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0/821

  徐正等待刘彦控马驰骋而出,控制坐骑来到纪昌身边,说道:“泰安,今日王上说什么就是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咱们能别找不自在吗?”
  众多骑马禁卫驱马跟上刘彦,马蹄声滚滚之中尘烟泛起,又有徒步的禁卫跑步而过。
  一片烟尘之中,纪昌低低叹息了一声,说道:“子深是为家族拖累了。”
  徐正咧嘴一笑,说:“那可不一定是家族拖累,看看言之、德才等人,他们亦有家族,为何不像子深?”
  吕议和蔡优的确也都是有着一大帮家族成员,庇护于羽翼之下的人不少,似乎还真的没有听过明显公器私用的烂事?
  “王后的娘家崔氏一族最应该来当那个什么破领袖吧?”徐正在拿捏马鞭,有话说话:“自先汉以来,外戚才是理所当然的世家领袖,为什么崔氏一族不那么干?老徐可不相信是子深过于厉害或是霸道,又或是崔氏一族愚蠢。”
  那一边,刘彦已经在张弓搭箭,对准的是五十步开外的一头野猪,利箭离弦之后准确无误地命中野猪的眼睛,一箭直接让瞧着该有七八百斤的野猪毙命。
  纪昌还在思考徐正那些话的时候,徐正已经拍马过去刘彦那边。
  “王上神箭法啊!”徐正满脸在述说着手痒,用一种腼着脸的表情说:“臣虽然是身穿朝服,却不妨碍射箭,要不也让臣猎些,好带回去当下酒肉?”
  刘彦知道徐正说的下酒肉是真的,他听说徐正仅仅是到襄国不足一个月却每天都带着家将和部曲出城狩猎,打猎回来还会四处拿野味送人,连宫城都时常收到猎物。当时他就感慨,也就徐正敢送食物到宫城,其余人就是一粒米都不敢送到宫城。
  话说,送君王食物,要不是胆子大到没边,那就是脑子坏了。
第525章
满脸正经的胡说八道
  从刘渊建立匈奴汉国,再到刘耀将国号改为赵(前赵),然后是石勒干掉了匈奴赵国继承赵国(后赵)这个国家,等待石虎弄死了石弘,数十年间胡人建立的国家都在中原执行一个政策。
  因为司马晋国的无能,使胡人第一次全面占领中原。胡人成了中原统治者之后,十分不喜欢到处都有村庄和城镇,立下政策要将中原改造成为一个大牧场。
  原来的汉家苗裔时时刻刻都没有安全感,要被胡人劫掠和杀死,大批的百姓举家逃亡到深山老林,又有各地方的大族建立坞堡或是城寨,中原各地在胡人的改造下仅仅是留下一些城池,村庄之类小心聚集地只能在山林之中寻找到。
  可以说,在胡人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之下,中原真的有变成大牧场的趋势。拿襄国为例子,这座大城的基础建设不怎么样,城内除了宫城就是豪宅处处,外围的无人区却是辐射出去将近两百里。
  汉国从来都没有预留无人区的设想,乡间荒芜和野兽众多是一个麻烦,汉军在各地干得最多的除了剿灭地方豪强和大族之外,就是有组织有规模地捕捉和猎杀猛兽,不使猛兽成为交通顺畅的障碍。
  除了汉军在抓捕和猎杀猛兽之外,各地官府也是鼓励百姓进行狩猎,稍微有些勇力的百姓杀死动物吃其肉,能够将毛、皮、筋贩售给官府,多少也算是一个改善口粮和增添收入的方式。
  这年头的毛、皮、筋可不单单是能用于奢侈品的制造,许许多多的军用器械是需要用到动物身上的一些东西,例如毛可以编织毛毡,皮作为皮革来制造甲胄,筋除了应用到弓的弦还能制作特殊绳套。
  因为胡人制造大牧场的国策,乡野里面的动物种类多到夸张的地步,一些珍稀的动物在现下根本就不缺,产生的一些皮毛卖给开始追求美好生活的贵族绝对是一个大进项。
  徐正就猎杀过不少的狐和貂,特地让人制作成为披肩送到宫里,很是得到后宫各佳丽的喜爱。他甚至还猎杀不少猛虎,取下虎鞭特意献给各个同僚,虎鞭每送一次都会附加一封劝人赶紧开枝散叶的信,着实令很多人哭笑不得。
  宫城林苑里的猛兽被一次次的围捕和猎杀,找起来难度有些大,想要宰杀熊、猛虎、豹子、豺狼、狼等等动物需要去专门留下来的区域。
  刘彦和徐正上场猎杀,纪昌是作为看客,一阵狩猎下来,杀掉最凶的动物只是野猪,余下都是一些性情温和的动物,大部分的猎物都是在其巢穴找到,谁让现在是大雪纷飞的冬季。
  等待休息时刻,有宫女开始忙碌,她们收集柴火、摆弄炉子和各种与餐具,少不得是有人需要处理野味,又是设上一些挡风的布墙和顶棚。
  “这位置不错。”徐正身上的大礼服基本是乱了,左手的袖子还出现破损。他已经坐在厚厚的蒲垫上面,环顾四周:“能够观看林间雪景,亦能瞭望旷野,使人心旷神怡啊!”
  地面被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该有的案几已经摆放,有宫女早就在生火煮茶,君臣三人四处游逛了一个多时辰总算是停在一个地方不动弹。
  纪昌对于徐正睁眼说瞎话感到非常无语,他们所处的位置是在一片林子旁边,往外的确是有一片空地,但是空地并不广,再来就是一处处因为被雪覆盖而呈现亮银色的宫阙群,外围是一层又一层的宫城禁卫,又有诸多挡风的屏障,哪来什么旷野。
  “心情,臣说的心旷神怡是指心情。”徐正见刘彦用揶揄的眼神瞧自己,是在故意插科打诨:“臣最近对料理野味别有心得,亲手料理一番献于王上尝尝?”
  “太尉。”纪昌闷着脸,说道:“朝服破损了。”
  朝服破损的事情可大可小,往大了说是大不敬之罪,徐正却是一点都不以为意,拧起了破损的袖子,又扯了扯身上一些破洞,腼着脸说:“王上亲眼所见,老徐可不是故意弄成这样。”
  一番狩猎下来,再有徐正不断插科打诨,刘彦郁闷的心情多少是好了一些。
  汉国的律法之中能扯上朝服破损的只有一条不敬之罪,要是君王想要料理谁,不敬之罪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所以不敬之罪就是一个万金油的罪名,时常被群臣用来互相恶心,也是君王真想要处置谁很容易找到的借口。
  现如今的烹饪手法并不多,烧烤却是从上古就存在的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差别无外乎是增加一些调料。
  西域被中原皇朝所占领,其它好处不是那么明显,为中原贡献各种香料算是比较大的好处之一。真正算起来,开拓西域绝对是“大吃货皇朝”的基础,因为各种香料还真的就是从西域传到中原,使“中央之国”对美食的多样化能有更多的调制方法和手段。
  换做以前,烧烤就是涂上蜂蜜就算顶级享受,有了各种椒之后,刺激味蕾的佐料增多,烧烤的手法也就出现演变。
  对于刘彦来讲,吃烧烤怎么能没有辣椒?一切没有辣的烧烤都算次品。他比较遗憾是现在没有啤酒,华夏苗裔的顶级酒类就是一些看去浑浊的白酒,要不就是一些果酒,比较有特色的也仅是葡萄酒。
  吃烧烤配白酒、果子酒、葡萄酒根本就吃不出风味,刘彦只看不惯的就是现在的人吃各种东西都喜欢以葡萄酒来提高逼格,完全就不知道葡萄酒正确的搭配方式。
  再则说,刘彦也不喜欢葡萄酒,酸是一方面,越喝越渴是主因,然后就是想喝醉得喝非常多,醉起来的后劲还令人感到异常难受。
  现如今的名酒,南陵郁金香、杜康酒、法酒都能算是,只因为曹操《短歌行》中的一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让杜康酒会更有名气一些。实际上南陵郁金香酒的历史要更长,追述起来要到战国时期,是当时楚国的名酒。法酒则是分为好几个时期和种类,主要是泛指按照官府要求酿的酒。
  君王嘛,在这种“朕即天下”的年代里,有什么好东西肯定是要有君王的一份,甚至某些东西还会专门成为君王独有,总之是绝对缺不了一些稀奇物。
  特别要说的是,现在并没有蒸馏法,什么酒都不可能像白开水那么清澈,实际上是一种浑浊液体。
  “辣辣辣辣……”徐正还真的自己动手烧烤,问题是他根本分不清楚几种辣椒哪一种最辣。他烧烤完了先自己吃上,看着粗鲁却是显得很有理智,毕竟可不能随随便便就像君王献上食物。辣的够呛之余,他快步跑向纪昌的案几,捞起上面的一壶葡萄酿牛饮,后面喘着气:“是什么辣椒啊!太辣了!”
  纪昌再一次无语,哪怕是熟到一定份上,堂堂一国的太尉也能这样,多迈几步去自己的案几上喝不行吗?
  刘彦除了开疆辟土之外极少有什么追求,硬要算的话当属收集各种植物类的食物材料。他专门让谢艾拜托在西凉的友人,从西域那边收集各种香料的同时,要是中原没有的都给弄上一些。
  汉国一直以来都十分强势,再则是汉国与张氏凉国曾经有进入过一段友好期,谢艾不知道拜托了多少友人,收集到的植物类种子还真不少,刘彦就让人在临淄那边试着培育了一下,有些是适应东土存活并生长,更多是培育失败。
  实际上刘彦也分不清楚所有香料的名字,比如至少七种的辣椒中一种的名字都不知道,只是区分出哪一种比较辣罢了。
  “没名字,反正不是中土所有,皆是前缀加上一个‘胡’字。”刘彦说的是正解,他满不在乎地说:“胡瓜、胡桃、胡豆、胡椒、胡葱、胡蒜、胡萝卜……”
  现在汉国对外可以自称大汉、东土、中土,一般只有西方人会称呼东土,汉国自己人自称最多是大汉和中土两个。
  徐正听得有些懵,问道:“胡瓜、胡豆、胡椒、胡葱、胡蒜知道是什么,胡萝卜没听过。”
  这一下换刘彦愣了一下,目前胡萝卜还真的没有传过来,他也不知道胡萝卜是什么时候传入“中央之国”。
  胡萝卜的原产地是现代阿富汗,有黄萝卜和红萝卜两种,需要到公元十二世纪才会传到中原。
  “历代先辈不断向外开拓,开疆拓土又得无数新种,实乃我族之幸。”纪昌可没有忘记那件事情,石虎可是严禁天下人提到“胡”字,胡人变成了国人,食物类的诸多也被迫改名字。他用着十分感慨的表情说:“我辈当紧追先辈脚步,更要迈出新的步伐。”
  “当然,当然!”徐正满是铿锵地说:“等待光复完汉家旧土,定要杀到更西方瞧一瞧。”
  现在还真没有人知道西域再往西是什么,东汉皇朝完蛋的同时,贵霜帝国和安息帝国也相续嗝屁,连带罗马帝国也分成了两个。
  其实早期的时候,中原皇朝真的以为“天下”除了自己本身之外也就周边的蛮夷和小国,是西汉扩张到西域才与安息帝国有了接触,又知道原来被匈奴人差点灭族的大月氏建立了一个国家,对于罗马帝国则是属于一无所知的状态。
  西汉与安息帝国的接触充满了史诗色彩,安息皇帝知道汉使要来,是派出一支两万人的骑兵(甲骑具装)远出国度千里之外进行迎接。
  当时的汉使见到光是来迎接自己的就有两万精锐骑兵十分惊讶,然后又在安息骑兵的保护下走了千里,沿途看到的是一个人口众多和富庶的国家。他回国禀告之后,汉帝国对安息的结论是实力不俗。汉帝国没有想到的是,看着很强大的安息帝国实际上是被罗马帝国按在地上摩擦的局面。
  同理的是,安息帝国早就知道汉帝国是将匈奴人打到不得不万里迁徙的国家,之所以迎接汉使会派出两万甲骑具装,实际上是怕汉帝国征服西域之后打顺手了继续向西扩张,用看着强盛的军势进行震慑,又安排汉使走安息比较繁荣的区域彰显国力。
  根据野史描述,安息帝国知道自己被汉帝国承认之后,一度想要向汉帝国借兵抵抗罗马帝国的入侵,汉帝国以路途遥远拒绝,倒是当时的贵霜帝国真的派兵帮助安息帝国抵抗罗马人。
  “西方?乌孙依然健在,取代安息帝国的是萨珊王朝,曾经的贵霜分裂成为九个国家。”刘彦其实不知道是分裂成为多少个,他见纪昌和徐正听得全神贯注,张口就是大半的胡说八道:“萨珊王朝再往西曾经的一些强国皆尽被灭,如亚美尼亚、托勒密、迦太基之类都是被罗马人所灭。如果大汉今后向西扩张,对上的第一个强国就是萨珊那帮痴迷宗教信仰的人。”
  之所以讲刘彦在胡说八道,是萨珊王朝压根就不是什么痴迷宗教信仰,要等待萨珊王朝覆灭,才有阿拉伯人一手可兰经一手弯刀建立起一个疆土辽阔的阿拉伯帝国。
  中原的任何典籍哪怕是有记载西域往西的事,那也只会是几笔就带过。想要找到类似的书非常困难,以至于纪昌和徐正听到刘彦依照那模糊的记忆在胡说八道,皆是听得入迷。
  “往西扩张走陆路不太容易,到西域就是遍处戈壁,越往西走越是荒凉,除了有一片广袤的沙漠拦住去路,还有一条满是沼泽的道路。”刘彦说的沼泽区是后世的俄罗斯中部区域:“现如今那些地方只有一些原始人……就是真正茹毛饮血的野人,他们过着原始的生活,大概还在使用石器?不过体格非常高大和强壮。”
  “就像是辽东以东深处那样的人?”纪昌说的是通古斯的一些原始部落,又问:“要是走海路,可以轻易征服当地的人吗?”
  这个叫刘彦怎么回答呢?海路的话,有系统的地图,虽然寻找航线会麻烦,但肯定是能找到马六甲海峡,好不好征服……则就很不好说啊!
第526章
思想开始扩张制约
  中原对外探索的脚步以各种形形色色的方式进行,却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会停下向外开拓的脚步,其实还是地理限制的因素。
  比如说自周之后再次形成一统的秦帝国,北征到了阴山脚下,南征是面对原始丛林。汉帝国克服了秦帝国遭遇到的困难,可是扩张的脚步是西被高原和沙漠挡住去路,北边是无垠草原,南直接到大海,东是一片冰天雪地。所以说,很多时候中原王朝其实并不是遭遇的敌人太强,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向外。
  刘彦知道自己将来肯定也会遭遇到先辈遇到的困难,早就在思考解决的策略。
  后世已经证明了一件事情,从陆路进行扩张是千辛万难,掌握海权之后再进行扩张则会相对容易。
  中土的帝国想要向西扩张,过了西域就会被沙漠或是沼泽挡住通往西亚和欧罗巴的道路,因此单纯从陆路进行扩张的话,不说要面对沙漠和沼泽,后勤辎重的运输就是一个天大的麻烦。
  目前刘彦已经开始派遣舰队在探索涨海(南海),找到了庾氏一族所说的扶南国和林邑国。
  扶南国,又作夫南国、跋南国,意为“山岳”,是曾经存在于中南半岛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名。其辖境大致相当于现代柬埔寨全部国土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是历史上第一个出现在中原王朝古代的史籍上的东南亚国家,也是古代史籍中经常出现的东南亚国家。
  林邑国,位于中南半岛东部之古国名。又作临邑国。约在今越南南部顺化等处。此地原系占族(Cham)之根据地,西汉设为日南郡象林县,称为象林邑,略去象,故称林邑。东汉末年,有名为区连者,杀害县令,自称林邑国王。
  两国中,扶南国大而林邑国小,林邑国与中原王朝有陆地上的国境边境。
  根据一些情报,林邑国的国内还留下汉家的生活习俗,统治阶层是用汉字说汉语,底层则是一帮皮肤稍显黝黑的人种,执行的是奴隶制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