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19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7/622

  美丽的异性!
  以及……更高的地位!
  它很快就颁布了一整套的经济政策,试图更好促进商业,特别是创办了一些集体所有的大型手工业工厂,在这些工厂中,必然是同时上班,同时下班。
  与此同时,规范了集市的开办政策,在某些特定的日子,会有一定的税收优惠。
  遵守规律作息的人,会有更多的机会获得财富;想要随心所欲休眠的个体,错开了集体活动,那么获得财富的机会更少,于是慢慢变得穷困潦倒。
  格利泽人和人类一样,也向往更加美好的生活,如果清醒期与大部队完全错开,那么生活起来无疑更加麻烦。
  自由休眠?没问题,只要能够忍受贫穷就行。
  在这种经济利益的刺激下下,一年又一年的时间过去,越来越多的格利泽人开始统一休眠……
  统一的作息习惯终于……
  形成了。
  整个过程,竟然花费了将近万年的时间!
  一个正儿八经的国家,哪怕只是城市规模,对比散乱的部落,无论是制度还是人口规模,都有着巨大的优越性。
  台上的那一位主持人铿锵有力地说道:“在这一刻,闲散的格利泽文明,终于迎来了属于本身的快速上升期!”
  看到这里,张远总感觉整个文明的历史非常诡异,那个时期的格利泽人,知识水平已经相当于人类文明的18世纪到19世纪,开始摸索化学以及物理的门槛,结果竟然才刚刚建国!
  统一休眠这么一个问题,各种翻来覆去的方式,竟然用了几万年时间,他简直不知道应该说什么了。
  “说它们愚昧,又不能算是愚昧,说它们聪明,绝对不算聪明。”
  “哎,我们看待原始人类,也是愚昧而又不开化的。”
  建国之后,更多的格利泽人发现,原先已经比较满足的原始生活,其实有着更多的改进余地,譬如说,更加精美的食物,更加有趣的娱乐方式,更舒服的居住场所等等。
  原先居住的原始洞穴容易塌方,不知道有多少格利泽人是因为洞穴塌方被活埋而死亡的。
  但现在,歌尔城的地下城市由建筑学家统一规划过,还有大理石进行加固,又舒适,又有安全感。
  而且,统一了作息后,许多团体性质的工作确实方便了很多,特别是一些大型工程,是以往难以想象的。
  有利益就会有驱动力,看到了好处之后,一个个国家效仿着出现在狭窄的居住带上。
  与其说是国家,不如说是由一大堆人口聚集起来的“城邦”。
  天生闲散的格利泽人,繁殖能力不高,不喜欢太大的约束,普遍采取由原始制度进化而来的“民主制度”,公民大会是最高的权力机构,领导人由民众票选,来管理这些城邦。
  城邦与城邦之间也有很高程度的竞争,聪明人自然会知道哪个城市好,哪个城市政治清明,有上升空间,哪个城市气候居住起来更加舒适,哪个城市是艺术之都等等……
  在这种状况下,人口自然会往着更好的城市进行迁徙。
  有竞争便有着向上的动力,一位又一位的智者出现在这颗星球,开始完善制度以及法律,并且提出了更高一层的道德。
  而科学家们试图重现“启迪者”带来的神迹,不断地摸索自然,掌握规律,试图提高整个文明的生产力……
  看上去,整个文明似乎蒸蒸日上,较高的智力水准,合格的意识形态,应该很快就会冲破大气层,走出自己的星球!
  但是很遗憾……
  一个致命缺陷出现了!
  这个星球的氧气含量很低,几乎没有。
  没有氧化剂,意味着没有天然的燃烧现象,没有燃烧,各种工业的发展也极度困难。格利泽人只能够掌控少量的风力、水力等简单自然资源。譬如说挖出一个风洞,然后在里边用木纤维的植物,制造一台风车;在一些地下河附近制造水车……
  但这些能源总归不稳定,不容易控制,不能够真正推进时代,它们迫切需要一种更强大的能源。
  好在,格利泽人已经知道了电的存在,它们知道天空中的闪电是能够利用的。凭借“启迪者”给出的一些启示,拥有从石器时代直接跳到电力时代的可能,即便……
  这一步非常非常困难。
  但令人惋惜的是,整整十五万年的时间,这群格利泽人也没有迈出这关键性的一步。
  直到……第二批外星人的来临……
第238章
没有氧气的世界
  格利泽人的确已经知道了电的存在,凭借“启迪者文明”给出的一些微小启示,拥有从石器时代直接跳到电力时代的可能。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一步非常非常困难。
  整整十万年的时间,无数的能人智士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却没有一人跨出这关键性的一步。
  仅仅只是因为没有氧气……
  看到这里的时候,会议室中议论的声音勃然加大,怀疑的有之,好奇的也有之,甚至有人还在质疑这份报告的正确性以及可靠性。
  “没有诞生出科技?它们竟然花了这么久还是没有诞生出真正的科技?”
  “难道真正的科技,都是第二批外星人给它们的!”
  台上的那位教授意味深长的笑了笑,仿佛预料到在座的各位会产生这样的反应:“各位,我有一个问题,假如人类面临这种窘境,在没有氧气,却拥有一定量科学思维的情况下,是否可以从石器时代,直接跳到电力时代。”
  众人渐渐地沉默下来,开始认真思考。
  “……难度很大,大到不可思议。”坐在前方的赵舰长轻轻摇了摇头。
  没有氧气,意味着没有天然的燃烧现象,使得科学的发展极度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大规模地冶炼铜或者炼铁,几乎是不可能的。
  对人类而言,最简单的炼铜、炼铁方式就是碳还原法,在较高温度下,以碳作为还原剂,对金属矿物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冶炼出金属单质。
  但这种方法需要非常高的温度,对于没有燃烧现象的格利泽人而言,想要达到上千度的高温,无疑难如登天……
  除非能够找到一座天然的活火山,利用火山的温度,才能有那么一丁点的可能性。
  但格利泽人遇到火山,逃跑还来不及,怎么可能冒着生命危险去炼铁?它们甚至还不知道所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呢!
  那么,除了碳还原法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当然有:电解法!绝大部分的金属都可以用电解法冶炼,但是电解法得先有电啊!
  也就是说,没有了燃烧现象,想要步入青铜、或者黑铁时代都没有可能,它们的科技进度,只能一直停留在石器时代,生产力很难提上去。
  而科学的发展是循序渐进的,即便它们已经拥有了比较不错的科学思维,也需要实验去支撑提出的观点。
  科学是一种方法论,提出了一个观点后,如果符合实验结果,那么暂时可以认为这个观点正确。
  如果不符合事实,这个观点毫无疑问会被抛弃。
  但问题是,怎么实验?
  举个简单的例子,想要研究生物细胞,得先有一个显微镜吧?想拥有显微镜,得学会烧玻璃,制作镜头吧?可是没有火,怎么烧玻璃?
  发明新的实验工具,对于科研而言,其重要程度不亚于提出新的理论。
  类似的困难实在太多太多,就算格利泽人在启迪者文明的指导下,已经知道了“电”这种神奇的自然现象存在,能够转换成巨大的力量。可是没有铁,没有铜,连导体都没有,怎么研究电?
  坐在张远前方的这位学者转过头,讨论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能够想到的办法有两个,第一是,明确知道电是怎么一回事。就如同我们这群人,已经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如果突然跑到石器时代,可以直接跳科技,跳过青铜以及黑铁。”
  张远摇了摇头:“不行,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启迪者文明只告诉了它们电的存在,却没有告诉它们电的本质,更没有告诉电磁感应之类的现象,所以它们也只能在迷雾中盲目摸索。”
  “那么,第二个方案,以举国之力,将电力研究的优先级摆在第一位,依靠大量的人才去冲击这些瓶颈。它们这个星球氧气含量低,铁、铜、磁铁,在自然界当中也有单质存在……依靠这些自然材料,还是有那么一丁点可能。”
  “教授,你的说法太难了,太理想化了……”另外一名专家质疑道:“只能是独裁政府吧……只有独裁者发疯了,才会颁布这样的命令。民主政府没有这样的可能,早就民众被赶下台了。”
  听着这些的议论,张远叹了口气:“也就是说,人类在那种情况下,也大概率会被卡壳,没什么好辩解的。在只知道电这个名词,它们怎么可能去尝试研究什么导线、磁铁、电磁感应?”
  “再往下继续推演,在宇宙中,没有氧气的星球,就很难发展起来真正的科技了吗?这真是……很奇怪啊。”
  “我倒是想到了另外一种办法,生物冶炼!生命的变化是无限的,在地球上,有一些细菌在高温条件下对可溶性金属有很好的聚积作用。说不定某些星球的生物,能够依靠自身冶炼金属呢?”
  “这种概率不是没有,但是很低。你不可能要求那些无氧星球的生物,每一个都进化出生物冶炼的能力……”
  得到这个结论的时候,张远不得不感叹人类的好运气。
  这个条件确实有点儿苛刻了,有大量氧气的星球必然是少数,氧气是由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不可能凭空诞生。氧气活泼的化学性质,意味着如果不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它将很快与其他物质反应,消耗殆尽。
  无氧星球,才是大多数。
  正因为如此,格利泽文明的生产力一直处于石器时代,化学上没有办法分离自然元素,物理上更没有办法研究电能。
  狂风下雨的时候倒是会产生闪电,这是它们唯一能够观察到的与电有关的自然现象。各种物理模型提出了一个又一个,甚至有人为了触摸闪电,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可是,在生产工具依旧是石头、木头的情况下,这一切又有什么意义呢?
  这种悲剧以及困难程度,实在难为外人所道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7/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