的了解,答曰:“高句丽该是有二三百万的口众,百济约七八十万,新罗四十五万。伽倻五六万?”
  瞧,还真的是有个三五百万人口,就是人种太杂太乱,基本上就是出于一个半封建半奴隶的社会体系。
  汉部目前与高句丽毫无疑问就是处于战争状态,那个叫金元道的半岛名将不止一次指责汉部背信弃义啥玩意的,汉部这边却是反驳高句丽才是背信弃义的那一方,扯皮在扯,该打还是打,就是战事规模不大。
  汉部与百济的关系则相对复杂,病入膏肓的比流王难以发表什么意见,诸加却是态度上不统一,一些从汉部这边享受到贸易好处的诸加不愿意与汉部交恶,另外那些则是频繁喊打喊杀。
  新罗?伽倻?他们倒是有派使节到汉部的控制区,比较有意思的是新罗连汉部是什么都没有搞清楚就立刻想结盟,伽倻只是例常的向强者进贡。
  “稳住百济是我们目前的策略。”纪昌想到了什么似得笑了笑:“那对我们和百济都有好处。”
  可不是嘛,百济正在酝酿要对高句丽发动战争,那里面可能有公孙豹的极力推动,可其余诸加也知道什么叫痛打落水狗,高句丽先是被前燕暴揍了一顿,现在还在与汉部厮打,百济加进去怎么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百济现在迟疑的是,一旦他们与高句丽开战,汉部会不会像上次那样,比如与高句丽达成停战,掉转矛头进攻百济?
  刘彦问:“先生可有稳住百济,让百济对高句丽开战的法子?”
  纪昌点头:“无非是让百济看到巨大利益,我们减少在半岛投入兵力。”
  是挺简单的啊?刘彦现在也的确是没多少兵力投入半岛,因为后赵那边的领地马上就有好戏要上演了。
第162章
怯战者,滚!
  刘彦将长广郡和东牟郡能迁移的几乎全迁移了,甚至是相当多的家族也跟着汉部进行迁移,所导致的是长广郡和东牟郡人口急剧下降。
  汉部大肆迁徙人口,给外界的感官除了要放弃长广郡和东牟郡,又能是什么呢?所导致的是姚家想要报复汉部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入手,毕竟汉部都做好了放弃两郡的准备,那还有什么可以让汉部伤筋动骨的?石斌那边的反应与姚家差不多,基本也是觉得对一个随时能够抽身的部族下手,不但得不到什么大利益,还会惹得一身腥,索性也就没有动手。
  身份高的“大象”有属于自己的尊严,他们哪怕是能够随意伸手摁死一只蚂蚁,那也要摁死蚂蚁之后有利益,要不身为大人物去与蚂蚁计较只能是丢面子,哪怕是要找对手也会是找同等级的人物。
  “东莱书院?”刘彦看着正在忙碌的农夫……还是奴隶来着?将视线转到纪昌身上:“已经证实与曹家有牵扯了是吗?”
  “是的,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调查结果是与曹家与东莱书院有牵扯,可曹家只是其中之一。”纪昌说的是威逼利诱那一套,而这年头最不讲究的就是节操,有好处出卖个人又算什么。他冷笑了一下,说道:“东莱书院不过是众多家族生存的手段,依靠这种方法来造势,有了名声再给胡人效力,以此来换取生存。”
  那就不难理解了,刘彦崛起的过程中一再表示从东莱书院那边获取人才来效力,但东莱书院的反应出奇诡异的冷淡。
  大概是东莱书院聪明的发现刘彦不会是五大族的人,至于是杂胡或者晋人根本就是一件无所谓的事情,反正他们认为非五大族极难可以将势力发展并壮大。
  刘彦长时间没有在青州出现,东莱书院原本还是偷偷摸摸,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却是越来越露骨了。
  “李纯想做两面派?”刘彦一部分消息来源就是从李家获得:“那王校呢?”
  事实上李家和王家还有“人质”在汉部手里,那是一开始就抽调的族兵和青壮,一直是安排在辽东的狭隘半岛没有归还。
  “王校……”纪昌还是比较不希望有大动荡,特别是朝鲜半岛那边的事情还没有收尾。可是事情往往是事与愿违,他说:“王家与李家是一般选择。”
  符合当代的家族遇到难题时的抉择,两边或者是多边下注,无论谁赢谁输家族都能继续发展下去。刘彦不喜欢这样的人,但更多是无可奈何,概因这就是现实,就是常态。
  “君上,归附我们的家族获得好处众多,但……”纪昌是真的不希望现在两郡发生什么事:“或许可以以势压人?”
  刘彦点着头:“你放手去做,我等着收尾便是。”
  东莱书院咋爱青州有着广泛的人脉,一旦对这个书院动手,那就不会是小事,这也是刘彦尽管对东莱书院异常反感却没有直接付之武力的原因。
  按照刘彦的意愿,他手里已经掌握着一张随时可以弄出四千系统士兵的牌,那一切的问题或许就不会再是问题。
  “上次紧急动员,仅是在这边就动员出了六万青壮。”刘彦一直是在没有目标地晃荡,走过一处又一处,村庄看了不少:“我们根本不缺兵源,缺的是信心和勇气啊!”
  纪昌老早就想要与刘彦谈及相关的话题,只是苦于没有机会,一听立刻接着话题,说道:“君上,我们只是缺乏一场足够重要的大胜。”
  “嗯?”刘彦直接勒马,死死盯着纪昌:“什么意思?”
  “君上,任何部族想要尚武,都是在获得一场至关重要,能够传遍天下的大胜!”纪昌一脸的严肃:“我们一直在作战,可是……缺乏一场关键性的胜利。”
  自那天以来,刘彦一直在困惑一点,对待军方已经够好,也是一直在培养敢战之士,怎么就培养出那么一帮孬种出来?
  绝不是简单的待遇问题了,要不就不会有“温柔乡是英雄冢”“富贵使人软弱”之类的话。不是待遇问题,那就是精神气的问题了!
  想要有精气神,刘彦就该让他们流足够多的血,可现在人口数量是个硬伤,别精气神还没有培养出来,汉部的青壮给消耗干净了,那可就真的是成了笑话。
  毕竟,整个部族的人口也就是那么点,刘彦想玩铁血怎么都玩不起来,毕竟人就那么些,被屠一场就该没人了。
  现在,部族人口二十来万,实际上也依然玩不了太铁血的事情,可对士卒没有办法铁血,那些军官难道就玩不了?
  对官狠一些,刘彦已经有足够的底气那么干了,并且也是到了不狠不行的地步,看看提拔出来的都是一批什么人就知道了!
  可以容纳无能的家伙,难以忍受怯战的将军,这是刘彦现在最强烈的想法。
  估计是没有遭遇到绝对的劣势,刘彦之前其实没有发现那些人会那样,可有了一次已经感到失望,任何的统治者绝对不会第二次遭遇到这样的事情。
  很简单的道理,武人可以莽撞甚至是无能,那只会吃败仗罢了。可武人一旦不敢对敌亮剑,那还是武人吗?某天会不会觉得打不赢,或是等待敌人杀到自己国都城下,搞一个不战而降失国的笑剧出来?历史上不是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啊!
  优秀的士兵不好找,找一些想要当官的却是最容易的事情,刘彦半路上就碰上了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年轻人臂章之上有剑、刀、弓、矛的臂章,比较诡异的竟然是一个……农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