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821

  那是一个多枪管的器械,有着支撑枪管的基座,整体看上去既是怪异也显得狰狞。
  “你们搞出来了!”刘彦会惊讶,是那台家伙压根就是与加特林机枪无限接近,只是显得大了许多。他走近了抚摸被悬挂的弹链,问张石:“子弹已经能够量产?!”
  燧发枪还需要进行装药和弹丸的步骤,再进化下去就是后装枪。
  药筒子弹的出现是枪械进化的一次革命,使步枪不再需要火药与弹丸分别操作,它本来是应该到十八世纪才会出现,并一再研制成熟,最终成为现代的子弹款式。
  被装成弹链的子弹,它们长度达到了四厘米左右,刘彦走到旁边的桌子,拿起整齐摆放的一颗子弹,观察一下整体发现完全与自己的要求没区别,拆开之后该有的弹壳、底火、发射药和弹头完全具备。
  “陛下。”张石一脸的尴尬:“最大产量每日能做到一千三百发。”
  要是一个人或是一台机器能每天生产一千三百发,的确会是非常好的成绩,关键问题是整个少府的相关机构合起来才有那样的效率。
  “还在改进……”张石求助似得看向马子欢:“不断进行改进,大匠了解多一些。”
  刘彦面无表情地对张石点点头,看向马子欢。
  “陛下,臣等已经摸清楚制造流程。”马子欢倒是显得信心满满:“新式机床已经研制成功,只要能够研制出专门的部件,必能做到加大产量。”
  要干点什么,肯定是要有专门的部件,汉帝国现在完全不缺金属,需要的是在科学道路上进行累积,只要有足够的恒心,再有多样化的人才和充足的资金,步伐的迈动绝不会停滞下来,相反是会因为基础科学的不断积累而越走越快。
  被刘彦视为机炮的大家伙,它在专业的人员的操作下开始射击。
  不存在什么扣动扳机,是操作人员对着一个手把不断摇动,每一次摇动都是对子弹的一次底火击发,再呈现子弹的爆发激射过程。
  不断的“咔——咔——咔——”动静下,远处的标靶被撕成碎片,只是大家伙仅仅发威不到二十秒就哑了。
  “这是……”专业工程师检查下来,满头大汗地汇报:“卡壳了。”
  刚才大部分人都是看得目瞪口呆,知道那狰狞利器还存在重大缺陷,一方面是舒了口气,更多的则是感到可惜。
第960章
良工不示人以朴
  科技的进步就是打开一扇扇的大门,很多时候是只要走到了那一步,轻轻一推就能让门张开,更多的时候则是门哪怕是有了缝隙也难以全部张开。
  枪械是由一个由一个零件和部件组装而成,有那么一些零件不附合规格,哪怕是能够进行射击,可是性能必然存在缺陷,寿命也会遭到缩短。
  与十二式步枪相比,还没有命名的机枪构造要更加复杂。
  “除了基座之外,它是由两百四十三个零件组装而成,大的部件就是枪械外壳以及枪管,里面的零件最小只有四毫米。”张石尽管没奢望试射能打完一条弹链,却是没想到连二十秒都没能撑得过去:“退壳装置和击发装置还在完善……”
  刘彦刚才就看发射的时候枪身抖得厉害,很明显发射时产生的后坐力有些惊人,要是枪械的零件咬合力不够,一再抖动必然是会出现故障,那么恐怕不单单是退壳装置有问题,是整部机枪都存在问题。
  有玩过拼装的人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各种零件互相组装起来,咬齿很难做到足够的咬合,一定要有螺丝来进行近一步的加强,要是仅仅靠各个零件之间的咬合很难做到绝对紧密,稍微抖那么几下咬合之间就会松动,原本看着好看的拼装物立刻变得松松垮垮。
  对于一台机枪……机炮来说,已经有螺丝去对各个部位进行咬合加强,可是对设计依然会是一个天大的考验,那是因为哪怕仅仅是简简单单零件咬合或加固也是科学的一部分。
  刘彦没有什么怒火冲天,甚至都没有任何责备,有的是温言鼓励。
  研究步枪是历经了将近十年才有成品,慢慢走到了研制出线膛枪的这一步,要是每出现一次失误就要怒火中烧,脑残地去杀掉研究人员,那么就是亲自动手致使研究的断层,等于是每一次都要重新开始。
  历史上并不缺少因为独裁者一怒杀害科研人员让研究被迫重来的例子,独裁者怒火发泄之后固然是爽了,尽管研究会留下资料,可是换上了不同的人员就等于差不多是从基础做起。
  机炮被检查是什么地方出现故障,修好之后再次做开火的准备。
  这一次它的发射比上一次多支撑了十秒左右,一条全新的弹链被打了三分之一左右。
  “一条弹链一千发子弹?”刘彦默算了一下,说道:“每分钟射速三百发?”
  马子欢说了一再试验的数据,要是熟悉的操作手进行发射,机枪每分钟最高射速可以达到四百五十发左右。
  刘彦有些出神地看着模样怪异又狰狞的多管机枪,他着实是没有想到它的出现会那么快,尽管是有着种种的缺陷,但那是材料科学以及零件咬合的问题,一再研究下去肯定会研究出合格的产品。
  没有被改变的历史,第一部手摇加特林是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由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发明,它初始阶段每分钟射速每分钟仅是两百发,经过一再对枪身的改进以及更改发射铜壳子弹做到每分钟最高射速一千两百发的记录。
  刘彦不知道加特林机枪的研究历史,却是能够分辨能做到每分钟最高射速四百五十发已经相当的了不起,更加知道一旦它能够被量产并配置军队,一定会尽显狰狞。
  “步枪注定会淘汰刀、枪、剑、戟……等等的冷兵器战法,它……”冉闵完全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表情了:“燧发枪的射速慢,优秀的步抢手两分钟一次射击是极限,还有骑兵的活路。它发射子弹的样子根本就是狂风骤雨,连骑兵的活路都没了。”
  排排站墙壁时代……或者说紧密步兵阵列战法的结束就是机枪被运用于战场,连带比步兵移动速度要更快的骑兵也同样消失在正面战场,致使骑兵从陆战王者变成了打杂的兵种角色。
  “我们很幸运。”徐正满满都是感慨地说:“至少是我们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当前也是独一份。”
  驻守在这一个营地的禁卫军,他们就是世界上第一支全面列装火器的部队。
  响亮的号角声吹响了集合的命令,营地各处不断出现成队的士兵到校场进行集结。
  他们之中士兵皆是列装十二式改燧发枪,军官则是手铳类型,一到校场就在军官的约束下进行列队。
  士兵上身是一款灰绿色的作战服,衣服为中开款式,由一个又一个金属纽扣进行扣拢,有着肩章、领章、胸章,看去既是笔挺又合身;他们下身的裤子为铁灰色,靴子则是被涂黑的牛皮筒装靴。
  他们的腰间同样是牛皮制作而成的武装带,右侧腰有一个长形的皮革盒子,左前腰则是悬着一柄长达二十厘米的刺刀,同时左侧腰也悬着清理枪膛用的通条。
  那个长形的皮革盒子长二十厘米宽十厘米,中间有一条阻隔层,一边放着纸装火药,另一边放着铅弹丸,整体容量是三十发。
  因为不是野外,也不是行军状态,少了被褥以及水壶、餐具、毯子等等一些东西。
  身上有金属的除了纽扣和武装带扣合装置,就是头上戴的那一顶介建宇二战德军M35型却是又有尖顶矛的头盔。
  那顶头盔被命名为十三型,是由一块铁板进行冲压,边缘是圆滑的弧线卷边,内衬采用了柔软的皮革,涂装为野灰色。
  以刘彦的角度来看,眼前的这一支军队已经达到了十八世纪中后叶的规格,甚至可以说军服的设计要远超十八世纪的水平,应该是到了十九世纪的水平。
  其余人看来,列队等待检阅的这一支军队服装却是那么的怪异,没有了冠带蓄发,衣襟也不再是右祍,一整套军装虽然看去十分英武,可就是觉得好像少了什么。
  “陛下……”冉闵就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的人,直白地说:“瞅着是借鉴了大秦和波斯的服装设计风格。大汉远比他们强大,为什么要借鉴他们的风格呢?”
  “……”刘彦被问得一时间有些无言语对,沉默了一小会才对冉闵说:“永曾的意见很对。”
  已知世界中,汉帝国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强国,应该是全世界跟着汉帝国的时尚走,绝不该是汉帝国去模仿他人。
  刘彦也是思想上有些固定了,给予设计指导是按照后世的军装款式来,由于河蟹神兽当道的关系,无法按照天朝军队来,选择了一战和二战德军相结合的款式,可是真的没有了华夏的风格。
  “大将军。”刘彦对着徐正招了招手,又让几名将军靠过来,说道:“诸卿皆为军中宿将,熟悉军旅生活。永曾没少往火器部队跑,提出了正确的建议。诸卿后续可集思广益,设计出华夏风的军装。”
  本来看着那一套军装就觉得怪异的众人却是愣了愣神,他们还是知道那一套风格怪异的军装是刘彦指导下设计的产品,不知道冉闵刚才跟刘彦说了什么,才让刘彦去说那些话,一时间踟躇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对于设计一套供应火器部队新的军装,刘彦是认真的。他却是不再打算参与进去,要不又会是固定了的思维进行干扰,做个最终的选定裁判比较合适。
  设计新军服是今天很突兀的话题,谁都没有头绪之下,聊了几句也就转移话题。
  他们今天过来,看一下新式的线膛枪是一方面,参观没命名和定款的机枪是额外节目,真正的目的却是要检阅一下训练了一年半的火器部队。
  这一次检阅绝对不是看什么走军阵,是观看实弹军演。
  在刘彦的命令下,合计为三千五百人的部队分为几个队开出军营。
  火器部队不再延续之前的编制,是含班长和副班长在内一个班十二人,三个班为一个排,三个排为一个连,三个连为一个营……以此类推的三三制。
  除了作战单位,也就是一个基础班的十二人之外,到了排这一个军事单位肯定不会全是作战人员,其实还是会有一个辅助班,那么一个排其实是差不多五十人。连、营、团、旅、师、军,越是往上的辅助部队就越越大。
  像是这一支实验性质的火器部队,参加这一次实弹军演的这一个旅,参加实弹军演有三千五百人,但是除了这些战兵之外,其实还有一千五百是辅助性质的后勤部队,而后勤人员就只是干后勤工作,除非必要是不会踏上战场的。
  火器部队的后勤人员虽然除非必要不用参战,但他们依然算是正规编制,待遇方面与战兵保持一致。会这样是火器部队与冷兵器军队不一样,相对于冷兵器部队而言,火器部队的后勤人员可不是能运运东西或干重活,还需要懂得对军需进行归类以及掌握各自岗位的维修技术,他们最为繁忙的是需要在前线为战兵配置纸装火药。
  部队开拔出军营,来到一处开阔地立刻进行分队,以一个连为基础单位,排列成为三个横队,一个团为一个大纵队,形成一个长方形的阵列线。
  “这一次仅是步枪兵的演示?”桓温没有看到布置火炮,指着前方摆布得密密麻麻的稻草人:“是展示火力?”
  他们之中的不少人已经见识过火器部队的排枪齐射,由一开始的纵队齐射,到后面的四段式射击;也是由齐射就陷入茫茫多的烟雾中,到后面使用无烟火药不再身处烟雾。
  部队的军官正在呼喝口令,位处第一排的步枪兵成为一个站立持枪瞄准的姿势,第二排和第三排的步枪兵枪托触地站立不动。
  “原地三段式射击!”
  “第一排预备……”
  “开火!”
  一阵“啪啪”响声频繁地回响,射击完毕的第一排步枪兵向后退,第二排的步枪兵顶替到第一排。
  “第二排预备……”
  “开火!”
  又是一阵枪响声,射击完毕的第二排步枪兵也是向后退,原本的第三排向前顶替进入射击位置。这个时候刚刚的第一排已经完成装弹动作,他们进入第二排待射位置时,刚才射击完向后退的那批步枪兵推到了第三排进行清膛和装弹做业。
  原本的第三排,他们进入到射击位置,又是在军官的口令声中开火。
  如此地轮换射击之下,前方的稻草人是被弹丸打得不断草屑横飞,个别中弹太多的稻草人干脆变成光秃秃的支撑架,甚至还有稻草人燃烧了起来。
  尽管不是第一次见识火器部队射击,前来观看的众人还是看得精神振奋。
  “滚动式推进射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