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校对)第1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821

  都昌城内的守军因为不断内讧已经各自抢占了一些城区,就那么在城内形成了割据的局面,有大半根本就不知道汉部的大军已经兵临城下?这……可真的是显得太荒唐了!
  然而,荒唐的一幕是真的在发生,有外敌逼近的时候,内部不断地内讧,似乎在那一刻曾经的战友才是生死仇敌,外来的入侵者压根就不用搭理?
  刘彦突然有一种近现代天朝军阀混战的既视感,却依然不理解那批人到底是在想什么。
  “城内分成了较大的四股,其余零零散散。”吕议估计也没想到会面临这等局面,感觉无比的荒谬:“我们是让敌军投降?”
  事实上在汉部军队侵入城内的时候,已经有守军开始投降。投降的那些守军十分好辨认,大多就是一些快饿成皮包骨的人,也就是一些在都昌内讧中势弱的那批。
  “收降吧。”刘彦觉得自己该将注意力转变一下,比如转到长广郡,或是针对北海郡其它的城池?他满脸无趣地说:“收降之后稍微整编一下,将那些家伙投入到城区的攻坚。”
  伪军啦、皇协军啦、新附军啦……等等一些二鬼子的整军政策真的是好政策,其中以新附军发挥的作用最大,比如目前正在为各个胡人政权效力的那批晋奸,再有是蒙元时期的那批新附军,再来就是“我大清”麾下的那批汉八旗。从来都是这批二鬼子在担任入侵急先锋,恶毒的程度更甚于异族入侵者。
  王朴发挥作用的时刻到了,他在成为汉部的新附军校尉接近一个月之后,心态已经出现了极大的改变。
  “虽说日子无法与以前相比,可汉部并未虐待家属,是妥善的进行安置。”王朴近一个月努力地在了解汉部是个怎么回事,越是了解竟然心生了一种很难说明白的归属感?他心想:“这个不用看血统的部族……或许才是我辈尽展才能,得以依靠能力向上爬的最佳舞台?”
  再根据所知的情况,例如刘彦仅仅是花了四年的时间从无到有,王朴心生了更大的期待感。
  其余的新附军心态与之王朴差不多,比较实在的是与家人通过书信,了解到家人并没有受到虐待,可以说被安置得挺好,看描述与之前的日子一比,似乎是被汉部掳去之后反而日子更好过?他们的父、母、妻信中不断重复一个观点,那就是让他们好好办事,争取转正。
  说没有被虐待,日子过得也不错,等等事情光是看字眼绝对是会存在半信半疑,偏偏是他们成了汉部的新附军之后,有的吃、有的喝、有的穿不算,期间可是有家属过来,好像是成了民夫过来?那就真的没有什么疑虑了!
  “蒙住口鼻?”王朴一听脸色僵了一下,问道:“城内有瘟疫?”
  “不,暂时还没有形成瘟疫,只是一种预防措施。”李匡感到无比的心累,他们一千人成了这场攻城战的标配兵力。他说:“我们主要是架设关卡,让城内的降兵先处理那些尸体,不参与直接处理。”
  王朴咽了咽口水,不断重复:“这就好、这就好……”
  李匡的这一个曲就真的成了都昌城区战的标配兵力了,主要是他们已经进过城,要是中招也肯定中招了,可别再让其他部队进城。让他们比较有安慰的是,三千部族武装同样“中招”,成了城区战的肃清部队,会与那些投降之后被整编的新附军一块投入城区肃清战。
  都昌城内现在到底有多少军队没人清楚,四股最大的势力中最强的竟然不是北海郡守刘骞为主的那批,是氐人巴伟。
  巴伟麾下有七千余的武装,盘踞的位置是在城西。
  北海郡郡丞刘骞麾下只有不到四千武装,固守郡首府周边的区域,亦是城内粮食最多的一伙人。
  余下的两股势力,武装人员约是在两千左右,比较令刘彦感兴趣的是,这两伙武装都是晋人组成。
  “他们分散割据比归属同一人指挥更麻烦。”吕议有些忧愁地说:“已经有过接触,三股势力并未拒绝投降,只有巴伟杀了我们派去的使者。三股愿意投降的势力有个要求,需要我们先歼灭巴伟那支势力。”
  现在究竟是个什么情况?大概是能猜出另外三股与巴伟那股成了不共戴天的仇敌。只是让汉部去与巴伟火拼,是不是存在着什么渔翁得利的心思?
  “对于我们来讲,都昌城内的敌军本来都是在剿灭范围之内,但我们才是掌握主动的那方!”刘彦很少冷笑,今次却是被那些天真的家伙再次勾起了冷笑:“不管他们是抱着什么目的,限时进行投降,不投降就全部剿灭!”
  劳师动众过来要打硬仗,面临的却是这么一种诡异的局面,欣喜肯定是有,毕竟打一帮废柴总比啃硬骨头简单,可不知道为什么刘彦心里就是憋着一股火。
  “职也是这般认为。”吕议微微昂起了下巴在看帐内顶端,一手别着后腰,另一只放在前面的手无意识地拿捏着指头:“现在他们是瓮中之鳖,要是瓮中之鳖都依然可以与我们讲条件,对我们接下来的征讨会造成麻烦。”
  刘彦寻思了一下,有些明白自己那股无名火是怎么来的了!他一直想要玩“无限暴兵流”,这次征战可是抱着一种实验性质,结果敌军异常不给力,那股憋火绝对就是这么来的。
  “一天!”刘彦抬手束起了食指:“只给他们一天的时间抉择!”
  吕议应“诺!”出了帐篷。他出来后视线转向了都昌城那边,盯着看了有一小会,脸上闪过一丝的无奈。
  都昌城之内,随着汉部大军兵临城下,城内的火拼已经停了下来,各支临时纠集起来的武装都有自己的动作。
  刘骞该是最为纳闷的人之一,他先是被宫陶先生耍了一次,后面又被巴伟阴了一次,要不是心志还算坚强真的该是陷入极度颓废。
  “真的要投降?”看着该是四十来岁的一个人,他非常迟疑地说:“那些投降汉部的家族,每家都是被抽调青壮,资产亦是被占了四成。”
  “还能拼一下的吧?”又有一个看着斯文的中年人插话:“难道朝廷就坐视刘彦一统青州?”
  刘骞安静地听着归附自己的那些人乱扯,他是最知道确切消息的那个人,还真的就知道短时间内朝廷只能看着汉部在青州扩张。
  石碣赵国早就随着石虎开始迷恋美色和爱建造宫阙陷入了动荡,各方势力暗潮汹涌,各个家族开始为自己打算,比较明显的就是一些偏远的郡县出现了叛乱。
  “刘彦真的是选了一个好时机……”刘骞阴沉地想着:“姚家到底还是插手了青州,说明朝廷的控制力变低了,那么接下来就该是姚家和刘彦、慕容燕国棋子三方在青州角逐?”
  很多时候还在坚持,是因为有所求,刘骞求的是能够成为一郡的郡守,有足够的身份和地位将家族发展起来。他向刘彦派来的使者隐晦地提出了要当北海郡守的意愿,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刘彦那边却依然没有回复。
  “三方势力中,刘彦这边实力最差,但是占着地利上的优势……”刘骞继续沉思:“姚家的主要力量都是在西北,能抽调过来的力量不会大。宫陶先生本来是具有人和上的优势,但属于慕容燕国的奸细曝光,人和优势被降到了最低。”
  一圈想下来,刘骞觉得自己忽视了什么,却听下面的人自己吵闹成为一团。
  “唔!?”刘骞刚才错过了一些什么,等明白过来才脸色难看地重复:“彭达和郤行双双投降了?”
  就是那两股被挤压在都昌城内的晋人武装,每股武装其实也是由多个家族临时抱团取暖,他们投降不会使人意外,毕竟这两伙人是都昌城内粮食最少的,再则是汉部一直以来也是优待主动归附的晋人家族。
  “郡丞,另有消息称汉部在全力攻打巴伟。”马辽一脸的意动,说道:“其实……我们若是归附汉部,估计……”
  话到一半,蹦起来的人很多,有赞同自然就有反对,他们可是很清楚一点的,非晋人身份到了汉部待遇可不怎么样,要不是因为这个,从一开始就不用那么纠结了。
  正纠结着互相喷口水,有一个小兵兵慌慌张张地来报,说是发现汉部有一股部队正在朝他们的这个方向逼近。
  “这么自信!?”刘骞被惊到了:“他们攻打巴伟,还同时进攻我们?!”
  所以说刘彦不是一般人,是非同一般的二般人,有新的情报从高密郡被送过来,宫陶先生纠集的那支三万人武装去长广郡就是个幌子,半路拐了一下向北海郡扑了过来。
  考虑到想联系上徐正需要一段时间,新的部署也需要时间,那么在都昌城这里就不能浪费什么时间,刘彦当即就打算用系统士兵不断强攻,也是用高烈度的拼杀检校和整合新一批投降的新附军。
  信息量的不对等之下,刘骞完全就有惊呆的理由。
第184章
人头,更多的人头!
  汉部这边自然是不清楚姚家已经正式插手青州,更不知道青州被当成了棋盘,不管是汉部,或者是谁,只要下场参与角逐就变成了棋子,让那帮身处事外的人有了更多布局的选择。
  刘彦显然没有一点身为棋子的自觉,他正在持续不断的调动军队,远不止是在进攻都昌,亦是会从长广郡调兵先应对即将爆发的入侵,还有可能会兵分两路杀进高密郡。
  都昌这边的战事已经变成一个烂泥潭,能做的就只是将士拿命去搏出一个胜利,对于刘彦来讲这样的消耗战会是一场好战事,他损失了一名就会“召唤”一名。
  吕议在刘彦进入状态后却显得有些无事可做,都昌城的战事显然已经进入了“垃圾时间”,谋士得到作用不知不觉间被降到了最低,是一种闷头闷头指派兵力往上拼就可以的模式。
  都昌城在刘彦发力之后总算是变得热闹了起来,该进攻的进攻,该防御的防御,那些刚刚选择投降的人则是被先安排了清理城内尸体的工作,搬动尸体和在城外挖坑,又要建立一个城寨。
  新建立的城寨没太特别的地方,就是用来进行必要的隔离,该是要等观察上一段时间,确认没有什么传染性疾病才会解除隔离。而这一点那些归降的人并不知情,要是知晓会被隔离,骚乱绝对就少不了。
  “我们不需要加入进去?”王朴也不知道该庆幸还是失望:“依靠战功改变身份的机会……竟然就这么没了?”
  汉部借鉴了秦帝国的制度,执行二十等爵之外还有耕战之国策,更有可以依靠斩获来获得自由之身的政策。
  新附军充分了解过汉部的相关政策,要说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应该是能够砍死几个敌人,拿敌人的脑袋去换取自己和家人的自由,随后就是从真正意义上成为汉部的一名部众,依靠功劳再往上爬。
  要不怎么说日子要有盼头才会有希望?王朴好像就迎接到了希望的曙光,是一股约千人的武装将要从城墙缺口逃了出来,需要有人去进行堵截。
  要是换作以前,能避免上战场拼杀,他们绝对是祈祷不要去拼命。这一次不一样,他们需要战功,比汉部的正规士卒都渴望能够获得军功!
  “由我来监督你们截杀那支敌军。”西骞建同看上去冰冰冷冷,盯着王朴说道:“除非是你们死绝了,否则我的麾下只会在旁边掠阵。”
  王朴是校尉,可只是新附军的校尉,面对汉部正规军的屯长都需要陪着小心,碰上了一个军侯就更加恭顺,忙不迭地进行一连串的保证。
  西骞建同就是因为无法参与厮杀才不高兴,听王朴一再保证哪又能开心得起来,只是冷着脸心想:“为什么要吸收这些家伙?战功可是谁都缺啊!”
  近一千五新附军以之前他们自己都难以想象的快速完成了集结,几乎每个人都是带着明显的渴望,在军令声中开拔前往那处敌军会出城的豁口处。
  王朴到底还是有些能力,并不是带着人明晃晃地堵在豁口,而选择向外退了一段距离,该隐蔽还是需要隐蔽。
  也不知道那伙近千人的队伍是太过紧张还是仓皇,几乎从豁口出了城就往北边跑,是那种没有半点次序的逃。
  新附军快变成了“幸福军”,他们几乎没有费什么劲,直接就逮住了敌军,几波箭矢之后就是堵上,一场溃逃与围追堵截的厮杀就那么开始了。
  因为是需要拿首级来确认功勋,新附军的人杀死一个敌军就会有好几人扑过去,抢着要割取首级,给本方造成了一定的混乱。后面是王朴进行弹压,规定了一定的规则,可算是让混乱被最大限度的制止下来。
  其实被堵上的那批人被杀掉十分之一左右就已经失去作战的意志,他们是发现投降依然被杀才不得不继续奔逃。
  “就让他们这样?”司宏壮是带着明显的不服气:“不制止吗?”,不服气是那些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军功。
  “制止!”西骞建同阴沉着脸:“我们在辽东那边需要很多的劳力。”
  司宏壮没二话,带着本部就前去制止。
  从豁口出来的那些敌军,等待司宏壮将新附军制止下来,留下小命的竟是不足三百人。
  “该是砍了三百多颗脑袋?”王朴心里心里揣揣,并不知道今天那些正规军的军官为什么一个个脸都那么臭?他保持着最大的尊敬:“俘虏了约三百。”
  “那就是有四百左右还是逃了?”司宏壮点了点,说了一句:“你们收降吧!”,竟是笑着招呼袍泽,去追捕那些逃了的敌众。
  王朴愣愣地看着司宏壮带人离去,似乎是有些慢慢明白为什么会臭着脸了。他心想:“果然是军功决定待遇吗?这样一来的话,却是要努力争取每一次出战的机会了!”
  也许是真的有什么心想事成那么一回事,王朴所率的这一支新附军还在收拾战场,也是将那些受伤的袍泽集中起来,打算送受伤的袍泽去军大营的医疗处,有军官再次过来。
  伏伟带来的一个屯,比较平静地对王朴说:“你等且随我入城参战。”
  王朴高兴地应:“诺”,他们这一批新附军能不能转为仆从军,就看这一场都昌之战能立下多少功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8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