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6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6/821

  要说的是,升降梯的传动装置大部分用到了钢材结构,很多知道怎么一回事的军方人员可没少私下吐槽,说以其那些资源耗费在这么一个玩意上面,都足够为海军制造出三五十套船用的机械动力装置了。
  “是《广陵散》啊……”王羲之又是听了几个音节听出弹奏的是什么曲目:“这首曲子女子来谈……能弹出意境吗?”
  《广陵散》是一首非常激烈的曲子,它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聂政刺韩傀曲》,想要演奏出它应有的意境的确是非常难。
  “品味者少矣。”孙绰说的是今天到场的人,才不是为了品味曲目而来,就是全来看热闹的:“图一乐便是。”
  文青就是受不了明明很高尚的事情非得搞得很世俗化,他们需要的是真正能够欣赏的人才有资格欣赏,其余人就是看一眼听一耳朵都是在玷污那一件作品。也就是因为他们的这种思想,诸夏的文艺才搞不起来,更没有成为流行。
  “言之,你是想让五大名曲全给演奏一遍?”桓温闷闷地看着吕议:“你这样安排可是得罪不少人了。”
  其实是十大名曲,分别是《高山流水》、《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还有《夕阳箫鼓》一说)、《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但是有些失传了,有些还没创造出来。
  如果说汉人对正在演奏的曲目还能带着一些欣赏之心,那些歪果仁就几乎是全听懵了。
  不同的国家有自己的流行,不同的民族也有自己的欣赏角度,当前可不是地球村的年代,还没有经历过文化互相交流,培养出属于地球村共同的欣赏品味。
  罗马人喜欢的是激昂的音乐,尤其对号声和鼓声情有独钟。
  波斯人则是喜欢哀怨一些的音乐,要是既能哀怨又能悠长还能轻快(要求略高),那就是无上的作品。
  其余国家和民族大体上是没什么欣赏水平,他们的国度或部落里面“咿咿啊啊”都能算是歌曲。
  听不懂没关系,无法品味到曲目的意境更不是问题。
  由于汉国的强大,那么汉国必须是什么都显得高大上,他们不懂是因为自己的落后,是自己的精神层次远远低于汉人,一定是自己身上的原因,不是汉人的曲目不好听。
  桓温会说吕议得罪人,是有些相当多的知识份子对文艺的认真,延伸出对古老习俗的认可。
  音乐在诸夏历来就是神圣的。
  上古先秦时期,音乐有着很明确的等级,周天子才能听、诸侯才能听、大夫能够听,他们将音乐和祭祀视为共同重要。
  在春秋末期之前,有资格培养乐师的诸侯没几个,甚至是周王室穷了之后都没钱培养乐师,鲁国一直有一套乐师班子都够孔子他老人家吹牛逼的了。
  中央体育馆内的音乐声先是一停,随后又重新响彻起来。
  “什么情况!?”弗拉维斯很突然地感觉到气氛不对劲:“我怎么……怎么觉得一种身在战场上的感觉?”
  “原来不止我有这个错觉?”尤利安发现新的曲目被奏响之后,先是汉人开始变得不对劲,然后是整体的气氛都变得无比诡异:“我总有一种被层层包围的警惕感?”
  正在被弹奏的曲目叫《十面埋伏》,与之前另外那些曲目有着根本性质上的不同,之前的那些曲目基本上趋于舒缓,就算是《广陵散》激烈也仅是激烈,但《十面埋伏》听起来真的不一样,尤其是有过军旅生涯的人听来更不一样。
  汉人打算将所有使节团包围起来消灭?他们倒是没有往这个方向想。
  汉人要是真的想干掉他们,根本用不着费这么大的劲。
  “厉害啊!”克谢亚斯现在也是化身咸鱼,脸上满是六六六的表情:“一首曲子能够让整体的气氛转变。”
  对于身在中央体育馆的汉人来说,其实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正在演奏的是什么曲目,他们就是下意识紧绷起情绪,有一种参与到将下方歪果仁包围起来军事行动中的错觉。
  能够取得入场券的汉人首先需要有爵位,然后有爵位的汉人基本是有上过战场,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参与一场包围战,那么就算不是一场真正的包围战,那么多人紧绷着情绪又是那么的蠢蠢欲动,气氛就形成了。
  罗马人和波斯人多少是有些自身底蕴,简单来说就是在这种诡异的气氛下还能撑得住。
  其它小国或部落的人可就悲剧了,气氛变得不对劲的第一时间,不知道多少人双腿一软,意志薄弱则是瘫到地上裤裆也湿了……
第909章
英国在哪!?
  只要刘彦没闹出什么幺蛾子,去将自己建立起来的国度给玩坏咯,哪怕国家仅是保持当前的疆域,那么世界各国各民族也只能是委身于下。
  汉人继续保持着这样的势头,其余各族想要生存乃至于是变强,各族就需要一切向汉人看齐。
  所谓的看齐就是各族向汉人学习的过程,最终的结果已经注定下来,汉国的文化必将会成为世界上的主流文化,汉语也必然会成为地球通用语。
  “这个是的,陛下。”纪昌早就习惯刘彦会拉自己到一旁,也不知道是怎么个回事,用一种自己听得不是很懂的语言唠叨上一大串:“您,说的完全对,陛下。”
  刘彦继续唠叨,还是特么用闽南语唠叨。
  这一点刘彦却是失算了,他现代是个闽南人,还是闽南语发源地的泉州人,可真不知道闽南语是起源于东晋,也就是“衣冠南渡”的产物。
  闽南语的产生是异族入侵中原的产物,伫西晋永嘉二年(公元三零八年)的时候,中原的衣冠八族(詹林黄陈郑丘何胡)开始避难到福建的泉州晋江等流域一带,他们把当时的古汉语(比如,有身、瞑、鳖、斟酌、鼎、箸等)带过来,后来称作“泉州话(也就是初代闽南语)”。
  纪昌能听得懂一点点刘彦讲的话,他一直也以为刘彦知道自己听得懂一些,再连蒙带猜基本还是能理解。他对于刘彦思考出一点什么事喜欢拉自己单独聊,是觉得充足的信任,本着“君以国士代我,我以国士报之”的心态,一直以来才那么战战兢兢地为国操劳。
  关键是刘彦不知道纪昌听得懂,甚至都不知道除了纪昌之外的其余人多少也能听得懂一些,还以为纪昌是出于臣工的身份才一直像相声里捧哏的那位一样,捧着自己的哏。
  “那是历史一再证明了的事情。”刘彦也是一时感触,抬头看着天花板上的吊灯:“拿破仑让法国崛起,世界各国不但觉得巴黎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同时也觉得法语很好听,官方交流语就是法语。”
  纪昌表情不变,脑子却是有些懵,琢磨拿什么仑是什么轮,巴黎是哪一座城市,怎么让刘彦那么惦记。
  君王所思无小事,纪昌打算私底下问问徐正,寻找一下外国有哪国的国王有轮字的,巴黎这座城市一定要找出来研究,说不准下一阶段就是挥军攻打那座城市了。
  “伊丽莎白奠定了英联邦成为日不落帝国的基础,英国人成为地球最强,那么就轮到伦敦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各国的官方交流语也变成了英语。”刘彦不看吊灯了,转为看一脸若有所思的纪昌,纳闷纪昌听不懂其实不用演:“日不落帝国占据了足够多的殖民地,还控制着相当数量的半殖民地国家,英语成了相当多种族必须学习的第二语言,英语也就成了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纪昌又惦记上了一名叫伊丽莎白的人,听着就是个异邦的女人,好像还是大汉的潜在大敌?
  英国也是纪昌必须牢记的一个国家。这么一个叫英国的国家竟然想要成为地球最强?他就想问问英国人,是谁给的胆子,汉人答应了吗?!
  “丞相,你可以不用那么严肃。”刘彦是先用正在推广的普通话好好地和纪昌提了那么一嘴,后面继续自己的思想散发:“英国人两百多年日不落帝国的成绩是,英语得到最大的普及,任何的科技标准也都是由英联邦来制定。”
  纪昌虽然只能连蒙带猜,可不得不严肃。他已经知道一点,那个叫英国的国家绝对是大汉必须除掉的对象,就算是距离再遥远也必须发兵灭国。
  “制定标准啊!”刘彦说到这里已经换成了一脸的唏嘘:“那是技术走在所有国家最前沿才有资格做的事情,等于是世界的科技要怎么发展都是他们说了算。没有任何突破标准框架的话,不管他国的科技是怎么样的发展,其实依然还是在标准制定者的掌控之下。”
  纪昌下意识就看向了大厅内不远处的徐正,找到这个叫英国的国家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找到它,毁灭它,必要的话还需要抹去它的历史,杀光它的人民!
  “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崛起的美国,他们就没有必要去更换世界通用语了,针对英联邦制定的标准做出了改革,世界各国很多原来是用英里、码、英尺、英寸、英分、英丝作为长度单位,后面变成了公里、里、米、厘米、毫米。”刘彦怎么都觉得气质应该文质彬彬的纪昌浑身上下充满了愤怒:“美国人比英国人聪明的地方就在于看到了殖民地制度的坏处,搞殖民地需要太多的成本,干脆就玩经济掌控好了,只需要保证美元的地位不被动摇,世界就在其控制之下。”
  美国?纪昌攥紧一下拳头又松开。按照他的理解,刘彦后面提到这个叫美国的国家就没什么危险,就是没搞明白两次世界大战是什么大战,难道是没有文字记载的上古大战?
  刘彦后面已经没说下去了,他怎么都觉得纪昌的状态有点不对。他没打算学英国人和不会学美国人,汉人完全可以借鉴自己老祖宗的做法。
  纪昌在想的是,经济控制什么的就是个笑话,只有军队强大,武力压服乃至于消灭一切不服才是王道。
  诸夏上古的人,包括继续传承下去的子子孙孙,思维像纪昌这样就对了。
  刘彦后面觉得还是不和纪昌继续唠嗑了,想要整理思绪完全能够自己坐到安静的地方慢慢构思。
  今时今日的刘彦却是不会知道自己的那些唠嗑产生了什么后续,是纪昌和徐正真去寻找一个叫英国的地方,用了很大的资源却是没找到,后面刘彦知道了就是笑笑没干涉。
  一直到世界岛全部归于汉帝国,汉人寻找英国的行动都没有停下,是一代又一代人寻找下去。
  分封大法对于诸夏来说非常合适,却是要加进去一些额外的东西,也不能重蹈周武王的覆辙。
  周武王在进行分封的时候,是将最好的地方留给了王室,将周边的土地分封给了同姓诸侯,将一些敌人的地盘分封给了有功之臣。
  刘彦与周武王不同的是,他知道世界有多大。
  中央体育馆的活动结束之后,刘彦肯定是要与众臣摆一下小宴,恰好也邀请一些身份足够的歪果仁过来,场所就设置在中央体育馆的室内大厅。
  临近年关,该回到中枢述职的人基本都在。
  每一年的年尾,算是刘彦与外派大臣再次面对面交流的时间。
  身为统治者的刘彦少不了是需要对某些人做一些笼络或是震慑的事。
  罗马皇室成员和波斯皇室成员很荣幸受到邀请,他们入场的时候很恰好是刘彦在与桓温交谈,没有得到召唤只能离得远远注视。
  桓温是在向刘彦汇报阿三大陆战争的过程,亲自说远比写战报要详细得多,还能说道说道自己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阿三是很容易统治的种族?”刘彦很赞同这一个观点:“他们先后被征服了很多次,民族思想和价值观被入侵者植入了乖顺的观念,上层的阿三并不觉得自己与其余阿三是同样的人。”
  “是的,陛下。”桓温总要流出一些能够做总结的地方给刘彦装逼……呃,是发表看法。他讲了一下允许上层阿三保留特权,阿三上层就成为汉人征服阿三大陆助力的事情,后面讨好地说:“全赖陛下运筹帷幄,臣才能如此顺利地征服笈多王国。”
  这个逼刘彦还真的是装定了。
  进军阿三之后该注意一些什么,怎么做能够更好地完成入侵,里面有着刘彦的很多意见,他是根据自己对阿三的了解去制定,事实也证明那些观点的正确性。
  “元子。”刘彦眼角余光看到纪昌和徐正离开人群走到偏僻角落,稍微留意了一下下,重新看向桓温:“看邸报了吧?”
  桓温不知道刘彦所指的是什么事。他现在的心态却是很稳,有这一次交谈之后,提起来的心重新给安放了回去,再也没有恐慌。
  “中枢要大变法了。”刘彦并不会做一拍脑袋就决定的事情,该有的预热还是会做,已经在邸报上一再透露行政制度会转到三省六部:“元子率军征战多年,听闻你的妻子多有想念,明年就留在国内罢。”
  桓温一点失落感都没有,他也琢磨着自己短时间内还是别掌兵了,还是能低调多就低调一些,要不虽然以刘彦的胸怀是闹不出功高震主的大戏,但终究是人言可畏。
  刘彦是很特意才提起桓温的妻子,私下这种场合讲家人能拉近彼此的距离,也是用桓温的妻子在警告别玩过头,要知道桓温的妻子可是司马家的人呐。
  一直被晾着的罗马皇室和萨珊皇室,男人还能耐心继续等,女人则是早就显得迫不及待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6/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