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622

  宇宙二级文明啊,就算格利泽文明自力更生发展几万年,也不一定能够超越的存在!
  所以了,想要吃透这些技术已经不容易,自然也不可能有人愿意去加大投资,挑战外星技术了,连这方面的人才储备都很少。
  没有足够的摸索,格利泽文明也就很难发展出属于自己的高科技工业体系。
  再加上,所有的工业标准,都是外星文明设计好了的,对于许多标准,逆向工程实在太过困难,格利泽人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只是原模原样地抄上去。
  当然了,从实用性角度,这是外星科技是没有问题的。资料库中的科技,并没有弄虚作假的成分,从最基础的蒸汽革命,到内燃机,再到电气化时代、信息化时代。
  由于格利泽581g没有任何氧气,它们甚至没有办法完全仿制出里边的科技产品。所以,科研人员一天到晚的主要工作,是在资料库中寻找适合自己文明的产品,关于自身文明的创新,自然寥寥无几……
  这种无形间的打压,是整个文明,自己对自己本身的打压,但是身在局中,享受着科技的快速进步,怎么可能跳脱地出来?
  只有从整个历史的长河进行回顾分析,才会发现这一缺憾。
  自然的,久而久之,从思想层面,格利泽人都对外星技术有着一种毫无保留的信任。
  豪权贵族购买万能工厂直接生产的高档商品,平民百姓购买资料库中的商品,只有乞丐才会去购买自己民族研究出来的货色。
  曾经有科学家提出过卫星方面的设想,最终居然沦为一时笑柄!
  因为万能工厂中没有这门技术,结果被认为是天方夜谭,被同行嘲笑也就算了,更没有人去投资……这位科学家羞愧到差点上吊自杀。
  “在这种意识形态的影响下,诞生属于自己文明本身的产业就更难了。”
  而由一群军阀组成的寡头,根本就不可能有超然的眼光以及广阔的胸襟,去利用“万能工厂”推动整个时代。它们只要守住自己的权力以及财富,就已经足够了。
  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根本就不可能有人能够通过暴力,推翻这种政体……
  万能工厂先进巨大的生产力,几乎杀死了所有的变革可能!
  ……
  随着时间的流逝,万能工厂的产出,还是在不停地累积当中,时代还是在不断地进步。当社会资源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基本上每个民众都能够摆脱石器时代的生活,享受到其中的便利了,只不过或多或少、贫困或者富裕的问题……
  一套以万能工厂为核心的工业体系,逐渐诞生在这个星球当中。
  有别于正常文明的科技树,这套工业体系相当畸形。高端产业、中端、以及低端泾渭分明,高端的永远是高端,低端永远是低端,民族创新工业只从事低端制造业,只是为万能工厂的出产服务。
  张远听到这里,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深刻的知道,这种意识形态对整个文明发展的不利。
  因为曾经的夏国也有这样的奇怪历史,那时候的国民盲目认为,自己国家的工业全都是垃圾,外边世界的月亮仿佛也更加圆润一点。这种奇怪的观念,一旦形成,真的很难改变。
  格利泽文明更甚,它们的隐性竞争对手,可是一个二级宇宙文明!资本都是逐利的,没有任何资本,愿意去挑战万能工厂。就连国家层面都不例外,因为根本就不可能挑战成功啊。
  甚至……这种媚外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它们,以至于格利泽人本能地认为,外星文明全都非常强大、先进、富有道德。
  “所以这个文明才能更加简单的与人类达成和平条约,即便目前的人类一点都不强大。真实占了第二个星际文明的光!”张远隐隐明白了。
  让话题重新回归……
  在高端工业始终被万能工厂把持的情况下,绝大多数利润必然被拥有万能工厂的寡头给攫取。
  而智慧生命追逐利益的倾向是天生的,在强权政治,贫富差距,金钱的腐蚀下,整个社会为了巴结那些权贵,开始慢慢向着拜金主义以及官僚主义方向倾斜。
  曾经有一些有识之士呼吁抵抗这种思潮,但这些呼吁在整个时代面前显得那么弱小……
  聊到这里的时候,张远沉默了半晌,问道:“那么……歌尔城呢?”
  “歌尔城的政治结构,的确和其他的城市不同,但如果全世界都是如此,自然也很难抵挡这种思潮,只不过或多或少的问题吧。”
  张远又问:“也就是说,您认为,所有的罪恶都是由万能工厂带来的?”
  “不。”
  甘亚铎摇了摇头:“技术是没有罪恶的……罪恶的是整个文明本身。如果没有万能工厂,我们依旧生活在原始的石器时代,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日子呢。”
  “整个社会依旧在发展,城市间的科技竞争很激烈。即便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归根结底,并非万能工厂的罪恶。”
  不,也不对。
  张远总感觉有一点不对劲:“那么,第二个个星际文明,会预料到这些吗?”
  “交易是双方共赢的方式,我们并没有被强迫对方。一切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就算对方预料到了,又怎么样呢?这也怪不到对方吧?”
  张远皱着眉头,不知道应该如何答复。
  怎么说呢……
  科技进步了,人民的生活,从石器时代发展到了电气化时代,交通更加便利,衣食住行发生了全新的改变。
  看上去整个文明仿佛进步了许多。
  但另一方面,其发展的潜力,又不知不觉间降低了许多。就好像一个小孩子打了生长素之后拔苗助长,长高了不少,却又增添了骨质疏松、肥胖症等很难治愈的毛病。不解决这些毛病之前,很难说是一个正常的文明。
  所谓有得必有失,如果单单从人类感性的角度,确实很难描述,格利泽文明这么一大段时间的历史,到底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
  衡量一个文明的“好”与“坏”,是新文明史学的重要内容。各种乱七八糟的复杂函数,试图将民众的意识形态,生活幸福度,科技实力,社会组织能力,未来发展的潜力,腐败程度等等进行量化,得出一个具体的数值。
  张远暂时没有办法对格利泽文明进行考量,因为这些历史的过程,还是太模糊了,如果仅仅只是描述,完全是不准确的。
第251章
信息时代的大波澜
  再接下来……
  随着科技的逐步发展,13座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人口数量纷纷达到了千万级。人口数量多了,如果管理跟不上,必然会造成城市间的混乱,否则犯罪率将会越来越高,单位人口的生产力反倒会降低。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有新的管理方式。
  在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终于姗姗来迟了。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带来新的娱乐方式、社交方式以及管理方式,个体与个体之间的距离开始快速拉近。有了信息技术,就算是千万人口的城市,管理起来也变得轻松起来。
  再加上核销毁条约的签订,整体和平的实现,意味着城市与城市之间不需要向以前那样保持敌对。
  城市间也产生了更多的社交需求。
  但通过传统的地表通行方式,既不安全,也不方便。
  所以,经过一次全球会议后,13座主要城市的领导人,决定在地底深处挖出一个全球性质的大隧道,连成一个全球性质的交通网络,促进商业以及人口的交流!
  说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甘亚铎显得兴奋而又遗憾。
  “在这种情况下,整个世界,唯一的民主政体,歌尔城,迎来了历史上最大的机遇!”
  ……
  一个永恒的黄昏日,外边正在刮着剧烈的狂风。
  而在地下80米的深处,正在实施一个持续了662年的全球地下交通计划。
  整个狭长的地下通道,连接了13座主要城市以及24座次要城市,不仅可以用来放置通讯线缆,还可以用来安装轨道列车,作为城市间的交通工具。有了这些交通工具,城市间的贸易往来,毫无疑问将会更加畅通,再也不用经过地表,去经受危险的台风了。
  当歌尔城打通最后一个关键节点后,突然间,整个施工团队欢呼起来。
  “连通了!”
  “联通了!”
  不同城市的工人们全都激动地拥抱在了一起,这一个个狭长的隧道,不知道凝聚了多少格利泽人的汗水。
  如今,它终于完成了!
  “赞美科技!”
  “赞美!”
  这一项巨型工程到底意味着什么,每个格利泽人心中都异常清楚。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没有各种挖掘工具,它们根本不可能完成这样的地底巨型工程。
  就在当天,觥筹交错,歌尔城的高层领导举办了一次盛大的庆功宴会,庆祝着这一项工程的落地。
  甚至还现场拨打了远程通讯视频,联络上了其他城市的人。以往只能够通过发电报的手段,复杂而又麻烦,但现在不同了,城市与城市间将能够异常简单地进行沟通。
  庆功仪式结束后,这些高层又召开了一次内部会议。
  一名负责大型通讯项目的科学家,阿提亚,突然间想到了一个很奇怪的点子。这个点子让它激动地浑身燥热,狂热不已。
  在一次内部会议中,它说道:“……女士们,先生们,接下来的时代,必然属于信息的时代,我们也确定了这方面的发展方向。一个小小的隧道,一根小小的线缆,能够全方位改变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接触到更大的世界!”
  “而城市间的竞争,必然也会更加剧烈!”
  “打个具体的比方,如果某一种商品,率先进入了对方的城市,抢占了对方的市场,对方的人民使用习惯这间商品后,将会一直使用。这种抢占市场的策略,会让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富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