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3/821

  想要在石碣赵国操作舆论不再是依靠儒生,石虎近期疯狂信佛,一些话想要传入他的耳中需要的是沙门中人。
  “和尚异常贪财。”吕议用着诡异的语气说:“不止是石碣的和尚,任何一地的和尚皆是异常贪财。”
  青州也有和尚出现,负责外事与民族事宜的吕议必须进行了解,他接触到的和尚并不算多,比较有印象的是一个叫作道安的乞士。
  乞士是梵文bhiksu的音译,它有另外的称呼,可以称作和尚或是比丘,等等的一些名称。
  沙门也是有分级别,直接叫乞士有些讲究,就是俗称专门化缘的和尚。道安在青州活动就是在化缘,吕议专门了解到道安渴望能够在青州建造寺院,所以道安极力在进行化缘。
  刘彦有关注过一些,比如青州开始出现大量的沙门中人。他的态度很直接,不允许任何沙门中人在青州传播信仰,一经发现就是逮捕,至于乱晃也是不允许,但却不是那种无缘无故就抓。
  石碣赵国不是有个吴进吗?且不管石虎是不是听了他的话才开始迫害晋人,但吴进真的说了需要灭绝晋人的话,而吴进自己就是个晋人。
  因为吴进,晋人普遍对沙门不会有什么好感,但晋人对沙门有没有好感是次要的,反正沙门也不在乎中原的晋人怎么想,沙门依附和重视的是当权阶级。
  目前沙门对石碣赵国的高层渗透非常广,儒生集团全面没落之后,掌握舆论权的成了沙门。那么刘彦想要操控舆论,怎么也离不开那群贪财的沙门中人。
  是的,刘彦需要的就是羯族继续坐山观虎斗,最好是窝在司州不出动,毕竟可还有一个慕容鲜卑在旁边虎视眈眈,要是羯族与汉军或是冉闵军血拼太狠,岂不是让慕容燕军占尽了便宜?
  刘彦依稀记得那么一件事情,没有他的历史里面,石碣赵国就是被冉闵大杀特杀了一波,慕容燕军就是那个占尽便宜的存在,因此他说什么也不会让这么一时间事情再次发生。
  “那么汉军西线最远就到东平郡,北线暂时止步黄河?”庾翼又追来了东平陵,他现在算是一个编外人士,不务正业地随着刘彦来回活动。他问袁乔:“南线呢?”
  没办法的事情,汉军的动作太大,中原近期又是风云变幻到令人看不懂的模样,庾翼要说不忧心忡忡真的不太可能,结果是丢下好好的荆州刺史不干,亲身关注中原变动。
  袁乔其实也不是那么清楚汉部的一系列动作都代表什么,他却是无法直接与庾翼说明,甚至是不想向庾翼多说什么。他只觉得庾翼越线了,是那种胡搅蛮缠的过线!
  本来的事情啊!世家分开投资会有一定的规则,本家族分家进行投资之后,他们基本上是一种各为其主的姿态,除非是关乎到家族存亡,不然根本就不会互通消息,更加别谈出卖正在效忠的对象。这样一说,世家的分家投资行为还是相当有节操。
  庾翼在干嘛?他死抓袁乔的出身,一副不得到消息不罢休的模样,不止是越线那么简单,根本就是毫无节操了。
  “彦叔,着实是实情太大了。”庾翼一脸的恳求:“事关朝廷存亡,又……”
  “庾公啊!”袁乔苦笑道:“说句难听话,南边那个朝廷,它已经不是乔的朝廷了呀!”
  “怎么能这么说呢?”庾翼一点的不赞同:“现在不是讲规则的时候,哪怕不看朝廷,亦是要看万千黎民吧?”
  必须说的是,庾翼口中的黎民并不是真的百姓,世家口中的黎民只到寒门那一级别。
  就在袁乔还想说什么的时候,有随从快步而来,转交了一道文牍。
  也不知道文牍之上写了什么,袁乔一看竟然是蹦了起来,令庾翼一阵侧目。
  “庾公,乔着实脱不开身。”袁乔告罪之后,又说:“恕乔要履行公务,无法进行招待了。”
  那是逐客了,可庾翼一点想走的意思都没有,反而是问:“发生了什么事?”
  文牍写的是关于物资的调配,看着数量上还显得比较庞大。要是注意看物资的类别,可以发现大部分是于船舰用品有关。
  汉军现在会用到船舰用品的敌方只有两个,一个当然是长江那边,另一个则是黄河。而黄河目前还没有全面解冻,袁乔在不知道应该将物资调往何处之前,理所当然会想到是长江那边要有大动作。
  其实却是袁乔想岔了,汉军近期根本不会在长江有什么大动作,是刘彦下令从辽东那边调来新的舰队,袁乔负责调动物资就是为了黄河解冻时要用。
  这一动作算是情理之中也算是预料之外,说情理是因为迟早要冻掉,说意外则是比预期早了两个月。
  原因相当简单,姚弋仲没有被动地等待石虎进行催促,汉军的斥候窥探到笃马河那边的石碣水军有大动静,再来是羌族也发疯似得在伐木。这一动静显得诡异且不简单,要认真解释就是羌族在做最后的战争准备。
  “聚集在黄河北岸的人,数量该是有四十万左右,他们大举行动起来的规模很是可观,要是姚弋仲足够疯狂,也有足够的组织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的确是能够无视不懂水战,直接用木头在黄河的河面铺上一层木头,阻止我们的舰船从大海进入黄河水道。”
  不是在开玩笑,是姚弋仲似乎真的想这么干!
第321章
什么套路?
  青州的黄河北岸正处于一片忙碌之中,那是姚弋仲麾下的人手大肆砍伐森林,不但是在砍树且是收集灌丛。他们的动静太大令人想要忽视都难,汉军这边的斥候每天都会传书,情报上显示的是胡人堆积了数量难以估计的木材。
  “他们疯狂砍伐树木,制作大批的木板。”桑虞有些迷糊地说:“是想要用木头堵住黄河,再在木头上铺上木板作为过河踏板?”
  只有那样的解释了,能够想出这样的渡河方式也算是脑洞大开,并且不是无法操作,前提是需要先拦截某个渡河,再来就是黄河之上的木头足够厚。
  “与河面的结冰有异曲同工之妙。”纪昌看似非常欣赏想出这个办法的人,问道:“能够查出是谁的主意吗?”
  办法看着很笨,但真的有实际操作性,甚至比起用舟船搭建浮桥要简单非常多,至少先堵住黄河能够防止汉军的船舰从大海进入黄河河道,又能够铺上木板之后作为桥梁使用,等于是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姚弋仲是急了,不然不会连这种办法都能实施,他变得急切正符合汉部这点的需要。
  战争就是那个样子,一方稳坐钓鱼岛,另一方显得迫切,那么总是迫切的那一方会显得被动。
  一旦行事迫切会露出更大的破绽,也是将主动权拱手予人,但姚弋仲的情况显得有些不太一样,至少是在羌族大军没有渡河迹象之前,双方并没有主动权一说,会这样不外乎是因为有黄河这一道天堑的存在。
  集结到济南郡的汉军并不算太多,排除掉禁卫军之外,其实只有一万两千的部队。这是有特别原因,济南郡这边不算一条战线,汉军用兵的地方却是颇多。东平郡那边是一条,鲁郡又是一个,再来是徐州的长江沿岸,辽东也是,更有朝鲜半岛。
  总归来讲,刘彦目前手上是有二十万左右的部队能用,但是随着地盘的扩大,需要用到的驻军也增多。这个是任何一个高速扩张中的势力都无法避免的问题,除非是该势力不进行扩张。
  “按照估计,姚弋仲若是动手也该是在夏季末尾。”纪昌这样说并不是没有理由,主要是牧畜问题。他笑着又说:“我们是不是从海岸线登陆冀州,打乱姚弋仲的备战?”
  这个就是拥有海军的便利之处,战争不再只是需要注意陆地,要是海岸线都在可袭击的目标之内,而石碣赵国的海岸线可不算短。
  姚弋仲麾下的羌族大军,他们所处的青河郡和平原郡算是内陆,可姚弋仲接受的命令不是固守青河郡或是平原郡,羌族大军出现在两郡是做战争准备,一旦汉军从沿海登陆冀州,场面必定会变得有趣。
  “我们之前不袭扰冀州是为了避免石碣赵国将矛头转过来,至少是不让石虎暴怒全力而来。”桑虞摸着下巴,问道:“现在有类似的顾虑吗?”
  好像有些不太好说?石虎要削弱羌族和氐族,姚弋仲带着羌族的精华部众到了青州边上,苻洪带着氐族的精华部众去了潼关之外,羯人的本族大军只是集结司州。
  羯族毕竟是中原霸主,要说汉部这边完全没有顾虑属于虚假,石虎蓄势待发可能是发兵潼关,亦是有可能扑往青州,那就是刘彦之所以会选择将战线停在巨野泽的原因。
  桑虞一问,没有人能够断定出兵冀州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应。
  他们应该自问的是,汉军能够直接对上羯族大军吗?又或者说是有必要那么早去和羯族大军杠上吗?
  “各方约定共击石碣……”纪昌含蓄说:“我们已经吸引了足够多的主意力。”
  本来的事情,汉部已经吸引了羌族大军过来,那可是数量接近四十万的羌族以及杂胡,或许还有不少晋人,要是再将借助大军引过来的话,冉氏秦国、张氏凉国、慕容鲜卑,乃至于是慕容燕国,他们就该笑死了吧?
  那就没有什么好说的,暂时不宜过份刺激石虎,先愉快地与姚弋仲的大军玩耍一番。
  差不多是进入到夏季之初,砍了近两个月木头的羌族大军总算有新动作,他们将砍伐而来的木头移动到黄河边上。
  黄河完全解冻后,位于笃马河的石碣水军也开出黄河,同时大批的木头被羌族大军丢进了黄河水道。
  这一天,刘彦再次来到黄河南岸,亲眼看到对岸忙碌的人群。
  那是密密麻麻的黑点在移动,他们人搬或用车辆拉,大批的木头随意丢进黄河水道,再被河水冲着往东边漂去。
  “沿岸没有发现横江铁索之类的存在?”刘彦有些不理解地说:“他们将木头丢进黄河,没有拦截只会直接漂到大海吧?”
  汉军一直严密监控黄河南岸,着实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对于姚弋仲命人大肆丢木头等杂物进入黄河,实际上正琢磨不太透是个什么想法。
  “若说只是为了防止我们的舰船从大海进入黄河水道,似乎能够说得通。”桑虞略略诡异地说:“难道姚弋仲是……要直接渡河?”
  不排除类似的可能性,毕竟汉军目前并没有舰队出现在黄河,姚弋仲却知道不是汉军没有舰队,那么有可能是觉得水战打不过汉军,想要趁汉军的舰队没来之前渡河。
  桑虞又说:“我们还发现一点,黄河北岸的敌军数量减少了一批,精确数量比较难估计,该是消失了三四万?”
  黄河很长,是非常的长,没有谁规定姚弋仲的军队只能是从青州这边的沿岸渡河。
  刘彦立即抓住了关键:“西线有异动?”
  桑虞答道:“未发现异动。”
  话说起来,自上一次石碣赵军退出东平郡,汉军控制东平郡之后,石碣赵军一直就没有什么新的动静,双方又是相隔百里之地遥遥相望,上演一出“西线无战事”的诡异局面。
  汉军能够发现一点,那就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他们不是那么好猜得懂姚弋仲走的到底是什么路数。
第322章
来,战个痛快
  汉军此前遭遇的石碣赵国将校极少会有什么弯弯绕绕,基本就是直来直去的交战之法,有多少军队直接开过来,随后两军摆开阵势,哪怕是有谋略也只是到了战场的战术那一级别,战役级别的谋略则是一次都没有见到。
  这一次面对的姚弋仲不一样,他来到青州黄河段的北岸,一开始就干一些看上去挺复杂的事情,比起其他的石碣赵军也有区别。那种区别是直接体现在活动层面上,比如集体意识之类的分别。
  青河郡和平原郡的羌族大军被汉军估算为四十万,那是包含老弱妇孺的数字,并不是全部的战兵,符合胡人征战时全家老少并肩上的习俗。
  “摆在黄河边上的大约是十二万。远远看去基本为青壮,从服饰看来以羌族居多。”
  谁让汉军这边有望远镜?哪怕是隔着数百里的黄河,使用望远镜看去其实也能看得比较清楚。
  “近期姚弋仲下令严查与清理,我们的斥候在北岸活动越加艰难。”
  黄河北岸的斥候是依靠信鸽在向南岸传递信息,而信鸽这种动物其实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被应用于消息传递。
  屡次战争就是斥候最先进入战场,乃至于是在敌军活动区域进行侦查,他们是危险程度最高的士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3/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