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4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4/622

  最终,舰长先生叹了一口气,说道:“那么,张远先生,您有什么更好的建议呢?我们不可能强制征召工人去干几千年的活,否则这个政府变成独裁政府,迟早要被推翻。”
  张远微笑着说道:“建议当然是有的,最好的方法是缩短工期。将原先两颗战星的工程量,缩短到一颗,大家可以参考备选方案17。”
  备选方案17是张远的好朋友,物理学家约翰教授设计出来的一种方案。
  一般情况下的方案是建造两颗行星堡垒,其中一颗放置于远方120-200天文单位处,用于观察中子星的对撞,另一颗去干扰两颗中子星之间的相互绕转,用于缩短碰撞时间。
  否则,人类还要等待十多万年才能够等到中子星对撞,这个时间太悠久了。
  十多万年,对于人类来说绝对不现实。寿命更加长久的托斯人,也不可能等待这么长久的时间。
  “所以,这颗用于缩短中子星对撞的行星堡垒必不可少。”
  “但另一颗放置于120天文单位处的战星,是不是可以节省下来,不去建造?”
  约翰教授的17号备用方案,在精心计算过后认为,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只建造一颗行星堡垒,也是足够的。
  就目前的天文学观察,120天文单位处,并没有合适的行星。而观察中子星对撞的设备最好依托行星建造,那样才有更大的几率,观察到所需的数据。
  人们是否有可能不通过建造行星发动机的方式,将一颗行星推动到120天文单位处呢?
  当然是有的!
  答案就是……利用那颗必须要建造行星堡垒的巨大引力,将另一颗星球拽拉过去!
  人类既然至少要建造一颗行星堡垒,那就让它发挥出更多的作用,第一是用自身的引力,勾动另外一颗星球的运动,将另外一颗星球带到120天文单位的目标轨道后,才是第二目标,去与中子星做三体运动,又或者是其他什么方式,去缩短两颗中子星之间的相互绕转。
  星球与星球之间的万有引力,就像两块相互吸引的磁铁一样,能够相互之间形成动力源。
  就拿曾经的地球-月亮双星系统来举例,正因为万有引力的存在,双方才会形成一个系统。
  地-月系统并非简单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转,而是地球、月球共同环绕着地月系的质心旋转,只不过地月系的地球质量大、月球小,其共同的质心大概距离地心4800公里处,被地球给包裹进去了,看上去就变成了单纯的月球环绕地球运转。
  一旦在地球上安装大量的行星发动机,让地球偏离自己的轨道,那么月球也会跟一起过来,一时半会间不可能将它给甩掉。
  同样的道理,在月球上边安装发动机,使月球发生运动,也会干扰到地球的运动。
  如果真的要“流浪地球”的话,让月球当做一个恒定的引力源勾动地球跑路是一个比较靠谱的方案,毕竟地球薄薄的地壳可撑不住那些强劲的行星发动机。
  而张远等人比较建议的17号方案就是这个了,只建造一颗战星,开动它去勾动另一颗星球,把它给强行吸过来,改变其轨道。
  这样一来,人类也不需要建造第二颗行星堡垒,只需要在这颗大冰球上安装各种观测装置即可。
  “如果将工程期限缩短一半,对我们来说毫无疑问是一个利好消息。”
  这些官员纷纷露出了沉思的神情,计划听起来很好,但是技术难度毫无疑问大了一个量级。
  一颗星球的运动可不是开车啊,不是说想要左转弯就能够左转弯,想要右转就能够右转,在其巨大的惯性作用下,想要从左转弯变成右转弯,可能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想要勾动其他星球运动,需要利用其本身的惯性,还需要精准计算,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撞上了,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一位科学家的眉头挑了挑,缓慢的开口道:“张先生,17号方案中,选中的这颗大冰球个头挺大的,直径足足有两千公里,虽然它的密度很低,质量也不高……但是想要让这颗大冰球跟着我们的行星堡垒一起跑,双方的距离得足够接近引力才足够大,计划才能够成功。”
  “在五百多年后,两颗星球的距离会达到距最近的程度,有一次引力勾动的机会。所以我们的行星堡垒,最好要在五百年内,将轨道挪移到同一高度……”
  “但如果两颗星球的位置过于接近……太危险了!两颗星球不再绕转,而是一前一后的模式。”
  “我们的战星得跑得足够快,行星发动机得有充足的马力,否则双方的距离在引力的作用下,会越来越接近,指不定就撞上了,到时候可就全都完了!”
  张远笑着说道:“是啊,就是因为如此,才是所有人类努力工作的动力啊!他们不努力一点,两颗星球就直接撞上了!”
  “这叫工作压迫,没有压迫,这么大一个工程,不知道要磨洋工多久的,谁能够保证几千年里,能够按时按量完成?”
  所有人都是怔怔的一愣。
  张远继续说道:“不过这种压迫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扩大一部分的人口,特别是在工程初期的时候爆人口,人口数量得达到一亿以上。”
  “一个亿么。”舰长先生皱眉沉思,以往的方案也是要扩人口的,但也不需要那么多啊。
  另外一名支持这个方案的教授接过话茬,回答:“17号方案的工期很紧张,远远比其他的方案更加紧张。不爆人口,我们的工业产能没办法达标。”
  “另一方面,大量扩张人口后,我们目前的飞船装不下这么多人……或者说,装下那么多人以后,就显得不那么舒适了。许多人得居住在地下,这时候能够亲眼目睹后方跟着的那颗大冰球,压迫感就会更甚。”
  “可是……”
  一位政府智囊团的成员发问:“这么多的人口,到时候逃离非常困难啊……我们的阿米巴积分不足,租赁的飞船不够多,最终只能运载四千万的人口。”
  张远解释道:“你的问题很好,不过不要忘记,人是会老,会死的。一千四百年的时间,只要规划的好,最终的人口可以压缩到四千万以下。”
  这位议员立刻反驳:“但那样会严重老龄化,也会产生各样那样的问题。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到时候劳动力会非常匮乏。说不定连老人都得参与到工作岗位当中,延迟退休年龄!这会引发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
  空气中一时半会间陷入了沉默当中,要么花费三千多年去慢吞吞的干活,未来难以预测,说不定最终用时四千年,五千年都有可能,甚至有可能半途而废。就算新文明史学在强大,也不可能预测三千年的时光。
  要么工程量砍掉一半,但是可能要忍受很长一段时间的老龄化危机,民众受到逼迫,怨声载道。
  张远摇了摇头,轻轻叹了一口气,“没办法,一切都不可能尽善尽美。我们一个亿的人口,花费400年,努力一点,把工作时间提升一些,得完成40%-50%左右的工程量,接下来只能交给后代。”
  “四级文明哪有这么简单啊,总是要吃苦的。”
  “这一整套的组合拳下来,工程期限大约在1400年左右。所以我们可以与环泰文明约定,在1400年之后,租赁一些运输飞船过来,把我们的人口运送到一光年以外的地方。算上已经过去的一百年,总共一千五百年吧。”
  “如果在这之后有人类舰队来到交易市场,还可以送给他们关于曲率科技的消息,或者干脆让他们在交易市场中,贩卖掉这些消息。哎,如果我们的文明没有完成计划,停止了进步,那么就让其余的人类分支进步吧……”
  这种感觉很苦涩,大伙都知道张远到底在说些什么……
  其实很有道理。
  可是,人们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是选择一个一千四百年就能完成的方案,还是选择一个长达三千年或者四千年的方案?
  这就是长痛以及短痛的问题了。
  一千四百年,肯定是要承受风险,是要吃苦头的,哪怕一个亿的人口,在巨大的工程量面前,也得吃不少苦,譬如说每天工作时间会延长到10个小时。
  各种不怎么重要的职业将会被取缔,人们再也不能够优哉游哉地搞什么机器人大战游戏,政府不可能分配资源去做这些。
  而三四千年的计划呢……太漫长了,无法规划。期间会不会与托斯文明产生矛盾,会不会发生更大的变数,难以预计。
  规划了能不能做到也是一个问题。
  其实张远打心眼里不相信,人类就算磨洋工一样完成了这个项目,还能不能更进一步了。
  四级的沉沦者文明,在银河系,也是有的啊……
第539章
下定决心
  听完张远的讲述,过了半晌,舰长先生才暗暗叹了一口气,闷声想出一个反对意见:“这个方案……好吧。”
  “还有最大的一个问题,托斯人会同意这个风险极大的方案吗?它是有时间限制的,什么时间段完成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严格的限制。”
  张远笑了笑,说道:“理论上没什么问题,现在不处于两个文明的蜜月期吗?我们双方正在进行大量的科技交流,相信在未来,合作会越来越多,在一两百年,甚至三四百年内,关系会变得很好。”
  “17号方案如果实施的好了,工程进度会更快。硬生生地将工程时间缩短一半以上,这是什么概念,已经是最大的好处。”
  “我相信,对于托斯文明的生命周期而言,他们也想要在一两代人之内完成这个计划,亲眼看到曲率科技的诞生吧。”
  “他们的寿命比我们可悠长的多啊,对于我们人类的了解还浮于表面,也不可能提前猜测出,我文明内部因为寿命太短可能会爆发出的一些问题。”
  寿命这玩意一直是人类的痛点,人类这个物种的种族值,放在这么多星际文明中是不高的。虽然从交易市场当中购买了许许多多的延寿技术,将平均寿命提升到了五百岁。
  但还有一些延寿科技,一时半会间不能够用上。
  不是因为技术不行。而是……由于虚拟技术的存在,人们并不怕死。而一下子拥有过高的寿命,会导致社会内部的混乱,例如婚姻之类社会结构的全都崩盘,这些代价人类很难承受,特别是在这个关键的节骨眼,给人类慢慢调整的机会并不多。
  寿命与一个文明的战略眼光又很有关系,这又是很大的一个矛盾了。
  张远斟酌了一阵子,继续说道:“总之一句话吧,两个文明都不希望计划失败,这也是双方共识,所以稍微花点力气,谈下这个计划没有问题。当然了,我们不能够对他们说我们真正的意图……”
  “甚至,对我们科学议事会的议员,也不能说出真实的意图。否则,这个方案很难被内部通过。”
  “他们会倾向于选择更加稳妥的方案。人类的本性是保守的,不想去改变,不愿意去改变。这时候,就需要借助民众内部狂热的气氛,去推动这个方案的促成。”
  是的,现在民众内部的气氛的确非常狂热,一些激进一些的方案,只要鼓吹能够将工程时间缩短一半,他们绝对乐于接受。
  如果文明高层同意了,基层也支持,那么中层干部将不得不屈服,即便他们心中可能会有很大的疑惑。
  ……
  当天夜里,头发花白的柯舰长翻来覆去,睡不着觉。
  巨大的心理压力萦绕在心中,化为了一座无形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当他从床上爬起的时候,发现时间才刚刚凌晨三点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4/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