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821

  到东汉之后,非常出名的华佗就带着道士的色彩,另外一位著作《伤寒论》的张仲景辞官之后也成了一名道士。
  葛洪和刘彦讲医术的时候牵扯到道教的很多著名人物,用心自然还是想要刘彦重视道教。他说要邀请过来群策群力的那些人,大多就是有道教背景的人,少部分则是很有名的玄言家。
  宣言家是什么家?就是熟知玄理又爱好老庄的一些非道教人士,比如孙绰就是其中的一名玄言诗人。
  刘彦是搞不懂研究医疗怎么需要诗人,恰恰就是因为不懂也没有装懂,后面干脆让人请孙绰过来。
  与孙绰一块出现的人是桓温,两人一路上有说有笑,不过能看得出孙绰对桓温很是忌惮。
  “兴公确实研读老庄著作,王上能够用得上。”桓温是在宁州那边知道刘彦来了建康,一路上舟马劳顿赶了过来。他也读过老庄的著作,尤其是对《逍遥游》最为喜爱,可庄子并不止有一部《逍遥游》,还有许许多多的作品,甚至是有着道教至高宝典的《道德经》。(《道德经》是老子与庄子的共同作品)
  孙绰原先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被请到后殿,一听是要与葛洪一块研究医学,有些失望的同时也感到振奋。
  是个人也清楚现在的医疗并不发达,生病了看医生是达官贵人才看得起,普通百姓生病了只能硬生生地熬过去。
  汉国已经颁布鼓励生育的国策,而民间因为怀孕生产的意外并不少,相关的医疗配套不重视的话,生育政策很可能会成为一条杀人国策。
  实际上刘彦对相关的生育政策可谓是印象深刻,因为生育政策产生的代价没有任何一国比天朝更有发言权,不管是当初的多生多产,还是因为要减少人口的有计划生育,要真的进行死亡数据统计的话……绝对触目惊心。
  一个国家的医疗体系绝对不是一蹶而就,但是什么都不干则就永远不可能达成最终目标,刘彦的小目标是至少培训足够多的稳婆,相关的妇科医理也进行系统规划,然而就是这个还充满了无数的障碍。
  刘彦不管是召见葛洪还是孙绰,都是在表现出一种应有的态度,是给世人来看,没可能只因为召见几个人就事情办成。
  葛洪和孙绰在随后离去,他们已经知道了刘彦的态度,很清楚接下来自己要干的是什么事,并将这件事情视为一种难得的契机。
  作为道士的葛洪,他看到的契机是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沙门在建康大搞什么水陆法会之际,君王无视沙门而表现出来的重视道教,使他更为高兴。
  孙绰看到的契机则是南方士子参与国政的机会,鼓励生育是大国策,南方士子要是一时间无法做官,那就参与到鼓励生育的政策中来,改善君王对他们看法,有建功的人按照汉国的赏罚公正也必然得到回报。
  “王上,他们还是很清楚自己目前的处境。”桓温来建康之前已经进行通报并被允许,再来是身为征南将军有权在长江以南各州郡活动,不算是擅离职守。他笑吟吟地说:“但凡敢于表现不服之人将被剿灭。”
  召见什么人只有极少数是刘彦亲自点名,更多的被召见之人是由中枢来制定名单。
  这一次大举召见的用意没那么简单,主要还是试探南方这些人的服顺程度,对于刘彦来说欣慰的是在名单上的人都来了,对桑虞和桓温等一些人来讲则是没找到机会继续干掉一些人。
  桑虞想干掉更多的人,是为长江以北的士子清除竞争对手。在这一点上面,他与所有长江以北的众人利益一致,就是不用商议也能互相有默契地配合。
  桓温想要继续杀人就更简单,他在南方杀的人足够多了,已经背负那么多的血债,只有用更多人的鲜血来增添自己的恶名。他很清楚一点,南方的恶名对他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有多坏的名声就能更得到重用,再来虽然是恶名,可杀的都是不臣服者,以自身的立场而言何尝不是功勋?
  对的,是看什么立场去干什么事情,彼之英雄我之仇寇就是这个道理。
  夜间宴会开始,刘彦当然是等待所有人落座才最后出现。在这种场合里面,他是换上了君王该有的一身行头,甚至是有些行头超过了“王”该有的,让众人品读出一个信号。
  自《周礼》出现之后,什么身份就是怎么穿衣,什么样的人在穿衣的时候不能超过自身该有的底线,甚至是做些什么事情也都有礼可寻,尤其是在等级区分之上。
  在《周礼》的规定中,超过大夫一爵的人就有资格身穿冕服,并不是诸侯王和天子才能穿,只是在冕服的规格上有还能严格的区分,比如只穿“服”而不戴“冕”,又或是“服”的花纹图案上进行区分,穿“服”而不戴“冕”只以“冠”。
  到始皇帝一统天下之后,有了新的礼仪制度,需要少上造以上的级别才能穿冕服,但是“服”的纹章不能超过规格,“冕”也不能有旒。
  秦帝国末年时期的章邯有画像流传后世,画像又分武将款式以及诸侯王款式,画像是在东汉末年时期被毁,却有相关的文字记载留下,说的是章邯为了表达某些尊重,穿诸侯王冕服的时候刻意去了很多该有的配套。
  天子冕服与诸侯王冕服很相似,规格的不同是在“十二纹章”上面。
  现代的很多影视作品中,冕服其实是考究的有明一代,结果是不管秦、汉、隋、唐很多的天子冕服就是明朝的款式。
  刘彦头上的冕还是诸侯王的规格,身上的衣服则是有着完全的“十二章纹”,但凡是懂得礼仪规格的人看了无不是发愣。
  对了,很多人以为皇帝就是天子,其实天子与皇帝却是两回事。华夏最高统治者在登基的时候,是先加冕天子位,随后再登帝位。
  天子是天子,皇帝是皇帝。
  天子除了有上天之子的意思之外,还是一族之族长。先加冕天子位,再登基为帝,所以统治者先是族长,才是国家的管理者。在古人看来,全族之长的名份比帝位重要,一族中人有无条件听从族长的义务,却不一定什么都要顺着皇帝。
  “想来,灭燕之后便是称帝?”王劭右侧是郗愔,他有些复杂地说:“燕地之战该是快出结果了。”
  郗愔没有回应,他非常专注地在观察徐正、桑虞、吕议等等汉国的重臣。
  这一次跟着来到建康的汉国重臣并不少,理所当然是以三公九卿级别的官员最为引人注意。
  郗愔的出身非常好,其父郗鉴是东晋小朝廷的太尉,郗氏一族开始发达是从东汉末年,真正崛起是在郗鉴这一代。以当前知识传承的习惯,郗愔自小就是往文武并重的方向发展,东晋小朝廷没有亡之前,他是做到了光禄大夫一职,恰好是升迁到太常又兼任辅国将军的时候东晋小朝廷被灭了。
  王劭还想说些什么,却见郗愔站起来并向前走去,一时间有些傻掉。
  所有人都坐在原位,大多是一副正襟危坐的模样,在这个时候郗愔却抱手向前迈步,以至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过去。
  刘彦挥手让卫士退下,看着已经站定并一副行礼姿势的郗愔。
  “大王驱逐胡虏,救百姓于倒悬,重耀汉家武功。”郗愔这一嗓子的声音很大,慢慢双膝跪地,再一拜,大吼:“功在当代,惠泽千秋!”
  桑虞在刹那间眼神锐利地盯向郗愔,想要站起来却又硬生生地忍住。
  宫殿之内的文人,反应快的人已经站起来做出行礼的姿势,他们在郗愔又吼了一嗓子之后,都是跟着呐喊“功在当代,惠泽千秋”这八个字。
  “这帮家伙……”徐正“啧啧”有声地看着郗愔说:“很大胆,却是极有眼色啊!”
  君王的是非功过只有在死后才会出现于正史的评价,一般也是以谥号来盖棺论定,一般要点脸的君王绝不会自己歌功颂德(满清除外),敢在君王活着的时候歌颂功绩的人,历史上少不得是要有个污名。
  所以了,不止是桑虞用喷火的眼神,也不单是徐正满脸的怪异,猜到郗愔接下来要干什么的人,反正就没有一个能够保持淡然。
  郗愔现在已经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保持跪拜之礼开始讲故事一样,从晋室失去中原之后黎民百姓在胡虏的生活下何等悲惨,再到刘彦是怎么艰苦地在长广一郡抵抗胡虏并发展壮大,总得来说就是有理有据地总结因为刘彦的奋起才使华夏苗裔重新翻身做主人,无比地肯定刘彦做过的那些事情,概括起来就是一部非常伟大、正义、光明的奋斗史。
  桑虞是真的是有些三尸神暴跳:【竟然连《劝进表》都事先写好了!】
  没错了,郗愔在干的就是劝进。
第629章
曾经的四大门阀再聚首
  劝进在任何时代都能算是最大的功劳,也是在君王面前最露脸的事情,干成了就是大功一件,哪怕君王推让劝进者也必然被记住,可以说是绝不会折本的买卖。
  刘彦穿上“十二章纹”的服装的确是一个信号,表达的就是将要称帝,事先也有想过有人会劝进,为的就是给南方士人一个机会。
  在现有的汉国政治格局之下,国朝的政治人物有十分之七八是长江以北出身,长江以南的那些人显得有些势单力孤,对于政局的平稳并不有利。
  汉国灭掉东晋小朝廷之后,涵盖巴蜀之地,南方人口占了全国一半左右,占有全国一半人口的南方人却是代言人不足,不管是对国家还是君王来讲,其实都是属于不合理的。
  很现实的事情,谁能说得上话,该发展哪里就有话语权,有人关注和为之说话的地方,国家不管是在政策还是资源倾斜力度上,肯定是要超过那些没有被注视到的地方。
  刘彦要提前开发荆州,一个正常的国家并不是君王说要怎么搞就怎么搞,起码是得有多数人的认可或是赞成。再来是哪怕君王开了口,下面的人办事用不用心,所耗费的资源和进展绝对也是不一样。
  荆州就是现代的湖南,历史已经给出答案,只要将那片地方开发好,一地的粮食产出就能供应两亿以上的人。
  满清的粮食来源超过一半是在湖南,主要种类是稻米以及地瓜。现在当然没有地瓜这种食物,荆州目前也不是主要栽种稻米,不过汉国已经从印度支那获得优良稻种,培育和改良几代就能在荆州推广。
  南方主种稻米,北方主种小麦,这个历史是维持了很久,刘彦除了要开发荆州的产粮地之外,目光注视到的还有东北的那一片黑土地。
  黑土地现在是一片蛮荒之地,那边现在生活的是高句丽人、夫余人、慎人、曲沃人,汉国想要占领不但是需要解决上述的民族,连带慕容鲜卑也必须坚决,实际上从宇文鲜卑分裂出去的契丹和库莫奚也是征战目标。
  将那些民族都解决之后,怎么在那片苦寒之地生存下来就成了新的问题,不过现在汉国已经大肆利用羊毛,也从西凉那边寻求获取棉花的渠道,有了保暖的衣物再加上必要的坑头,开发黑土地就有了基础。
  辽东的战事还在持续,灭燕之战进入收尾阶段,接下来就是吞并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事,半岛搞定了才是进军东北,按照汉国的推算起码需要两年的时间。那么在此之前,先将荆州的发展提上日程完全是一件合情合理的事情。
  郗愔带头劝进,不管是真情实意还是满心不愿意,只要是在宫殿的人都附随其后,政治气氛有了,刘彦也按照惯例进行推辞。
  宴会正式举行之前出了劝进的大戏,不会有人再搞出一些什么幺蛾子,要不然就是在与刘彦过不去,一场宴会也就在其乐融融中开始,亦是在其乐融融中结束,没有发生什么意外。
  宴会结束并不是各回各家,今夜的建康宫城开放,不知数量的灯笼将整座宫城点亮有如白昼,一些可供人歇息的凉亭以及水榭更是准备了水果以及酒水。
  从宫殿出来的人,他们三三两两而行,大多是在谈刚刚发生的事情。
  “不知是何人建议,着实明显。”王洽说的是刘彦身穿十二章纹的事,认为很是不矜持:“自古以来,未见如此行事。”
  还真的是没有这么干过的,哪怕是有心称帝,也是暗中让人进行舆论引导,不会是那个要称帝的人亲自抄家伙上场。
  王洽还想要深谈,却是被王劭阻止。
  甭管君王做了什么,背后议论就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尤其是王氏已经不是之前的王氏。
  孙绰满心思扑在参与医疗的事情上面,是被人呼唤几声才回过神来,疑惑地看着王劭,听清楚隐晦在问被传唤到后殿是为了什么,没有隐瞒地说了出来。
  “汉家旧土光复仅是时间问题。”王劭当然看出其中的机会,多少也有些感慨地说:“先汉人口鼎峰期有接近七百万户,如今却不知有多少户?”
  对了,古时候进行人口统计,还真的是以“户”来登记,不是以人头来统计数量。会这样是一种军事传统,比如一户出一丁,当兵的当兵,服徭役的服徭役。
  能够被称呼为汉家旧土的地盘很大,西汉总面积达到六百零九万平方公里,东汉时期有五百八十万平方公里,西晋时期的统计是五百四十三万平方公里,“衣冠南渡”之后的东晋仅剩下三百零二万平方公里。
  目前的汉国疆域面积比西晋略大一些,却无法与西汉和东汉相比,国土面积该是有五百七十万平方公里。在这一大片的疆土里面,被统计进入户籍的人口仅有一千四百余万。
  肯定还有一些并没有被统计到的人口,猜测该是还有个两百多万,还需要社会安定个数年才会吸引那些躲在深山老林的人出来。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历朝历代,每当战乱就会有大批的人躲避到深山老林,等待战乱平息之后才慢慢出来。
  深山老林的人是被称之为野人,春秋战国时期,乃至于是秦汉一统时期,都存在很多的野人。西汉的野人并不被当成是人,杀了不算犯法。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有专门的捕奴队就是抓捕野人充作奴隶。
  抓捕野人在目前的汉国也是常事,抓了可以领到官府进行领赏,差别就是官府不再直接将野人充作奴隶,是会进行登记之后安排到相关的屯田区域进行劳作。
  之前长江以南有多少人口对于王氏并不是什么秘密,东晋小朝廷的灭亡没有历经层层抵抗,是很快就被汉军灭掉。战争并没有使长江以南陷入太久的战乱,哪怕是后面桓温一直在剿灭不臣服者,长江以南的人口损失其实并不严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