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821

  事实上一百米都要大声喊才知道说些什么,距离两三百米该是多么大的嗓门能将喊出去的话让人听清楚?
  李匡压低声音问:“君上……可以在一百六十步将人射杀?”
  司宏壮张了张嘴还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既然嘴巴没有用,那就不需要废话,一阵阵苍凉的号角声中,姚兰和姚靖带着部队后撤,他们初来乍到没有准备工程器械,虽然是气得半死,可连攻城梯都没有,难道就为了出口气派人去城下送死?
第200章
开战既大战
  “射!”
  今天是姚兰和姚靖率军抵达的第七天,前留天显得沉闷且平静,但是虚假的平静注定要被打破。
  城头射出的箭矢并不显得太多密集,那是横线约两千米范围内站成直线的弓箭手发射而出的箭矢,它们在半空中呼啸着破空向前,失去大部分的动能之后向下坠落,既是形成抛射。
  攻城的部队看上去颇杂,不但是穿着五花八门,实际上也是姚家军和青州军混编,人数约有五千左右。
  排在前列向前推进的攻城方手里抬着用木头钉装的盾牌,城墙上射出箭矢的时候盾牌已经被高举,箭矢落下的时候一阵阵金属入木声频繁的响起,亦是带起了一声声的惨叫。
  正在射箭的士兵总数有一千四百名,每一次射箭是由七百名弓箭手发射,一波箭矢之后是下一波,每一波的停顿时间仅仅为两个呼吸左右,形成密集度不高但是连绵的阻击,每一波总是能够带走数十个攻城方的性命,造成更多的人受伤失去战力。
  五千左右的敌军损失了约三四百人抵近城墙底下,由于不是棱角形的城墙,导致弓箭手要射箭需要探出上身,那样会造成很不必要的伤亡。
  “弓箭手退,辅兵丢檑木、滚石!”
  数量众多的辅兵涌上去,抱起粗长的檑木和石块就是往下丢。开始丢下檑木和滚石之后,下方传出频繁且凄厉的惨叫,可见下方的人为了躲避城墙的箭矢是挤得多么密集。
  几声沉闷的声响过后,攻城方将木梯竖了起来,那些沉闷响声是木梯的钩子搭在了城墙上钉住。
  李匡操着战刀快步走到一个城垛处,几下劈砍之后将木梯的钩子斩断。
  有士卒抬着长长的推把钉住木梯,一块合力向前推,木梯就那样被推着向后倒去,那些攀爬到一半的攻城方士兵怪叫着松开木梯跳离,木梯向后重重地砸在挤在一块的人群中引发不绝的惨嚎。
  大部分钩在城垛的木梯被推倒,欢呼声在城墙响起,可是下一刻却被一阵鼓声掩盖,原来是又有敌军抵近,那些新抵近的敌军一看就是弓箭手。
  “弓箭手,对敌军弓箭手射箭!”
  城墙的弓箭手站立的地势高,天然就有射程上的优势,进攻的一方显然就是知道这一点才没有一开始就投入弓箭手部队,是先用部队抵近城墙迫使守军固守,那样就会挤压城头弓箭手的空间,攻城方再派出弓箭手意图覆盖射击。
  看看城墙之上的情势,辅兵需要向下丢出檑木和滚石,注定是会占据城垛的位置,再有就是部分的近战兵需要占据位置防止敌军从攻城梯攀爬而上,留给弓箭手的空间就更少,那样一样显然攻城方的策略得逞。
  尽管守军弓箭手的反应比较迅速,是待在城墙靠后位置听从口令射箭,但攻城方在这之前已经抵近到可以射箭的位置。
  又是一声“射!”,不过这一次是从攻城方的嘴巴里发出。他们的射箭可不讲究什么连绵不绝,纯粹就是整体同时射箭,导致平地里升起一朵“乌云”扑向城头。
  凄厉的“竖盾!”和“躲避”从城墙的各级军官嘴巴里被吼了出来。
  下一刻是城头的弓箭手射出箭矢,弓箭手身侧早有准备的盾兵则是举起了盾牌。
  是攻城方的箭矢先抵达,尽管事先已经有提示,但拥有个体意识的人没有可能听到提示就能够人人立即做出反应,密集的箭雨落下的刹那,中箭的人身上冒出血花,一声声的闷哼先出现,随后是惨叫出现。闷哼是直接被射中要害当即阵亡,惨叫则是受伤的人喊出来。
  惨叫声、声音声、箭镞盯在城墙和盾牌的各种声音非常密集,下一刻是不知道从哪些人嘴中喊出的“裂”,护着弓箭手的盾兵撤掉盾牌,弓箭手在“射!”的指令声中发射箭矢。
  李匡趁着空隙稍微抬头从箭垛向外看,又是看到下面的敌军弓箭手再次射出密集的箭雨,不由高声吼:“竖盾!”
  一些探头探脑的守军赶紧一缩,人挤着人躲避在城垛后面,他们之中有脸色苍白者,亦是有还能嬉皮笑脸的人,各种人间百态在随时可能失去小命的战场上演。
  先是几声苍凉的号角被吹响,随后一阵阵令人牙酸的声音突兀响起,李匡扭头看去,声音是从特意被加高了的位置传来,上面布置着床弩。
  类似被特意加高和盖上蒙皮的设施不少,它们就是装着轮子可以移动的机械,上面不止是有床弩,甚至是有抛石车。
  高速射出的粗大弩箭在发射之初无法使用肉眼捕捉,它们是飞行出去一段距离失去了最初的离弦动能,速度缓慢下来才显现出身影,可被看到的同时也预示着离落下不远。
  待在距离城墙约千米之外的姚兰和姚靖原本还能放松交谈嬉笑,看到派出的弓箭手被至少三十台床弩进行覆盖射击,粗大的弩箭带着极强的动能射进人堆,穿透至少三四人还能将人“拔起”扑撞向后,两人的表情立刻僵住。
  床弩射出的粗大弩箭杀伤力强到可怕,仅仅是一轮齐射就干掉至少一百,等于是一杆粗大的床弩有三个战果。
  对于数量在两千以上的人数来讲,损失一百人或许并不是那么多,可那是一轮床弩的杀伤,再则就是被射死的人模样太过凄惨,吓得见到那一幕的人会忍不住双腿打哆嗦。
  战场的喧哗声比较突然的安静了一下,随后是更大的声音被发出来,那是城头的守军在欢呼,下面的攻城方在哗然。
  李匡微微皱眉,心想:“这么快就投入床弩?”
  大型的城防器械是在紧急时刻才会动用,李匡并不认为现在到了危急时刻。
  这里仅是局部战场罢了,其它方向也在发生交战。
  汉部的敌军并不止是在一面城墙发动进攻,他们甚至根本不讲围三阙一的套路,是将四面城墙全部围了起来,进攻的时候是四面同时发动。
  围三阙一是华夏文明讲究的套路,最开始的时候是留下一条后路让守军没有拼死之心,到了后面则就是为了围三阙一而围三阙一。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哪怕是面对再弱小的守军,华夏文明的进攻方也依然会围三阙一,那已经不是为了让守军有侥幸心理,是一种僵硬的照搬。更甚者是连防御的时候都会留下刻意的薄弱位置,讲什么害怕上天嫉妒“不能完美”的套路,像是原先的下密城就有刻意留下的薄弱城墙,还是后面汉部给堵上。这样的思想一直延续到近现代,例如著名的甲午海战中甚至有一些故意打不响的炮弹。(后面被演义成为特意装了沙子,克虏伯的炮弹被装沙子,难道不知道流水线生产中的“个例”成本更高吗?人工费用都比原先应该装的火药贵!)
  胡人虽然入主中原,可并没有融入华夏文明,他们才不会按照华夏文明军队的套路。
  战事并不止是发生在李匡防御的那面城墙,下密的四面城墙都有在发生交战,仅仅是双方投入的兵力该是多少。
  被安排在子城的新附军也在迎接属于自己的挑战,新附军校尉王朴依然是作为副手,三千新附军协同一个曲的汉部战兵防御子城,主将却是由吕议来担当。
  负责主攻子城的是刘徵,他用了类似于姚家军的套路,就是派出一些部队承受损失,吸引城头的注意力,想要派出弓箭手趁守军被吸引注意力,然后本方再派出弓箭手对城墙上的守军进行覆盖。
  子城可不是下密主城池那种四四方方直线的城墙,是一种拥有六芒星形状的棱角,该类的城墙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射击死角,刘徵派出吸引城头守军的部队是承受损失抵达城墙之下,可他们到了城墙下并没有安全,是被城头的弓箭手像是射兔子那样,开开心心又毫无难度地一个又一个射杀,导致下面的进攻方仅仅是待了半刻钟不到就崩溃回逃。
  作为掎角之势的营寨也在遭遇进攻,与之拥有城墙作为依托的另外两个方向不同,这里的战事从开始的几波箭矢之后就是陷入肉搏战。
  下密主城、子城、营寨,三处皆是在爆发大战,那是姚家军和青州军占据绝对人数优势在欺负汉部人少。
  姚兰和姚靖监督进攻下密主城,发现城头有床弩之后暂时撤下攻城的部队,采取对下密主城的袭扰策略,就是不想让下密主城的守军能够安生,将注意力转向陷入肉搏战的营寨那边。
  刘彦对姚家军将主要进攻目标转向营寨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身在子城的吕议发现姚家军主攻对象换成了营寨则是心生忧虑。
  说到底就是汉部在人数上真的不占据优势,算上辅兵、民夫、仆从军、新附军、奴隶兵的话,下密主城有汉部的三万七千人,子城是四千人,营寨那边是七千人。
  “营寨有两千的部族武装……”吕议忧心忡忡地想:“有如此精锐,能守住的吧?”
第201章
血腥攻防
  敌军集中精力和注意力进攻位于胶水边上的营寨?那正是刘彦所想要的啊!
  营寨范围并不小,紧紧地靠着胶水河床,想要的话随时都能够开始建设连接两岸的浮桥。本来造桥手段是为了吸引敌军来攻,没想到都还没有使出来,敌军就将营寨当成了主要的进攻对象。
  想来也是?下密这边汉部老早就摆出了掎角防御之势,只要子城和营寨还在汉部手中,下密主城就算不得是一座孤城。
  兵法一再强调“击其软肋”的重要性,姚家再怎么也比其他胡人汉化程度更高一些,接受汉化教育的姚兰和姚靖怎么会忘记这一点?
  对姚家两兄弟率领的姚家军和刘徵所率的青州军而言,进攻下密主城和子城是必然的事情,但是主城和子城拥有完善的城墙工事,攻击起来会显得困难一些,看着只有木栅栏、拒马布置几道防线的营寨倒是显得好攻一些。
  战争打的就是后勤和士气,只要能攻下营寨怎么也会让汉部士气低落一些,联军试探完下密主城和子城,发现不好啃之后就该有明确的选择,显然发生肉搏战的营寨这一局部战场就会成为主攻对象。
  营寨是建立在胶水边上,等于是有一面是水道,想要攻击不是不行,但至少需要舟船。联军是有带来工匠,可是工匠能造陆地上的器械不代表懂得造水面舟船,毕竟凡事讲的就是术业有专攻。
  除开一面是水道之余,营寨的北侧被挖得坑坑洼洼,再被引进一些水源,北边的地势就形成一片多水洼地形,摆明了就是难以布开阵型。联军可以进攻的方向仅剩西面和南面,而这两个方向明显就是特意留下,注定两个位置的防御工事会被加强。
  姚靖留下对付下密主城,战事的烈度没有一开始那样强烈,可姚家军依然在不断地派军进行试探和袭扰。
  姚兰亲自增援部队抵近位于胶水西岸的汉部营寨,他们抵达的时候恰好是汉部守军在进行反击。
  “出动骑兵!”姚兰脸上出现了残酷的狞笑:“一帮不知死活的东西,竟然敢离开自己的营寨一里追击?”
  其实出了营寨进行追击的汉部士卒在发现敌军有援军过来就已经在退回去,只是进攻一方的那些残兵发现有增援过来士气一振,心气一振他们就敢鼓起勇气咬住了一部分追击的汉部士卒。
  轰鸣的马蹄声奏响,该是有两千左右的姚家骑兵蛮横地撞进战场,马蹄踏过根本就是不分敌我,挡路的所有人皆是在马蹄的践踏之下成为肉泥。
  弄死了一部分己方的残兵?姚兰才不会去在乎那些,他亲自吹响了冲锋的号角,命令出击的骑兵趁势冲营。
  营寨一方的汉部显然是出现了慌乱,那是有一些跑得快的人要撤回营寨,一些长矛兵和弓箭手受命组织防御,营门有进有出自然是显得有些混乱。
  “混账!”西骞建同满脸的铁青,指着警告多次依然挡住辕门的奴隶兵大吼:“放箭!”
  其实也没有射死多少人,但是己方真的射箭清场,堵住辕门的奴隶兵受到血的教训只能老实退往两边。
  “晚了。”西骞建同心里恼怒无比,眼见敌军的骑兵快速冲营而来,只得发出新的指令:“长矛兵依托木栅竖矛;弓箭手准备!”
  命令不但是靠吼,旗语也是要跟上,要不在吵闹的战场光是吼的话,命令可传不出多远。
  一个普通人全力冲刺每秒可达八到九米,知道一匹合格的战马全速冲刺的速度有多快吗?战马的全力前冲一秒大概是十五到十六米!
  冲营的姚家骑兵上一瞬间还在四五百米之外,不到三十个呼吸(约三十秒)的时间却是已经冲到了眼前。
  姚家骑兵显然都是善骑者,他们仅有少数是撞到了拒马等障碍物,绝大多数跨过去,形成洪流扑将而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