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1/821

  本来刘彦以为猜懂拓跋什翼健想要干什么,书信看下来又经过许谦的一番话却又不懂了。这一不懂,他那就不得不看向拓跋孤。
  “是这样。”拓跋孤倒也直接,说道:“我兄长想要趁您与石斌大战时攻击幽州,掠夺粮秣与军资。而后视局势而定,若能两军会师幽州,共同出兵辽东,若无法会师则会退回草原。”
  刘彦眨着眼睛:“不要军械,也不要粮秣?”
  拓跋孤连连摆手:“哪能啊,债都没还清,哪能再欠。”
  许谦亦是说:“绝对没有这个意思,是我王觉得受到大王诸多帮助,怎么也该尽尽力。尽力还人情,还能从幽州获得好处,也算是对我王有利。”
  其实刘彦不了解拓跋什翼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大致了解是一个有坚韧性格又不缺气度的人,可不代表会认为拓跋什翼健就真的那么简单,尤其是关乎到国家大事的时候。
  拓跋什翼健要趁石斌的幽州军与汉军大战偷袭后方这点说得通,毕竟石斌大军南下后方肯定空虚,拓跋什翼健捞一把的机会还是很大,可还有一个慕容燕国还在枕戈待旦呢。
  拓跋孤见刘彦一脸沉思,索性也就再说一句大实话:“为了能够达到突袭后方的目标,肯定是要等燕军攻击汉国在辽东的疆域,甚至是要等燕军再次攻击高句丽。我们就是见机行事的,不一定做得了准,可事先与您说一下总不会有什么错。”
  刘彦在回忆脑海中不多关于原有历史上拓跋代国都干了什么,理所当然地是没有能够回忆起一点什么。再来是,他都将历史搅了个乱七八糟,哪怕是历史上拓跋代国会干什么也不确定到底会不会重演。
  “大舅哥有心了。”刘彦除了这个还能说什么?他正了正脸色,不得不再次问:“真不要军械或粮秣?”
  拓跋孤和许谦都是猛摇头,后面拓跋孤补了一句:“要真的能会师幽州,再互通有无不迟。”
  带着深深的迷惑,刘彦又招待了两人不短的时间,后面还特地将张祚和谢艾一同请来大大地饮宴了一番,直至深夜才算是让众人醉醺醺地离去。
  宴会之中,张祚和谢艾算是明白人,只约定谒见,没有当着拓跋孤和许谦在场的时候谈什么。
  拓跋秀是宴会结束了才过来,到来的第一句话就说:“甭管他们说了什么,尤其是那个叫许谦的话,您一个字都别信。”
  刘彦一把搂住拓跋秀,“呵呵”笑着说:“都不知道他们讲了什么你就这样说。”
  “无外乎就是一些什么姻亲啊,什么兄弟啊,什么和什么的。”拓跋秀搀扶着有些醉意的刘彦到榻边,服侍着刘彦脱掉一身繁杂的衣服半躺而下:“妾身不懂什么大道理,可知道国与国之间根本就没有什么亲情,无非就是各其所需。不管是什么国,不能平白无故占咱们的便宜。越是外人来甜言蜜语,甚至是巧言令色,肯定就越是包藏祸心!”
  刘彦有些愣神了……
第392章
尽是些莫名其妙
  有时候刘彦会想,拓跋秀是不是与自己那些家人不亲,偶尔无意中看到一些书信却知道不是那样。
  常说“有妻如此夫复何求”,有一个贤内助对于一名男人而言能够起到的帮助无限大。若婆娘是那种需要三天就打要不就会上梁揭瓦的女人,光是处理家庭事务就要占去太多的心力,发展什么的真不用多提。因此一名妻子是否贤惠真的会决定一个家庭的兴衰,对于国家而言更是那样。同理的是男人过于操蛋也啥都甭提,并不单指家庭中的某个人。
  刘彦很多时候会感情用事,恰是拓跋秀从来都不为娘家考虑,作为丈夫会心生一种维护妻子的天性,不管是面子上还是什么,只要心有余力总是会替妻子照顾一下娘家,前期刘彦对拓跋什翼健的帮助就是出于这种心理的产物。
  没有多久,崔婉端着解酒汤过来。她本想静悄悄地将解酒汤放在外帐,帐内有灯光会有人的倒影,被拓跋秀发现之后呼唤进了内账。
  “王上。”崔婉认认真真地行礼,有些抱歉地看了一下拓跋秀,低声说:“妾身备了解酒汤。”
  今天就是招待拓跋代国来人的日子,知礼懂进退就该让拓跋秀成为主角,换做是崔家来人也是相同的道理。这个就关乎到宫闱的潜规则,谁都有同样的待遇,真要强行介入没仇也要结仇。
  拓跋秀要崔婉一块留下伺候刘彦,崔婉却是笑嘻嘻在拓跋秀耳旁嘀嘀咕咕了什么后离去。过程中刘彦只是含笑看着,没有多余的眼神和话语。
  “崔家姐姐说的其实妾身没有听懂……”拓跋秀可没有什么害羞,大大咧咧就说:“大王是个精壮的男子,两人一块服侍大王又没有什么。”
  她叫拓跋秀,有受过教育懂得汉家礼节,又有草原女子特有的奔放与热情,她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刘彦对于宫闱的注意力很有限,大略知道以崔婉和拓跋秀这两个夫人品阶作为主导还算和睦,其余的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也算是安安分分。
  作为一个君王拥有众多的女人关乎到江山社稷的延续,有这么个大名头在,说君王荒淫其实是下面的官员自己搞事情,把黑锅丢到了君王头上,要么就是谁造反之后随随便便拿出一个由头。
  现实情况是,哪怕不是君王只要有条件也基本离不开拥有多名的女人,那是拥有资源上的优势,与在什么时代其实关系不大,差别就是合法或是不合法。
  一夜春光无限,翌日刘彦醒来时没有意外地发现拓跋秀又像是一直八爪鱼似得将自己缠得牢牢的。
  似乎是在什么书籍上看过一点,夫妻之间爱不爱自己能够从睡姿上发现,睡之前不管两人离得多远或是什么姿势,睡着之后会在潜意识里做出一些行为,排除掉因为冷而互相靠拢,醒来时彼此的距离就能发现爱的程度有多少。
  要是这么解释,刘彦会欣慰地发现不但拓跋秀喜欢缠着自己,其余的那些女人基本上也相同,就是她们的“爱”是出于什么出发点就不知道了。
  没有什么狗血地躺着静静看着爱人到天长地久,那是没事干的人才有资格做的事情,刘彦轻轻拍了几下,挣脱时拓跋秀立刻醒来。
  “我再睡会。”拓跋秀这个时候不自称妾身了,迷迷糊糊地又不知道呢喃了一些什么话,很快重新进入梦乡。
  换做是崔婉,困意再重也会爬起来服侍刘彦穿好衣服,刘彦离开之后是继续睡还是干点什么则是看心情。
  刘彦是在宫女的服侍下穿好衣服,不是他学会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纯粹就是这年头讲究一些的衣服一个人真穿不起来,哪怕是最简单的戎装在披甲的时候也是需要人帮忙的,要不看着难看不说,松松垮垮还不如没穿甲胄。
  却不知道是什么时辰,只见天空被无论所笼罩。
  要下雨是之前就知道的事情,这个年头虽然没有专业的气象仪器,可一些专业人才就能大致根据风向和一些细节来判断天气情况。懂得判断天气的人一般不是将领(谋士)就是术士,技巧还不外传,是他们谋生的一种特别手段。
  刘彦是一边吃早餐一边看完了今天必须看的文牍,完事后也没有瞎逛游,是待在前帐接见当地的官员,听取大大小小事的汇报。
  汉国目前地方官的来源不多,绝大部分就是那些早期投靠的家族出身,那是知识涵盖层面决定了的事情,绝对不是出于什么偏袒。
  到长江以南的部分世家以及大量寒门迁入汉境,类似于举孝廉的事情举办过多次,正儿八经的考核之后也就刻印委任。
  一个官员出去就是另一个官员进来,这种单独汇报的方式令他们很激动,可能是出于目睹天颜啥的,也可能是觉得受到特别礼遇,总之就是那么回事。
  刘彦不止一次听到谁放大话要引起自己的注意,幸好是没人从口中蹦出一句“大汉恐有大祸,臣这里有解救良方”之类的话,那些大话是在兜售自己的理念,他会在后面专门看一看记录。
  到了午间,按例是要请拓跋代国与张氏凉国的正副使节一块用餐,汉国这边身份足够的人也该作陪。
  也不知道是出了什么事情,原本挺懂事的张氏凉国来了点特别的,不顾“寝不言食不语”的礼节,刚开始的时候张祚与谢艾就频频互相打眼色,到了中间张祚就忍不住了。
  “汉王。”张祚举起酒爵先行一饮见底,再站起来对刘彦行礼,说道:“却不知道汉王是否知晓苻洪已经率兵进入陇西,有偏师前往北地收拢氐人和羌人?”
  刘彦可真的不知道这个事。
  “秦王召回了前往西线的部队,是不是出于汉王的授意呢?”张祚可不管谢艾着急地打眼色,自顾自接着往下说:“苻洪入陇西有如蛟龙入海,再聚北地胡人,于凉国或许有害,对于大汉的害处更大吧?”
  看来张氏凉国那边肯定是出了什么事,要不张祚不会心急之下有胆子这样与刘彦说话。
  刘彦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于理于情却是不容任何人威胁汉国,沉着脸盯向张祚,后面又看了看谢艾。他看谢艾时,就差没有明白出口问:张祚这个小年轻不懂事,你也不管管。
  “汉王恕罪。”谢艾被盯着看就不得不吭声,同样站起来,行了个礼才满是歉意地说:“我王重臣耿访死难,因此……”
  耿访是张骏手下的能臣之一,大多数时间是在敦煌任职,偶尔会被派出去作为使节,曾经不止一次出使东晋小朝廷。
  一直站在刘彦旁边的王猛提醒了一下,刘彦内心里一愣,反应过来才不满地说:“耿访是死难在陇西?”
  陇西通关中,同样也能前往汉中,而汉中可以到晋境。
  耿访死在陇西,看来不是率军前去与苻洪交战,是在出使东晋小朝廷的路上被苻洪那边的人干掉。
  另外有一点不得不提,实际上张氏凉国也控制着陇西部分地区,苻洪带着残部前去陇西对于张氏凉国真不是什么好事,何况苻洪还开始插手北地。
  “贵使到来,寡人礼节相待,从未有缺。”刘彦根本就没有掩饰不满:“寡人有待客之道,客人也要有客人的样子。”
  张氏凉国发生什么不幸,说到底关汉国这边什么事情。不说张氏凉国面对的局面不是出于刘彦的手笔,就是刘彦刻意为之,那也不能拿在台面上来讲,表达愤怒或是不满则就更没有道理了。
  谢艾已经急忙将张祚拉回自己的位置坐下去,这才满脸尴尬地对刘彦说:“误会,一切都是误会。”
  “耿访要出使小朝廷,寡人这边是管不到的。”刘彦也真管不了张氏凉国要脚踏两条船,毕竟双方仅仅是一些立场一致,虽说他欣赏张氏凉国西进不掺和中原破事,可不代表有照顾的责任:“寡人也不管你们究竟是在大汉与小朝廷两边要做什么选择。对寡人愤懑,知道会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吗?”
  张祚估计刚才是憋久了,发泄之后知道害怕,刹那间就是满头冷汗。
  接下来气氛可就尴尬了,刘彦压根不再搭理张祚或是谢艾,仅仅是礼节性地招待拓跋孤与许谦,吃完了也就各自离去。
  等待外人离去,刘彦却是没有离开,他知道谢艾等一下必然会求见。
  差不多是该收拾的被收拾下去,王猛果然来报,说谢艾求见。
  谢艾来时已经没有什么尴尬,见礼之后开门见山地说:“我王自然不会认为苻洪入陇西是汉王刻意为之,派遣使节前往南边如汉王所讲亦是自己家事。艾身为使节不得不为我王效命。排除使节身份,却是有一言想要问汉王,您真的要光复汉家旧土,使得天下重新归一?”
  刘彦今天可就纳闷了,刚才张祚搞了那么一出,现在谢艾又搞了这出,怎么处处透着诡异?
  谢艾见刘彦只盯着自己没有开口,深呼吸一口气,满满都是郑重:“若您有意使天下归一,还请允许艾追随。”
  刘彦:“……”
第393章
效仿苏秦?
  自始皇帝结束战国统一天下,到西汉与东汉维持四百多年的完整,应该是“大一统”的思维基本上是植入历代精英的脑海。
  东汉末年天下崩裂,陷入了长达一百多年的分裂,不知道有多少能人志士都想要依靠自己对君王的辅佐使天下重新归一,最后却是一个以擅长阴谋诡计的家族坐了天下。
  司马氏获取天下是得到世家与豪强的支持,一开始的时候司马氏真的是能人辈出,可就是因为能人太多了,导致家族内部争权夺利,他们不断引胡人南下,先前胡人是作为奴隶补充劳力,永嘉之乱时却开始武装胡人为自己战斗。
  司马氏的疯狂从其家族背景可见一斑,却也是因为他们的疯狂让胡人成为中原之主。
  自中原陷于胡人之手,司马氏的司马睿南迁之后除了名份一无所有地再次建立朝廷。因为朝廷是得到世家与豪强才建立起来,也因为司马氏手中除了名份没有什么资本,真正治理国家的并不是司马氏,司马氏只是作为一块招牌,能拿主意治国的其实是门阀与世家,历史也到了国事门阀说了算的进程。
  要论起来,门阀与世家治理国家,皇帝成为一块招牌,这个很像是君主立宪了吧?但这个“先进”制度并没有让朝廷再次强盛,是无视中原沦陷依然重复的争权夺利和内部倾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