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821

  明明是汉军兵少,战局越是混乱却是对汉军越加有利,那是一种协调性和组织度上的差距。
  一片互相冲撞以及箭矢乱飞的格局下,相互之间的追逐从来没有停止。这种场面持续到麻秋带着大约两百来骑抵近到富城的城墙一里范围内时,桓温带着约一百来骑也是追了上来。
  麻秋对于被咬着不放是一种愤怒的心态,要不是中间出现汉军轻骑死咬着,战局的发展不会是这般的不堪。
  桓温也是一种恼火的心态,到了嘴边的大功劳似乎是要飞了,换做任何一人都会感到恼火。就在他要选择放弃的时候,目光注视之下却见敌军主将身边的一骑好像是马蹄踩到什么,那一瞬间是麻秋被旁边的骑兵绊倒砸中,导致两骑嘶鸣着一块倒地。
  突发的意外让几乎所有人都有些发愣,桓温仅仅愕然立刻就是大喜,下一刻是没命地踢踏马腹大吼:“大丈夫建功立业就在今朝!”
  倒在地上被马压着一条腿的麻秋该是最发懵的人,他错愕地看着越来越近的汉军轻骑,那名汉军将领脸上狂喜的模样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不禁心问:【怎么会这样,难道命该如此?】
  桓温有狂喜的理由,他认为是老天要让自己飞黄腾达,才会在将要放弃的时候发生眼前这种变化。
  不管谁是在想什么都是哀怨什么,马蹄的踏动之中时间依然流逝,麻秋所率的那两百来骑发现军主状况不妙已经在做补救,可骑兵高速驰骋并不是想要掉头就能马上掉头,倒是桓温所率的一百来骑就是笔直朝前根本不需要改变方向。
  众目睽睽之下,驰骋当中的桓温已经将马槊做了前刺击出的姿势,临近麻秋十米内时身躯也是稍微向下俯卧,交错而过的瞬间利索地刺出马槊带起一声惨叫。
  那一刻,桓温的心无比火热,他本来有想过要生擒,可是生擒需要下马,当前的状况却是不允许,那只有杀掉了事。
  麻秋死了吗?他的胸前被刺了一个大洞,鲜血不断流淌而出,身躯倒地那双目空洞地看着蓝天,绝对是死透了。
  不远处的翟斌错愕地看着,他不敢相信麻秋竟然就这么死了,是死在了一次只能说是互相试探的战局之中,并且死得好像无比窝囊?
  麻秋一死,没等汉军呼喊“主将毙命”,石碣赵军自己先行喊了起来,那一喊立刻让战局的走向发生改变,是所有石碣赵军下意识地停驻战马观看。
  桓温冲击而过之后,他策马来到麻秋尸身旁边,翻身下马闲庭信步似得过去,脱掉麻秋的头盔用战剑割下首级,一阵狂笑声中再次翻身上马,然后率众控马驰骋。
  差不多是在桓温割下麻秋的脑袋再次翻身上马之时,石碣赵军全部都炸了。
  石碣赵军是看着自己的军主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战死,再看着军主的脑袋被敌军割走,要是换做其他什么军队估计是要崩溃,但他们是羯族人啊!
  炸毛的石碣赵军发狂了,尤其是身在战场的刘浑更是狂态尽显,不断咆哮怒吼。
  敌军脑袋到手的桓温现在成了被追逐的对象,他是非常艰难地突破两道拦截线,身边仅剩下三十来骑才与本部会合,随后又在突骑兵和弓骑兵的协助下才脱离战场。
  脱离了战场之后,桓温扭头向后看去,突骑兵和弓骑兵正在掩护,那是一种充满决然的断后。
  【不管统率这支友军的是谁,斩杀敌将的功劳一定要分润一份!】桓温那个叫激动和感动,尤其是看到那副比之前更加惨烈的厮杀场面:【现在我该做的是让人将首级传给谢安,自己再带着部队杀回去接应!】
  桓温是那么想,也真的是那么做。他可没有忘记自己得到的军令,尽管是斩杀了敌将,可是无视军令就该是有功也会有过,甚至是瑕疵比功更甚。
  就在桓温率军再次临近战场的时候,远远看着却是发现战场上的情势有些令人看不透。他看到的是友军碾着石碣赵军在跑,不由困惑:【什么情况?】
  现实情况是,石碣赵军炸毛之后激愤了一把,要是能够依靠激愤获得优势,那么该是很好的事情。但石碣赵军面对的是一帮不懂得害怕的军队,不管是怎么激愤,表现得太怎么凶悍,面对一帮根本就无视的军队,士气上的增幅一点毛线用都不会有。
  人的激愤或激动其实也就是一时间的事情,发现根本就没有用,反而因为冲动而损失更大的时候,退缩就成了必然。
  刘浑尽管是激愤欲死,可他并没有被冲昏头脑。
  这一场战事算是彻底败了,哪怕麻秋没有战死,打到损失四千余人,可能干掉不足一千五百的汉军,那也真的是大败。
  也就是羯族人为主体的石碣赵军才能承受四千人的损失没有崩溃,更只有羯族人的军队才能与汉军打出一个差不多三比一的战损。
  话说,这已经是石碣赵国与汉军对战起来最好看的战损比,要不之前哪一场不是五比一,甚至连一比二十的战损比都出现过。
  当然了,刘浑并不知道那些,哪怕是知道了也开心不起来,一切只因为他们这一路的军主麻秋竟然会死在这么一场试探战上面。
  两支汉军会合,他们没有必要再以一种落荒而逃的方式脱离战场,是不紧不缓地离去。在他们结伴离开之时,翟斌是带着丁零人打扫战场,主要是要抢汉军阵亡者的兵器和甲胄,发现汉军遗留下来的兵器和甲胄全部毁坏,将目标放在了那些没人管的车辆上,也就是先前他们丢弃的辎重,随后跟谁都没有打一声招呼,是驱赶着车辆做出要离开的架势。
  “一切都是那帮丁零杂碎的错!”刘浑眼睛红得和什么似得,盯着那些驱赶车辆的丁零人大吼:“杀死他们!”
  一心憋屈又怒火无处可发的羯族骑兵算是有了宣泄口,刘浑吼完就是驱动战马冲锋,大喊大叫要让丁零杂碎死无葬身之地给军主麻秋陪葬。
  要算起来,翟斌还真的是能够支援的前提下眼睁睁地看着麻秋被杀,刘浑并不算是冤枉于他们。就是发现这一点翟斌才想要跑路,就是贪心了一些还顾着要点好处。
  接下来就是那么一幕,该是还有六七千的羯族骑兵追向了要跑的丁零人,迫使翟斌再次放弃那批辎重逃窜。
  已经撤离的桓温等人自然是发现身后的那一幕,桓温迟疑了一下还是选择见好就收,他们是在蛇丘与谢安这一批队伍完成会合,随后乘坐船只顺着已经解冻的汶水来到巨平。
  船队来到巨平,部队在渡口进行登岸,桓温依然是没搞清楚先前配合的友军指挥是谁,带着困惑接到命令再次登船,与谢安一同走水路沿着汶水继续赶路,花了小半天的时间,是在当夜才抵达奉高。
  一来到奉高,桓温和谢安是被安排进行梳洗,连夜前去面见刘彦。
  刘彦在队伍没有返回之前已经得知麻秋被阵斩的消息,那是有鸿翎急使快报传回。得知桓温斩掉麻秋的汇报,刘彦是一种振奋的心态,毕竟那就是一场试探之战,可能还会有后续的诱敌与大场面厮杀,但就是没有想到麻秋会那么快就完蛋。
  “这就是麻秋?”刘彦看着摆在案几上那颗只是经过稍微处理却还显得血淋淋的头颅,实际上头颅五官扭曲很难看,确认之后也没有令人撤下去,是笑吟吟地看着依然摆出揖礼姿势的桓温和谢安,说道:“你俩干得很好!”
  刘彦自然是在军帐接见,主要是奉高荒废,城内不适合驻扎。
  “非我等主攻,乃是友军创造机会。”桓温足够的谦虚,一点都没有持功而傲:“我等只是抓住了机会。”
  刘彦很高兴,不断颔首看着桓温,说道:“有机遇也要能抓住,抓住的机遇才是机会。”
  麻秋一死,西路的石碣赵军等于是失去了指挥,对于接下来的战局发展影响会很大。桓温这支队伍回来的路上,刘彦已经下令让徐州方向的部队出击,会直接穿插鲁郡进入东平郡,等于是加快了战争的步伐。
  “你们准备一下,授勋以及授爵之后……”刘彦笑得很是开朗:“准备再立新功!”
  桓温与谢安亦是笑着,齐声应“诺!”之后退下。
  按照功劳而言,桓温这一次起码会晋升偏将,爵位也该连升五级,将会作为一个崭新的新星在汉军中窜起。他会成为长江以南出身中,在汉军的头号武将,对于他来讲绝对是一件好事。
  谢安也该沾光,职位不会有什么变动,可爵位也会晋升一级。
  等待桓温和谢安退下,纪昌、桑虞等人才从偏帐出来。他们出来后眼睛都是看着案几上的麻秋首级,一个个脸上都是带着十足的笑意。
  “君上,事情真是出乎意料。”纪昌满是欢欣地说:“桓温这一次干了一件好事,干掉麻秋等于是废掉了石碣赵国的一路。”
  是啊,刘彦当然知道那意味着什么,哪怕是身在邺城的石虎想要重新布置也需要时间,在这之前他们完全可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然后再来应对黄河北岸的姚弋仲那一路。
第319章
隔河相望
  有些时候的有些人欠缺的就是那么一丝的运气。运气好或者坏的人,他们可能会因为一阵风或是一颗石子,改变自己一生的命运,进而改变一段历史的进程。
  桓温觉得自己无比幸运,本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接应任务,抓住机会也足够执着,捡到了一次旁人羡慕不来的军功,一跃成为汉军为数不多的一员偏将,二十等爵的爵位也蹿升到了大夫。
  汉军建制中的偏将一职不算低,乃至可以统领一万部队的官职,其上为中郎将和一些杂号或是特殊将军称号,再来便是四镇将军,往上则是四征将军。四征将军再往上,那就是车骑将军、冠军将军、大将军和太尉。
  目前汉部还没有建国,相当多的职位其实是空缺的状态,以徐正为例子,他虽然是刘彦以下汉军第一头号武人,可身份也就是中郎将罢了,再往上的四镇、四征、三大将军等等职位根本没人担任。
  刘彦会立国是铁钉板板的事情,差别就是在什么时候。对于这点任何人都无比清楚,谁都卯足了劲想要在国家建立起来之后拥有高位,那么获立什么功勋就成了关键。
  授官衔再授爵之后,桓温领到了自己的直属部队,那是一万步骑野战部队。
  汉军的野战部队就是所谓的主战部队,兵源皆是实际的战兵,可不是什么人都往里面乱塞。
  部队交接之后,桓温得到命令需要作为前导部队西进,他们的行军方式是步军乘船,骑兵沿着汶水一线,目的地是东平郡。
  汉军的出动是在麻秋战死之后,期间只是相隔了一天的时间,摆出的架势就是要趁麻秋战死,石碣赵军失去指挥的当口。
  根据斥候的汇报,东平郡的石碣赵军当天就已经在后撤,汉军的这一次出击会逮住多少石碣赵军完全是看动作快不快。
  “赵军的组织力并不强,只要我们动作足够迅猛,肯定能够咬下一大口!”桓温还处于一种兴奋的状态当中:“本将带着骑兵作为先导,长史率领步军后续跟上。”
  谢安自然是不会有什么意见,就是需要进行一定的提醒:“麻秋战死,孙伏都会接替指挥。他亦是赵军中一员骁将。”
  桓温这个时候才不管那么多,他想要的就是快速抵达东平郡,闻言只是点头,挥了挥手就带着骑兵驰马离去。
  到了这一阶段,比之计划中更早夺取东平郡,将西部战线稳定在巨野泽沿线,然后掉头专注于姚弋仲在黄河沿岸交手,差不多就是主题。
  桓温与谢安不清楚的是,徐正已经带着徐州方向的汉军突入鲁郡。
  徐正这一路汉军十分轻易就杀入鲁郡,近乎于没有遭遇什么敌军就拿下大半地盘,是到了任城郡沿线才与石碣赵军发生交战,不过交战的力度并不大。
  巨野泽很广,位处泗水水系上游,它连接着周边的几个郡,成为庞大水网的中心枢纽。
  北方不擅长水战的军队历来就对巨野泽这一块的地形无比头疼,倒是南方擅长水战的军队会在这片地形占尽便宜。
  汉军不是一支传统意义上的军队,对于他们来讲不管是骑战、步战、水战、海战,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无非就是投入什么样的部队。
  有两路的汉军向西出击,考虑到黄河很快也要解冻完毕,对于黄河沿线的侦查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
  就目前为止可以确认的一点,那就是姚弋仲手里并不是没有水军,只是数量上并不显得庞大。
  姚弋仲手里的水军是石虎早先广集工匠的成果,本来是打算用于征战东晋小朝廷,没有来得及用上的时候,青州却是被刘彦率军占领。
  行辕移动到奉高,那是因为需要先解决西线的麻秋兵团,麻秋一死必定会迫使石碣赵军后撤,等于是暂时失去威胁。那样一来兖州西边的事情不再需要刘彦再去亲自关注,对于姚弋仲那边的动向却是不得不注意。
  刘彦再一次移动行辕,是将行辕迁移到了济南郡的东平陵附近,这里位处济水中游区域,往北百里之外是黄河,恰好是面对姚弋仲羌族大军所在地的青河郡和平原郡。
  行辕安置妥当之后,刘彦带人向北,亲自来到黄河沿岸查看。
  这个时候的黄河其实并不显得太过浑浊,应该说黄河的水还是相对清澈。那么不是绕口令的绕口令就是,黄河现在不叫黄河,是称为河。
  黄河之水变得无比浑浊是西北高原水土流失严重之后的事情,此前河水最为浑浊的是泾水,才有“泾水一石,其泥数斗”的记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