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7/622

  其余的4颗的行星,全都是类地行星。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类似于太阳系的构造,主要原因是“星云理论”。
  内星系由于过于炎热,水和甲烷等质量较小的分子难以聚集。所以,靠近恒星比较近的区域,只能由高熔点的物质形成,如铁、镍、铝和石状硅酸盐等。
  而类木行星形成于更远的冻结线之外,这些星球上的水资源丰富异常。由于宇宙中原子量较小的元素占据绝大多数,所以这些类木行星的质量,往往能够长得足够大。质量成长到足够大后,它们又能够俘获氢和氦这些最轻、最丰富的元素,让质量变得更大。
  本质上,类木行星中央都会有一个岩石核心,只不过它的大气层足够厚,掩盖掉了最核心的东西。
  就这么讨论了几分钟,很快,有一位天文学家站起来发言道:“各位,请先听我说一句!”
  会议室中渐渐安静下来。
  “如果选择气态行星的某颗卫星作为登陆点,譬如说……这一颗卫星。”
  屏幕上显示出一颗坑坑洼洼的巨大冰球,直径约莫有三千公里,有点类似于木卫二。
  “……我们可以轻易地获取更多的核燃料以及水资源。就像我们太阳系的木卫二工业基地一样……”
  “目前飞船经过一系列的减速后,仓库内的燃料储备并不充分,已经低于储备线的8%……”
  “地球时代号的质量实在太大了,每挪移一次母舰,将造成燃料的巨量消耗。所以我建议,第一次的基地选址,一定要选好。”
  “当然了,如果选好了主要基地,按照目前的电力消耗水平,这些核燃料还可以使用三千年左右。”
  张远皱了皱眉头。
  三千年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夸张,但是前提条件是,目前的能源消耗水平。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的使用量肯定会指数型上升,这些核燃料很快就会不够用了。像什么冶炼金属、工业生产消耗的能源是巨大的,人口的增多也会消耗掉更多的能源,目前只是最低的维生标准罢了。
  只见这位天文学家继续道:“如果靠着一个类木行星,充当核燃料库,当然不用发愁能源这方面的问题。”
  “但是,选择类木行星的卫星作为登陆点,由于这些星球的形成原因,可能会缺乏某些原子量较重的矿物,譬如说稀缺金属,譬如钪、钇及镧系元素。”
  “缺少这些元素,会对工业的发展造成非常巨大的阻碍。我们总不可能挖矿挖到地核深处,无论是技术层面还是经济层面,都不可能这样做。”
  坐在一旁的叶开富工程师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正在计较其中得与失。他低声说道:“相比更加容易获取的能源,我还是更加倾向于更加容易获取的资源。”
  “能源不一定要用核聚变,裂变能也是可以的……甚至连太阳能都可以!别以为核聚变就比核裂变高大上了。”
  “我也是这样想的……能源嘛,只有经济、廉价的才是最合适的。”张远点了点头。
  只见台上这位科学家继续道:“第二个选择是最内环的两颗星球。特别是最靠近恒星的那一颗星球,称之为金属星球并不过分!”
  “我们可以轻易地找到所有的稀缺金属元素。”
  但这颗行星也有缺点,水资源比较少,有机物质匮乏,有没有铀矿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得不说一句,中央的恒星是一颗变星,亮度与电磁辐射不稳定,时不时会爆发耀斑。这颗星球的公转周期很短,环绕整个恒星一圈只有4天,距离恒星很近,恒星爆发耀斑带来的经济损失必须要考虑在内……”
  这些都是难点。
  张远皱着眉头,恒星爆发时,只要防御措施做的好,倒是没有太大的问题,最麻烦的是各种远程通讯会立刻中断。如果在执行什么重要任务中断了通讯,损失可就大了。
  “……至于那两颗看上去拥有大量水资源,并且拥有大气,位于宜居带的星球,暂时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内。”
  “但是,还有第三个选择,我们可以考虑格利泽581
g的一颗卫星。”
  “其中一颗卫星,大概有月球那么大……甚至还稍大一点!”
  屏幕中再次出现了一颗坑坑洼洼的星球。
  科学议事会中的成员都是比较理智的人,虽然那两颗星球拥有大量的液态水,看上去环境美观,适合人类生存。甚至其中的一颗,也就是581g,从某一角度看去,简直就是地球的放大版双胞胎!
  许多民众已经在网络上,欢呼着想要去外星旅游了。
  但是……
  按照大气层光谱分析,混在大气中的剧毒气体,包括硫化氢、硫化氢铵,浓度高达0.02%!这就足够人类吃一壶的了,就算不会中毒,闻起来简直就是臭不可闻。
  并且,这颗星球的质量是地球的3.1倍,大气压约莫是地球的1.7倍,这种大气压强下,人类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必须得随时穿宇航服才能保证正常生存。
  所以了,既然没有办法自由自在地呼吸地表空气,还是得携带各种生存仪器,还不如登陆一颗无大气、易开发的星球。
第199章
外星生命!
  张远仔细琢磨着这些天文资料,他在格利泽581g上看到了一圈黄色隐约带着紫色的东西。这一圈黄色以及紫色,广泛分布在黄昏线内,似乎非常整齐,不像是天然产生的。
  因为飞船距离那颗星球还有七个天文单位,照片分辨率不高,也不知道究竟是什么。
  “范教授,是否发现了智慧生命的活动痕迹?”赵舰长也看到了这张照片,沉思了一会,发问道。
  这位天文学家立刻回答道:“……暂时没有发现智慧生命,我们发射出去的探测器,还在旅途当中。但就目前而言,宇宙空间中没有发现有规律的电磁波。”
  “也没有观测到人造卫星以及地表的大型建筑物……”
  张远不禁问道:“那这些黄色的是什么?这么规律的全球性奇观,总不可能是天然形成的吧?”
  范教授道:“这些异常的颜色,很可能是大批量的外星植物,只不过颜色和地球上的植物略有不同。我们地球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是绿色的,而这里的植物,是黄色以及紫色……”
  “我们怀疑这些生命不需要氧气,通过氧化硫,氧化氮等反应获得能量,这种呼吸方式与我们的有氧呼吸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外星生命?
  张远心中重重地一跳,周边坐着的许多人也情不自禁小声讨论了着。
  特别是一些生物学家,对比危机感,反倒是兴奋感居多,对于他们而言,任何一点外星生命,对生命起源之类的问题,都有很强的借鉴指导意义。
  “这几颗星球都已经恒星被潮汐锁定了。背向恒星的一面太冷,直面恒星的一面又太热,黄昏线不冷不热,正是非常好的生活地点。”
  “位于黄昏线的大型生命群落,可以受到永恒的光照,温度适宜……”
  “生命的坚强,实在不可思议啊。”
  “咳咳,大家先安静一下,再过几天,卫星就能传输回第一手资料了……但我认为……”
  这位教授说了一大串,他的意思是,根据目前的资料,没有智慧生命的概率更大一些,就算有智慧生命,很可能只是一些土著,不足为惧。
  反正,只要这些生命没有威胁人类的能力,就没什么好担心的。
  等人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肯定还得对这颗星球的生命,进行更加细致地实地考察。
  张远以及在座的许多人跟着微微松了一口气,他们最担忧的是这个星域本来就有一个很强的星际文明……即便这种概率很小,但这个文明一旦存在,他们这一船人无疑成为瓮中之鳖。
  “总不可能有文明,不用电磁波也不用卫星之类的东西,就能够发展到太空时代吧?”
  “是啊。”
  听着众人的讨论,张远站起来发言道:“为了谨慎起见,我们还是要尽可能地屏蔽飞船本身的无线电波,直到更加具体的资料出现为止。”
  这项提议很快就获得了一致通过。
  再接下来,经过一系列的探讨后,结合飞船上携带的各种机械设备,大伙还是选定了最靠近格利泽581g的1号卫星进行开发。
  6颗主要行星以b、c、d、e、f、g等称呼,这个称呼是按照人类发现的顺序命名的。但这些行星所附带的卫星,并没有命名,为了简单起见,人们直接将581g星球的最大卫星,称作1号。
  这颗卫星的直径将近四千公里,光秃秃的,表面充满了陨石坑,公转周期约为14天。
  再加上潮汐锁定的缘故,它自转周期等同于公转周期。
  选择1号卫星的原因,是因为它距离恒星的距离适中,就算恒星爆发耀斑,飞船也不会受到过大的影响。而且理论上,按照行星的形成条件,它拥有人类所需的所有资源,包括各种常见的金属以及稀有元素、放射性元素等等。
  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生命星球比较近,可能会有一些潜在的威胁。生命总归拥有无穷的可能,谁知道里边会有什么稀奇古怪的生命呢。
  不过卫星与行星的距离足足36万公里,如果真的发生了什么,也来得及反应。张远可不相信有生物能够凭借自己的肉体,挣脱星球的引力,跳到地球时代号上。
  所以了,距离生命星球比较近并不一定是缺点,反倒也有可能是优点,至少以后科考调查方便了许多。
  对比其他星球可能存在难以弥补的缺陷,1号已经算是相当不错的星球了。
  “但是,老张,在这种自转速度下,如果在这颗星球安置太空电梯,同步轨道的高度将非常夸张啊!”
  叶开富在座位下方悄悄说道:“这颗星球的自转速度太慢,我随便算了一下,同步轨道的高度都超过八万公里了,我们根本没有携带那么多的原材料……怎么办?”
  “不,你算错了……”
  张远笑了笑,指正道:“在这种情况下,太空电梯的铺设,还得考虑另一颗星球的巨大引力。所以,我们的飞船不会直接停留在同步轨道上……”
  “你再算算,卫星的引力,抵消掉行星的引力,然后用剩下来的进行计算……”
  “说的有道理!”
  叶开富恍然大悟,“好几年没有碰这玩意,都有点忘记了,幸好没有直接发问,否则丢人可丢大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7/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