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821

  刘彦自己做不来这种细腻的活,他发现纪昌似乎也不是那么招架得过来,内心就无比渴望可以有更多有能力的人可以为自己所用。
  “传闻北海郡先前有一位能人,只是……”徐正也不知道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只是搬走了。”
  刘彦好奇一问,所谓的能人姓王,再一问,王家搬到了魏县。
  徐正干巴巴地说:“末将知道这个消息,是有家乡人传闻,王猛受山中老人点化,遇到了先贤。”
  得,又是一个神话中的故事,刘彦本来是不怎么想理会,因为历史上什么遇到仙人之类的故事太多了,基本上就是为了造势,极可能是一个什么野心家。后面,他却是发现有些不对了。
  “王什么来着?”刘彦很突然地瞪大了眼睛:“王猛?”
  或许是刘彦的反应太大了,将所有人几乎是吓了一大跳。
  王猛啊,那可是王猛,苻坚手下的第一能臣,出身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潍坊寿光东南),影响了某一段历史时期,号称一人能兴国的王猛!
  其实王猛现在的名声并不大,并且估计也还年轻得很。
  刘彦却是不知道王猛现在是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他正在急忙问:“魏郡,那是在哪?”
  这个问题能详细答出来的人就值得讲究了,可不是简单的熟读诗书什么的可以答得仔细,更不是粗略看看地图也行。
  结果是,大多只知道在洛阳边上,但是在哪里却没有一个能够答得出来。
  这也算是正常吧。哪怕是在现代,问一个人哪是哪,不是那个地的人肯定是要查一下,还不一定能查得详细。何况是公元340年?
  突如其来的话题迅猛,可是没有结果也就很快揭过,又是在商量应该先找谁开刀。
  “只能是计斤城了!”
  两天过去,纪昌双眼就和熊猫似得,应该是过于操劳和休息不足。他看上去就和一个瘾君子一般,不但有着大大的黑眼圈,眼袋亦是有些吓人,再加上脸色苍白,令人怀疑会不会在下一刻直接倒下。
  “君上,按细作和斥候探查的结果,有四股值得我们下手。”纪昌点着粗略的地图,那根手看着颇像一根干柴:“按需要和接下来的部署,却是计斤城最为合适下手。计斤城集结了三家,再加上城池内本来的势力,那片区域的家族等于是集中在了一起。我们……”,他做了一个握掌成拳头的手势,往下一挥:“灭掉他们!一可以震慑其余窥探的人;二可以攻占城池,留下少许部队建造烽火台,防备高密郡有大军突兀呼啸而来。”
  吕泰与徐正一听,下意识对视了一眼,双双又看向了最后能拿主意的刘彦……
第56章
掌握主动
  纪昌现在其实是比较后悔没有阻止刘彦把寿阳文给杀了,寿阳文虽然是有点助纣为虐,可是才能上面真的不差。
  【寿阳文出自东莱书院,却不知道那里还有无能人?】
  是的,纪昌深感自己全权负责军事、谋划、情报分析很是捉襟见肘,很是希望能有人来分担重任。这也是他真的把自己当成汉部的人,想要汉部能够生存并壮大下去,才会有的觉悟。
  “东莱书院?”刘彦听得比较仔细,是书院,不是书苑。他慎重点头:“我会派人前去,若是还在,必然亲自前去拜访。”
  书院啊,教书育人的所在,比之私塾高级不是一倍两倍,像是三国时期的颍川书院就是这么回事。而书苑则是一般泛指藏书,进行某一些文艺探讨的所在。
  胡人当道,能开书院的人必不简单,可以教出人并为一些势力效劳就更不简单,证明有人脉,又有实际的教育能力。
  纪昌深怕刘彦不知道严重性,少有的多啰嗦了几句,然后才又转回到当前的局势上面:“计斤城现在集中了约一万二千余人,由十来个家族拼凑。其中有三个有名的大族。我们的细作很轻易能够窥探,除开少数胡族武装,绝大部分是由被掳掠的晋人组成。”
  绝大多数的晋人在胡人的武装中是作为奴隶兵的存在,整个中原能够作为非奴隶兵又是独立成军,大概也就是乞活军这么一支较为庞大的部队了。当然,中原的坞堡也有自己的武装,他们也不能算作奴隶兵。而且要公正地说,坞堡武装的战斗力比之胡人真的不差,相等数量交战一定是坞堡的一方胜,只是豪强和大族太过一片散沙。
  拿晋人去拼,不管是对拼消耗,或者是什么,屡屡胡人交战都是晋人最先流血,只要是有战争,这种事情在中原几乎已经是成为了惯例。
  “选择计斤城为首要进攻对象,我们若是动作迅速,抢先击溃或歼灭胡族武装,可以解放剩余的晋人。”纪昌目光非常坚定:“能够成为胡人奴隶兵还能活下来,都会是合格的兵源。君上介时可以整合,我们将有更多的资本与其他势力交战。”
  应该说是比较合适的作战步骤了,但想要解决肯定是要出动全部的部族武装,那又等于是将安置地交给晋人士兵守卫。
  上一次这么干,虽说有柜县和周边的那些家族在觊觎,可是至多也就是一两千人。这一次却不是那么一样,不但是长广郡大半家族有动作,周边的郡也是有行动。
  果然,田朔迟疑道:“那么……城寨要留守多少?”
  “恐怕只能留下少许。”徐正解释:“大军出动需要运送辎重、粮秣等等,除了辅兵还需要有接近一千五百人的徭役民夫。”
  民夫打战都是要的,一些运送物资的事情,包括扎营、野炊等等,其实就是辅兵和民夫的活,战兵不可能亲自去做这些事情。
  想要快速攻下计斤城,只能是动员绝大部分的力量,那样安置地也就顾不得许多。
  “这次的情况比较特殊。”刘彦没有表现出什么无奈,反而是比较轻松地说:“若是遭遇战火,安置地毁了也就毁了,我们另寻地方建造一座合适的城市。”
  田朔想了想点头,原本的烦恼似乎也没有了,好像是在思考什么地方适合建城。
  如果周边的势力想要进攻安置地,事实上汉部哪怕是能够守住一次、两次……三次,也没有可能将有生力量耗费在一座可以舍弃的城寨上面。他们实力本来就低于敌人,只能是选择掌握主动,怎么会被动挨打呢?
  有了作战目标,还需得有作战计划,汉部这边的动静其实也是在己方势力的窥探之中。
  “他们有水军。”连城伯可不是爵位是伯爵,是采用连城这个姓氏名叫伯。他来自一个还保持游动的部落,已经在安置地边上觊觎了汉部有四五天:“这样几乎没有劫掠的价值了。”
  必须再严正声明一次,刘彦现在并没有水军,哪怕是有船只也是渔船和粗制滥造的普通船只,并没有舰船。能够屡次来回折腾,那是造了大型的木筏排,借鉴于“铁索连横”的典故,将一个又一个木筏排连接,再配上简陋的风帆,也是由船只导向。
  连城伯来的时间比较晚,他看到的是汉部的领民被船只接走,周边也看不到牛、羊、马等东西,留下的一看就是服务于即将爆发战事的一些战士或辅助人员。
  以己度人,明知道要开战了,有价值的东西肯定是要转移走,那也是连城伯认为自己的没有参战价值的原因。
  他们会过来,不过是听闻半岛崛起一个新兴势力,听说显得极为富庶。来了一看,新兴部落人口是挺多,可要说有多么富庶真的就是骗人。因为他们没有见到成片的牛、羊、马又没有看到繁华的城市,看着不过是一片木头盖起来的城寨罢了。
  与连城伯有类似想法的都是一些还保持游牧习惯的胡人,他们的思想还保持着“淳朴”,对于他们来讲只有牛、马、羊才算得上是第一劫掠目标,随后是人口,再来才是财帛等物。
  汉部的城寨看不到牛、马、羊,人口也基本是被转移到海上岛屿,那么保持游牧习惯的部落就真的没觉得有什么好劫掠。
  青州还保持游牧的部落不算少,目前还保持游牧的地方是北地较为多些,另外就是翼州那种平原较多的地方。
  哪怕是不用脑海中的地图观察,刘彦也非常清楚有许多的眼睛盯着他们。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群狼环伺了,并且是那种只要逮到机会,肯定是要有实际行动的狼!
  “君上!”田朔今天找刘彦,是经过深思熟虑,他一见到刘彦就说:“既然是要放弃,不如就直接放弃,不留守军,不留领民。”
  田朔是怕啊,要是安置地要留人,他就得留在安置地。稍微想一想可能会遭到攻击,不会像是上次那种小打小闹,他真的是觉得一股股的尿意侵袭而来。
  刘彦却是比较认真的点头:“那行。”
  田朔大大地松了口气。
  不就是拆除城寨吗?调来农民建造木材仓库,将建好的木屋一个个的平推,木材放进去就会被仓库“吃掉”,虽说是费了些功夫,但速度并不慢。
  怪异的事情发生了,木材被丢进同一个仓库不见满,虽说大多数的晋人已经习惯,可怎么都会有种诡异的感觉;那些窥探汉部的势力,他们则是愣愣地看着汉部将自己的城寨给拔了,是非常干净利索地拔了!
  “也好,放弃城寨……”看着非常憔悴的纪昌笑得比较洒脱:“这样一来主动权可算是完全掌握了!”
第57章
来吧,什么难题都接了!
  也算是置死地而后生的一种?好吧,并不是。但,汉部将自己的城寨给拔了,然后将近七千人的部队带着辎重移动起来,着实是令一大帮人完全傻眼。
  “近八百的甲士!”连城伯看得瞪大了眼睛:“竟然有这么多的甲士!?”
  所谓的甲士就是身穿轻甲、手提盾牌的剑士,他们要是从严格意义上算起来,真的不能称为甲士。不过,八百身穿扎甲的剑士排成了方阵推进,可真的是够唬人的。
  针对晋人士兵的布置上,刘彦采取了比较简单的方式,既是尽可能多地分配长矛,使之成为长矛兵,少数拥有武艺傍身的人才会安排短兵。
  事实上长矛兵只要能够保证军阵的完整,不需要教导太多的武技就可以上阵厮杀,对于缺乏训练的晋人来说最为合适。
  在远程输出上面,刘彦原以为会比较简单,但事实再一次令他有些措手不及,总数接近四千的晋人士兵竟是只挑选出不到五百的弓箭手。
  然而,真实情况也真的是那样了,射箭真的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光是怎么把箭好好的射出去就是一个学问。再有,弓箭手可不是只会射一种箭就叫弓箭手,至少需要掌握攒射、漫射、抛射三种技巧,精锐弓箭手则是需要有一定的精准度。
  合兵将近五千,再有两千五左右的民夫,徒步的步兵再加上装载辎重的马车,队伍浩浩荡荡出发了。
  “君上,我们只有五天的时间用来拿下计斤城。”纪昌看去依然憔悴,可是满满地睡了两天看着总算不是快死了的模样。他说:“五天之后,很有可能就是一轮新的雨季。”
  刘彦轻轻点头,注意力却是在另外一边。
  汉部首次出动这么大规模的部队,怎么保持队伍的行军就是一个大学问,徐正与吕泰需要带着少数的精兵不断在整支队伍的各处游动,约束士卒,也是在不断地纠正某些部分的行军速度。
  徐正在巡视的时候不断喊话,他告诉出战的将士,这一战对他们有什么意义。
  其实没有说太高深的思想,亦是没有太过深奥的道理,徐正只让将士扪心自问在汉部过得怎么样,刘彦对待他们又是如何。
  然后,徐正还会给予一些引导式的喊话,可没有说“这一仗打完,回家就娶老婆”,只是简单地告诉将士们“这一战要是败了,想想还有没有这样的日子?愿不愿意过回以前朝不保夕的生活”。
  刘彦见到徐正这样的行为很是欣慰,带兵不易,想让将士令行禁止也不易,想要让队伍拥有向心力更加不易。
  汉部崛起的时间太短,本身亦是没有能够称道的“历史底蕴”,怎么来让士卒拥有求战意识是个老大难题。
  【想要拥有自己的“历史底蕴”,除非是公示汉人身份,那样至少有两汉的雄风遗泽;另外就是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汉部的历史。】
  吕泰带兵又是另外一个模样,从头到尾都是板着脸,能不吭声几乎不吭声,但做什么都是以身作则,亦是做到与士卒同吃同睡。
  截然不同两个统军的属下,让刘彦看到了各自的闪光点,亦是看到不少基层军士相对活跃。
  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怎么样,不止是看最高军事统帅,能够将命令一层一层执行下去的军官其实才是最重要的。刘彦有心想要搞基层军官培训,可惜的是屡屡想要做的时候就会发生点什么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