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821


第385章
好一对夫妻
  汉国体制,有三公和九卿,又设立左右丞相,这些官职在当朝就是绝对的显贵。
  因为有什么样的功劳就有何等的赏赐,开国之后的汉国除开那些原本就有底蕴的,大富大贵的人家一般都是有显爵和高官的人。
  桓温可是九卿之一,还是君王头号鹰犬。刘彦不收拾谁他自然没得抄家灭族,没有抄家灭族的活干也就没得中饱私囊,不过他分家之后财帛不缺,再来是高官当着,又是官大夫,可气派着呢。
  在汉国气派不是一种罪过,有什么样的爵位就有什么样的宅子……对了,不管是九卿之一,还是爵至官大夫,其实都可以称呼住所为府邸,可悬挂匾额,亦是能够在门前弄上两头猛兽,还可以摆上马墩。
  “本宫不管,你回晋国必须带上本宫!”
  “无理取闹!”
  女人的声音天生尖锐,一旦高声起来尤其显得尖细,可要是撒泼听着就觉得刺耳了。
  桓温的府邸占地面积颇大,那是地位使然,有主人家的主宅区,更不少用来宴客、见客的地方,再来是散心的花园以及奴仆居住之所。
  占地该有五六亩地的桓府,以桓温这种有底蕴来讲其实并不算广,要是在长江以南连建个花园都不止这么大。
  现在,特地挖的那个小池塘边上的庭院里,司马兴男的尖锐声就传得老远,以至于一些懂得看颜色的奴仆忽视之后默不吭声地离去,免得到时候为了避免家丑外扬被乱棍打死丢到某个山旮旯里去。
  司马兴男手里有一根藤条,却不知之前是在干什么。现在她却是拿藤条指着桓温,咆哮:“干歹事不让我跟是吧?那我自己回去!”
  “吾乃汉国之臣,所行之事乃是国事。”桓温不知道被气了多久,一脸的铁青:“怎么能说是歹事。”
  “你为汉国办事,对晋国而言必然是坏事!”司马兴男乱舞着藤条,带起了“咻咻咻”的风声,逼得桓温不得不往后退两步。她像是疯了那般:“汉军攻占南阳郡天下皆知,都已经打过去了,你又要去联络旧友图谋见不得人的事,怎么就不是歹事!”
  其实司马兴男跋扈是跋扈,但抽桓温的事情还真不敢干,桓温却不得不防着点,真要被抽中留下印子,不说还要见多个旧友,哪怕是不出门都丢人丢光了。
  “行了,不写信就不用写,再来是……”桓温气鼓鼓地看着司马兴男,闷声道:“这一次回去,是了吾一件心事,并不是你想的那样。”
  司马皇室是不行了,不过名份还在,目前掌国的是褚太后,有何充作为辅国。
  司马兴男与褚蒜子关系很不错,桓温也是昏了头才让司马兴男给褚蒜子写封信,内容都还没有说呢,司马兴男发飙了。
  “心事,你除了功名利禄,还能有什么心事?”司马兴男话是那么说,可态度也软了下来,瞅着皱眉的桓温有一小会,复问:“什么心事?”
  “灭李氏一国之事。”桓温耐心地看着司马兴男,等待这个女人真的冷静下来,才又说:“一则是了吾心事,二来是扩晋土,三来则是为汉晋长久未来。”
  说什么长久未来司马兴男是不信的,汉国的汉王刘彦都拜了炎黄庙,汉国与晋国之间注定根本就没有什么未来,有的是竞争与较量。可她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女人,攻灭李氏成汉对晋国有利也是明摆着的事情。
  汉国与晋国必会交战,并且是前所未有之大战,哪怕是作为一个女人司马兴男也清楚这一点,但长江以南并不是司马皇室主导一切,连嫁公主都有世家子敢跑,那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司马兴男怔怔地问:“你是什么意思?”
  桓温怎么也是门阀桓氏的族长,对长江以南的事情不可能不了解,沉默了一小会,笑着说:“宗室或许……可以在攻灭蜀地时获利。”
  “别提这茬。”司马兴男一点都没有客气,说道:“宗室一个个都是无能之辈,不然怎么会造成如今现状。”
  “现在皇帝年幼,庾氏又独大,朝廷虽然是由褚太后与何充掌理,但政令不出建康。”桓温剥丝抽茧地说了一些司马兴男知道或不知道的事情,后面才说:“宗室如你所言皆是无能之辈,褚氏却有能人啊。”
  国丈褚裒的名声一直很不错,要不也不至于能当了国丈。话说名声其实都能互相给面子来抬高,却也是需要一些真正的功绩,褚裒还真就有不少的功绩,再来是文采斐然,对于兵事也能说上一二。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国丈褚裒这块“真金”可还没有“火炼”过,谁也不知道成色到底怎么样,可是看进驻三郡之地后十分稳重,面对气势汹汹的汉军也没有看到怂了的样子,甚至还能日日下棋饮酒再加作乐,长江以南不管是士族还是平民都只当是有胆魄和有本事。
  希望有多大就会有多高的期盼,褚裒现在大有一种万众期盼的背负,只要三郡之地一天没有丢失,他的名望就会随之每日增涨,账下又有顾和与殷浩这两个盛名之辈,要说盛名之下无虚士还是很有市场的。
  “国丈之家?”司马兴男就不得不多想了,突然又尖锐起了声音:“汉国攻占了南阳郡还不够,要对新蔡郡、汝南郡和汝南郡下手!?”
  “嘘!!!”桓温看着像是被突然出现的尖锐声吓了一跳,或许也是司马兴男一言道出军国大事被吓的,总之就像是那么一回事,急声道:“能别嚷嚷吗?”
  桓温越是这样,司马兴男就越笃定,以至于她恨声道:“那些世家会干什么可想而知,肯定还会是等着看笑话!”
  汉国要攻三郡之地?是的,汉军的的确确是会攻击三郡之地,是由李匡率兵来攻,至于会不会赢得看有没有必要,为了国家大局说不得要成全国丈褚裒能统兵作战的美名,让这位国丈来个什么三日一小捷、五日一大捷之类的。
  “汉国与蜀地之国,哪个强哪个弱,哪个又是恒强哪个现如今羸弱?”桓温长叹了一声,像模像样地说:“王上现在是四处用兵没有错,但豫州军是什么样子,想必晋国早就计较。皇帝现在年幼,宗室不得不依靠褚氏一族以及其盟友,国丈留在三郡之地没有半点好处,何不让庾冰重新带着私兵前往消耗,而让国丈率兵去攻打羸弱的蜀地。”
  “说到底,还是你的那个王上怕晋军北伐吧?”司马兴男在嗤笑,幸亏是有一副基因传下来的好相貌,不管是撒泼还是嗤笑都不难看:“你们那个王上怕的,不正是必须要干的吗?”
  “糊涂话了吧?”桓温在情在理地说:“想过长江要先经历水战,晋军水师与石碣相比或许强大,与大汉相比?呵呵!”
  两夫妻都在演戏,一个比一个演得还真,那也是够累人。
  最后还是司马兴男决定写信给那一位二十岁就没了丈夫的褚蒜子,可信的内容并不全然按照桓温说的来写,对于国丈褚裒的事只能说是顺带一提,主要的是述说汉国目前面对的情况。
  汉国还能是什么情况,绝对是兵力不够用了,冀州要爆发大战需要从其它地方抽调兵力,比如徐州或是豫州。因此汉军会减少在长江沿线的驻军,那是怕晋军突然北上。这样一来就看建康那边是什么想法,趁火打劫还是先啃掉李氏成汉这块肥美的肉。
  桓温被告知不能私拆被蜂蜡完全包住又盖上私章的信件,他其实也没有想要拆,演戏的时候一直是在语言引导,司马兴男会写啥玩意连蒙带猜还是能猜到一些。
  从临淄到建康可不算近,一路上不但是车马劳顿,到了徐州地界其实就是舟船劳顿了,等于是水陆都要蹚一下,不过对于桓温来讲早就习惯了这模样,谈不上有什么疲惫。
  桓温抵达江都之前,该发出去的信件已经都派人先行,他重回江都旧地的时候,迎接的人是江都令伏伟。
  江都是汉国在长江边上最大的舰队停驻点,登上沿岸的城墙往江面看去,看到的是一个庞大的水寨,里面并排停靠庞大舰队。
  “卿来之前,末将已经调回舰队,放出风声说要西向。”伏伟对待桓温态度恭敬,那是知道桓温就不是一个气量大的人。他笑着说:“西向又分两种,一是前往豫州要切断晋军后路,二是威逼成国。”
  所谓的成国其实就是李氏成汉,这个是汉国这边对李氏成汉的叫法,在东晋小朝廷那边则是称呼为蜀地之国。
  桓温不断点着头,盯着庞大的舰队看了很久,满是赞叹地说:“大汉舰船举世无双,不但纵横于大海,内河亦是所向披靡。”
  不确定到底是不是反话,一切只因为汉军舰队是非常庞大,可一直以来打的都是烂仗,除了拼消耗没见过有什么出彩表现。
第386章
对于搞笑态度是认真的
  桓温对于汉国的内河舰队和海军舰队还是相当有想法的。他不止一次见过汉军舰队,自认为从未见过如此强大的战船,款式自然也是前所未见,偏偏整个汉国上下并没有专门的舰队总督,能没有想法就奇怪了。
  “对面的晋军水军也一直在持续集结。”伏伟这个江都令其实就是总督的一种,能管陆上的也能管水中的,但他对水战是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他说:“集结起来的规模舟船数量超过两千艘。”
  东晋小朝廷的水军集结地还是蛮多的,舰队也远不止一支。在长江出海口最为主要的水寨是在京口,更内陆的地方也有几个,但相对于徐州这边来讲算比较少也不是那么重视。
  晋军一直在北伐,事实上也不能说完全没有成绩,只是不管闻鸡起舞的那位祖逖,还是美男子庾亮,多次北伐的成果实际上是被浪费。
  哪怕是东晋小朝廷一再浪费北伐成果,可是他们实际上掌握着长江以北不少的土地,要是没有刘彦横插一脚实际上也占了半个徐州,连带淮南也是掌握在手里。
  现在整个徐州都是归于汉国的疆域,等于是汉境离建康除了相隔一条长江之外也就是百里不到的距离,有充分的理由猜想东晋小朝廷对汉国是何等的提防和敌视。
  本来嘛,刘彦攻占整个徐州已经让东晋小朝廷无比忌惮,后面汉军有对豫州下手更是让东晋小朝廷上上下下心惊胆战,幸亏的是汉军没有染指荆州,才给松了口气。
  “晋军水师大肆集结?”桓温目光看向了对岸,江都与京口也就是相隔一条江面,一个在西一个在东。距离二十来里肉眼看到的就是模模糊糊的景色,他问:“可有挑衅?”
  怎么说呢?该是说汉军舰队一直在挑衅晋军水师,那是关乎到汉国对东晋小朝廷的施压,效果好像也挺不错,可是大型水战就真的没有爆发了。
  “我们多次逼近南岸,晋军已经在南岸迁徙走平民,建造了纵深约有二十来里的防御体系。”伏伟说起这个的时候还是挺骄傲的,没有什么比敌国心惊肉跳更能让本国军人值得高兴的事情。他说:“仅是在江都周边,晋军除了水师之外就有接近七万的驻军,算上依然在建造防御工事的民夫,该是接近三十万人。”
  向东晋小朝廷不断施压也是桓温认为正确的事情,对于东晋小朝廷只能硬不能软,说白了那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朝廷,硬了会使其忌惮却不敢有过于激烈的反击,软了才会迎来晋军尝试登陆试探。
  桓温在江都待了七天,主要是等待几个旧友回信。他写出的信件非常多,几乎是觉得有交情的就写了封信过去,得到回复的不及写出的一半。
  这一天,伏伟得到通知,亲自来见桓温,恭敬问:“卿要动身前往南岸,可否要末将做些什么?”
  “是有一些事情需要俊山配合。”桓温想了想又说:“接下来晋军肯定会挑衅,若是遇到了不用任何客气,能杀光或尽数俘虏一个都别放过。”
  事情与之前得到的军令没有什么冲突的地方,伏伟乐意做个人情,躬身行礼应:“诺!”
  要过河前往东晋小朝廷境内,桓温却是没有打算轻装简出或是隐秘行事,是来了个大张旗鼓,不但随行人员众多,连携带的物品亦是众多。
  比较夸张的是,桓温让江都这边的舰队全体出动,近两千条各型战船近乎于铺满连接两岸的江面,在晋军水师慌忙无措中却是等待桓温等人尽数踏上长江南岸的土地,随后汉军舰队才算回了水寨。
  桓温等人热热闹闹地踏上了岸,汉军舰队撤离之后,大批晋军果不其然是出现了,领头的是王述。
  “元子,你可是好大的威势啊!”王述自然也有收到桓温发来的信件,会来一点都不意外,似笑非笑地看着桓温,又说:“这出衣锦还乡的大戏,不知道要羡煞多少旁人?”
  “怀祖兄,别来无恙啊?”桓温看到王述似乎很高兴,快步走上去牵起了王述的手握住,很是开怀地说:“此番前来,却是要叨扰咯。”
  王述一阵“哈哈哈”大笑,看了看桓温带的都是些什么人。
  那是一些浑身包在铁甲里面的甲士,甲士看着每人身高都超过两米,显得魁梧又是雄壮。除了甲士之外,一些看着就十分彪悍的武士也不少,只不过武士身高则就没有那么夸张。自然亦是少不得一些随从,他们看着衣着光鲜,不输给一些落魄世家。
  甲士其实就是大剑士,武士则是桓温亲卫的汉军战兵,随从却是出身自长江以南的桓氏家生子。
  有众多的随行之人,更有多达近百辆装满物品的马车,比较过份的是拉车的马一看就显得极其雄壮。
  到来的不仅是王述,之前与桓温交情甚好的一些世家子也是来了,他们看到桓温的派头无不侧目。
  “元子,此番真的是衣锦还乡了。”荀蕤是那个听见有公主要嫁自己就跑了荀羡的兄长,他目前官职不高就是一个秘书郎,与桓温的交情其实很平淡。他满是钦羡地说:“元子过江,有数千战船为之护卫,又有雄壮甲士以及光鲜仆人随扈,很是得你家大王敬重嘛。”
  桓温微笑着搭理荀蕤几句,却见周围的晋军仍然包围不愿意离去,奇怪地说:“温算是自投罗网了吗?”
  不待王述说话,谢尚闷闷地说:“大张旗鼓而来,又携带甲士与武士,有车辆近百,却不知晓元子此番前来是不是为伪朝作为前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