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千秋(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497

  在正月初一那一天听到这首诗,此后又发现三日之间席卷整个金陵城,他就意识到那是一种造势的手段。类似的手段他也曾经用过,更知道这是籍籍无名之辈在京师这种地方立足屡试不爽的招数,因此在辗转反侧一晚上后,他就做出了截胡的决断。
  他这几年著书立说,虽也有拿得出手的著述,但还有什么比这首风骨硬挺的山水诗拿来当敲门砖更妙?
  至于得罪人……他已经落到这个地步了,还怕什么得罪人!再说就算原作者出来站在他面前又怎么样?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和他这个一度受重挫的名士比起来,谁的话更可信?
  过去的关系他只是不动用而已,一旦动用,他轻易就能找出一堆证人!
  正因为这么想,邱楚安只当越千秋不存在,对赵青崖略拱了拱手,便沉声说道:“相爷,我朝代卫立国,至今已经有百年。当年编纂卫史的几个史官,多数都出自世家,于是也不知道多少文苑英华,今人竟是不得而知。我在家苦心十余年,著卫史文苑传补遗,为寒士张目。”
  此话一出,四座顿时传来了无数惊呼声,不少人看向邱楚安的眼神中便大见钦佩。
  历朝历代史书中总有文苑传部分,记载的是儒林中有名的文士。而大多数没有出仕,又或者出仕时间极短的人,自然而然把跻身其中作为人生目标。
  不论何时,能想到补遗文苑传的人,总是相当受人尊敬的。
  而越千秋则是嘴角一挑,心中呵呵。想当初你邱楚安和余泽云混在一起,不外乎是想抱江陵余氏的粗大腿,现在余家父子倒台,江陵余氏自然不会再理会你一个失败者,你就拿出一部所谓的卫史文苑传补遗,想对赵青崖为首的寒门党摇尾巴?
  哪怕邱楚安此刻双手空空,可人人都知道,他必定带了东西来,只要赵青崖开口说一句,那所谓的卫史文苑传补遗就会送进屋子。一时间,主位上的首相大人顿时享受到了集体注目礼的待遇,每个人都在思量首相大人会如何应对。
  “卫史补遗……名头不小,想把私史变成国史,野心更是不小。”赵青崖看到邱楚安那陡然色变的样子,他就淡淡地说道,“卫史重修是一件大事,我虽忝为宰辅,却也不敢一言决之,邱生若是有这雄心壮志,不如上书直言。本朝从来不禁处士上书,你大可往直中取。”
  此话明显是讽刺邱楚安行事不往直中取,偏向曲中求。这下子,四座嗡嗡嗡的声音就更大了。越千秋大略猜到,赵青崖恐怕是因为邱楚安通过冯昆造势游说,心中不喜,故而做出了如此答复,可当他看到邱楚安长叹一声,拱手行礼后转身就走,他却突然扬声叫了一句。
  “邱先生还请留步。”
  眼见邱楚安身子一僵,停是停下了,却没有转过身来,他就笑吟吟地说:“重修卫史这可是名扬千古的大好事,我回去一定好好对爷爷说说。毕竟,卫朝史书和典籍散佚这么多,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邱楚安才不信越千秋会如此好心,此时干脆硬邦邦头也不回地说道:“那我就多谢九公子热心了。”
  “不谢不谢。其实我更好奇的是,邱先生这些年卧薪尝胆,除了那首坊间传唱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还有什么别的佳作让大家赏析赏析吗?”
  不好!
  邱楚安只恨自己刚刚在没有打动赵青崖时,不曾当机立断拂袖而去,更恨自己在越千秋出口叫人时停了一停——因为只要他走得快,就不用面对这质疑了!
  然而,他除了买通冯昆通过那首诗造势之外,很难有机会见当朝首相,此时也只能按下懊悔,把心一横说道:“诗词小道,我已经多年不曾涉猎了,那不过是游戏之作!”
  “哦,原来是游戏之作。”越千秋不以为意地咧嘴一笑,这才站起身来,从旁边侍立的虎头手里接过了那个长盒子,“刚刚相爷问我今天送的什么礼,我卖了关子,可现在见到邱先生,我可就不敢再藏着掖着了。这是爷爷偶尔得到的卫朝一卷古画,赠给相爷赏析。”
  他亲自打开盒子,取出了里头的长卷,双手捧到了赵青崖眼前,又不由分说将其展开。等到赵青崖有些犹疑地接了右边的轴头,他就将画卷往左徐徐打开,等露出了最左边的题诗时,他方才露出了淡淡的笑容。
  而下一刻,就只听当朝首相大人喃喃自语道:“这画上的题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刹那之间,邱楚安就如同被烧了屁股一般,倏然一蹦转过身来。
第二百三十八章
天意在我
  当赵青崖出声之后,四座的其他人,也有不少惊呼出声。至于那些迟钝的,也有邻座反应快的人立时低声提醒。这样彼此商量提醒,很快,每一个人都用异常古怪的目光看向了邱楚安。
  卫朝的古画上,怎会有邱楚安作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邱楚安已经维持不住那古井无波的表情了。他恶狠狠地瞪着越千秋,声音透出了难以名状的痛恨和怨毒:“越千秋,你竟然一而再再而三毁我名誉!”
  “你有名誉可言吗?”越千秋懒洋洋地挑了挑眉,用气死人不赔命的声调说,“你是谁,我哪有功夫找你的茬?我吩咐我那些兄弟伙伴们去外头宣扬一首诗,谁知道竟然会冒出个不知所谓的人声称这是自己写的。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话用在别的读书人身上也许不合适,但用在你身上实在是合适极了!”
  “你……”邱楚安一口气上不来,险些被噎死。
  见此情景,冯昆只觉得面色煞白,可他已经上了贼船,此时要立刻跳下船实在是有些来不及。因此,抱着最后一丝侥幸,他强打精神质问道:“越九郎,你自己都说了喜武厌文,那为什么还会平白无故宣扬什么诗?你敢说不是和邱楚安有过节,于是故意坏他名声?”
  “谁说我是平白无故?我当然是有充分理由的。”
  越千秋一面说,一面指了指赵青崖手中的横卷,随即又斜睨了一眼虎头手中捧着的方盒子:“第一,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本来就是这幅古画上的;第二,我还在爷爷鹤鸣轩的故纸堆里,翻出这位大诗人写的其他诗,正打算印了出来给武英馆当教材。这不是很多人都嘲笑我的武英馆没底蕴,没老师吗?就算没底蕴没老师,可武英馆有谁都比不上的古籍!”
  说到这里,他就将刚刚还拿在手中的轴头塞到了赵青崖空余的另一只手里,随即才接过了虎头递过来的那个方盒子,轻轻屈指在盖子上弹了弹,脸上笑得越发灿烂了。
  “如果邱先生说,那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你写的,那我这儿似乎还有作者其他几首惊才绝艳的诗,你不如当场再吟诵一两首,让在座的宾客们开开眼界?”
  一般来说,要生生造出一个在如今这历史上不存在的人,那么就要连其生平一块造假,这实在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然而,卫朝末年那位幽帝实在太奇葩,几乎把历史上所有亡国昏君作过的死全部都来了一遍,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还一度效仿秦始皇焚书坑儒!
  而带队搜书烧书坑儒的,正是那位疑似出自弥勒教的戚悠然。
  最终,这位亡国昏君杀了不少反对他的儒士,烧了不少书,以至于卫朝以及前朝的典籍也被毁了很多,尤其是皇家和民间几处赫赫有名的藏书阁藏书楼付之一炬,到最后吴朝建国的时候,卫朝的起居注和实录几乎不剩几本,幽帝年间的更是完全找不到。
  要不是有这么一位奇葩天子,要不是卫朝末年的历史有大段空白和缺失,越千秋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把李杜元白之类的给硬造出来,还打算科普唐诗三百首……哦,三百首有点多,他自己都背不全,但三五十首传世佳作是绝对没问题的!
  至于别人是否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本朝那些修史的家伙是否故意漏掉这些名人,而杂谈笔记中不见这些名人,是否也属于政治打压故意遗漏……那不是一举两得吗?据越老太爷说,当年编卫史,本来就有一大堆人吃相难看,褒扬自己祖上和亲朋故旧,顺便贬低政敌。
  所以,他本来打算好好的——塑造几个生在前朝末年,出自草根,“被世家大族埋没”的诗人文豪,然后往武英馆捐一批诗集文集的孤本,骗一点嗜书如命的君子过来当老师!
  谁让邱楚安硬跑出来往自己脸上贴金!
  看到邱楚安面如死灰,看到越千秋笑容可掬,在场每一个人都盯着越千秋手中盒子,心里简直觉得今天这事儿匪夷所思极了。
  之前先是鄙视过那首“怨望诗”,紧跟着却又支持请邱楚安过来的监察御史闵志远同样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可他刚要开口打破沉寂,越千秋又说话了。
  “邱先生当然可以说,诗词小道,你自己从前作的诗未必现在还记得住。那我可以给你提个醒。嗯,我送给相爷的这本简版诗集里有一首《月下小酌》,我起个头念给你听听。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后头还有十句,你能记得吗?”
  “还有这一首《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后头还有八句,你能记得吗?”
  “还有这一首《宣州饯别》,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后头也有十句,你能记得吗?”
  “还有……”
  越千秋每次都是念一首诗的前几句,然后硬生生打住,这循环往复几次下来,邱楚安固然被折腾得心灰意冷,其他宾客何尝不是心痒痒的?能够被赵青崖召来参加这种文会的,大多是一时才俊,谁受得了一首听上去不错的诗才刚开始就戛然而止了?
  就连赵青崖本人,此时都想把越千秋这个恶劣卖关子的小子给掐死。终于耐不住性子的他重重一拍扶手,眼见得越千秋终于闭嘴,而邱楚安耷拉着肩膀,整个人失去了所有精气神,仿佛下一刻就会栽倒在地昏厥过去,他终究还是没有痛打落水狗。
  “好了,邱生想来是闭门著史,有些精神恍惚记差了,还请冯主事送他回去。”见礼部主事冯昆张大了嘴巴,最终不得不站起身来,垂头丧气地把泥雕木塑一般的邱楚安给拽了出去,赵青崖耐足性子等到人一出门,旋即立时合上了手中的画卷,面色不善地看向了越千秋。
  “送礼居然送一件留一件,你家老爷子凡事就爱卖关子的坏习惯全都给你学去了!还不把那盒子给我拿来?”
  “喏,这就送给相爷!”越千秋笑容可掬地把方盒子双手送上,见赵青崖打开之后,翻着里头那本散发着新鲜翰墨味的诗集出神,他这才轻咳一声道,“这是刚抄录好,还没来得及付梓的李太白诗集,只收录了《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我刚刚念过的三首诗,别的还来不及。”
  瞥了一眼四座宾客,他就摊手笑道:“至于原本,我爷爷打算捐献给武英馆。因为这书当年散落在外保存不当,所以爷爷正在请高手修补,大家要看原本,还得等一等。”
  “你说的这李太白是谁?怎么从来没听说过?”
  面对闵志远的质问,越千秋气定神闲地说:“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卫朝末年人士。那时被埋没无人知的,又何止一个李太白?所以刚刚邱楚安千错万错,唯有一句话是没说错的。卫史文苑传,实在是遗漏太多了。”
  “爷爷鹤鸣轩里的孤本书里,除了李太白集,还有别的,爷爷没时间一一看完,我小时候翻了记在心里,直到现在才确认这些诗不为人知,否则早就拿出来了。不过现在也不晚,爷爷说,捐给武英馆当教材正好!”
  说到这里,越千秋方才笑意盈盈地对赵青崖拱了拱手:“首相大人可有闲暇功夫,提笔为这卷诗集写个序言?”
  赵青崖连说话的功夫都没有,目光只停留在那仅有的四首诗上,心情着实复杂。可对他来说,相对于这四首个人风格鲜明独特,确实称得上一等一的诗,书中最后几页那洋洋洒洒上千字的李太白生平,这才是他最重视的。
  只有诗没有生平,怎能还原出一个活生生的人?
  一直留意着赵青崖的眼神,越千秋不禁轻轻舒了一口气。
  他没有当冒牌文豪的天赋,肚子里的诗掏光之后就会成为哑巴,所以最初也就打算用这些别人肯定没有的名篇,进行大规模古籍造假,把鹤鸣轩包装成一个大图书馆,给爷爷脸上贴金。现在阴差阳错变成了这样子,他自己都没想到。
  要不是幽帝的胡作非为,他怎么把几个这年头不存在的人嫁接到历史之中?要不是有人打算把他关进国子监读死书,他怎么会想到推出一个学生自治的武英馆,把这些诗文拿去当古籍捐献,一面当筹码,一面吸引师资?要不是邱楚安跳出来,这一出造势怎能如此成功?
  嗯,一切都是天意,绝对的!
第二百三十九章
鹤鸣轩出品
  当这一日赵青崖召集的文会散去之后,那一波三折的剧情立时传遍金陵城。
  邱楚安冒认《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固然彻底把这位曾经的名士钉在了耻辱柱上,可经由越千秋送赵青崖的一副卫朝古画和那本卫朝诗集,所谓的卫朝末年诗人李白,却一时间成为了无数人口中热议的人物。
  如果李白是今人,也许还有文坛才俊担心如此惊才绝艳的人物大放光芒,必定压得自个透不过气来,可既然是百多年前的古人,那还有什么可担心的?赞颂推崇一个古人,根本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没见人家赵相爷也赞口不绝吗?
  至于越老太爷的鹤鸣轩,更是转眼之间收获了无数关注。越千秋趁热打铁,从大年初四开始,印着鹤鸣轩出品,秦家书坊刻印的,和赵青崖手中那抄录版同款的李太白集第一卷,就这么突然上市,因为首相大人那场文会的加成效应,首批总共四百本竟被一抢而空。
  哪怕那薄薄的小册子里就只有四首诗……
  而同一天傍晚,摆在越老太爷面前的,却是纸张泛黄,墨迹却依旧坚挺,古色古香的一卷书。他非常小心地翻了翻,随即就抬头瞥了越千秋一眼。
  “倒还真是看不出破绽。”越老太爷挑了挑眉,意味深长地问道,“万一做这东西的人露出口风,那可不是小事。”
  越千秋笑嘻嘻地站在越老太爷背后,揉着爷爷的肩膀,“首先,秦家是因为有爷爷这门姻亲,这才能够有今天。对于只是商贾的他们来说,借着这些风雅的东西,把铜臭味洗掉一点,这是最划算不过的。第二,有谁给他们的好处,能超过我们越家?最重要的是,他们怎么能确定,咱们手里没有真正的孤本,正等着别人循着秦家这个破绽寻上来痛加反击?”
  “哦,照你这么说,我这鹤鸣轩里还真的是混进了前朝的孤本?”越老太爷犹如背后长了眼睛似的,伸出手把越千秋给抓了过来,使劲揪了揪小孙子的左颊,“小兔崽子,我的书几乎都是你影叔一本一本买进来的,你造假问过他了吗?”
  “当然……没有。”越千秋含糊不清地吐出四个字,等到老爷子松手,他看了一眼越影,这才理直气壮地说,“什么造假,这明明是影叔眼光好,从不识货的人手中搜罗来,这才放进鹤鸣轩的。从现在开始,金陵城里立刻就会流传一句名言。鹤鸣轩出品,必属精品!”
  越老太爷敏锐地察觉到了越千秋的言下之意:“照你这么说,之后还会有?”
  “当然,这还只是第一卷呢。”越千秋揉了揉左颊,这才若无其事地说,“否则我打着爷爷的名头去给赵青崖送礼干嘛?不就是为了借这位文坛领袖首相大人的东风?这下子,人人都知道爷爷的鹤鸣轩藏书多,又准备把这些古书捐给武英馆,到那时候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4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