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24

  他们的灼灼目光,让他不寒而栗,没有喧闹,没有嘈杂,这是对生存的渴望,是对未来的向往。于易峰甚至能看到他们的眼神中蕴含着的一种希望……
  短短三天时间,是不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信仰的,但是现在,他们却反过来相信什么“上帝之子”,原因很简单,在这种大灾难面前,如果真的有救世主存在,为什么不去相信呢?
  人类是地球生物链的顶层,但遇到这种宇宙级别的灾难,却显得如此脆弱与渺小。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人类真的连一只蝼蚁都不如。即使有些人并不相信卡尔文说的,他们潜意识也开始劝说自己去相信。
  或许是受到一些美国大片的影响,像什么《终结者》、《星球大战》之类,当末日来临,如果真的有“救世主”的存在,人类生存下去的几率总是更大些。
  这就是希望啊……屏幕上一遍又一遍地播放着于易峰的生平经历,优秀的品德以及过人的身手,完全超越人类的速度与技巧,无不应验“上帝之子”这个身份!
  他终于明白卡尔文为什么要和自己玩“捉迷藏”的游戏了,这不是精神病……而是要把自己的身手直播给广大群众啊!这是要给广大群众洗脑啊!
  他终于知道为什么许云进的语气这么奇怪了。特种部队站在最后方,目光怪怪的,带着一丝诡异,赵耀甚至还在那里狂笑。
  于易峰有一种赶鸭子上架般的感觉,现在有嘴也说不清了,一方面大家已经彻底相信什么“上帝之子”,另一方面,他还真的不能否认这个身份。
  完美素,超人类,都是真实存在的,更关键的是——希望,在这种的时刻,他不能盲目地将人们心中的希望毁掉……不管愿不愿意,他突然明白,这一幕戏必须要硬着头皮演下去。
  他突然上前一步,向所有人敬了个礼,“我是于易峰,华夏第三大队,第一特种部队队长,上尉军衔。我不知道什么上帝之子,也不相信这一说法,我只知道,茫茫宇宙,我们人类一定能够生存下去!”
第十二章
粮食危机
  第二天,一个三百多人的会议在基地内部召开,有科学界的精英,也有技术工人代表。
  于易峰坐在会议最前方,摸了摸鬓角的头发,他昨晚彻夜未眠,在解散了狂热的人群后,他几乎用了一整夜的时间了解整个基地的运行情况。有喜有忧,情况比想象中稍微好些,但也不见得太好。
  基地里的执政队伍被他们杀了个精光,自己只能赶鸭子上架一般,临时成立了政府组织。
  首先第一点,卡尔文等人出乎意料的表示要服从自己,他们因为叛乱罪被关押了起来,中间过程没有一点反抗。或许他本人都已经被自己洗脑了,但总算是一件好事。
  第二件好事是,被卡尔文那么一闹,两万多人都一股脑儿地相信于易峰就是传说中的救世主,能拯救他们……而剩下三万人,其中五千多人被暴民袭击,刚好被于易峰一行拯救,这些人也变成了他的忠实支持者。
  其他的大多躲在地下设施,他们虽然没在现场,但也看了一些视频,听信一些谣言,目前正处于将信将疑的状态……
  总之,民心大体还算平稳。想到这里,于易峰又有些头疼,其实他并没有特别大的野心,谁愿意当月球基地的领导者啊,这不是被逼的吗……
  至于完美素以及外星飞船的秘密,看样子已经彻底曝光。但除了一小部分人有反应外,其余人都如同麻木了一般,没什么特别大感觉,毕竟到了整个种族生死存亡的前一刻,谁还考虑什么寿命之类的东西。
  如果明天就要死了,寿命就算一亿年又有什么意义。
  真正的麻烦是……这可是真正的大问题啊!
  想到这里,于易峰不再迟疑,以低沉的嗓音开口道,“各位!我把大家叫到这里,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人类的生死存亡问题!”
  “目前,我们月球基地的各个岗位都处于消极旷工的状态。一方面的原因是原先的执政高层被袭击,基地无人管理,另一方面还是人们的心理因素。”
  “地球毁灭了,我们每个人心里都充满了悲伤、绝望,我们需要休息,需要安慰,有无数的情绪需要发泄……”
  “我知道,这时候让大家去工作,非常违背人性。但在座的各位都是精英,应该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再也无法获得地球方面的补给了!而我们的月球基地,无法生产出满足五万人的生活物资!”
  “我们缺少水、缺少氧气、缺少食物,几乎什么都缺!”于易峰的声音越来越高,“时间紧迫啊,我们幸存下来的人,这样坐以待毙下去,将失去生存的机会……”
  这时,坐在他正对面的罗曼博士开口了。他是基地里的首席生物学家,也是于易峰比较熟悉的人,“于易峰上尉,有什么想讲的你就直接说吧。我们虽然在这里生活的比较久,但各有各的工作,并不知道基地里的情况。”
  话音落下,周围的一些人也点了点头。
  “好,那我就直说了。”于易峰开口道,“首先,是食物问题!”
  “假设一个人一天要吃一斤粮食,我们基地五万人口,一天消耗的粮食量为——25吨!不过,我们目前食用的都是富含糖与脂肪的高能压缩食品,这个量可以缩减三分之二,也就是一天需要消耗八九吨左右食物。”
  周围的人都点了点头,这个计算还算准确。
  “在地球毁灭前,我们的胜利号飞船恰好运送了400吨的食物,再加上基地原有的,大概是700吨多一点……也就是,只能坚持九十多天,就算节省一点,一百天吧!”
  “一百天,只有一百天啊!一百天后,我们就要经历粮食危机了!没有粮食,最终的下场不用我解释了吧?”
  一百天,也就是三个月稍稍多一点的时间,众人都沉默了起来,这个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一种火烧眉毛的感觉瞬间出现在心底里。
  在座的人都是精英,脑子聪明、见识广,如果再这样下去……他们仿佛看到了自己饿死的情景。人在饥饿的时候,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什么亨食同类、易子而食之类的,到时候可真的是人间地狱了。
  “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时间做点什么!”于易峰一拳砸在了钢铁桌子上,“我们还有时间,就还有希望!”
  月球有粮食生产基地吗?有!但是产出和需求相比,实在是微不足道。
  月球的粮食基地主要出产蔬菜瓜果之类的农产品,因为那些高能食物的口味实在不怎么好,吃多了可能会生病,所以人们需要蔬菜瓜果来改善口味,顺便补充一些人体必须的纤维素。
  但即便如此,这些蔬菜瓜果的价格也高的惊人,至少是地球上的一百倍以上!
  其他粮食当然也就没有大规模生产了,不仅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而且生产成本太高,远不如地球上运过来便宜。
  “于易峰上尉,或许我们可以大规模种植水稻!”开口的是一位三十多岁的中年男士,他是整个农业基地的负责人,也是对此最了解的一位。
  “如果不计成本的话,我们可以大规模栽培水稻!有一些水稻的生长周期在三个月左右,如果培育得当,我们完全可以在粮食危机来临前,生产出第一批粮食!”
  众人听了,精神均是一振,无土栽培在月球上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无土水稻的亩产在一千斤以上,最关键的是,它非常节约场地,培养皿可以一层层向上叠起来。如果一亩土地能向上栽培十层,那就可以说是亩产万斤了!
  照这样算,只要五百亩,也就是相当于33万平方米的土地,就能养活5万人。
  但话音未落,一个声音却强行打破了这种幻想,是首席生物学家罗曼博士,他毫不客气地开口道,“切尔夫先生,我不得不提醒一句,你想的太简单了!我们的粮食基地并没有这么大,扩大规模固然可行,但是一系列后续的供给都需要跟上。我们需要设施,需要培养皿、培养液、无机盐、落地灯、空调等等……这都需要时间啊。”
  “更重要的是——二氧化碳!这里可不是地球,我们缺少二氧化碳!你有没有想过,没有二氧化碳,植物如何生长?”
  “大家都知道,我们呼吸的氧气,大部分都是工业生产出来的,光合作用只占了一小部分。至于这些年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因为不受重视,大部分都因为空气泄漏……丢失了!”
  “当初本想要扩大粮食基地,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而搁置的。”
  中年男士听了,脸色铁青地坐了下来,他也认识到了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建立一个新的生态系统,一个生物圈!这已经不是种植粮食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性的问题!”罗曼博士大声说道。
第十三章
生物圈
  生物圈这个名词,对于在座的各位科学家来说并不陌生。
  地球便是一个巨大的生物圈,上至海平面上方10000米,下至大洋深处11000米,都属于生态圈的范畴。地球生物圈主要由生命物质、生物生成性物质和生物惰性物质三部分组成。其中,生命物质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
  生产者,也就是绿色植物,它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而生产者与消费者呼入氧气,将有机物重新转化为二氧化碳,这便是碳循环。
  地球生物圈的体量大,生物多样性很高,营养结构复杂,拥有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所以地球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浓度一直保持一个平衡的状态。
  听上去很简单,只需要保持碳、氧的量平衡即可。但复杂巨大的系统关联中,可能每一缕轻风都是生命所不可或缺的,人类曾经做过许多以人工生态圈为对象的实验,但无一例外,全部以失败告终!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曾经建设过一个人造封闭生态系统,名为“生物圈2号”,8名科研人员在之中进行了21个月的实验。
  他们在密闭状态下进行生态与环境研究,帮助人类了解地球如何运作,并研究在仿真地球生态环境的条件。
  然而,在21个月后,实验便失败了,原因是生物圈2号的氧气与二氧化碳的大气组成比例无法自行达到平衡,多数动植物无法正常生长或生殖,其灭绝的速度比预期的还要快。而蟑螂和蚂蚁却子孙满堂,更加糟糕的是,其氧气含量从21%降到了14%,如果人类居住在里面,可能会引发生命危险。
  科学家们以为找到了失败的原因,紧接着,生物圈2号迎来了第二批居民,但是仅仅过了半个月实验又失败了,原因是因为笑气的积累量过多。
  自此以后,人们才知道地球依旧是人类的唯一家园。
  月球基地的存在,靠的是地球源源不断的补给,并不能独自生存。
  “现在,我们必须建立真正的生态圈!”罗曼博士高呼道,“或许可以简单一些,只需要达到碳平衡即可。”
  他眉头紧锁,以人类已有的科技,真的能建立一个完全平衡的生物圈吗?而且,这个实验一旦开始,就必须要成功,一旦失败,就是整个种族的灭亡。
  “不,不,罗曼,你想的太多,太复杂了!”一位女性科学家站了起来,大声说道,“我们目前没有那么多时间考虑这些。”
  “关于你说的二氧化碳问题,我们完全可以利用月球上的甲烷以及碳酸盐制造二氧化碳。当务之急是解决这场粮食危机,而不是其他什么!”
  “氧气和水,暂时不去考虑。我们现在还有库存着。”
  一群科学家就这样争吵了起来,他们开始计算各种方案的可行性,想要得出一个最佳的结果。
  于易峰一边听着,一边整理相关思路,慢慢的,他的心里开始火热起来,希望,还有希望!
  毕竟是从地球上精挑细选出来的五万人啊,其中有最优秀的科学家,最娴熟的技工,最有经验的工程师……月球基地的生产力,俨然比得上一个小国家了。
  这里的矿藏资源也比想象中丰富得多。当初将月球基地的地址选在这里,不仅仅因为这里有外星飞船,更重要的是,在地底深处,有将近2.2亿吨冰!
  不要以为在月球上没有水,它们只是以冰的形式隐藏在地壳深处。2.2亿吨冰,与地球上的水资源比,并不算多,但已经可以算是丰厚的宝藏。
  人的生存是离不开水的,但是水又不能被压缩,运输十分麻烦。几亿吨这么大的数字,想要从地球上运过来几乎不可能,要知道胜利号的运载量只有500吨啊!所以,这些冰矿就成了最好的资源。
  由于地底下的冰矿,水资源暂时不缺,虽然这些年开采了将近一半的冰,但至少还有一亿吨的储藏量!省着点用,足够人类用几十年的了。就算用完了,人类还可以利用地底下的矿物岩石,分解出结晶水,只是更加麻烦了点。
  至于氧气,有部分是地球运送过来的,也有部分是植物光合作用得来,但大多数氧气还是采用电解矿物质的方式获得的。例如说,电解金属氧化物或者说电解水便能得到氧气。
  整个基地一年需要的氧气量大概是1.5万吨左右,这个数字并不高,只需要电解1.7万吨水就可以了。所以氧气的问题也解决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