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821

  首先遭到炮击的就是港口,在遭受炮击之前这边早就是一片混乱,不知道多少人在攻击没有发起之前就已经死于拥挤踩踏。
  轰隆作响的炮击声中,遭到炮击的港口以非常快速的速度燃烧起来。
  刘铭注视着开始燃烧的港口是一点都不意外,那边大多数建筑物都是易于燃烧的木材结构,再来就是各种布着实是太多了一些,哪怕不是特别适用燃烧弹,仅仅是一些实心弹,击毁建筑再砸翻各种玩意,必然也是会造成火灾。
  对港口进行两轮炮击之后,炮舰开始攻击城市。
  苏拉特这一座城市有着十足的阿三特色,四角形状的土黄色城墙,一些地势最高的地方看去庄园和寺庙各种纵深,有那么一个地区看去美轮美奂,更多的区域则是杂乱不堪。
  炮舰首先攻击的并不是看去住着达官贵人的城区,是优先攻击杂乱不堪的区域。
  十一艘炮舰,大型口径的青铜炮为六十六门,最大口径达到三百二十毫米,其余不会低于二百二十毫米。中等口径的青铜炮,它们是由一百五十毫米和一百八十毫米组成,一共拥有三百三十门,只是炮舰横向一侧每艘只有十五门进行开火。
  炮舰并没有低于一百五十毫米口径的青铜炮。
  远征舰队看着自家的炮舰宣泄活力自然是看得乐呵呵,没有值班的人员七嘴八舌地讨论着,讲自家炮舰是何等的威武,猜测遭到炮击的敌人是何等的悲惨。
  “可以了。”桓温放下手里的望远镜,非常满意地说:“三轮炮击彻底让一座城市乱起来,要是再派军登陆,不会有什么难度就能攻占城池。”
  只是三轮炮击,发射出去的弹药却是多达六百九十三枚。
  这个数量其实并不多,尤其是对一座城市来讲,只是起到的作用却是无与伦比。
  直接死于炮弹的人不会有多少,大多数炮弹是击中建筑物。死在这一场炮击的人却不会少,但大都数是死于建筑物的倒塌以及随后的火势,再来就是他们自己的推挤践踏,或是为了争夺一条逃生之路的自相残杀。
  袁乔还在举着望远镜观看:“他们是哪来的勇气,敢与大汉作对?”
  “……”桓温想到了什么,不是那么确定地说:“梁静茹?”
  “啊?”袁乔并不知道核心重臣的一些梗,好奇地问:“谁?”
  桓温矜持地笑了起来。有那么一些事情嘛,是需要身份和地位到了一定程度,比如与天子的接触时间,天子在与自己接触时会有多么的随意。
  三轮炮击结束,各艘炮舰得到命令开始归建,汉军一点登陆的意图都没有,舰队在陆地上一片火光的背景下,大摇大摆地重新起航。
  远征舰队在向半岛突出部航行期间,路过海岸线有城市的区域,桓温都会让或多或少的炮舰前往炮击。
  桓温没别的意思,就是用这种行为在宣示远征舰队的到来,给予两萨特拉普最大的恐怖。
  “我们的炮弹和火药无比充足。”袁乔还是非常赞成对航线沿途的两萨特拉普城市进行炮击的:“他们并不知道我们真正攻击的位置,有利于接下来的登陆作战。”
  他们是要远征欧罗巴,哪可能只是会带上少许的火药和炮弹,肯定是要携带足够,却是没可能掌握制作的方法,后面会相隔几个月获得一批补给。
  远征舰队抵达一个海角区域,面对的是一片原始状态下的环境。
  “我们就是要在这里登陆?”刘铭一眼看去,那边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看不到太多的其它颜色:“好荒凉啊!”
  海角被当地人称呼为杜瓦尔卡,方圆数十里内没有城市,只是散布着一些村庄。这里距离波斯萨珊,以海域来算不会超过两百海里,陆地却是需要走接近七百里的路程。
  “给天竺幕府的文书应该到了。”桓温摸着下巴,问道:“给征西幕府的公文,应该还需要半年?”
  远征舰队的位置很特殊,不但能够配合天竺幕府攻击两萨特拉普,同时也能策应征西幕府对波斯萨珊的军事行动。
  他们最终的目的地是欧罗巴,中枢给予的时间确实无比的宽松,并且给予了无限的开战权。
  所谓的无限开战权,就是桓温想在沿途攻击谁并不需要得到中枢的确认,同时还能自由地展开认为有必要的军事行动。
  “控制住海洋……”桓温心情无比的愉悦:“等于控制住主动权。”
  元朔十四年期间,桓温就知道海洋的重要性,他发现从大海出击,只要那些国家拥有海岸线就是处在被打击的范围之内,有困难的是汉帝国的海军能不能找到航线罢了。
  对于现在那些反汉轴心的成员国来讲,很不幸的就是汉帝国掌握了从海上到他们海岸线的航线,汉帝国的海军还没有到来并不是不来,是汉帝国觉得有没有必要从海上发起攻击。
  登陆并控制海角对远征舰队来说没有任何的困难,他们异常轻易就成功登陆并且实施占领,还有空对内陆和海岸线进行必要的探索。
  在他们登陆后的第七天,外围的汉军派人向桓温汇报,两萨特拉普的国王派来使节,请求商讨投降事宜……
第1065章
自己人也有竞争
  拥有海岸线的国家,一般繁华的经济区会是在沿海地段,并且沿海地区必然是会承担起国家一半以上的税收额度。
  远征舰队一路过来炮击了至少二十七座城市,其中的三座是进行登陆劫掠,将七座城市彻底烧成了废墟。
  两萨特拉普并不是一个在经济实力上强大的国家,他们的主要营生行业是放牧,只是以当前的经济结构来说,放牧什么的也就是保证拥有足够多的马、牛、羊和骆驼,其实是赚不到多少钱。
  沿海的那些城市,有那么几座是作为他国贸易中转区的存在,之前是大量的波斯人和笈多那边的人,和少量的罗马人、埃及人、本都人。
  汉帝国加入进来之后,又多了数量不少的汉人。
  只是战争爆发了,汉帝国的海军经常会进行游弋封锁,海上的航线除了汉人之外其实是没有其他人了。
  “他们给出的名单中,有两百六十一名汉人,相关的仆从超过三千人。”袁乔手里拿的两萨特拉普送来的文书,是一种干硬的羊皮纸。他对桓温说:“这只是第一批,后面还有。”
  远征舰队已经接待了两萨特拉普的使节团,没有刻意做出什么羞辱的事情,但接待规格以国家层面来说,只是安排了两个帐篷,不给于日常用度方面的物资,实际上就是一种羞辱。
  “那些商贾的动作很快嘛。”桓温知道两萨特拉普给出的名单都是些什么人:“大汉开拓商业路线仅是几年之内的事情。他们在这边的商机是什么?”
  汉人肯定是要救的。这个也是远征舰队这一次出征的任务之一,不但要救,还要大张旗鼓地去救,用这种慎重其事的行为告知全体国民,国家不会抛弃任何一人,但凡有可能就会付出最大的努力。
  “以国内的一些寻常贸易品,换取这边的贵重金属。”袁乔才不信桓温不知道商机是什么:“贸易利润通常是百分之两百以上。”
  汉帝国的大家族谁没贸易商队?他们这些在汉帝国算是上层贵族的人物,名下至少也有一支贸易船队,一开始是走本土到中南半岛的海贸,后面随着发现越来越多的国家,海上贸易路线一再开拓,贸易船队的脚步也就越走越远。
  两萨特拉普并不是一个有什么特别产品的国家,他们该有的笈多帝国的故土也有,要说什么东西存在巨大利润的话,大概也就是一些刀具的精品,再来就是马匹和骆驼了。
  数万里的海上路途来获取马匹和骆驼是一件极度不划算的事情,除非是马匹足够的精贵,但两萨特拉普这边的马匹并不是独有,他们有的不但阿三大陆的强国会有,萨珊以及另外一些中亚内陆国家也会有。
  值得汉人过来大肆购买的只有那些刀具,是一种很特别的乌兹钢,大概是当前冶炼技术和锻造技术顶峰的产品。
  没错了,波斯人的大马士革刀不是从印度人那边获取,就是从两萨特拉普这一边得到相关技术,后面两萨特拉普被灭亡,然后阿三们不断经过改朝换代,制造大马士革刀的技术成了波斯人独有。
  “另外就是一些皮草了。”袁乔的职务决定了远征舰队一旦想要对哪个国家开战,是要尽最大的努力去了解那个国家,包括但不限制在军事实力方面,主要是依靠什么产生经济效益也必须掌握:“这个半游牧半农耕的国家,精华地段就是在我们肆虐过后的沿海。我们一轮破坏过来,他们两三年乃至于更久会失去至少十分之四的税收。”
  桓温是换位思考了那么一下下。
  要是汉帝国的沿海被这么一阵肆虐过后,京口、临淄、马石津等海贸城市被摧毁,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那些无家可归的大量流民,再来就是失去百分之二十八左右的每年税收,两三年内或许问题不大,但是时间越久产生的后续影响必然会左右国战的成败。
  “他们应该是认为我们的主要攻击目标就是这里了。”袁乔是根据两萨特拉普的反应做出判断:“天竺幕府厉兵秣马,我们从海上登陆,他们惧怕被两面夹击。”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不怕多面开战,尤其是在面对汉帝国这种霸主级别强国的时候,两萨特拉普不会是其中的意外。
  “彦叔的意思温已经明了。”桓温考虑的是:“他们不向天竺幕府投降,向我们投降,是否能够进行接受?”
  诸夏的用兵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特别是率军远征一个强国,军队一到就逼迫对方屈膝投降,被视为是一名武将的最高成就。
  桓温身上的光环不少,还是渴望能够多一个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就。
  再来是,远征舰队需要一个开门红,没有比仅仅是进行登陆就威逼两萨特拉普更好的开局。
  现在的问题是,他们到底能够协商出一个什么样的投降条件。
  “我们需要时间建设这个桥头堡。”袁乔的意思是:“便是不能协商出想要的结果,拖时间对我们同样有利。”
  “想必两萨特拉普已经有割土求和的心理准备,同样明白需要付出不俗求和的财帛。”桓温是很认真地在探讨两萨特拉普的投降条件:“他们希望脱离这一场战争,哪有那么容易!”
  最好的结果是,他们能够从想要脱离战争的两萨特拉普身上攫取足够多的利益,同时使两萨特拉普成为一个能够驱策的国家,如诸夏屡次对外战争中那样,击败一个敌国的同时使这个敌国为自己所用,用他们去消灭或是消耗另外的敌国。
  桓温清楚地明白做到那一点不难,尤其是两萨特拉普已经率先求和的前提之下,差别不过是时间上的快慢。
  登陆的海角并没有进行多么残酷的战事就完成占领,随后汉军开始向周边进行平推,抓捕了没有来得及逃走的异族人,使他们成为接下来建设桥头堡的劳力。
  “我有一事不明。”刘铭是踩踏在红色的松软土地上,与一众袍泽共同押解抓捕到的一些俘虏:“此地入地贫瘠,他们以何为生?”
  那些俘虏看上去皮肤很是黝黑,却不是非洲人种。以人种分布的话,应该是阿三那边的人种,并不是塞种人。
  塞种人是一种亚白皮肤系人种,诸夏这边很早以前是称呼为塞人,最高接触是在西汉时期,根据记载是在大宛初见。
  当代的汉人已经知道塞种人有另外一个称呼,波斯人是将他们称呼为斯基泰人,这个称呼是继承自帕提亚帝国。
  当时的斯基泰人是帕提亚北方的一个强大民族,奴役着另外一些民族,相当于是帕提亚帝国背面的匈奴角色,一样是被锤了个半身不遂,后面多片区域尽管是塞种人居多,却不再具备大威胁。
  海角这个地方环境看上去太恶劣了,土地全部是一种松松软软的面貌,风稍微大一些就能吹起一大片的烟尘,无论怎么看都不适合耕作。
  除了土地松软之外,大多数的植物看着也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模样,根本就看不到植物该有的绿色,更别说看到成片的绿荫。
  这种景色在汉帝国的本土是看不到的。想要看到这种景观,需要等待关中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只是土地的颜色不会是土红色,是一种土黄色。
  现在的人无法判断是因为什么让环境变得这么恶劣,其实是一种地下水干枯了的现象。可能是地下河断了,又或者干脆是没有能够留住该留下的水份,要是这种现象不断维持下去,地理环境很快就会变成戈壁面貌。
  刘铭对于能够看到新鲜事物还是相当高兴,并且愿意花一些时间和功夫去探寻和理解。
  “按理说,海边不应该是这般模样。”刘铭揪了一把枯黄了的杂草,放到鼻子下面闻了一闻,只闻到泥土的味道,没有半点植物的气味:“是土地盐渍化了吗?”
  暂时没人能够回答刘铭的那个问题,需要有专门的科研队伍过来研究一下土壤,要是土壤表层没有问题,找到正确的地方进行深挖,要是能够挖掘到地下河流,查看一下就能得到答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