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821

  徐正:“……”
  李坛、吕泰、桓温、谢安……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怔怔地看着满脸严肃的冉闵,他们有那么一瞬间认为冉闵说的情况极可能会发生。
  秦人和赵人花了多少时间“消灭”互相通婚之后的白皮肤系,谁也没有去记录和进行研究,以至于就算是有心进行反驳,真不知道该怎么去描述。
  那是一种“多数”去“消灭”那个“少数”的问题。简单的说就是,秦人、赵人与外族通婚,是黄皮肤系占了多数,一再通婚下来自然就“消灭”了属于白皮肤系的特征。
  以当前的技术水平和科学论点而言,他们不懂那么多,却能产生一种简单的思维,绝对不能过多地去融合异族,要不然就成为汉人被异族融合了。
  “我们有必要找机会与陛下谈一谈。”
  “是啊!”
  众人在一时间达成了一致。
  另外一边,刘彦已经携手崔婉在巡视。
  今天的皇帝和皇后都是穿上了正装,便是天子十二章冕服和皇后凤袍,展现出了无限的威严。
  被选为侍寝人的各国公主自然是在列队的最前端,她们优先接受了审阅。
  每一名公主在今天都是摒弃了本民族服装,一致换上了汉家的服侍。要是以汉人的审美观来评定,她们穿上汉家衣冠之后,有那么几个还是会令人觉得惊艳,自然也存在令人看了觉得怪异的存在。
  刘彦对于融合异族有很大的兴趣,但他也是看对象。
  可能后世是白种人优势的社会结构(不管承不承认),刘彦对于将白种人融合掉真的是有无限的兴趣,对棕皮肤系也不会感到反感,独独对融合黑皮肤系(含亚黑人)打从心里感到抗拒。
  不是简单的认为黑人是一个落后人种,是刘彦依稀有一些印象,例如黄皮肤系人种与白皮肤系人种、棕皮肤系人种结合,产生的后代会是黄皮肤系的特征被继承最多,哪怕是白皮肤系和棕皮肤系的特征比黄皮肤系多一些,结合的混血儿基本上也是在颜值达到标准范围。
  黄皮肤系与黑皮肤系进行结合,产生的后代几乎没有例外都是黑皮肤系,后世的科学家认为那是黑皮肤系的基因最为悠久,导致基因的竞争是黑皮肤系取胜。
  “陛下,臣已经初步拟定名单。”崔婉没有特别压低声音,她也真的不用在乎那些美女的感受:“陛下有空闲过目一下?”
  刘彦是用饶有兴趣的表情在检阅众美女,看到大多数美女都是白皮肤系深感满意。
  要是历史没有被改变,大航海时代之后白种人就会将自己的基因扩散到几乎是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事实也就等于白种人掌握着地球的大多数生存空间。
  很多时候关于生存空间的争夺就是看人种的生存范围,尤其是科技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之前,地球大多数地方处于绝对的蛮荒时期,谁先去那一块土地栖息下去,只要不是没有能力保卫自己生存的土地,那么格局基本上也就固定了下来。
  刘彦认为然汉人布满地球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件长期的事业,过程中必然是不断地挤压其它人种的生存空间,乃至于是发动战争进行消灭,其实都是为了达成同一个目标。
  现在来讲,刘彦要是想要达成那样的目标远比世界格局确定下来要简单非常多,有困难的大多是汉人对大自然的征服,很多时候是不需要去到一地就与爆发战争,那是现在大多数土地都是无主之地。
  其实就算是有主人的土地,以北美洲为例子,就算是汉人没有进入火器时代,去欺负一帮还生活在石器时代的印第安人,有难度吗?
  一通巡视下来,刘彦携手崔婉到了后宫的椒房殿。
  不是侍寝人的那些人,她们会被带往后宫各处安置,随后将有专人教导她们汉家的礼仪,必然也需要学习汉语、汉字。
  四十八位侍寝人,她们是被带到了椒房殿。
  “参见陛下!”
  她们被引领进殿之后,是按照品阶高低来进行排列,等待全部站齐才在卓香的示意下行礼问候。
  来自罗马的海琳娜和萨珊的叶娜,两人是被皇后定品为少使,也是众公主之中定品最高的两人。
  其余各国的公主,没有任何例外都是第十七级,只是称呼从无涓、共和、娱灵、保林、良使、夜者这些里面随意给弄了个。
  剩下的那些贵族美女,就是干脆连定品都没有。
  汉家哪怕是在后宫也有着严格的制度,不过有制度是一回事,要是皇后不够强力的话,就会像是一个国家那样,空有制度却没有得到执行。
  有品阶的人,她们需要在进行进行一个步骤,便是将自己要带进宫的人,名单交给皇后进行审阅。
  仅是少使的定品,随身的女官品阶自然也高不到哪去,一般是什么什么侍诏,或是什么什么史,若是按照九品论定的话,其实就是含八品和以下。
  “陛下?”崔婉将名单递给刘彦,有些意思地说:“您看看?”
  刘彦顺手接了过来,一看之下嘴角也勾了起来:“堂堂一国公主,来朕的后宫当女官了。”
第940章
能不谈公事吗?
  权势到了刘彦这种程度之后,能够使他感觉到发自内心的愉快其实已经不多了。
  如罗马和萨珊这种帝国级别的国家,公主不好好地去当公主,偏偏要来汉帝国当一个可能还没有八品高的女官,尽管刘彦从中察觉到了不对劲,但仅仅是她们愿意这样干,却会让刘彦依然有发自内心的愉悦感。
  刘彦已经能够感受到了因为掌握绝对权力而带来的孤独感和空虚感,要不是还有着更大的目标等待完成,他很怀疑自己会不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暴君,以折腾国内人来进行各种取乐。
  有目标而不看实际国力想去完成那个目标,已经有始皇帝在前面给后世的一国之君当了一次榜样。
  对于刘彦来讲,后面还有杨广这一个例子,并且比起一再被黑的始皇帝,杨广是被黑得更惨。
  始皇帝的确有一些值得被黑的地方,阿房宫和骊山陵园是怎么都抹不去的。
  可是难道要说杨广打高句丽是错的?既然是错的,那么后面的李唐为什么还要打。
  科举制度更是在杨广手里完成,成为为国取士的制度,一直维持到最后一个王朝的灭亡。并且哪怕是到了现代的公务员录取,依然是有着科举的借鉴。
  然后就是杨广主张修建的大运河,他的错误仅是过于迫切,不然谁敢说大运河一无是处?
  将部分精力转到美女身上是刘彦近期在尝试的事情,尤其是多了那么多的新鲜货色,的确是应该好好地玩乐一下。他觉得自己也不是纯粹地在享乐,是很努力地在进行大棒外交,也是很辛苦的了。
  敬献了美女的各国,他们肯定是在期待有本国血统的皇子或皇女出世,以此来论定与汉帝国的交往取得了成绩。
  感情更进一步什么的是精神上的藉慰,但那真的相当管用,要是有个本国血统的汉帝国皇子,能不能获得什么实际好处且不谈,吓唬一个没有汉帝国皇子的国家也是一种作用。
  至于说让有本国血统的皇子成为汉帝国集天子与皇帝于一身的御天下者,还真不是没国家没想过。
  辛勤“劳作”了几天的刘彦,到了例行的大朝会才算是走出了后宫范围。
  大朝会的主题只有一个,确定三省六部制度取代三公九卿制度。
  议题早就已经确定,没人敢在这个时候提出旁杂的事务,很顺利就颁布了新制度的产生,各部主官的任命也是当场以诏书方式公布。
  由于不是什么需要保密的事情,什么人会就任哪一个部门的主官,除非是不在权力层面,要不然之前该知道的都已经知道,算是走一个流程。
  仅仅是一个改制就让一整个白天的大朝会非常充实,完全容纳不下其余的话题。
  大朝会结束之后,各部的主官哪怕是之前已经想好了各部的官员任命名单,也是会做出彻夜加班加点的样子,以此来公示他们为了国家不止操碎了心,连该有的睡眠都牺牲了。
  刘彦却是没有按照套路,大朝会结束就点名让各部主官留下。
  留下就留下呗,反正今晚他们也没想出宫城,没陪皇帝是在公署审阅拟定的名单考虑要不要修改。其实基本上也没有修改的必要,名单是一再思考再思考。
  少了摆出来让官员不断猜想的环节,变成了陪皇帝的任务,他们乐意来来不及,根本不会有什么意见。
  刘彦不是选择在殿内设宴,甚至都不是什么正式的宴会,是搞了一场露天的烧烤,还是各自亲自动手的烧烤,没安排什么人在旁边伺候。
  类似的活动这群核心重臣已经参加了多次,没什么不习惯的地方。他们甚至很喜欢,主要不是喜欢自己动手,是觉得这样与刘彦显得更加亲近。
  “陛下,您要不要来点腰子?”冉闵手里抓着几支串起来还没烤的腰子,一脸认真地看着刘彦,没有丝毫的调侃:“这几天也是辛苦您了。”
  就算是再怎么辛苦,有的是人给刘彦布置和张罗各种补品(药补或食补),还轮不到用腰子来补。
  刘彦的回应是将手里吃完食物剩下的竹签朝冉闵丢过去。
  一块打天下的伙伴,与定鼎天下之后加入的臣工,感情自然会是特别一些。
  一起经历过艰难时期,几乎是什么样的尴尬都互相见识过,他们不会去提及一些尴尬的往事,为了表示亲近却是会开一些小玩笑。
  很多的帝王都遭遇过这样的阶段,他们一开始还是很乐意自己的事业伙伴和自己开玩笑,渐渐地却觉得权威遭受到了质疑或挑战,会做各种各样的事情去进行警告,没有得到该有的效果就举起了屠刀。
  刘彦并不害怕挑战,不是源自谜一般的自信,是真的有那样的自信。他感觉到孤独和空虚之后,一直害怕自己会迷失,还是很乐意自己认定的一类群体能和自己开开玩笑的。
  “元子和安石更需要补一补。”李坛揶揄地朝桓温和谢安笑了笑,说道:“坛可是听说了,夜夜奋战着呐!”
  桓温当即反击:“说得你好像没有似得。”
  谢安则是露出一脸的错愕,笑着摇了摇头,却是没有说话。
  列国敬献了那么多的美女,被皇后挑挑拣拣了一阵子,视那些美女的学习进度以及将接纳的人有没有意见,资格足够的臣工都被送了至少一个,有些臣工则是多达十来个。
  近期啊,长安城内可是遍处“嘎吱”声,听说修床的工匠进入了繁忙期,一些能够壮阳的食材也是迎来大卖。
  “坛自然需要夜夜奋战!”李坛一脸我骄傲我自豪的表情:“都是为了大汉嘛!”
  从任何一点的广泛意义上来讲,话那么说绝对没有错误,播下种子结了果代表汉帝国又有了新生儿,孩子母亲的国度也能因为孩子的出生而觉得与汉帝国更加亲近,真真是办到了两头兼顾!
  冉闵与徐正对视了一眼,随后又与其他几个人眼神有了接触。
  上一次他们有了最初步的交谈。
  第一次交流的时候,他们对自己的奋战产生的“果实”能不能出现该有的意义产生怀疑,深怕自己打生打死创造出来的“果实”后面为“他人”做了嫁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