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1/821

  诸夏在建设乡村的时候至少还会建立一道篱笆墙,作用就是防止野兽进入村庄,城池的城墙存在虽然是出于军事用途的考虑,但也是防止野兽进入的保障。
  中枢一拍脑袋,各地不再修建城墙,或许没有想到野兽对人的威胁?
  “人力不足,缺乏财力,奈何?”张庆下意识就将屁股坐正,还笑着说:“我等巡逻,不正是防范?”
  在诸夏的历史中,第一个觉得全国各地没必要修建城墙的统治者是始皇帝,他的想法没修建城墙的话,哪怕各地会发生叛乱,没有了城墙作为防御的叛军也就无法固守。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咸阳从一开始也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城池,他会因为对咸阳的了解来推广到全国各地,比如咸阳人没城墙也不见得被野兽怎么样,其余各地也该那样。
  就是咸阳没有城墙保护,导致刘邦率军破关而来难以抵抗,子婴就携带百官跪降,搞得此后的每个统治者真不敢再不修城墙,非但要修,还得修得雄伟和坚固,要不然再次出现秦末那种事情,谁都会觉得搞笑。
  那些统治者也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一点,一个国家被敌军打到国都,就算是有城墙又能怎么样?
  刘彦觉得没必要修建城墙,首先是真的没有那样的财力,劳动力也不该是浪费在修建城墙上面,有那功夫还不如赶紧将灌溉系统修复,修复了灌溉系统则去修路。他因为生长环境的关系,再加上已经成为高位者,是真的忽视了野兽的危害。
  张边同时也是下意识地颠了颠肩膀上的猎物,那是他们巡逻的时候干掉的一头野猪,个头不算太大,对付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野猪窜起来的速度相当快,还是一什人围了老久才算解决。
  野猪并不是他们这些日子以来的第一头猎物,刚来的第四天就出动大量人手猎虎,后面陆陆续续干掉的各种野兽少说也有数十,荥阳的郊外都是这样,可以想象乡野又是什么情况。
  猎杀猛兽对有武装又有组织性的军队都有难度,没什么组织性又没多少兵器的百姓对付起来就更难,都是乡野出身的人,就算是自己没有经历过,也会听说过谁被野兽伤了或是吃了的事情。
  “我们那边(西北)其实还好。”张庆说的是西北至少没有被当成牧场建设,张氏也没有颁布过《狩令》。他说:“羯人肆虐过的各地,野兽何其泛滥。”
  那个所谓的《狩令》全称叫《禁狩令》,石虎让朝中的汉人大儒讨论和撰写,明确规定汉人不得用任何理由进行狩猎,一经发现就会被抓起来砍头。在石虎的这一道《禁狩令》之下,汉人哪怕遭遇野兽的攻击也不能反抗,逃不了就会被野兽杀死,不知道多少汉人丧生于野兽并被吃掉。
  《禁狩令》是什么样的存在不用过多言语,是用律法明确地指出汉人的地位连野兽都不如,另一个效应就是野兽开始大量的繁衍,之前属于石碣赵国的统治疆域,野兽的数量简直是多到可怕的地步。
  “当然多啊!”张庆亲自参加的猎杀就有三十七次之多,威胁比较大的老虎、猎豹、熊和大野猪就干死了十来头,成群的豺、狼、野狗更是弄死了上百,有些时候则是空手而归:“在我们之前,前辈们也是一直在猎杀,怎么杀都杀不完。”
  大野猪也是大威胁?其实成年的大野猪一点都不比老虎威胁低,甚至可以说起了凶性的大野猪比老虎还猛。很多乡村最大的威胁不是老虎,是一次繁衍就是数头的野猪,野猪伤人和杀人的例子远比老虎等猛兽多。
  在现如今,各郡县的郡县兵业务最繁忙的就是猎杀野兽,军方对于猎杀野兽的兴致也是非常高,围猎过程也是练兵的一种,再来是成功猎杀之后也可以改善伙食。
  像是张边,他出门的时候一米六的个子也就一百斤出头的样子,行军路上消了点肉,进驻荥阳之后反而是增到了一百二十六斤,那是营养跟上了体重增加,个子也是同样往上窜。
  不单单是驻军会杀野兽,不管是为了生存环境威胁降低,还是为了能吃点肉,百姓同样是会组织起来狩猎,只不过只有一些艺高人胆大的百姓才会盯着猛兽,更多的时候就是打一打山鸡、兔子、獐子之类的野味。
  现在的汉人与被羯人统治时期有相当多的改变,重新成为国人之后的精神状态是一方面,另外就是生活质量同样一再出现改观,捕猎带来的肉食,还有廉价的海产,倒是让他们消耗植物类的粮食数量比例降低。
  很自然的事情,仅仅是吃植物类的食物,再加上没有什么油水,一个成年人一餐吃上一斤米未必能觉得饱,哪怕是饱了很快也会又饿。要是能配上肉,或是多一些油水,不止是口舌能够得到满足,就是胃消化起来也不会那么快,再则是更多的营养支撑下,人的体质也必然是会得到改善。
  巡逻归营路途之上,张庆的这一什队伍的人数一再增加,除了同样外出巡逻的袍泽之外,就是半路上凑过来的百姓。
  理所当然的事情了,日出而作和日落而息的时代里,白天外出干各种活,将要天黑之后自然是回家,道路也就那么几条,碰上军队一块走会更有安全感,自然是要一块走了。
  “石二郎,獐子是要给婆娘补一补?”
  张庆本身就是一个开朗且善于交际的人,不止是在军中交到不少朋友,认识了当地的百姓也能谈得来,来来去去就多了更多的朋友。他的喊话声让那个叫石二郎的汉子露出憨厚的笑容,其余人则是一串笑声。
  石二郎的媳妇有了身孕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竟然有媳妇。
  要深切的知道一点,汉国的男女比例一直有差距,某些地方的男女比例差距更夸张,导致想要讨个媳妇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是不是人生赢家就区分在多少岁成家。
  “二郎”就是一个排序,他的本名叫石仲,是家里排行老二。名当然也是排序,诸夏从来少不了老大叫某伯,老二叫某仲,老三叫某叔,老四叫某季,其实就是伯、仲、叔、季这个排序,比如刘邦在家里排行老四又被叫刘季,叫刘邦还是当上沛公之后因为萧何的一句诗改的。
  中原缺女子,尤其荥阳这个离司州近的地方更缺,那是羯族在撤退的时候从民间掳了太多的女人当两脚羊作为军粮,汉军击败羯族军队之后是有解救了一些,可是回到家乡的女人几乎没有,不是被原地安置,就是被军中的将士娶了。
  荥阳人口有三千余人,适龄的女人严重不足,年龄合适了的女人有自己的择夫标准,首先就是一定要有军方背景,再来才是有多少家产,要是没军方背景又不是多富裕能渠道媳妇都是被羡慕的对象。
  石二郎今年十九,他能在这个年纪成婚还得感谢自己的大哥。他大哥并不是军中一员,却是几年前前往中南半岛,去年从中南半岛回乡就给他带了一个媳妇回来,听说还是什么公主。
  汉人对中南半岛那个地方已经不是那么陌生,知道公主什么的压根就是一个笑话,几百个人汇聚的部落都有王。王的儿子就是王子,女儿岂不是就是公主,那样的王、王子、公主什么的不是笑话是什么。
  “早先还能去,现在不能去了。”张庆知道中南半岛的事,对张边说:“以长江为界,南人往中南半岛,北人去草原或西域。”
  张边在家乡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这些,是出了家乡才知道。他当然不懂国家为什么要有那样的限制,却是知道光荥阳就有百来人去阳关,去西域抢一把对荥阳那些人是顺带的,更多的是想抢个婆娘回来给自己或亲人当媳妇。
  “咱们那边(西北)的女人没那么缺。”张庆一副百事通的模样,说:“南方也相对好一些,其余各地嘛……便是山东也是缺女人的。”
  张边满是排斥地说:“西域之人与诸夏不同,比草原女子更不如,去西域抢,还不如去草原……”
  “草原现在还有多少野生部落?”张庆当然知道张边为什么那样子,好笑地说:“为了延续香火,亦是得到官府的辅助,哪管什么白皮碧眼,能有个媳妇才是正经事。”
  张边想了一想,好像也是那么回事。
第762章
在西域
  不同阶层的男男女女的择偶标准一直都是不同的。
  比如,农家男子的择偶标准就是女子看着要壮,不但要壮且是屁股要大,会有这样的标准当然是壮一些的女子能干活,屁股大也认为是好生养标志;农家女子选择丈夫的标准则是,家里未必要有富有,可是丈夫看着绝对要壮壮实实和肯吃得了苦。
  富贵之家喜欢的女子是怎么样?作为正妻未必需要多漂亮,可是作为正妻绝对不能是个脑残,相反是精明一些才能持家,丈夫才能将最大的精力用在家外的经营方面。他们不需要正妻有美色,自然是因为能够纳妾。妾通常是要看着柔柔弱弱,长相当然也是要美。这就是所谓的娶妻娶贤,纳妾纳美。
  那就造成一种决然不同的观念,农家男子认为漂亮却不能干活的女子是个负担,富贵之家的男子看壮实的女子就像在看怪兽,不同的观念会使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思想。
  在如今的汉国,男子想要讨个媳妇真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情,不简单是因为贫穷或是富贵的关系,与当今的社会氛围有关。
  胡虏肆虐不远,女子在胡虏当政的时候历经太多的惨事,想要的是一个能够保护自己的丈夫。
  现在女人的另一半并不是叫丈夫,很早的时候称呼良人,到了先汉开始称呼郎,后面改为郎君。从先秦到现在,能被称为丈夫的男子,基本上就是各类的英雄,然后这些英雄基本是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也就成了勇气的代表。
  极度缺乏安全感的女性,她们想要的是一个在需要时能保护自己的丈夫,那么就没有比在职军人更能显示勇气的职业了。再来是,如今的职业军人不但是勇士的代表,各种社会福利还相当的良好,真没有比军人更好的择偶对象了。
  各个阶层认为良好的女性资源都倾向于与军人成家,人类的历史一直出现变化,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两性的需要。从远古时代,能搞来足够食物的男性就能吸引女性,后面转变到能够赚钱的男性吸引女性,男性通常就是因为女性的要求在奋斗,一旦女性认为什么样的男人好,那么男人就会拼命地往女性觉得好的那个方向努力。
  对于现在的汉人男性而言,成为一名职业军人绝对会是大多数人的渴望,不但是女性择偶标准在驱动,是军人的各项待遇和福利真的就那么好。
  一个国家当然不可能每名男性都能成为职业军人,军方也绝对不是什么人都愿意收,成为职业军人从某些方面来讲也是在证明自己的优秀,那就别怪女性更加青睐了。
  “就是因为不容易才珍贵啊!”石伯啃咬着手里的羊肉,眼睛时不时地瞄了一眼黑暗的远处:“天子开恩给了我们这一次机会,理当抓住。”
  这个石伯就是荥阳石仲的兄长,他身处阳关数百里之外的营盘,营盘位于白龙堆东南方位五十里开外。
  围坐在石伯周边的人,他们大多同样来自荥阳,个别几个有过前往中南半岛的经历。他们是同乡,结伴到阳关又一块出关往西域而来,训练的时候就是按照贯籍被分成一队,因为训练时的默契在,正式编队的时候理所当然还是一队。
  诸夏是一个讲究上阵父子兵的文明,体现在另一方面的就是乡党成军,认为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士兵互相熟悉,熟悉了就能够有更多的默契。再来是同乡更有感情,要是遇上战事不利的时候,就算是谁想逃也会有更多的顾忌,要不就算是自己逃了,可同乡都战死,人还要不要回家乡,回去之后是不是要被乡里乡亲指着脊梁骨骂到死?
  “斩杀获得首级可算军功。”林密咧了咧嘴,笑着说:“有军功,还能抢钱、抢女人,天大的好事。”
  林密是一名个头相对矮却是很壮实的人,他原先也不叫这个名字,甚至都不是一个汉人。他归化之后听说林姓源自子姓,林姓为黄帝高辛之后商汤子姓后裔,其始祖为比干,一听就觉得超级高、大、上就给用了。
  旁边的人一听“抢女人”三个字都是双眼冒光。
  他们都是荥阳户籍没有错,可事实上情况很是复杂,就像林密是归化胡,石伯是地地道道的诸夏苗裔,其中的归化胡不算少,实打实的诸夏苗裔相反略少,却是荥阳恢复治县后迁移过去,也就是说都是来自五湖四海。
  荥阳原先就没有多少人,是各地的人迁移过来,相知相熟也就四五年,不过却是都没在乎谁之前是个什么样。因为是迁移汇聚,基本上就是单身汉,仅有极少数是拖家带口,导致的荥阳的女性真是少到可怜。
  石伯去年从中南半岛给自己的弟弟抢回了一个什么公主当媳妇。这么件事在荥阳可是造成了轰动,然后是一块从中南半岛的同伴不是也带回女人,就是发了财,现实的例子突然给其余人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那可是比中南半岛更美的事情,前往中南半岛的百姓进行斩杀可没被计算军功,就是找找财富,或是抓捕野人能卖钱。去中南半岛的人,要是有实力的家族不但能发财还能占地自理,没实力的人也就发发财,愿意也能抓个异族女人回来自用,再多就真的是没了。
  去年国家有新的举动,不但鼓励汉人前往西域,还明示计算军功,对于普通人来讲无疑就是听到天籁之音。
  “中南半岛就是个鬼地方。”石伯现在想想一年大多是在下雨,满是密林还有各种毒物,浑身的骨头都觉得痒:“西域好啊,没有见鬼的毒物,还不用老是被淋雨。”
  没得说,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适应中南半岛的环境,尤其是石伯等一些北方人,对那边是各种的水土不服。他们一块前往中南半岛的有三十七人,到了地头没有多久就有十四人因为生病不得不搭船返回,有四人是没挨到回本土直接病逝。到后面,又有人生病去世,然后是战死在与野人的搏杀,被毒物咬死……三十七人最后能安全返回家乡的也就十一人。
  安全返回家乡的人给乡里乡亲看到的就是发财,还顺带都带着一个女人,发财当然吸引人,可是能带回女人才是最重要的。他们极少会去描述中南半岛的各种可怕,吸引了更多的人前往中南半岛。
  官方宣传开发西域之后,北方要前往中南半岛的人,只要不是搭上了船出海,就是离西域再远都是选择立刻更改行程。他们还会故意去恶心南方人,说是中南半岛的斩杀不算军功。
  “一样是斩杀异族,为什么不算军功呢?”梁曲就算不忿也不敢表现出来。他比其他人穿得更多,下面的话也表明了出身:“北方空气太干燥,白天热得要死,晚上却是冷得冻人。”
  梁曲是南方人,还是零陵人。零陵那个地方就是一个多山多林多雨水的环境,他要是去了中南半岛顶多也就对各种毒物发怵,其余真没觉得有什么,到了西域就真的是来到另外一个世界。
  “能不一样吗?”林密“嘿嘿”笑着说:“中南半岛的野人瘦不吧唧,一个个跟猴子一样,正面交战就是杀着玩。”唔,他没说那边的野人矮小,那是因为他的个头也是个不足一米六。
  中南半岛是蛮荒,还真没有产生像样的文明,诸夏这边都发展到铁器时代,那边虽然有同等文明等级的存在,可更多的是生活在石器时代的部落,满副武装的汉人需要小心的也就是各种偷袭,真的正面拼杀起来不但体格占优,还有文明等级带来的碾压。
  梁曲听得脸颊一抽,他被安置在一个乡党编队,只能是埋怨队伍除了他没其他零陵人,平时倒没有被那群乡党怎么排斥,就是自己可不能表现得随意。他想了又想,好像也真没有可以反驳的地方。
  西域是在西汉时期进入到诸夏视野,在汉军将西域纳入文明范围之前,西域那边流行的是希腊文化。从广的范围来讲,希腊文明真不低于当时的西汉文明,甚至从某些方面来讲还胜于诸夏文明,比如金属冶炼方面。
  希腊文明会传播到西域,就是亚历山大东征之后的遗留。亚历山大东征,波斯人、阿拉伯人、阿三先后遭殃,就是亚历山大死于花柳病之后,偌大的帝国是分崩离裂,问题是那些希腊人在各地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疆域最庞大和最强大的塞琉古就不说了,阿三那片土地和中亚多的是XXXX及希腊王国。
  希腊人在中亚有过一个叫希腊-巴克特里亚的王国,汉军与匈奴大战期间,这个王国受到中亚波斯人的崛起的影响发生内乱,西域的大宛就是那个时期自立并与希腊人建立的一些王国失去联系。
  汉人的影响力是在西汉才进入西域,之前影响西域的是希腊文明和阿三文明。希腊文明究竟怎么样不提,阿三作为一个人种在军事实力上……尤其是陆战上面是弱鸡,可是阿三文明的一些技术还是领先世界的。
  被匈奴人驱赶到西边的大月氏人,他们就从阿三那里获得了相当多优秀的技术,西汉又是从大月氏那里获得了先进的冶炼技术,才改善自己的军工材料科技,要不在之前汉人虽然是进入到铁器时代,可兵器一直是有着脆的缺点。
  刘彦建国取国号为汉,他这么干是什么意思没多少人清楚,就少不了人们对西汉和东汉产生兴趣,很多历史是被挖了出来,其中就包括汉人的金属冶炼技术得到改良是因为张骞出使西域带回。
  响应国家政策前往西域的人,他们就算是之前对西域没兴趣,后面也会从各种渠道进行了解,不需要是凡事知道,可是最基本的一些肯定不能忽视,比如西域有自己的文明,绝对不是中南半岛那种蛮荒之地。
  汉军来到白龙堆东南面五十里外扎营,西域各国联军则是以白龙堆作为核心分别扎营。这种状态已经维持了将近两个月,大战是没有发生,小股的互相试探却是频繁,尤其是近期的交战规模一直是增加的态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