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5/821

  城墙之上的石羯赵军前仆后继跳下,城墙之下死的伤的堆积在加厚,疯狂的一幕并没有让战场之上的人有什么文艺感慨,有的只会是惊、恐、疑、惑、忧、虑等等情绪,绝对不会去想那是多么值得加工书写的故事。
  团结一心的集体能够移山填海,发狂的军队却能使对手心生恐惧,吴道安就发现自己这边的一些士卒慌了,当场被吓尿的并不止一个,甚至某些局部还出现了逃兵。
  逃兵都是来自郡县兵,他们平时有良好的训练,身上的武器装备不会比石羯赵军差,但士兵从来都不是简单的看训练或是装备,一支军队强不强,强到什么份上看得是士兵的心理和意志。
  心中一抽的吴道安,他选择骑马纵横,手里舞动着战剑,大声咆哮:“我们是大汉的士卒!我们举世无敌!”
  战场指挥游动鼓舞士气。阵线中的主战士卒,他们是在用鄙夷的眼神看周边的郡县兵。
  汉军不是没有过失败,但失败不是被场面所惊慑,是力战之后无法取胜,哪怕是败了也不会太过狼狈溃逃。各个主战军,他们自打出了军威,打出了无敌的自信,还没碰上硬仗就逃跑在常备兵身上再也没有发生过。
  人都有思想和尊严,很多时候面子比生命还要重要,一旦有了比较会显得更加针对一些,没跑的郡县兵不管是不是有要被吓得逃窜的心,被平时看着很拽实际上也真的很拽的人用鄙夷的目光看着,但凡不是被吓到心里彻底崩溃,身为有血性的武人谁不想撑着一口气。
  有了战兵的带动,心里再有了争一口气的想法,那些逃兵也是没跑多远直接被就地正法,被城墙那一幕幕刺激到的汉军阵线只是起了一些混乱就立刻重新稳了下去。
  “汉军……”石斌站在城头亲自观看突围,按在女墙的手浮起了青筋:“很强!”
  应该说,石斌觉得眼前的汉军比在冀州交手的时候更强。冀州交战的时候,汉军在主战场出动的都是战兵军,士卒素质好一些属于理所当然,他能看得懂城外那些汉军之中不少是次一级的郡县兵,恰恰就是这样才会觉得汉军强大。
  一个国家会有很多的军队,其中必然会有精锐中的精锐、精锐、普通士兵、垃圾士兵的区别,不可能说一样是军队,战力和素质就会一样。
  每个国家最精锐的部队,精锐到什么份上并不能代表这个国家的真实实力,要比就得去比各个国家最烂的部队是怎么样,临时编制起来的部队又是怎么样,那个才是一个国家最真实的底蕴。毕竟再精锐的部队也会随着战争的进行被消耗干净,打到最后拼的是重新拉出来的部队,简单点就是比生活在那个国家的民众,他们到底是什么素质。
  城门已经被清理出通道,马蹄声中不断有骑兵呼啸而出,他们出来之后是拐到一边游弋着,不是每出来一骑就直接扑上去。
  少量骑兵和大量骑兵,两种不同数量的骑兵发动冲锋的效果绝对不会相同。要真的条件允许,明明等待一下能够凑出足够的骑兵再发动冲锋,偏偏等不及了用少数骑兵去冲,这样的指挥官绝对就是一个天生脑残。
  无时无刻都在遭受冲击的汉军,需要应付的敌军来自各个方向数量又太多,伤亡数量不可避免地增加,稍微按下去的恐慌再次出现。这一次不是战兵稍微带动一下郡县兵就能制止,是实力差距到了一个临界点的难以控制。
  “点燃狼烟。”吴道安知道真的是不行了:“整肃部队,增援出现我们就撤离战场。”
  这处城门的汉军本来就不多,作战途中不断减员更是正常,随着减员上到吴道安下到普通士卒,神经越绷越紧,情绪越来越恐慌,那真的是无法避免,上峰不是强硬地让他们战至最后一人,情况不对进行撤离,自身的损失远远少于敌军,撤离绝对谈不上什么丢人。
  石斌看到狼烟升起立刻明白接下来是怎么回事:“城门这边留给我们的时间不会太多,先期出去的留意突然出现的汉军,可以适当向外围打穿通道。”话是一边走一边说,最后一个字落下已经是从走道下了城墙,人翻身骑跨在马背上,手里也是握着一杆马槊。
  城外的那些石羯赵军不再是不顾一切地前仆后继,他们之前搏命是不得不搏,真有希望能够逃出生天,谁会不爱惜自己的小命。谈那种为了一刹那的瞩目而去送命,比如己方要获胜,自己却是成为战场上最后倒下的那一个人,不是倒了绝对的血霉,主动去干的人背后一定是有着很深的故事。
  对于石斌来讲,哪怕是有机会去全歼眼前的汉军也不会去干,他们是要脱离战场,是要逃窜,讲的不是能杀死杀伤多少汉军,唯一明确的目标就是要离开,除此之外都是虚的。
  “那个!”吴道安目光捕捉到了一个身影:“石斌?”
  身份高贵一些,着装上面肯定是要好一些,但不会特意在战场上将自己打扮得和一只开屏的孔雀一样,毕竟战场之上太过显眼纯粹就是为了找死。
  汉军这边对石羯那边稍微重要一些的人物都有脸部画像,再根据可能出现的打扮进行一些描绘,吴道安会发现石斌,除开一些描绘之外,是石斌周边的护卫力量露出了破绽。
  吴道安下意识看了一看自己的部队,脑海中的第一个是能不能率军冲上去玩一场擒或是杀的大戏码,等待看完部队下一刻就是息了这不切实际的念头。
  什么事情能干,什么事情做了纯粹是自己找死又拉上多少自己人垫背,或者说哪怕是想拉垫背的人都拉不到,很多时候是有自知之明,不是胆小了退缩了。
  石羯赵军虽说是不像疯狗一样地攻击了,他们却是将汉军围了起来。虽说是付出极大的代价才算是获得这一刻的胜利,石羯赵军的士气却真真实实是处在上升时期。
  反观吴道安麾下的部队,他们在刚才已经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作为一名武人敢于拼命的劲头哪怕是失去了稍微的一刹那,内心里就不会再将自己视为一个强者。而厮杀场认为自己不行了,哪怕还行也是不行,连争取一下的心思都不会有,很多时候所谓的丧家之犬就是这种心理造成的。
  石斌没有去干临走之前到汉军前方耀武扬威一番的举动,是决定要走直接驱马而去。他们走的时候,城门洞里面还在不断涌出骑兵,出来之后是直接顺着石斌带头的方向驰骋,至于那些不是骑马的人要怎么办,此时此刻没有人会去在乎。
  另外一边,谢安收到信息回馈的时候是安坐在大帐的主位之上,帐内有着太多的身影在忙碌,大多是在山川舆图进行勾画战场变动,摆在中央的那个巨大沙盘也是每时每刻都有人移动一些代表哪支军队的小旗。
  “部队心理崩溃了?”谢安对吴道安并不陌生,他放下手里吴道安亲笔书写的战报,目光看向悬挂而起的山川舆图:“他们已经做得足够好,该是其他部队表现的时候了。”
  一支上一刻失去战心的部队,没有可能在下一刻就又变得士气高昂,是应该撤到后方进行一段时间的休整。有些士卒废了就真的是废了,废了的士卒会安排退伍归乡。休息一下还能继续作战的士卒,他们也会被暂时安排到不是那么重要的战区,进行心态上的缓冲。
  一支不能再用的部队,谢安能做的是将他们撤下去,换上新的部队去填补。他已经调动部队过去,新去的部队正在阻击不断涌出城门洞的敌军。
  “长史,石宣所部成功夺取城门的控制权,已经率部突围而出。”李洪现在的身份成了谢安的副将,他这个副将干的最多的就是整理信息,干一些调整将校任务的事:“我们在那里的部队比预料中的损失更大……”
  数量上的不足,再有诸多不利的因素,致使到来的汉军无法做到将定襄完全困死的局面,能做的是进行一些设计,达到最合适的成果。
  冉闵作为全军主帅有取舍,是那种不得不做的抉择,不是明知道办不到什么还不自量力,他看谢安不爽,还是接受谢安对战局做出的谋划,其中就包括围不住就让实力最强的石宣和石斌突围。
  “第一和第四,两支骑兵军目前是在什么位置?”谢安得到答案,站起来走到山川舆图前面,像是呢喃自语一样:“定襄这边肯定是会影响到晋阳和曲阳战场,征北将军顺利攻克两个城池是在意料当中,既然石宣和石斌成功突围出去,接下来就是进行埋伏战、追逐战、歼灭战……”
  看山川舆图,是将大半个并州给绘画了进去,那上面有着非常多代表行军的箭头,一些区域被着重被标记出来。
  并州的范围很大,南部和东北部一些线条被标记得清清楚楚,哪些区域是早期占领下来并且稳固住,哪些地方是新占领下来还处于不稳期,又有哪几个是随时可能再失守,该是什么样子就会有自己的特点。
  那些被着重标出来的地方是谢安亲自动手,他认为那些地方是石斌和石宣突围之后会选择的逃窜路线,哪个地方只能纠缠,在哪里最可能咬住歼灭,画得是清清楚楚。
  李洪最近对谢安的印象一再变得深刻,他觉得哪怕谢安是装得胸有成竹,有这样的气度就够令人佩服的了。
  山川舆图勾画石宣和石斌可能逃窜的线条很显眼,是用血红色的朱砂浓厚画出来,仅有少数是显示两人可能会向西北朔州逃的线条,更多的是显示两人会直接进入雁门方向再突入草原。
  “骠骑将军笃定是北侧,此观点某甚赞同。”谢安转头看向李洪,问道:“拓跋代国加入战争的机率大不大?”
  雁门郡的北方就是草原,那里属于拓跋代国的疆域,已经有汉军杀进雁门郡,拓跋代国眼睛没瞎就会察觉发生什么事。
  李洪知道谢安不是想要从自己这里得到拓跋代国会不会参战的答案,他能做的就是保持微笑。
  “石羯崩溃,利用价值却还很大……”谢安说出了自己问话中的答案:“石羯一灭,各国必然恐慌,为国家社稷考虑,拓跋代国明知不敌也必然加入大战,甚至此时此刻已经有拓跋代军杀入雁门郡与我军交战,只是消息因为路途的关系还没有汇报过来。”
第558章
举世围攻
  汉国正儿八经灭掉的国家已经有东晋小朝廷和李氏成汉,其余一些明明只占一个县或是数个县就敢立国的草头王更是不少,甚至可以说后者汉国根本都觉得宣扬自己灭掉所谓的“国”是在丢人。
  李氏成汉的灭亡引起的恐慌是有,毕竟一个被各国承认的国家就那么灭了,还是在三个月之内就被强势灭亡,怎么可能会不感到震惊,然而震惊之后更多的是疑惑。
  说起来李氏成汉的存在感并不是太强,他们虽然作为一个国家却是因为交通的关系稍微封闭,再则是这个国家的实力也就一般般,被灭虽说会使人震惊却不会意外。
  真正造成各国恐慌的是东晋小朝廷的灭亡,小朝廷是曾经统治中原的延续,名声上面依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相当多的国家包括个人是承认小朝廷的强,军事上面或许存在瞧不起的心态,问题是从传承到底蕴必须要认可。
  东晋小朝廷灭亡了,谁也分不清楚汉与晋的战争该怎么算,是该从刘彦崛起就与晋军有过交战来算,还是要从汉军南下开始算起。
  如果要从刘彦崛起之初就与小朝廷有交手开始算,汉与晋的战争就是从咸康八年(公元342年),直至建康被攻占到小朝廷的皇亲国戚宣布投降,历时就是五年。
  要是从汉军宣布南下,也就是元朔三年冬,一直到小朝廷的政权崩溃的元朔四年初,整个灭国之战仅是维持了五个月不到。
  南方还有不少抬着东晋小朝廷旗号的世家在抵抗,要真的考究起来东晋小朝廷其实还不算被灭,应该说是到了王朝末期。
  从国家层面上来看,那些扛着东晋小朝廷旗号的抵抗势力会被归类到垂死挣扎,明白点就是闹腾一下翻不了身,不会有什么作为,再加上司马一家子没有出来扛大旗,各国是以小皇帝司马聃被俘之日起,承认东晋小朝廷灭亡的事实。
  甭管各国是多么瞧不起东晋小朝廷,被灭就是一个真实切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东晋小朝廷的灭亡打破了各国一直怀疑的心态,他们之前若说不相信汉国是抱着举世皆敌都要收复汉家旧土的决心,等待东晋小朝廷灭亡之后汉军还南下去征战林邑国和扶南国,他们就是再不信也要强迫自己相信汉国……或者该说是刘彦的决心。
  拓跋什翼键的妹妹嫁给了刘彦,有联姻的关系让双方势力维持了近两年的亲密合作。这种合作是建立在拓跋代国面对石羯赵国和慕容燕国共同的威胁之上,也是不觉得汉国真的强大到举世横扫的地步。
  “以前我们都错了。”拓跋孤被紧急从北部召回,他回来之前拓跋什翼健已经派兵南下:“不管我们做什么,都免不了与汉军成为敌手的未来。”
  拓跋孤是拓跋代国的北部监察,一直以来负责的是鲜卑草原,没有王号却是拓跋代国北部实际上的王。他的势力范围从东木根山(张家口以北)一直是到北海(贝加尔湖),麾下掌管的部落超过两百个,随时能够征召起七万的军队。
  “早该撕破脸了。”拓跋寔君一副悔恨的模样:“刘彦根本不会看在姑姑的面子,该对我们动手肯定会下死手。”
  拓跋寔君是拓跋什翼健的庶长子,他长期以来是负责南部的监察。
  所谓的“监察”是拓跋代国的一个特色,以春秋时期的角度就是某个区域的大领主,管束各种中小领主,按照胡人的习俗就是匈奴时期的左右贤王那一类,有实际的军政大权。
  拓跋什翼健看着弟弟和儿子说着一些废话。他真的知道那些都是废话,早些时候拓跋代国经受一连串打击落魄得不行,那个时候有什么资格去谈抢先动手的话,说出来不但没有维护面子还丢脸。
  “不许说你姑姑。”拓跋什翼健像狼一样地盯着拓跋寔君,说道:“你的姑姑,她比你为部族做得更多。”
  拓跋寔君张嘴要说什么,嘴巴张了张一个音节都吐不出去。
  再不承认也要承认,拓跋秀与刘彦结合,拓跋鲜卑与刘彦的姻亲是收获了大大的好处,不管是食盐还是一些军需器械,甚至到现在都还拖欠款项,一直以来拓跋鲜卑不管干什么都是先考虑自己有没有好处才会去干,说出兵帮助刘彦什么的,能开那个口吗?
  再无耻,那也是要当着外人的时候无耻,都是自家人,说虚的没有半点意思,三人都清楚且明白,不管是拓跋秀还是刘彦从道义和道理上就没半点亏欠。
  “中原古人有一句话,国家与国家不会存在真正的友情。”拓跋什翼健用手里的木条挑了挑火炉的炭火:“破多罗埃力已经开始和汉军交战。”
  破多罗埃力是拓跋鲜卑的一个万夫长,他本身是南部监察序列,率兵进入雁门郡之后很快就遭遇汉军,双方碰上压根就没有任何废话,直接就是对冲交战。
  燕凤这个时候来到大帐,进来之后行礼说道:“大王,新的战报送抵。”
  与许多的胡人君王一样,拓跋什翼健是识字,可是很多字是不认识,该由大儒出身的燕凤来念出内容。
  所谓新的战报,讲的是慕容燕国那边的动向。慕容燕国的国王慕容皝以慕容俊为主帅,慕容俊率军十三万与以汉军为主力的多国联军马皆水中游附近大战,交战过程长达十七天,马皆水浮尸无数,战场尸首枕藉。
  “此役,燕军损失六万以上,未能如既定目标攻抵丸都,相反是主动撤军。”燕凤叹了一口气才接着说:“联军那方,按燕国的说法是损失超过十万,我们的探子确认了联军的损失属实。不过……损失的以高句丽军和其余各国居多,汉军的损失并不大。”
  “他们这样搞,不怕属国翻脸吗?”拓跋寔君很是不可思议地说:“这根本就摆明了要消耗各国兵力,好为未来灭国打基础。”
  拓跋什翼健是和拓跋孤对视了一眼,后面两人看向燕凤。
  “详细的过程无法确认,可以确定的是各国内部虽然有怨言却没有生乱。”燕凤是在拓跋什翼健的允许后才坐下,苦笑说:“汉军是以宗主国的姿态前去支援,听闻战前就与各国商定负责的战区,此战慕容俊刻意针对各国,后面各国溃败猛扑汉军,慕容格亲率貂豹骑兵与汉军大战,双方打得很激烈。”
  石羯赵军之中有龙腾卫士这支绝对的精锐,慕容燕军最精锐的就是貂豹骑兵,哪怕是拓跋代国也有自己的猗卫军。
  “汉军与貂豹骑兵交战打得激烈,汉军能够守住是自己的本事,各国要怪只能怪自己的军队差劲。”燕凤见所有人都在看自己,继续苦笑着说:“是不是假的一眼就能看得出来,那一战貂豹骑兵可是损失了千余,其余燕军的损失超过三万,汉军也丢进去了接近两万。一切无不在说明,汉军是自身强大,各国弱小。这样只会让各国更加依赖汉国,而不是用一些荒谬的言论来使关系紧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5/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