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2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524


第四十章
氦-3核弹(二)
  人群顿时喧闹起来,让氦-3核弹代替氢弹,这个方案没问题,大家都已经认同了,但怎么又来个十亿吨级别核弹?
  步子迈的太大,一时半会之间许多人没办法接受。
  太疯狂了,太变态了,怎么会想出这样的东西?!一想到核弹那毁天灭地的破坏力,竟然用来推动飞船,许多人就开始头皮发麻,也不知道是因为惊悚还是兴奋,或许两者兼有之。
  丁一东教授却不为所动,他顶住压力,继续讲解自己的方案,人们仔细听了之后,竟然还有几分道理。
  许多科学家也是第一次听说,纷纷从位置上跳了出来,他们同意前一个方案,却不同意后边的,十亿吨,太夸张了,比较成熟的“大伊万”才5000万吨。十亿吨,那是新的量级啊!
  但许多工程师们从一开始的惊愕后,忽然振奋了起来,原本那种狂热的心态被于易峰浇了一盆冷水后,又神奇般燃烧了起来。
  不止一个人有这样的心态,在他们的想法中,设计当然的交给权威专家负责,具体的建造还得交给自己啊,这样一想就一片火热。
  越来越多的人被这种情绪所感染,十亿吨级别核武器,听起来就爽,听起来就牛逼,造,一定要造!
  丁一东心脏狂跳,这位军火专家感觉他毕生的理想都要实现了。竟然有这么多人支持,他的额头上开始析出细密的汗水,语言也开始急促起来。
  “按照我的方案,一颗十亿吨级别的超级核弹,依靠无比强大的冲击波,直接就能把飞船轰上去!到时候,我们再微调方向,直达火星!”丁一东讲到激动处,狠狠拍了一下桌子。
  造核弹,开飞船,就是这样!
  底下的人开始欢呼,开始纷纷支持这个听起来非常大胆的方案。
  于易峰却感觉有些怪怪的。他感觉,现在的人好像有一种苏维埃般的狂野作风,明明刚刚才解决温饱问题,却有一腔热血去搞那些大工程、大建设。
  这当然是好事,前提条件是这些大工程、大建设都是靠谱的才行。
  然而……他好像看到许多科学家竟然在反对?但是反对声很快就被人群的哄闹给淹没了。既然科学家反对,当然也得听一听他们的意见。
  “安静,安静!大家请安静一下,菲利克斯先生,你有什么话要说?”于易峰的话还是很有分量的,大家也开始安静下来。
  首席物理学家菲利克斯先生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明确表示反对态度。
  “丁教授,你要知道,月球上几乎是真空的,核爆炸没办法产生冲击波!通常情况下,核爆炸的范围很小。当量再大,也只是那么扩大一点点范围而已!你的方案毫无道理啊!”
  “按照以前的设计,我们准备让太空船携带大量核弹,当飞船需要动力时,就从船尾释放出一颗,接着,再释放出一些由含氢塑胶制成的固体圆盘。简单地说,就是先让核弹推动圆盘,再让圆盘推动飞船。”
  “那么,丁一东教授,请你解释一下,为何要直接用一颗十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为何不用十颗一亿吨的,或者说一百颗千万吨的?我认为分的越细,能量的利用率越高啊。”
  丁一东教授愣了愣,他知道,如果不让这些科学家满意,自己的方案肯定拿不下的。这些顶尖科学家们一直是最理智的人,不可能光靠嘴皮子说几句就能忽悠住。
  当然了,他提出这个方案,也不是因为帅,或者因为牛逼,而是有着自己的考虑,否则光光于易峰也没这么容易被他说动。
  他组织一下自己的语言,说道:“我的方案和你们的不一样,我的方案就是利用冲击波的。没有冲击波,那就人为制造出冲击波!”
  “虽然月球是真空环境。但只要有空气、尘埃等媒介,冲击波自然而然就会有。”
  “在我的计划中,我们先在飞船底部建好一个厚厚的金属防护装置。再在飞船底下挖一个密封的洞穴,里面填满大量的空气或者另外的东西,固体、液体都行。”
  “最后,我们将核弹放置于洞穴内。引爆时,因为洞穴里是有介质的,会瞬间产生巨大的冲击波,直接轰击飞船,将其抬升起来!”
  菲利克斯若有所思,沉思了好久,终于点了点头,他承认这个方案确实具有一定的可行性。按照丁一东的说法,也确实需要大当量的核武器才行,小当量的核武器,冲击波就不够强了。
  当然,从能耗、安全性、工程量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考虑,还有更多的细节要弥补。
  和以前的方案相比较,两个方案可以说各有优缺点。
  科学家们自然而然地分成了两派,围绕着这两个方案讨论起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争执不休。
  “一颗大核弹,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技术!”
  “热核武器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一百颗核弹,失败一颗也无妨,但现在只有一颗,成功率就大大降低了……”
  “失败的概率应该很低,和被小行星砸死差不多。”
  “从能耗的角度讲……”
  两派谁也不能说服谁,互相争辩的面红耳赤,甚至还有一言不合,大打出手的迹象……
  于易峰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们争辩、讨论,是为了生命负责,为整个人类负责。但两种方案都是理论上的东西,都没有实践过,也指不上谁好谁坏。
  如果全民投票的话,肯定是丁一东的方案被选上了,现在这些工程师心中都念念不忘着想要造大核弹呢!
  但是更多科学家偏向于小核弹的方案,毕竟是讨论了这么久得出的东西,安全性有保证,不可能被丁一东几句话给打败了。
  怎么办呢?于易峰头疼啊,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自己手上。可他一时半会之间也很难下定决心,这可是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命啊!
  他忽然咬了咬牙,下不了决心,那就两个方案一起做!大不了也就浪费一些氦-3与钢铁,多大事儿啊。造这种核弹,对于能源消耗很小,多几枚也无妨。
  “那么,大家安静下,我宣布今天的讨论结果!”
  于易峰说道,所有人也安静了下来,感觉有些奇怪,还没讨论好呢,怎么就突然宣布结果了?
  “第一,从即日起,氢弹计划取消,正式改为氦-3核弹计划!腾出的能源指标,我们接下来再分配。”听到这话,一些项目负责人的心思开始活络起来,这一次,肯定要争取到更多的能源了,不能再让工程进度滞后了。
  “核弹推进的两个方案,同时执行,首先采用十亿吨氦-3核弹推进方案,另一方案改为备用方案,由菲利克斯负责。”
  听到这话,一些人开始欢呼起来,特别是一些毛子也不知怎么了,激动的不能自已,更是歇斯底里地狂叫。
第四十一章
人口大迁徙
  时间的侵蚀是最残忍的,逃避也好,珍惜也罢,它不会随着人的意志而有任何改变。仓促而又忙碌的六个月很快过去了,甚至还多耽误了几天,但是人们航天工程必须要结束了。
  负责天文观测的汤姆逊教授已经连续发出了多次警告,几颗大型陨石开始越过拉格朗日界限,有极大的概率撞击月球,人类必须马上离开!
  这些陨石和月球相互吸引,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多体运动。这种运动对初值极为敏感,称为混沌现象,对于人类来说,很难得到精确解。但是其中的危险是实实在在的,早离开早安全。
  在诺亚号舰长于易峰心里,有一种浓浓而又复杂的离别情绪,人类,即将离开自己的家乡,很可能是永远地离去,不再回来。这也是许多人心中的想法,在他们工作的时候,往往会流露出一闪而逝的惆怅感。
  但是,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人类必需要迈向宇宙,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从卫星的角度,可以看到整个基地已经大变模样。原先的圆形玻璃罩早就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巨大的深坑,一个银白色的圆球正静静躺在深坑的最中央。
  它正是人类的最后家园——诺亚号!
  太大了,太壮观了,直径十五千米的球体,长度比原先的基地大七点五倍,占据了整个陨石坑的一半。不考虑其他科技,光是这么大的体积,就不是人类能做出来的。
  人类最高大的建筑——哈利法塔,高度828米,只有它的十八分之一,可以说只是个小不点,圆球以及锥体两种形状,所代表的科技含量也不同,圆形飞船是最难造的。
  它的表面几乎完全光滑,也就意味着摩擦力很小,因此没有任何灰尘能沾染在船壳表面,整个飞船看上去闪闪发光,有一种撼人心弦的美感。
  但正因为没有什么摩擦,又足够坚硬,给人们的施工带来了一定困难,什么水泥啊、涂料啊都没有办法直接糊上去。没有摩擦,一抹上去就掉了,就连人类最强效的胶水也不例外。
  聪明的科学家们想出了另一种办法,外边不可以建设,但是里面可以啊,人们在飞船里边建造了大量厚实的水泥柱子,然后把钢筋水泥从飞船的出入口延伸出去。
  依靠这些延伸出去的结构,人们间接地在飞船表面造了不少东西。像引擎室、驾驶舱、观察室,还有一些实验室等等。这些附属结构是用钛铝合金制成的,非常轻便,却又坚硬可靠。
  于易峰甚至有些庆幸这艘飞船有两千多个出入口。要是没有这些,人类甚至没办法在飞船表面建造任何东西。
  这就是科技上天与地的差别。
  建造这艘飞船的文明,人类真的无法想象其发达程度。人类,在这种超级文明面前,说不定真的和一只草履虫差不多。
  不得不说这是一种悲观的思想,然而也是事实,面对茫茫宇宙,人类还是太稚嫩了啊。
  飞船最底下的“引擎”有点像一个大号的脸盆。不过这个“脸盆”是倒扣着的,里面密封着大量气体,以及一颗——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
  脸盆的直径在一公里左右,这个体积经过精心计算得出,太大不好,太小也不好。不要以为飞船直径十五公里,引擎才这么点,飞船的质量相比其体积,真的太轻了,总体密度比一个气球还不如。
  所以,这样的一个小小引擎也足够了。
  一切仪器正在做最终的检测,上百个穿着宇航服的测验人员正在忙碌着。
  于易峰再巡视了一下仓库,数十亿吨的矿石像一座小山一样堆积在飞船里,整个铀资源矿几乎都被挖空了,足够人类使用二三十年的。飞船底的冰资源也被采的一干二净,大概获得了一亿吨冰。剩下的粮食也足够人类吃两三年的。
  但是于易峰还是觉得不够,他总有一种不安全的感觉。或许,这是所有人心里的共同感触,茫茫太空,人类将得不到任何物质补充,再怎么多也不够啊。
  就好比游子第一次离开母亲的时候,总是会背着大包小包一大堆东西,准备的再充分,也还是紧张。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三四个月的时间就到火星了,到时候人们可以获得资源补充,大可不必这么紧张啊。
  于易峰自我安慰了一下,继续巡查。
  从里边看,整个飞船设施只能说差强人意。因为重力的关系,整个居住区总共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最上边的重力最低,大约和月球相当,最底部的便是地球重力了。
  这是因为人们还没有适应地球重力的关系。在月球这种低重力环境生活惯了,骨骼中的钙质会逐渐流失,肌肉也会渐渐萎缩,如果一下到达地球重力区,往往跟瘫痪了一样,完全站不起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