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821

  “徐正的骑兵已经扑向东安郡。”刘彦心里盘算着:“看姚家和刘徵那边不断有快骑被派出,想来是要调兵增援,却是不知道徐正能做到什么地步。”
  喊杀之声已经在胶水西岸的营寨那边响起,由于刘彦是身在西城门,自然是无法从肉眼看到位于东城门方向的战场。但是,他从动静来判断,进攻的一方显然又是一开始就强攻。
  刘彦还在选择时机,不放过任何可以出击的机会,营寨那边开战没有多久却是爆发出一阵呼喝“完胜”的欢呼,令他听得愣了一下。
  “君上,看到是杀死了一名敌军万夫长以上的人物?”李匡那个叫羡慕,又是不甘心地看一眼城外那些装腔作势不敢上前的敌军。
  石碣赵国不是在官职上进行汉化了吗?竟然还有万夫长这种一听就是游牧民族的官职?然而石碣赵国还真的就是那样,既是继承司马晋国的官职体系,又保留了胡人特有的一些官职。
  刘彦下意识就是查看脑海中的地图,可是看去就是绿点和红点密布,哪又能看出什么?
第203章
好像有什么不对劲(下)
  “放箭!放箭!射死他们!”
  姚兰满脸的狰狞,他们已经攻打汉部营寨长达六天,虽说是攻破了两道关卡,可是到了第三道关卡就被牢牢阻挡了下来。
  漫天的箭矢由半空中落下,那些进攻被打得崩溃的奴兵惨叫着被箭矢射中纷纷扑倒在地上。
  姚家军的奴兵已经消耗掉了一批又一批,前面那些的“质量”还行,越是到后面不管是身体素质还是胆量就越差,以至于姚兰需要依靠血腥的震慑才能让奴兵听从命令。
  位于胶水西岸的汉部城寨,前两道营地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数量众多的战死者因为没有处理,尸体是散落在废墟的各处。
  一阵整齐的脚步声响起,那是接近一千身披金属甲、左手持塔盾、右手握着战剑的士卒再迈步前进。他们当然是汉部的部族武装,就是因为这些部队的存在才将姚家军牢牢地挡在营盘的第三道防线。
  “该死的!”姚兰既是恼怒又是不解:“他们哪来那么多的甲士!”
  甲士就是一个统称罢了,分轻甲和重甲,轻甲就像是依然在迈步向前的那一千部族武装,重甲就不是只身披一层扎甲的士卒,该是里面套着软甲、外面再披一层或多层甲胄。
  姚兰是真的不理解,刘彦有甲士可以解释为生产力和冶炼能力足够,但汉部甲士的数量也着实是多得略略夸张,再有就是姚家军进攻营盘期间至少消耗了汉部近千的甲士,也没看到有外面的人进行增援,偏偏营盘之内的甲士就是杀不完!
  六天,姚家军仅是在营盘这边就折损了将近一万三千人,是真正的折损不可再作为战力,取得的战果是突破两道防线,该是干掉将近三千左右的汉部士兵?
  姚兰在呼喝着:“防御!”
  说来也是搞笑了!营寨这边的汉部士卒绝对不会超过一万,但是从昨天汉部竟然开始有了反击,第一次反击的时候姚兰没有过多防备,导致奴兵折进去了三千多,要不六天的进攻也就是损掉一万,不该是三万。
  一千甲士排成了两列,等于是有两个纵队,他们的直线该是分布在七百米左右,后方能够看得出是跟着不少长矛手和弓箭手。
  知道什么叫“短促突击”吗?即将开始的场景就是。
  一千甲士在沉默中开始加速,一阵阵的踏步声仿佛就是战鼓在敲响,他们奔出一段距离之后,跟在后面的两千五百左右汉部士卒吼出了“为了部族!”,跟随发动冲锋。
  姚兰脸皮在跳,他连续不断吼着“防御!防御!”,目光四处扫视着,不甘地说:“这该死的地形,那些该死的障碍物!”
  战场是在汉部失守的两处营地,因为战事一直没有间断,姚家军很难进行清除,结果是营盘的木栅、木栏、拒马、木桩等等东西依然存在,使得姚兰不能投入骑兵。
  姚家军中的奴兵大多眼神闪躲,他们是真的怕了那些沉默中冲锋和厮杀的汉部甲士,那是多天交锋留下的后遗症,任谁遭遇受伤依然拼死作战,只有在受伤或战死才会发出一些声音的敌人,除非真的是浑身是胆,要不真的都该发怵。
  “军主,我们应当发动冲锋对撞!”姚宇脸上有一道伤疤,导致看去脸庞显得狰狞,他挥舞着手里的狼牙棒:“那些奴隶的胆子已经破了,该由我们的勇士亲自上阵!”
  姚家兄弟先后来到北海郡,带过来的族兵也就是接近一万四千,十来天的交战中才折损掉一千左右,可见姚家兄弟对族兵还是非常珍惜。
  “不!让奴兵挡住,你们从左右两侧看看能不能侧击。”死多少奴兵姚兰都不会心疼,羌族的族兵却是姚家能够在中原有一席之地的根本。
  前方的碰撞已经发生,那是甲士迎着稀稀松松的箭矢一头撞进了乱糟糟的人群,使用盾牌撞或是挥舞战剑。
  姚家的奴隶兵几天之中因为战事不顺早就士气低落到谷底,面对汉部甲士的冲撞要是能退绝对是扭身就跑,问题是后面有羌人组成的督战队,只能是手持简陋的武器,哭嚎着用身体去撞劈来的利器。
  “羌人分散去了左右两翼。”钟兴抹了一把脸,那是刚才砍死一个人被喷到的血迹:“你带人在左翼组成阵线,我带人到右翼。”
  陈家巨“嘿嘿”狞笑着点头。
  来到北海郡参战的军官,谁不是在朝鲜半岛历经多次血战,心理素质必需过关才能不被“发配”。那么多次的作战经历也给了他们足够的经验,可以在战场上有最基本的判断。
  战场显得有些狭隘,无法摆下太多的兵力,左右两翼迂回的羌兵该是各有近五百?
  羌族是现今的五大族,他们有着自己悠久的历史,追溯可以到商朝,原先是活跃在西南盆地和高原,到了西汉时期也在西域南部活跃过,一直是到了东汉时期才进军西北占据原本属于汉人的土地。
  历史对过去羌人的记载并不算少,例如东汉末期的西北羌人之乱,可汉家史官从来就没有将所有羌人都视为同一个族群,连带羌人自己也不认为是一个族群,他们更加不喜欢羌人这个称呼。
  迄今为止,我国境内发现的最古老而又是比较成熟的文字便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的代表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中有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关于民族(或氏族、部落)称号的文字,即“羌”,是中国人类族号最早的记载。
  《说文·羊部》:“羌,大禹西羌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羌,属他称,即当时中原部落对西部所有(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西藏、四川)游牧民族的泛称。所以可以肯定地说,氐族群绝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他们有不同的种族部落,语言、服饰、习俗等,唯一的共同点可能就只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方式,但羌这个名词被流传和引用。
  “都注意一些。”钟兴高声提醒:“羌人与杂胡不同,不能大意!”
  羌人进入中原的时间远比匈奴人或羯人都要早,部分的羌人经过时间的流逝,生活习惯和穿着上早与汉家苗裔没有区别。
  当然了,那还是对一些“高级”一些的羌人而言,例如姚家。大多数的羌人其实还保持着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穿着,例如正在左右两翼迂回的那两批羌人就有明显的特点,带兵的军官穿着与汉家苗裔无二也束起发冠,属于被统率的羌人则是保留身穿羊皮和披头散发的模样。
  “杀!”
  不同的语言喊着同一个字,两帮人发生了碰撞,羌人大多是钝器,汉部这边不是矛就是剑或刀,结果是沉闷的响声和利刃破开血肉的声音交织着出现。
  钟兴是什么人?他现在落魄,可早先乃是一个家族的嫡系血脉,自小接受传统汉家教育,有着一手不错的剑术,再加上两三年不断在战场爬摸滚打,几乎是发生交战的瞬间就盯上了敌军的率军头人。
  传统的汉家教育是君子六艺,中原板荡之余,身处中原的各个家族又在“射”之外加入了近战搏斗术。像是蔡优,看去就是一个文文弱弱的人,但他至少懂得舞剑,对于钟兴这种可以在战场搏杀的人就更需要武技。
  众多汉部士卒看到钟兴剁掉对方军官的脑袋高高举起,士气大振的同时高喊“万胜!”。类似的欢呼声在这几天已经响彻多次,刚开始的时候主城方向的刘彦还以为是干掉什么重要人物,没想仅是干掉一些类似于千夫长之类的敌军军官就会喊,着实是令刘彦觉得略略廉价。
  左右两翼的侧击被挡下,姚兰再看正面战场的奴兵溃退,脸色非常难看,一言不发策动缰绳后退。
  类似的举动姚兰也不是第一次做了,他带着部队后撤,第一次是想要吸引营寨的汉部士卒追击,用骑兵去进行冲锋,但汉部那边没有上当。后面的几次是战事不利进行必要的后撤,汉部追击到营寨边缘就会再次缩回去,姚兰等待汉部的士卒撤回去就会再次占领先前的空间。
  对于姚家军和青州军来讲,十来天的战事绝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总算是逐渐步入正轨。
  那是刘徵调来了一批工匠,攻城的手段不再只是搭攻城梯,可以玩一下其它的手段。
  “一个月。”姚兰脸色铁青:“一个月为期限,不能攻取下密就采取围困,随后席卷汉部占领的那些郡县。”
  胡人真的不善攻城,要不占领中原之后怎么不对那些旧有城池进行修缮,是非常特意地保持破败模样?
  刘徵脸色亦是铁青,他还不知道该怎么恨透了将下密城修缮起来的张良(与留侯同名同姓)。
  “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姚靖不但脸色铁青,还一脸的便秘:“我总是觉得诡异,例如刘彦的那支偏师一直没有出现,营寨那边的汉部甲士有种越打越多的模样?”
  别说,他们都发现了类似的情况,要不只是战事不利也就那样,可怕的是对一些事情的未知……
第204章
第四支部队
  汉部的另一支偏师在哪?大概是姚兰、姚靖、刘徵在困惑的时候,徐正亲率的骑军刚好进入东安郡。
  徐正进入东安郡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查勘地形,在此之前只能是尽可能地隐匿,要不因为不熟悉地形遭遇埋伏或是被堵在某个地方,可就该成为愚蠢透顶的代名词了。
  城池的攻防战节奏本来就不快,下密的攻防不过才进行了十二天,该是刘徵、姚兰、姚靖等人没有历经过类似的战事才会觉得缓慢。
  要清楚的知道一点,但凡是城防设施完善一些的城池,又有哪些城池是被一鼓而下的呢?比较轻易攻打的城池用数天,又有一些需要花费几个月,可打了数年都没有打下的城池更多。
  如此这般,节奏缓慢的攻防战依然继续。
  因为久攻不下,也是伤亡略微惨重,联军这边的士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作为联军主将的那些人当然发现了苗头,但很多时候不是知道了什么就能够有效的解决。
  “今日折损了将近四千人,可总算是攻破了营寨的第三层!”姚兰说话的时候是一脸的咬牙切齿:“我特意留意了一下,敌军的甲士还是一千人。”
  太怪异了,不管昨天损失多少,隔天就绝对是一千甲士,好像是怎么杀都杀不完似得。
  姚兰可以保证一点,绝对没有发现汉部有从东岸向营寨增援,就是因为这样他才会怎么都想不明白营寨的甲士是怎么补充的。
  “事刘彦故意消磨我们的兵力,才不一次性将甲士派出?”姚靖不是傻,他就是不知道什么叫“系统金手指”,那样懵掉就成为必然。他苦笑道:“如果是这样的话,他成功了。”
  本来打下第三道营寨是一件极其鼓舞士气的事情,偏偏付出的代价太大了。要是算上昨天的损失,联军这边已经在攻打营寨上折进去了将近一万八千的兵力。而联军合起来拢共也就十一万人,他们在营寨那边丢了一万八千人,又在下密主城和子城丢进去了接近四千人,攻打汉部建立起来的甬道损了将近万人,短短不到半个月只剩下不足八万人。
  之所以是用“人”而不是士兵,那是一件非常明白的事情,联军中能够称为士兵的也就是接近两万的羌兵和青州军中的一万两千,其余都是临时拉起来的人手,青壮占了大多数。
  “那些甬道哪怕是今天攻破,隔天他们就能够再次建立起来。”刘徵恰好就知道甬道是什么,说道:“刘彦部族内设立二十等爵,又学秦军每战必建甬道。他是哪来那些知识?”
  刘徵有些地方说错了,甬道虽然是秦军的“专利”之一,可甬道是到了始皇帝期间才出现的产物,此前的那些秦王或秦君可没有类似的产物。相传甬道是秦军大将蒙恬所创,就是不知道真假。
  且不管甬道到底是谁创立,反正是让联军这边吃够了苦头。参与此战的胡人,身份地位足够的早在脑子里打定主意,除了学汉部弓箭兵的波段式射击,战时建立甬道也必须要学。
  事实上联军这边已经开始在做了,他们在各处的营盘划下道来,几乎是完全照搬汉部的办法建立起了一条条的甬道,就是因为时间紧促的关系,质量上嘛……恐怕不怎么样。
  联军这边愁云惨淡,已经商定一个月内若是无法攻取下密城就会选择围困,出动数支偏师进攻长广郡、东莱郡、东牟郡。他们是认为汉部的主战部队已经出动,内部是空虚状态,攻取那些郡县一则是让战绩变得好看一些,再来是希望从三郡掳掠到足够的人口再来进攻下密。
  刘彦没有自带远程读心机,他自然是不知道联军已经约定时限。他倒是依靠对脑海中地图的观察,知道徐正已经率军突入东安郡,那样一来有一些机会却是可以进行酝酿。
  汉部不止是一支偏师,目前其实是有四支在使用的军队,除开下密战场这边,突入东安郡的徐正所率骑兵是第一支,留在高密郡与东安郡边界处的桑虞所部是第二支,另有从辽东和朝鲜支援而来的第三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