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4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0/821

  刘彦坚信一点,大一统思想深入人心的大环境下,哪怕是他这一代纵容作为敌人的同族,下一代也必然是会将那些游离于外的“游子”用尽手段“收”回来。再说了,他一些时候刻意放纵一下,该收网的时候也必然不会迟疑,可能就不用等着下一代人去做了。
  关于是否接纳张祚,随同刘彦出征的众臣是在隔天才先后以文字来上表意见。也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有经过私下的沟通,竟是没有反对意见者,只是怎么接纳,接纳之后该给予什么待遇,一些细节上面有着不相同的意见。
  张祚现在并不是凉王,他假传张重华的诏书自号大将军,没有名分代表张氏凉国举国投降,能代表的也就是他自己,可能还要带上那些愿意听话的郡县。
  张氏凉国名正言顺的凉王张重华在襄国,与那些战败被俘的各国、各势力头头脑脑们一样,是处于被囚禁之中。
  张重华绝食不成之后开始非暴力不抵抗,一直以来就是采取不合作态度,在所有被俘的头头脑脑中算是比较有骨气的一个。
  所谓彼之英雄我之仇寇,有骨气的要是自己人那是一件好事,但有骨气的敌人则会显得讨厌,汉国想要得到的是一个没有被大举破坏的西凉,亦是不想在灭掉张氏凉国的过程中杀掉太多人,所以张重华的不合作真的是一个障碍。
  汉国现在的人口应该是超过两千万?止于元朔五年之前,统计的人口是九百余万,男女比例差距大就是显示在已经统计的范围之内,其中包括青州、兖州、徐州、豫州和司州大部、冀州大部、关中局部,并不将原本东晋小朝廷治下、李氏成汉治下以及新占领不久的那些州郡算进去。
  由于官府官员不够的关系,再加上地方上隐匿人口严重,其实现在想要统计户籍并不容易。
  慕容燕国在公元三四二年的时候做过人口普查,仅是花了一年的时间就统计出比较靠谱的数据,当时得到的数据是有三十七万户,按照一户五个人来计算就是一百八十五万人。他们统计人口的时候之所以好办,那是有之前编户的底子在,另外也跟战时抽丁的军法有关联。(前燕南下攻打冉魏的时候,就是出于一户抽一丁为兵,总兵力接近四十万)
  像是石羯赵国、东晋小朝廷、李氏成汉、拓跋代国、张氏凉国……等等的国家想要统计人口根本就办不到,除了官员不得力之外,地方豪强的人口隐匿就是障碍之一。
  当然了,胡人政权一般是不征调汉人兵源,就算是抽调汉人也只是当民夫使用。这个习惯是一直维持到北魏时期才被打破,那是因为大批的胡人青壮在年年的战争中被消耗,胡人政权着实是抽不出更多的胡人青壮来为兵,只能是将目光转向汉人青壮头上,要不然都是有明确的分工,胡人负责征战,汉人负责生产。
  必须说的是,胡人主动打破征战阶层与生产阶层的界限之后,所谓的武将世家也就那么出现,到北周的时候武将世家发展到了足以影响国家变革的阶段,比如代周的杨坚就是“柱国”之一,而所谓的“柱国”实际上就是武将世家。
  汉国有大批的退伍人员到地方上作为基层官员,统计人口的事情就是由他们在办,过去几年汉国之所以不断清剿地方豪强,有那些豪强不愿意被汉国统治的因素在内,更多的是不愿意上交侵占的土地以及处于控制下的人口。
  对豪强的清理从刘彦建国之后就一直在做,是正式灭掉东晋小朝廷之后,地方上的抵抗才逐渐减少,到元朔五年阶段已经没有多少敢于对抗者,也让统计人口的速度增快。
  “一千八百万,不会再多了。”纪昌今天找刘彦,说的就是关于各州郡逐渐汇集上来的人口普查数据:“司州那些地方再加上并州、朔州都是人口凋零,就算是再查遗补漏,至多统计上来四十万,蜀地和巴地至多五十万,长江以南不会超过八百万。”
  一千八百万并不单纯都是汉家苗裔,至少有五六百万是给自己换个祖宗……或是混血的那些人,也就是原先根本就是胡人,汉国建立之后他们一部分是早就自己完成汉化,更多是怕被宰了说自己就是个汉人,不过汉国根本没有追究,只要愿意改自己的生活习惯、讲汉语、写汉字,那除了羯人之外就能当个汉人。
  刘彦模模糊糊记得一些数据……
  石羯赵国末期的总人口应该是一千万左右,从石虎动不动就要征召百万大军也能看出这一点,取决的就是有多少户。而一户基本上就要出个人当兵或是当民夫,所谓的百万大军是连民夫也算进去的。
  石羯统治下的一千万人,汉人估计也就三四百万,羯族自己撑死不会超过百万,倒是羌人与氐人合起来就超过四百万,其余都是杂胡。这一千万人在战乱时候锐减速度非常快,期间还爆发过种族屠杀,仅是死于种族屠杀的汉人就超过百万,其余各族也是损失惨重。
  李氏成汉没有做过人口普查,李寿执政时期最大规模的征召部队是弄出了十三万大军,依然是采取一户出一丁的通俗计算法,再将可能有父、子、兄、弟同为兵的情况算进去,那就是举国百万人口左右。
  东晋小朝廷长期的军队也就是二十万左右,那么也就是说在官方有备案的也就二十万户左右,但是每个世家却又能动不动就有多少部曲或是私兵,可见相当数量的人口并不在国家户籍上面,是世家的仆从或是私奴。
  “我们在南方没少清理豪强,有首级记功的就有二十七万。而这个没有算上诸蛮和诸越。”纪昌蹙着眉头,有些不满地说:“不是说征南将军杀人不对,是杀人的手法有失考量。”
  刘彦不是在这个时代土生土长的人,不会理解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愿意跟着世家一块去死,听到光是与豪强有关的人就砍了二十七万,不由自主也是跟着皱眉头。
  每个政权都分时期,刘彦只略略记得东晋小朝廷最鼎盛时期是有一千七百多万人,至于目前该是多少还真的不知道。
  事实上,东晋小朝廷在永嘉之后的几年有做过人口普查,得出的人口数据是一千零五十万,诡异的是往后数十年却锐减到不足四百万。人口之所以少了一半还多,想想世家对隐匿人口的手段就知道答案了。
  “若是攻灭慕容鲜卑……”刘彦露出了渴望的表情:“能再给大汉增加多少人口?”
  纪昌估计是早知道刘彦会问,很快说出答案:“看战事惨烈程度,若是能迅速攻灭,该是能得到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
  “那还没有两千万。”刘彦沉吟着,甚至是扳着手指头,一点也不怕纪昌会泄密,像是在自言自语一般地呢喃:“就算是有两千万人,里面真正属于汉家苗裔的也就一千万不到的样子,其余都是西贝货……要花上不知道多少年才能让他们完全成为一名汉人……”
  纪昌觉得刘彦是走火入魔了,直言劝谏:“王上,只要接受大汉的统治,愿意为王上而战,他们就是汉人。”
  刘彦看了纪昌,用着一脸“你不明白的表情”的表情看了有一会,才说:“就算是那样,两千万人也完全不够。寡人现在很苦恼,兵锋足够犀利,完全有足够的力量开拓更大疆土,但深怕打下来的疆土没有百姓去利用。大汉二十年之内至少需要增加到万万人,丞相今后的首要重任便是为大汉人口增长想方设法!”
  纪昌立刻就是一脸的懵逼。他近些年可是很用心在读书,之前几个朝代人口最多的是东汉,问题是东汉用了两百年左右的时间才有六千五百万人,刘彦竟然想要在二十年之内增加到一亿,就算是适龄夫妻玩命生,国家能承受起一连串的附属效应?!
第602章
治理一个国家的难度
  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与许多的方方面面有关,并不是简单地国家鼓励多生孩子,那样国家的人口就能够得到增涨。
  首先要有足够多的适龄男女,以一对夫妻两年左右就能生育一人,一百万对夫妻就能让国家增加一百万个婴儿,但是这一百万个婴儿不会是准确数据,要考虑到卫生条件以及接生条件,甚至是连母体的建康也要考虑进去。
  一直是到现代,自然生产婴儿的母亲都会非常危险,并没有少发生死于生产的母亲,何况是在公元三四八年?
  生产过程中母子平安,怎么去养育孩子又是一个难题,在医疗条件不足的年代里面,大人得了一场风寒都会没有小命,抵抗力更弱的婴儿只要得病就处于高度危险之中。
  “……想要增加人口,大汉需要做的准备太多了。”纪昌是满脸的为难,不敢硬挺挺地对刘彦说办不到,只能讲难处:“首先是粮食,百姓家中要有足够的粮食,才敢多生孩子。”
  刘彦点头,他当然知道这一点。
  “女子亦是劳力,百姓并无女子怀孕不参与劳动的资格,哪怕是临近临盆亦是该劳动依然劳动。”纪昌不是世家出身,早年就是地方上的一名百姓,对于农家是个什么生活状态非常清楚:“但孕期劳作……出意外的事不少。”
  讲实在话,刘彦小的时候家里也种田,他的母亲在怀上他的时候也是劳作,挑担割稻的事情一样没少做,当然清楚百姓家庭都是怎么回事。
  现代医学建议怀孕的孕妇多运动,说是多运动有助于自然生孩子,可运动和劳作是两个概念,医生建议的多运动顶多就是多走走路,劳动却是要扛重物和一些更激烈的事。
  对于现在的百姓来说,别奢望怀孕了就能避免参与生产,那是豪强、世家、官宦的少奶奶才能享受到的福分,所以社会上出现大规模的孕妇绝对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情。
  刘彦是想到了什么,比较突然地问:“那个种豆研究,进行得如何了?”
  就好像很多的现代人一样,刘彦有意无意中接触到的信息太多,知道那件事情是一回事,怎么来做就是另外一回事,就好像会使用手机却不懂怎么去制造手机的道理一样。
  所谓的种豆,事实上就是研究利用牛身上的痘去弄出疫苗,刘彦没本事亲自去搞,知道个大概也就写个章程,该怎么去得出成果那就是下面的人的事了。
  “死了不少战俘……”纪昌其实是满心的怀疑,怎么都搞不明白牛痘接种到人的手臂,竟是能防止被传染天花病:“不过已经初步有眉目了。”
  牛痘苗?其实一开始是人痘苗,就是从一些得到天花的人身上接种,最早是在十六世纪的天朝被研究出来,到十八世纪末才由一个叫詹纳的英国医生研究出牛痘苗。一直是到一九七九年,世界卫生组织郑重宣市“天花在地球上绝迹”,是天朝人除四大发明和水稻杂交之外,为世界作出的另一个伟大贡献。
  医学要进步,临床试验那是绝对少不了。医学开始进入到研究高峰期,那是在二战时期,由德国人先在战俘(大部分是犹太人)身上进行各种试验,倭人也是拿天朝人进行各种试验(731),甚至是各国都进行各种试验,其中美国佬就拿自己士兵做试验还出了大意外。
  汉国想要让医疗手段进步,靠谱或者不靠谱的各种试验当然需要活体,拿异族俘虏来作为试验对象,好过拿自己同袍来开刀。
  弱肉强食是真理,只有立场而没有对错,现在也没有什么人权组织,汉国连大举坑杀都干得出来,另外一些事情根本不会当回事,真正就应了那句“吾之英雄,彼之仇寇”的说法。
  刘彦当即就愣了一下,有些怒意地问:“怎么没有早说?”
  纪昌赶紧请罪,然后寻找一个新的话题。
  天花其实就是瘟疫,历史上瘟疫的爆发总是能够造成大规模的人口锐减,首个制造瘟疫这种“生化病毒”的民族是匈奴,他们是在连连败退下用这种自残的方式来阻止汉军的穷追猛打,有那么一段时间西汉的北疆各郡可是深受其害,连带远征草原的汉军也是损失惨重。
  除了匈奴之外,对“生化病毒”运用最彻底的是铁木真时期的蒙古帝国,蒙古军遇到攻城战必然是会收集尸骸抛进城中,用原始的“生化攻势”打下了世界上版图面积最大的帝国。他们能够在冷兵器时代里杀掉至少两亿人,最大的杀戮手段就是制造瘟疫,真真是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地步。
  “……必然是要让百姓有养育孩子的土地。”纪昌刚才谈到的是怎么去鼓励生育,一个建议就是奖励土地,他满脸严肃地说:“大汉在不断地扩张,太多的地方打下来却是没有百姓安居,此等扩张仅是在画册上增加版图面积,于国并无实利。”
  汉国的疆域是在每时每刻地增加,人口分布却大多集中在腹部,其中以最早攻下的青州人口最为密集,第二个人口大州是打下不久的扬州,排在第三的是豫州,余下各州中又以关中、并州、朔州、江州、广州的人口最少。
  已经统计上来的人口普查数据,仅是青州就占了四百余万,那是刘彦早期拿青州当基本盘的一种效应,等待将中枢搬迁到襄国,是带动了一些人口的流动,但是对青州的人口分流其实很有限。
  扬州有一座城池叫建康,建康作为东晋小朝廷的都城时期,人口数量超过一百七十万,要是历史没有改变最高峰可是有两百三十万的人口。
  扬州仅是建康一城就有一百七十万人,作为一国都城周边的发展肯定也不错,郡县之密集远超历朝历代,整个东晋小朝廷的人口几乎是挤在一个州,其余州郡越往南和西南就越是地广人稀。
  听到那句“于国无实际利益”让刘彦的脸颊不由抽搐了几下,但他却没有什么话可以反驳。
  各个朝代的版图有大有小,越是帝国的中心人口肯定就越多,然后是越边疆的位置就越是地广人稀。这一点哪怕是到现代都没有改变,甚至是现代的某个大都会人口就能顶的上一些边远的一个省(州)。
  目前的年代有些特殊,中原被胡人统治了数十年,胡人长期对汉人进行减丁政策,让中原核心区域不再是人口密集的阶段。
  像是石虎和石勒统治时期,除了襄国(含周边)定居人口超过三百万之外,各地的人口分布其实非常不正常,最夸张的是某个区域是连一个人影都看不见。
  除开石羯赵国,有类似情况的还包括东晋小朝廷。东晋小朝廷人口最为密集的是扬州,人口最少的就是交趾,汉国接手统治交趾之后,不算驻军统计下来的汉家苗裔,才可怜巴巴的两百一十一人。
  “那就拿出有效可执行的政策。”刘彦认同生孩子给予土地奖励的政策,对人口分布的异常同样忧虑:“中枢没少鼓励百姓进行迁徙,可是效果……”
  纪昌没有掩饰地露出大喜的表情,他已经开始认为汉国的军方需要得到压制,直接打压自然不是好办法,但是可以从土地上面先行入手,至少先打破非军功不可得到土地的限制。
  “臣必然皆尽所能……”纪昌停顿了一下,有意无意地说:“王上打算让退伍士卒原地安置,就是一个好办法。”
  “就算是那样,才能安排多少人?”刘彦对纪昌的小心思很清楚,却一点都不打算阻止,他是整个国家的统治者,不单独是军方的代言人,两厢平衡才是为君之道:“丞相应当知晓,仅有退伍兵源远远不够!”
  一国之君开始琢磨平衡,对纪昌来说就是良好的现象,但他没奢望刘彦会去将军方打压到不成样子,甚至都不觉得有那么一天文官地位能超过武将,连文武相等都没敢奢求,只因为清楚刘彦就是一个对土地野心不会停止的君王。
  “给予百姓养家的资本,不止是在那一亩三分田。”刘彦从来就没有只将目光盯在农事生产上,他语气严肃地说:“咱们搞过集体农庄,除了干农活之外还有手工生产,丞相应当并重,不可马虎。”
  纪昌将刘彦的意思理解得很通透,就是农工并重,既要重视农业生产,也不能忘记工业发展,甚至还察觉对商途一道的鼓励。
  “王上,元朔四年……大汉缺粮缺到需要应募的地步……”纪昌说这话的时候是小心翼翼,他甚至都咽了一口的口水,观察了刘彦的脸色才继续往下说:“国家首重在于粮,无粮则人心不稳,容易使社会产生动荡,对于王上希望人口增长更是首要大事。”
  刘彦的脸又在抽搐了,他懂的事情非常多,怎么去治理一个国家则完全是新手,至少并不像一些储君或是世家子弟从小就有相关的培养,清楚不能有一些事情太过想当然耳。
  粮食当然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一切的发展都是建立在有足够粮食的前提之下,在那之前谈什么工业之类的事情会很不现实,甚至是该压制一切能够影响农业生产的事项,专门来增加参与农业生产的劳动人口。
  “……大军在征讨林邑与扶南,是一再缴获大批粮食,利用海运送回大汉本土,可是……”纪昌今天有那么点豁出去的意思,不顾刘彦脸色难看,继续说:“若是认为单纯依靠劫掠可维持国家粮食所需,大汉危矣。”
  汉国从西南那边抢劫粮食也就是一两年之内的事,早先有那么一段时间粮食除了耕种之外,是从大海获取大量海鲜和从胡人那里抢劫牧畜。
  别看刘彦是已经将汉家旧土恢复了七七八八,可是重新将农业发展起来的州郡真心不多,恢复得最好的是青州,安定下来之后的兖州、徐州和豫州也不错,但兖州属于多山基本没多少产出,又以位置相对靠南的豫州粮食产量相对可观。
  刘彦很快就反应过来,他知道纪昌今天的“大胆”出自于什么地方,是续石羯赵国随手可灭,拓跋代国的国不成国,张氏凉国不成忧患,慕容燕国即将遭受征讨,种种迹象都在说明汉军可以征讨的敌国在越来越少,文官想要将国家重心拉扯到内政上面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