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7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1/821

  “宗教让这个民族彻底废了。”骞建同说的就是“来世说”,他不知道应该高兴还是郁闷:“被称为贱民的那个群体,除了不要触及他们对宗教的狂热,什么事都是逆来顺受。我们知道一个民族从来都是离不开能够成长的基层,一旦基层崩坏,民族也断了未来。”
  换个诸夏模式的说法,就是百姓作为基层,关键是百姓没有了追求,想要的只有来世,今生就生活在各种浑浑噩噩之中。
  人的欲望就是进步的源泉,因为有了对某件东西的渴望,会很努力地去赚钱,他们在赚钱的同时也就产生了创造。
  人也要有理想,愿意为了那个理想去进行奋斗,那么在奋斗的过程中会产生智慧的火花,对整体的进步产生贡献。
  “这就是一个已经阶级固化的民族。我们都知道这一点。”冉闵没说诸夏在三国、西晋和东晋一度也是那样的情况,他肯定了骞建同的说法,说道:“基层彻底废掉,作为精英的那一批人要是再醉生梦死,简直呵呵了。”
  “是这样。”骞建同想到了什么,好笑地说:“最近发生了一些事情。”
  汉帝国内部发生了奴隶暴动,某些局部还有汉人参与进去。
  本土之外的新占领区,像是中南半岛和南洋诸岛屿,多多少少是发生了一些事情。
  阿三大陆的天竺都护府这边,到目前为止却是大体上趋于稳定。
  骞建同讲的是,有相当数量的婆罗门互相告发,说法都是惊人的一致,不是罗马人就是波斯人地某个婆罗门进行蛊惑或收买。
  “大汉并没有取消他们的特权,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加强了他们的特权。”骞建同说的是汉帝国对阿三高种姓的政策:“大秦人和波斯人难以获得的奢侈品,大汉也会提供便利渠道让他们购买。”
  冉闵知道这个,更清楚那是天子亲自拍板的政策。
  “当然不是对每个婆罗门都是一视同仁,会进行区别对待,好让他们明白只有服从于大汉,忠诚于天子,才能保证目前的奢侈生活,甚至活得更加滋润。”骞建同现在算是明白了那个政策的威力:“他们不但互相告发,还抓了前往蛊惑和收买的大秦人和波斯人。”
  阿三这边的婆罗门,他们从来不认为自己和其余的阿三是同一个民族,底层是何等的悲惨很无所谓,只要自己能活得滋润才是真的。
  同时在阿三大陆这一边,只要婆罗门不想乱,他们就会压制刹帝利,那么作为数量最多的贱民不管是遭受到何等悲惨也会选择忍受。
  “他们捐献了相当的财帛,吼出了‘只要还有一个阿三,大汉绝对不会屈服’的口号。”骞建同脸上的表情很蛋疼:“出资出人,愿意作为先锋讨伐不臣。”
  冉闵却是一脸像是吃了屎的表情。
  更多的人是觉得好笑,又纳闷阿三的脑回路是怎么回事。
  “陛下圣明啊!”张石说的是刘彦对阿三采取的政策:“只是武装阿三……没必要吧?”
  骞建同倒是有不一样的看法,他来天竺都护府之后认真观察过阿三的刹帝利这个阶层,必须承认作为世代转诸武力的刹帝利作为一名战士还是相当合格,尤其是他们对婆罗门的服从性几乎是无条件。
  那么一个刹帝利群体,留下来会是隐患,要是能够将他们武装起来,再送去和罗马人、波斯人或是任何汉帝国的敌人血拼,会是一个很不错的做法。
  “大秦人和波斯人……”冉闵思考的是全局:“终于忍耐不住了吗?”
  不得不说的是,冉闵全身的血液都快沸腾了,来阿三大陆的本来目的是巡视自己的封国,现在却是恨不得飞回长安……
第1020章
举世攻汉(十一)
  大乱好啊!
  如果世界和平,没有了战争,对于军人来讲才是最大的悲哀。
  冉闵并不认为自己是一名英雄,但是随着汉帝国的中枢决定不再打打仗,必然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伤感。
  好歹是一名骠骑将军,小规模的战争去不得,便是中等规模的战争也没份,只有到了大会战级别的战争才有出场的机会。
  作为一个极度好战的人,冉闵无时无刻不在渴望战争的到来,并且是规模程度越大越好。
  “老夫原以为要沉寂至少二十年。”冉闵满是欢喜,一点都不掩饰对战争的喜爱:“二十年啊!老夫今年四十二岁了,再过二十年就是六十二岁。就算是真的有战争,二十年后还轮到老夫统兵出征吗?”
  跟随刘彦崛起于微末的那一批人,年老的已经有六十来岁,最为年轻的也三十多岁,真要是二十年后才再次启动大战,也是新一代小伙子表现的时候,真轮不到他们这一批老勋贵去横行霸道了。
  当前的汉帝国,军方老一辈的勋贵虽然都是身居高位,但更多是一种荣养的状态,平时能够指挥得动的也就自己的亲兵,并没有直属部队。
  这个是汉帝国军队的制度,一旦是到了将军级别或以上,只有战时才会分配所属部队,非战时要是理智的话,没人会动不动往军队跑。
  到了一定的身份地位之后,人总是要有一些顾忌,可不能是随着性子瞎几把乱搞,要不然自己出了事,家族也要受牵连。
  作为军方重臣,国家制度在那里,明知道有忌讳还非得一直往军队跑,是不是对制定的制度不满,还是想要让某支军队成为自己的私军?
  如冉闵这种平时不断表现得嚣张跋扈的人,都知道频繁接触军队是大忌,很恪守那一条底线,其他人更是可想而知。
  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需要顾忌的地方变多了,真没有中层和底层可以表现出来的干劲。毕竟都是重臣显贵了,再往上爬,那么究竟是要爬得多高,要不要来一场取而代之的大戏?
  “阿三真如表现出来的那般臣服?”冉闵是一点都不想再去封国了,哪怕是自己的嫡长子就在封国。他这么问,不是担心封国会出事,是作为重臣应该表现出来的关心:“伐伽陀伽和两萨特拉普,可有什么异动?”
  骞建同是几大都护府中唯一不是侯爵的都护,目前的心态可以说非常复杂,既是欢喜阿三识相,却又郁闷阿三够识相。
  在汉帝国想要晋升爵位,没有比参与战争,并在战场上立下功勋,来得简单和快速。
  镇压反叛(暴乱)的军功虽然比不上国战期间的军功,但那也是军功啊!
  阿三大多数的婆罗门着实是太识时务了,少数不识相的人还没来得及有什么大动作,仅仅是稍微动弹那么一下下,天竺都护府的驻军都还没有开拔,就被另外的婆罗门联合有异动一方麾下的刹帝利给解决了。
  那么看来的话,阿三真不傻,至少懂得审时度势,眼睛没瞎能够看到汉帝国是何等的强大。
  他们可能真不像表现出来的那么忠诚,但不会傻到去为别人而牺牲自己。
  但凡是有点脑子,难道就不会想到率先站出来反对汉帝国,必将会被汉帝国用最坚决和酷烈的方式镇压?
  汉帝国没有显示出颓势,依然是那一副如日中天的强盛模样。这个时候跳出来反抗,多数人认为是一种找死的行为,而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一定不想死得没有丝毫意义。
  “他们啊……”骞建同并不会那么天真,认为那些婆罗门表现忠诚就真的信了:“只有对大汉有利或有害罢了。”
  就像是汉帝国现在还允许阿三的高种姓保留特权那样,很多事情是不用看背后的原因,只是出于某个阶段的需要。
  汉帝国需要天竺都护府稳定,婆罗门选择对汉帝国表现忠诚,那就是有利的一面。
  等待有一天汉帝国认为应该扫清那一批婆罗门,他们表现出来的忠诚则会成为有害的一面。
  养条狗,养久了,狗也足够忠诚,便是有心要杀掉也需要考虑影响,是不是?
  “伐伽陀伽没有发现异常。”骞建同狐疑地看了冉闵几眼,还是说道:“两萨特拉普倒是出现了一些状况。”
  骞建同会用那种眼神看冉闵,是怀疑冉闵会不会干出接手指挥。
  “有异常最好。”冉闵才不会干没有得到天子允许擅自接掌天竺都护府军权的破事,他现在最想干的事情是回国:“用最迅速和猛烈的方式,便是不一举灭国,也要起到足够的震慑。”
  骞建同当然也是那么想的,并且已经开始在进行部署。
  远在万里之外,冉闵虽然是身为骠骑将军,但真的没有权力接手天竺都护府的军队指挥权。
  冉闵能接手天竺都护府军队指挥权只有一个前提,不是天竺都护府的局势糜烂,只能是骞建同死掉作为前提,才附合接管军权的程序。
  事实上接管天竺都护府军队指挥权对于冉闵来说才是麻烦。
  天竺都护府不过是汉帝国的其中一块海外飞地。
  虽说天竺都护府是最大的一块海外飞地,但也仅是一个局部,接手了就等于冉闵被绑在天竺都护府,他是绝对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情。
  罗马和萨珊已经明显表现出敌对,干的那些事情等同于宣战,汉帝国不可能没有回应,那么接下来有接连爆发大战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汉帝国与罗马离得太远,想要攻击罗马只有一种方式,再一次集结并组建庞大规模的舰队,进行数万里路途的跨海作战。
  海军不是冉闵能够玩得动的。他也不愿意在海上晃荡起码一年,或者更久的时间。
  汉帝国与波斯萨珊当前也没有陆上边境接壤,中间是相隔着一个匈尼特,但汉帝国实际上并没有将匈尼特太当一回事。
  原先留下匈尼特,是汉帝国想要与波斯萨珊拥有一块缓冲区。像是上次简简单单就侵入匈尼特境内,几乎是没有什么难度就横扫大半国境,更是歼灭了六七万匈尼特所谓的精锐部队。
  依那一次的交战经过来判断,汉帝国真想要灭掉匈尼特的难度不会太大,动用五个常备军和再征调二十万左右的郡县兵或仆从军,完全能够办到。
  冉闵想要争取的是作为西征的统帅,他很清楚西征不会只是一场或者几场大战,能够肯定依照当今天子的脾气,这一次西征很可能就是一直向西打,打到西面大陆的尽头。
  还有比这个更加带劲的征讨吗?绝对是没有了!
  只要稍微地想一想,冉闵就觉得自己浑身的血液都快燃烧起来了!
  既然是已经知道出事,并且是全面全局的出事,游览封国什么的自然是要放弃,连带见一见阿三收取一些好处的事情也放到一边。
  用了八天的时间,冉闵一众人等是从华氏城赶到了克塔克。
  在冉闵等人抵达克塔克的时候,梁敏所率的舰队恰好也是刚到不久。
  从安南都护府赶来的舰队,没有看到自己原先猜想的乱象,应该说克塔克除了警戒力度被加强之外,其余与平时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应该是因为天竺都护府并没有炮舰的关系吧?”陈谭只能有这么一个猜测了:“陆军是有炮兵,有储藏一批火药。可是能够想象把守是何等的严密。”
  梁敏在看新接到的公文。
  公文是来自冉闵亲笔所书,不是以命令的用词,是先介绍了一下天竺都护府的情况,然后用询问的方式,提问能不能安排船只将他们送往马六甲。
  来自将军府第二号人物的亲笔所书,不是要调动主力舰队干一些什么,只是协商能不能安排船只接送罢了。
  梁敏无比清楚骠骑将军能够亲笔所书已经是给了天大的面子,尤其是用询问协商的用词。他多少是知道冉闵的一些名声,老实说是有些怕冉闵用这样态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