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524

  23人,相当于万分之五的人口,太多了,于易峰真的心痛的很,可是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地忍受着……
  两个星期后,所有人都恢复了健康。
  一场浩大的葬礼仪式开始了,于易峰在这种情况下是必须要出镜的。
  23名勇士的遗体,就这样被火化,然后装在一个个金属盒子中,深埋于地下。
  “女士们,先生们,我们的23位勇士就这样倒在了火星,在他们之中,有的是医生,有的是科研人员,还有的是科考队成员……他们就这样,永远倒在了星空之下的第一站……”
  下边传来了低低的哭声,许多人正在抹掉眼中的泪水。
  “冰冷的遗体没有任何温度,再多赞美的语言他们也听不到了……死亡是生命的终结,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流传了下来。”
  “他们的勇气,也永远为我们所歌颂,他们是我们新人类最大的骄傲……让我们,为他们默哀五分钟。”
  于易峰低下了头,为这些死去的人默哀。
  所有人都低下了头,整个飞船内部竟然真的雅雀无声,只有隐隐的哭声被闷在口中。
  一开始,在得知人类战胜了病毒后,许多人还是喜悦的、兴奋的。但是现在,人们开始悲伤起来,痛苦起来。这可是23名同胞啊,就这样死去了,或许其中就有他们的亲朋好友,就这样埋葬在了火星,永远回不来了。
  5分钟后,机器开动,骨灰盒放下,一个巨大的铜质纪念碑树立在地面上。它使用了人类最坚固的材料,足以保证亿年不倒下,上面刻上了23位牺牲者的名字。
  “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名字,他们是:约翰·克劳德,查理·维斯、李志祥……兄弟姐妹们,一路走好。”
  “逝者已矣,我希望我们剩下的人,能够好好地生活下去,能够幸福的生活下去。与此同时,我们要继承他们的理想与愿望,将我们人类最美好的精神发扬光大……”
  接下来是对第一线战士的褒奖。牺牲者的亲友以及第一线的研究者、医护人员、士兵都得到了奖励:大量的新币以及一套房屋的挑选权利。
  对于这一点,没有人多说些什么,因为他们真的奉献了很多,嘉奖是应该的。
第二十八章
巨大铀矿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过去了……
  新人类历11月17号,第一批的病毒疫苗终于成功研制,标志着人类彻底战胜了火星病毒!
  科学家们发现,一些灭活的病毒经过特殊处理后,能让人产生少量的免疫能力。对于有了防备之心的人类来说,少量的免疫能力已经足够了。
  生物科学家依旧对这些火星生命非常感兴趣,他们认为,这些火星微生物是一种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生物,刷新了人们对生命的看法,带来了新的科学思路。他们的研究还在继续。
  当然,这段时间其他人也没闲着,新人类政府已经开始制定各种计划,各个小组地质探测还在进行。
  好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人们在火星北极不仅发现了超大型铀矿,还发现了铁矿、铝矿、铜矿、钛矿等重要资源,这些还都是露天的矿源,开采非常方便。
  不得不说,火星,真是一个丰饶的星球啊,人类来对了地方!
  “你知道吗,地质勘察的正式报告终于出来了。那个超大型铀矿,储量甚至达到了106万吨!而且品相极好,基本都是0.5%-1%的富矿,最高的铀含量甚至在2%以上。”
  几名科学家正坐在一起讨论,时不时发出一阵阵惊呼,他们为火星的富饶程度所感慨。
  “这一次,可真的是有大动作了!就差政府的全局计划了。”
  许多人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狂热的兴奋,他们的内心深处开始蠢蠢欲动。
  这是对强大工业的极度向往,在经历了几次危机后,所有人都迫切地希望整个文明能更加强大、更加昌盛。
  “我听说,新政府正在批量建造大型的核电机组,只要核电机组造好,一切都可以动工了。”
  “是啊,电能非常关键。这一次,要将核能发电量增加到3000万千瓦,足足是以前的三倍!”
  3000万千瓦,这样的用电功率,已经比得上整个上海市了,要知道那可是千万人口的大城市啊!
  谈到这里,科学家们不禁有些感慨,也微微有些自豪,这些大计划的制定,他们也参与了其中的一部分。
  这样的雄心壮志,不仅仅是于易峰的,也是他们的,甚至是整个新人类文明的!
  诺亚号上,虽然只有五万人口,但是用电量是非常巨大的,这是因为要维持整个飞船的工业体系以及生态系统。
  当初建立月球基地的时候,就是按照能部分自给自足的标准设计的,许多东西生活用品可以自行生产。
  譬如说塑料之类的东西,是用甲烷等无机材料合成的,像纸张、面巾等等,基本上也是由特种塑料制作的,手感和真正的纸张类似。
  这些东西用完了还可以分类回收,并重复利用。
  月球上的工业工厂基本上都搬到了诺亚号。这些基本的工业,再加上诺亚号上的必备各种维生系统,平时功率大概是200-400万千瓦(不算重工业)。
  而原先的电力系统,最大的功率在1100万千瓦左右,核电占据70-80%,可以说完全够用了。
  但是放到现在,新政府想要扩大生产,那么这样的电力负荷就有点窘迫。特别是各种金属的冶炼,各种机械装备的生产,需要大量的电能。原先1100万千瓦的电力负荷就不够用了,必须要扩大核电站才行……
  这一点暂且不说,因为火星病毒的出现以及超大型铀矿、大量金属矿藏的发现,许多计划需要重新制定,里面的各项内容是非常复杂的……
  诺亚号,舰长室。
  此时此刻,于易峰正在查看一份报告,是火星北极10万平方公里内详细的地质报告,历经两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
  上面写了各种矿藏资源,这个从未被开发过的富饶行星,真的非常诱人啊。
  “106万吨储备量的铀矿?有没有搞错?”看到这个数字,于易峰眉毛跳了跳,有些疑惑地问道。
  按照地球上的经验,几万吨的铀矿已经算不错了,突然来个106万吨,也太惊人了吧?
  “当然,于先生,我们已经确定过好多次!其实我们也不敢相信……但事实上,这还是保守估计的结果,只会更多不会更少!”
  回答他的是一位年轻的地质学家,名叫迪莫,原先是印度人,现在是新人类的一份子。
  迪莫以一种狂热的语气说道:“这个大铀矿,我们怀疑是火星独特的地质运动导致的……在地球的澳大利亚,虽然也有这么丰富的铀资源储备,但是丰度远远比不上这个大矿,可以说,一个矿抵得上一国啊!”
  “如果把这些铀矿全部开采出来,我们能获得106万吨的铀!按千分之七点二的比例计算,我们能获得7600吨的铀-235啊!”
  “7600吨,这是什么概念,于先生你要知道!足够我们用几百年!几百年!”
  迪莫眼睛通红,疯狂地喊了起来,他情绪非常激动,好像不去挖矿它们就会跑了似的……
  一个地质学家竟然想去挖矿,你敢信?
  于易峰苦笑了一下,这些科学家都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一旦疯狂起来,就什么都不顾了。
  而且这段时间,这种狂热症有愈发蔓延的趋势,甚至蔓延到了普通民众当中……
  “这应该是一种激情吧,应该是好事儿……”
  于易峰也不迟疑,立马拿起笔计算起来,这种高中级别的物理题并没什么太大难度。
  铀元素,原子序数92,元素符号U,是核裂变的主要材料,主要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制造原子弹。
  铀-238对于人类来说是很难利用的,其含量大于99.2%,真正有用的是铀-235,只占总量的千分之七点二。
  一个铀原子核裂变时,平均会释放出200MeV的核能。发电能力为3000万kW的核电站,假设电能转换率为40%,那么……每天只要79.05千克铀-235做核燃料。
  一天只要79.05千克的核燃料!
  也就是说,诺亚号一年只要29吨左右的铀-235就能满足电力需求。
  7600吨的铀-235,足够人类用262年!
  两百多年啊,多么漫长的一段时间啊,于易峰不禁感慨核能的强大。
  如果,人类能开发出更先进的“快中子增值反应堆”,那么,占据总量绝大多数的百万吨级别铀-238也利用上,人类在几千年甚至几万年内不需要为能量而发愁了。
  算到这里,于易峰的心里也开始火热起来,起身说道:“迪莫先生,你放心吧!铀资源的开发一定会放在首要大事上!”
  好不容易送走了迪莫,于易峰才激动地蹦了蹦,新人类不需要为能源发愁了!这是多么爽的事请啊。
  在地球上的时候,人们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能源,其他的还有太阳能、核能、风能、水能等等许多种类,但到了火星,哪来的什么石油煤炭啊,唯一的依靠便是核能。太阳能只占了少量。
  虽然人们从月球也带来了不少铀矿,但总量并不大,就算省吃俭用,也就够用个十几年的,如果核电站马力全开,三四年也就用完了。
  这种危机感,人们心中一直都有。只是因为近段时间,人们面临的危机太多了,这种未来的能源危机不是非常紧迫,反而淡了下去。
  但是它依旧存在,如果不处理,反而会越来越危险。
  这下好,人类直接得到了两百多年的能量份额,这感觉,就像夏天快热死的人突然获得了一根冰棍……不,是一个冰库的冰棍,一下子爽爆了!
  于易峰终于明白这些人为什么这么狂热了,面对这份大礼,不去挖真的有点忍不住啊。
第二十九章
方案制定
  于易峰想了想,又将挖矿这件事提升了一个优先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