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5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3/821

  李迈自然是身处舰队的旗舰之上,他站在雀室(舰桥)窗户边缘,看着一眼看不到的尽头的舰队,满心感慨的同时,为自己能够率领这么一支庞大的舰队而满是胸怀壮志。
  汉国有海军的概念是早在建国之初,当时还自称汉部的汉军就已经掌握了东海和黄海,多次利用海航的便利避开石碣赵军的锋芒。
  恰恰是早期就对海洋有足够的认识,开启了开辟海航资源的旅程,便是每年从大海获取的海产就支撑起了肉类补给,丰富了军民的餐桌,也是摄取了更多营养的军民身体更加健壮。
  到元朔九年之后,汉人出海已经不限制在东海和黄海,是汉家疆域的沿海都能看到出海渔猎的船只,比如夷州之外的海域,自然还包括涨海(既南海),更远的都有出岛链的渔船,仅是捕捉体积小的鱼虾也不再满足汉人,有那么一些船队还特意去捕杀鲸鱼。
  对大海的开发和利用开启了汉人另外的天赋技能,就是怎么吃海产方面,延伸出怎么使海鲜经过处理能运得更远。毕竟将海鲜贩卖到内陆的价格肯定是要高一些,有利益就会有人想方设法,各式各样的手段也就如雨后春笋那般。
  大海毫无疑问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不止是限制在海产方面,尤其是太多岛屿的发现增加了宝库的种类,像是吕宋和周边群岛上面的香料,又比如某些海域盛产的珍珠与珊瑚,更少不了一些海岛上有露天金矿之类。汉人比较喜欢的翡翠等物更是不少,倒是宝石什么的价值还没有被激发出来。
  有那么一些事情,汉人探索海洋期间,上了不止一处岛屿,发现那里的野人搭建房舍的木材是非常名贵的檀香木,随便堆着用来当做餐桌的石头压根就是翡翠或宝石的原石。
  野人自然是不知道香木的珍贵,对翡翠和宝石也没有什么价值观念,甚至都不知道金灿灿的金子有什么稀奇,可汉人知道那些都是好玩意。
  现如今的汉人做事还是比较直接,真没干拿一些不值钱玩意和野人换的习惯,能干一票就直接操刀子上,一时间吃不下来就会呼朋唤友,要是连呼朋唤友都吃不下就会招呼军队,许多与世无争的野人部落就那么提早退出了世界的舞台。
  太多随随便便都能寻找到宝藏的例子,一传再传激起了汉人出海寻宝的热情,哪怕只是有很少人能够发财,可的确是证实了海外满是宝库的传言,自然是让更多想发财又有冒险精神的汉人出海。
  刘彦对民间的出海热情是乐见其成的态度,哪怕这种现象是加大官府对民间的管理难度。
  为什么历朝历代都在严格控制对海洋的探索?其实就是因为忧虑太多的百姓出海,去到他们根本就管不到的地方。太多的百姓出海,那么就会造成人口流失,要知道考核地方官政绩的其中一项就是人口多寡。再来是,大海是充满野性的地方,再是老实的人一旦有在海上生活的经历都会变得剽悍,他们发财之后回到家乡比任何谁都难以管束。
  每个朝代的政权,他们连百姓在陆地上的活动范围都控制得死死的,又怎么会允许百姓去到海上?
  刘彦却是很清楚天予不取必受其咎的道理,他连陆地上的人口流动都不限制,更加没可能去限制出海。至于说增加对百姓的管理难度什么的,他又不是要当个“牧羊人”,相反很渴望治下的百姓每个都如狼似虎。
  软弱的民族哪怕是能存在一时,遭遇到够强够狠的异族也会被消灭,汉人又不是没有险些被灭族的经历。
  目前大海上没有什么像样的势力,任何反抗都会被汉人轻易碾碎,能容易将大海归于汉人之手的时候不干,等别人得了先手再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作为穿越者的刘彦不是不知道有明一代的下西洋,他可不会明明能轻易控制海洋的时候手软,等发现海上有了威胁才后悔莫及。
  甚至可以说刘彦有着很强的紧迫感,他这一代有系统这个作弊器,下一代的君王可不会有,不趁自己活着的时候多干事,那就是蠢到没边了,要不然也不会在“基本盘”破坏的时候还强硬向外开拓。
  李迈麾下的庞大舰队从何而来?其中的两千艘战船就是出产自系统,剩下的六百余艘才是千辛万苦的建造和训练而来。他不知道太多的隐秘,之前困惑汉国明明有庞大的舰队为什么不第一时间下场参与和笈多王朝战争,现在有再多的困惑都抛到脑后,满满建功立业的心思。
  “阿三见到如此规模的舰队,该是吓得屁滚尿流。”
  伏伟自然也是出战,他被编在了与波斯舰队的作战序列,率领舰队来参战的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没待在自己的旗舰,是上了伏伟的船只。
  笈多王朝的海军会不会被吓尿暂时不清楚,率领五十八艘大小船只过来的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看到汉军那无边无际的战船先被吓尿了。
  不独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这一方的波斯人,得到允许观摩海战的罗马百夫长尤利安·盖希亚也一样是被吓尿了。
  那可是多达两千五百艘以上的大小战船,还不算一些必要的补给船,其中绝大多数还是装备了床弩的大块头,波斯人和罗马人所知的世界中,除了汉国估计是没人能拿出这么一支舰队了。
  笈多王朝那边是有一千五百艘以上的船只,可是绝大部分压根就是商船改装而来,真正能够算是战船的顶天也就四百艘,还不算什么大战船。那四百艘能算是正规的战船,超过两百艘还是笈多王朝转到战争体制后的赶造,说白了就是一年之内下水。
  罗马人称霸地中海,在条目之上同一时间服役的战船最多的时候也就四百余艘,他们的战船还是一脉相承的希腊款式,也就是在地中海那种平静的海洋都有些不靠谱,是不靠谱到遇上大一些的风浪都能沉入海底,更别说拿到一点都不平静的海洋去航行了。
  波斯人的海洋舰队倒是不差,就是数量上也就三百余艘。他们的战船款式和笈多王朝的战船相似度很高,又有一些希腊特色,比如很喜欢在船上弄上一些压根没什么屁用的雕刻和雕塑。
  汉国派遣到远征序列的大小战船随随便便拉出两千五百艘以上,没道理国内就没有战船了,罗马人和波斯人无法想象汉国到底是有多少战船,仅是远征序列的战船就比他们相加起来的数量还多,还是那种经过数千里航程考验的舰队!
  “他们能够在数万里之远的地方部署三十万陆军,也能够派遣两千六百以上的舰队远征……”
  “太可怕了!”
  “陆军三十万,海军至少二十五万,合起来就是五十五万!”
  “实在是太可怕了!”
  这一刻,波斯人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和罗马人尤利安·盖希亚忘记了仇恨,要是可以他们很想拥抱取暖,一切只因为汉国展现出来的军事实力真的把他们吓得由内向外泛起冷意。
  伏伟听不懂波斯话和罗马话,绝大多数的汉人也不会去学汉语之外的语言,对他们来讲除了汉语就没有什么语言是需要学的,该是异族人来学习汉语才对。他听不懂身边的两个人是在说些什么玩意,却是能从两人的脸色大致猜测出一些什么,一点不介意两人究竟是什么想法。
  汉人从来都不会掩饰自己的强大,对于汉人来说异族的看法也从来都不重要,要是没什么关联汉人懒得去看别人怎么看待自己,一旦扯上一点关系……例如异族龇牙也不介意以暴力教导怎么做人。
  “汉帝国是我们的盟友!”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像是在给自己鼓劲一样,抬起下巴对着尤利安·盖希亚,强调地说:“我们已经组成联盟!”
  尤利安·盖希亚知道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是在炫耀什么,就是没有太特别的感慨。
  罗马人与波斯人不同,崛起的过程已经决定罗马人会寻找盟友,可是一般是先教训某个异族,等待异族屈服之后再进行驱策。持续数百年的强大给予罗马人有足够的自信,有一个强大的盟友自然很好,可是这个盟友强大到能威胁到自己就该先打上一场分出主从,真不会有波斯人那种觉得自己不行就第一时间想抱大腿的心态。
  波斯人的心态是完全能理解的事情,他们与罗马人的较量长期是处在劣势,很难得才有占据优势的时候,干不过的前提下自然是希望能够找到帮手。
  曾经的帕提亚帝国,他们在亡国之前是不断找盟友,连不靠谱的匈奴人都雇佣过,知道汉帝国的强大更是进行过跪舔。
  一直以来波斯人都有一个残念,觉得要是当初汉帝国愿意伸出援手的话,与罗马人的战争就不会是那样的结局。这种残念持续了数百年,要是没碰上汉人就不用说了,碰上了而追求结盟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完成梦想。
  一阵战鼓之声不知道是从哪里传来,伏伟举起望远镜观察。
  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的视线立刻就是看向伏伟手里的望远镜,他有幸从伏伟手里借过那个玩意,对于能够拉近视野的望远镜可不止是觉得稀奇,还万分清楚望远镜的军事用途,那根本就是料敌先机的宝物,不止是在海洋上,就是陆地上也是那样。他已经有了想法,无论如何都要获得至少一部望远镜,合法的贸易不行的话,那就用不合法的手段,对象都已经选好,就是死敌波斯人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手里的望远镜。
  艾尔塔巴·玛西司提欧斯的望远镜不是偷也不是抢,是厄古泰·巴赫拉姆用二十名女奴外加五百枚金币购买一个望远镜的价值拢共买到五个。
  波斯人能买到,尤利安·盖希亚却是买不到,理由也是相当简单,汉国与波斯萨珊是盟友,汉国与罗马却不是盟友。
  当然了,伏伟可不够那个资格卖望远镜这么物资,是桓温点头才有那件事情,而桓温又是得到国内的允许。
  汉国会同意贩卖望远镜给波斯人,主要是波斯人的开价足够高,再来是波斯人一再表现出结盟诚意的投桃报李。
  其实吧,望远镜压根就没有什么科技锁,无法生产玻璃的时候,无非就是打磨水晶,怎么制造的秘密除非是没有望远镜流失出去,有个望远镜能够参考的话,怎么制作就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也就是说,压根没可能永远保住秘密。
  伏伟观察舰队旗舰,看到升起的旗帜,对着大副吼:“进入作战状态!”
  庞大的舰队必然是要分出队列,甚至要比陆战的布阵复杂上许多,汉军没有充足的大舰队交战经验,李迈在布置的时候是借鉴了陆地的布置方案。
  总数两千六百五十艘的庞大舰队,它们是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一千八百艘组成大编队一直都在迂回航行,另一支八百五十艘的编队是直奔敌军的军港而去。
  在航行途中,李迈只是将舰队编组航行,大体上是成品字形的大舰队队形,又有六支小型舰队在外围处于游弋状态。
  在战鼓声被敲响之前,外围的小型舰队其实是已经发现笈多的侦察船并展开追击,既然发现笈多一方的侦察船,也就预示着笈多的大舰队肯定就在附近。
  进入到作战状态的舰队,等的就是撒出去的己方侦查船只发现敌军所在的位置,然后调整航行方向。
  此时此刻,李迈也是拿着望远镜在观察。他看的是东南面的方向,那里有灰黑的烟柱冉冉升起,代表着另一支舰队是已经开始攻击,就是不清楚是海战阶段,还是进入到登陆阶段。
第752章
序幕
  今天是一个万里无云的好天气,就是风有些小,导致船只航行时的速度快不起来。
  当今任何一个国家的船,不管是什么用途的船只,其实是保留着船桨驱动的设计,并不是完全依靠风帆来作为航行动力。
  之前没有进入到作战状态,哪怕是风力小一些也没有关系,但是舰队转入作战状态之后,船桨区域的窗口就被打开,一杆杆粗大的船桨伸出船体待命。
  负责进攻指挥进攻笈多一方设立在平蛮校尉部八十里外港口的是王龛,他与李迈一样是东晋小朝廷灭亡之后的降臣,一度是东晋小朝廷的长江水师都督,担任指挥长江水师阻止汉军渡江的重任。
  王龛在投降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是赋闲状态,是到元朔七年末才被启用,一开始依然是在长江水军服役,后来汉国向海洋的开发力度增加,又开启了对笈多王朝的战争,才被转调到涨海(南海)服役。
  涨海对汉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那里也是航海最为繁荣的海域而没有之一,原因是从陆路到中南半岛并不发达,走海路到中南半岛也就成了最优的选择。再来是涨海周边发现的岛屿基本有着丰富的资源,哪怕是没有香料、香木、翡翠、宝石之类的奢侈品,也是有一些野人可以抓。
  汉国对奴隶的需求就是一个无底洞,军功爵制度的本身就极度需要奴隶来赏赐有功贵族,想要支撑军功爵制度不崩溃除了要有足够多的土地就是奴隶的数量要管够。刘彦无法办到完全取消汉人为奴,只能是最大程度地抓捕异族。
  除了军功爵对奴隶的需求之外,国家建设也是急缺奴隶,像是一个开矿和修路需要的开山这种最危险的事情就是基本使用奴隶去干。
  汉国在横扫八荒六合时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战俘,又灭掉高句丽、百济、新罗获得大量的奴隶,支撑起了军功爵的基础,也让国家建设有了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但是劳动力在任何时候都是越多越好,中南半岛不断抓捕野人,各个岛屿也没有停止对野人的抓捕。
  针对笈多王朝的战争一开始是为了获取粮食而去,就是战事没有预想中的顺利,但至少也让汉人对笈多王朝有了更多的了解。
  要说一开始是为了粮食而开战,后面发现笈多王朝是一个有两三千万人口的国家,汉人瞬间就像是发现了绝世的宝藏那样,击败笈多王朝可以获得粮食那是不用说的,还能将适合农耕的土地抢占下来,过程中少不了黄金、美人啥玩意之类的战利品,最重要的却是那两三千万的人口!
  东汉是一个蓄奴现象非常严重的朝代,三国以及两晋也将蓄奴的习惯留了下来,东晋小朝廷被灭之后,各个世家和豪强被迫解散了奴仆,后面演变成为全国范围的解放汉人奴仆,他们却发现奴役异族不会有什么问题,再不知道该怎么做就是白痴了。
  汉国想要拥有奴仆首先是爵位来决定,战争是最能获得爵位赏赐的途径,北方人踊跃向西域而去,南方人已经从中南半岛吃到甜头。
  战争就是获得一切的途径,哪怕是无法拥有超过身份限定的奴隶,可是抓捕起来也能卖钱,那么笈多王朝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都能带来利益,理所当然是要干他丫的!
  王龛是被启用的降臣,比谁都珍惜能够率军出击的机会,他在之前已经与李迈一再沟通,很清楚这一场战争对于他们这些降臣意味着什么。
  规模达到八百五十艘的舰队,王龛并不是全部集结在一起向着敌军的港口压进,那么小的一片海域,尤其是从海向陆逼近,大纵列才是正确的队形。
  面对汉国海军大股而来,笈多这一边并不是等汉国海军到了港口之外才发现,就如同汉国这一边会安排船只以及派人在陆上隐蔽起来作为眼线监视那样,笈多王朝的人虽然是阿三,可他们真没有蠢到忘记对平蛮校尉部进行必要的监视。
  笈多王朝不但是很重视平蛮校尉部,连带平蛮校尉部后方的汉国基地也没有无视,甚至是对马六甲的监视一直都没有放松过。
  汉国不断有舰队从本土向着阿三洋而来,笈多王朝将众多的信息进行汇集,计算出来的是汉国海军至少集结了八百艘各型大小战船。
  不怪笈多王朝不努力侦查才计算错汉国海军的数量,实在是他们无法相信汉国能够在阿三洋沿海大肆建造战船,哪怕是想到能够大肆建造战船,可战船总是要有人来操作的吧?哪能知道刘彦有那么大的作弊器!
  在发现汉国海军大肆出动之前,前沿军港的笈多王朝指挥官已经做出反应,港内能动弹的船只基本是进行补给快速离港,军港也是开始准备迎接入侵。
  “汉帝国的战船数量跟我们猜测的有出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