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571

  糟糕!
  李纳只觉得脑际轰然巨响,也顾不得对人道一声谢,慌忙朝自己的直房奔去,一面疾赶一面在心中懊悔,之前因为连番事故太过匆忙着急,竟是忘了把那一张夹入书册的榜单给拢在袖中。万一为人搜寻了去,那他可就麻烦大到家了!当他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思进入二门时,却只见院子里正站着好几个垂手低头的内侍,自己直房的大门亦是敞开着。那一刻,他也不知道在心里念了多少声阿弥陀佛,随即三两步冲进了门。
  “裴侍郎……啊,高将军。”李纳故作不知连忙行礼不迭,可是怕什么偏偏来什么,见高力士笑眯眯地从他案头那一册书中抽出那一张折叠整齐的纸笺拢入了袖子中,他只觉得头皮发麻喉咙发苦,好一会儿方才声音干涩地问道,“不知道高将军今日到吏部来,所为何事?”
  “哦,是奉大家旨意,来取进士科的草榜,没想到李员外郎不在,若是空手而归,不免徒惹大家震怒,故而我就请裴侍郎陪我过来找一找,倒是三两下就找到了。”高力士冲着好容易才说动的裴漼拱了拱手,脸上满是诚恳的谢意,“说实话,还真得多亏了裴侍郎不吝相助。毕竟吏部乃是尚书省第一要地,倘若因此而乱了文书,那可就是我的不是了。”
  “这……”李纳使劲按捺着此刻那颗怦怦乱跳的心,挤出了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那书册之中夹着的,并不是正榜,还会有改动……”
  “那也不要紧。”高力士没理会李纳极其难看的脸色,微微颔首道,“既是李郎回来了,不妨随我一块回复圣命,如此若有改动,就到大家面前说。”
  尽管李纳今科岁举明显是捅了大篓子,但终究为吏部下辖,裴漼沉吟片刻便开口说道:“倘若方便,高将军可容我同行?”
  “吏部铨选,是裴侍郎和慕容侍郎分掌,可岁举之事,今科乃李员外郎所辖,事情如何,自是他最熟悉。裴侍郎日理万机,还是铨选最要紧。”
  捎带上李纳,是因为高力士指量此人必然顶不住天子震怒的压力,可裴漼这资历深厚的吏部侍郎就不一样了。此刻见裴漼踌躇之后,果然并不坚持,他便笑吟吟地请了李纳同行。把人从太极宫皇城带出去转大明宫,一路上他冷眼旁观,就只见李纳神情恍惚眼神闪烁,哪里不知道其心中七上八下。越是如此,他便越是一言不发。在这难言的沉寂下,除却平日早朝,从来就没有单独面圣机会的李纳憋到最后就再也忍不住了。
  “高将军,不知道陛下……心绪如何?”
  “这个我却不好说,总之李郎面圣之际小心一些就是。”
  这等于什么都没说——或者说,等于直接告诉李纳,天子心情极其不好。因此,当高力士进去,他等在宣政殿外候旨的时候,分明是在一月末尚属寒意尚浓的时节,李纳的后背却已经湿透了,那种寒意和湿意一阵阵地往骨头里钻,让他忍不住打了好几个寒噤。也不知道等候了多久,内中方才终于宣进,他进去的一刻,甚至连脚下都一度在轻轻颤抖,直到远远看见宝座上天子盘膝而坐,他这才勉强按捺住了,慌忙上前行礼不迭。
  不敢直视天子眼睛的李纳丝毫没有发觉,李隆基此时此刻的目光中满是愠怒。高力士带回来的并不单单是进士科草榜,还有几份策论卷子。其中既有草榜第一苗含液的,也有杜士仪和其他几人的。身为天子,他诗词歌赋无一不精,这从头到尾扫了一遍,文采之外的立意立时让他分出了高下来。因此,这榜单末尾的那个名字,此时此刻在他看来实在是可笑得令人发指。
  “李卿应该不是第一次主持贡举了。”
  “是,去年亦是臣知贡举。”
  “倘若你是第一次知贡举,朕还可以说,你是初涉此道,因而方才眼光失当,可你既是第二次,先有明经科将经史不通的葛四郎置之于上上,后有进士科将策论精到的卷子置于末第,朕真不知道是该说,是你昏聩无能,还是朕用人的眼力不过如此!”
  这极其尖刻的痛斥几乎让李纳几乎吓晕过去。俯伏在地的他只觉得浑身战栗,几次想要开口,可张了张嘴却连一句辩解之词都吐不出来。然而,上头的天子却显见并不打算就此作罢,突然声音又转而平和了下来:“策问五道,你选题不涉经史,而偏政治时务,这是为何?”
  “臣……臣是想帖经既然已经考了经义,所以……”
  “既是多政治多时务,那判卷时缘何又全然不顾高下之分?”
  “臣……臣是根据三场成绩判定的名次。”鬼使神差,李纳如此答了一句,可话才出口他就后悔了。杜士仪的帖经是十条皆通,而试赋亦是无可挑剔,若再加上那策论五道,按照从前经策皆通就可授甲第的旧例,多年少见的进士科甲第便又得人了!果然,还不等他设法再解释两句,突然就只听咣当一声清脆的响声。即便不看,他也知道必是皇帝发怒,失手砸碎了手中什么东西,一时竟是一声都不敢吭。
  “杜思温亲自在朕面前举荐的子弟,若是第一场帖经第二场试赋不通,他的老脸往哪儿搁?京兆府试帖经全通,试赋出众的解头,到了你这知贡举的考功员外郎手中,便成了今科省试最末一名,你居然还敢言说成绩乃是三场判定?”
  李隆基并非寻常太平天子,这许多年来,从祖母武后当权,到中宗时期韦后乱政,再到太平公主意图将他掀翻下马,各种情弊他都看得很清楚,岁举亦然。正因为如此,开元之初他用了王邱,将动辄上百的进士科及第人数减到了十七人,然后几任考功员外郎多数中平宽和,岁举不能说是绝对公允,至少也是相对公允,权贵请托和寒门人才总还能相对平衡。而李纳上一科取士二十五,这一科的名单却足足五十七,其中怎会没有猫腻!
  眼见得天子已经震怒难当,李纳两股打颤,心头彻底绝望了起来。他本能地想吐露出那些请托自己的权贵之名,不论王守一还是王毛仲等等,可在天子冷冽的目光下,他想起自家后院那些财货,以及那些人对比自己的权势地位,只能喉头发苦地连连叩头谢罪。
  见李纳匍匐不敢辩解,李隆基突然闭上了眼睛,却是没有再质问这名次之中的缘由,只淡淡地吩咐道:“力士,命吏部侍郎裴漼重新看进士科这榜上五十七人第三场的五道策论,重定前后名次。”
  只是重定前后名次?既不穷究后头的情弊,也不问杜士仪落在榜末可是另有缘由?
  饶是高力士一力在背后主导推动了此次的案子,这会儿也有些糊涂了。然而,窥见李隆基面色阴沉,他不敢多言,慌忙应声携了所有东西再往尚书省吏部而去。他这一走,李隆基立时不耐烦地撇下了战栗难言的李纳,径直起身拂袖而去。
  治世之下竟然出了如此纰漏,他的面子往哪里搁?敢做这种事的,一个两个必然都是他亲近信赖的那些人,否则李纳会那么轻巧受人请托?拔出萝卜带出泥,真的就此清查,还不知道会查出多少他不愿意看到的东西,还不如借此给这些人一个警告!
  想到这里,李隆基便停下了步子,随手招来一个内侍便沉声说道:“去中书门下传旨,吏部考功员外郎李纳举人不实,立贬沁州司马!此次放榜事,先由侍郎裴漼署理!”
  依照他的性子,恨不得就此将李纳杖杀于朝堂,可如此一来动静就太大了!贬了此人后,日后再以其他理由处理就行了!说起来,武惠妃就曾经对他说过,楚国夫人杨氏常常进宫,言说近来外间流传进士多少钱可买到一个,他总是置之一笑,如今看来虽未必全然是真的,可也不见得真是笑谈!
  “去传杨思勖!”
  此等事让外臣去查,一则走漏消息,二则难以放心,还是交给忠心耿耿的杨思勖来得好!
  传到中书门下的天子旨意,宋璟和苏珽二相并没有觉得太过意外,却也不约而同不多谈。而下头的那些官员和胥吏,就不会如那两位宰相一般守口如瓶了。几乎就是在当天傍晚,今年知贡举的考功员外郎李纳被贬一事就传到了各处权贵宅邸,平康坊崔宅自也不例外。
  在崔家一住便是三四日的杜思温,闻讯之后便冲着杜士仪一笑道:“看似一个李纳被贬,可朱雀大门撕榜,惊动的是朝中上下。如此动静,迟早有人会知道,不止是因为一个葛四郎,也是因为你杜十九郎。这个状头,你已经十拿九稳,可为了这个状头,你今后的仕途路,恐怕不是那么好走的!如何,你如今是怨我,还是谢我?”
  “老叔公说笑了,解试省试,全都仰赖老叔公定计,否则我早就名落孙山,何怨之有?”
  “好,倘若你不是在曲江会上指苗含液是纸上谈兵,进而说有游历边地之意,而圣人没有面励贡士,期许甲第,我也不会出此下策!”杜思温这才拄着拐杖站起身,却是一字一句地说道,“不招人嫉是庸才,可如今一个个嫉恨你的都没个好下场,你这鬼见愁的名声在外,聪明人就该收手了。十九郎,我一致仕之人,能帮你的到此为止,接下来便看你自己的了!”
  紫兰殿中,当武惠妃得知李隆基竟是立时三刻就贬了李纳沁州司马,原本已经做好了趁热打铁一举进击打算的她顿时愣住了。好一会儿,她才对瑶光说道:“送个信给楚国夫人……今次之事,就这么罢了。”
  天子终究克制了怒气,如今还不是时候,不是一举发作的时候!她还需忍耐,就和当初她的那位姑祖母一样!
第185章
都堂唱第,状头登科
  明经登科榜文被撕,紧跟着是李纳的贬斥,这一连两桩来得太急太快,甚至于裴漼接手接下来的张榜事宜,京中公卿也一时措手不及,更不要说再一如从前去影响这一科的结果。于是,明经科榜单再张时,葛四郎葛庆璘已经落第,尽管其余几乎全都是保持原样,但此前发泄过的举子也多半没有再闹腾,接受了这个天子亲自干预的事实。然而,那些命运未卜的进士科举子们,就不像明经科的人那么淡定了。
  包括他们背后的人,一个个也都是心里七上八下。可一时半会,大多数人都抱着侥幸心思,没有轻举妄动。
  而王毛仲眼见葛福顺闭门思过,想起王守一此前的许诺和拉拢,此刻李纳被贬后却对此事不闻不问,尽管天子并未就此顺藤摸瓜查下去,生性精干的他越想越是不对。思来想去,他便豁出去求见了天子,免冠叩头涕泪交加地坦陈了自己曾经听王守一的话,因为长子王守贞与杜士仪有些龃龉,便生出了落人名次的实情。不但如此,他还反手把王守一收受人钱财,一口气让李纳放了七人及第的消息给直接卖了。
  正如跟从李隆基多年的王毛仲料准的,在杨思勖还没查清楚此事之前,他作为第一个出来认罪谢罪的,李隆基虽恼火,可也不过是劈头盖脸痛斥了他一番,事情就此轻轻揭过,几乎未损他毫分。不但如此,他还顺带可以从此和王守一离得远远的——纵使王皇后再把此前朱雀大街疯人溅血谶语以及劫杀杜士仪的案子安在他头上,天子也决计不会相信,算是消除了这个最大的隐患。唯一不利的是,他日后若再对杜士仪如何,落在天子眼中就很不好看了。
  “便当我大人不记小人过,不再和那小子一般计较!”
  出了蓬莱殿,王毛仲自言自语了一句,却见外间杨思勖带着几个内侍大步而来,他便有意停了下来,等人到了面前极其生硬而不情愿地行礼时,他方才嘿然冷笑道:“若是不情愿每每见了我便要折腰,日后你自己多建些战功,也换个大将军当当再说!只不知道,你今生可有如此能耐!”
  杨思勖遽然大怒,然而,当他忍气吞声进了蓬莱殿,在李隆基面前将所查出的实情一一禀告,尤其是王毛仲和王守一串通等等情弊全数倒出之后,本以为天子必然会对王毛仲的胆大妄为感到震怒,却不料李隆基只是微微眯起了眼睛,竟轻描淡写地说道:“果然如此!”
  “大家,如此弊案,若是就此放过……”
  “卿弓马娴熟武勇过人,可有些事情,你不明白。此事你颇有功,朕自会嘉赏,你且退下吧。”
  当杨思勖一肚子火气地出了蓬莱殿回到内侍省,恼火地将天子原话转述给高力士时,高力士听得王毛仲竟赶在杨思勖前头面过圣了,沉吟了好一会儿方才轻叹一声道:“老杨,是你晚了一步,那北门奴必然抢先一步自陈其罪,所以大家方才会不计前嫌。今次虽是大好机会,可再难撼动他了,来日方长!我就不信,下一次会抓不住他的痛脚!”
  二月初一进士科放榜之日,却是一个大晴天,再也没有前一阵子风雪日的苦寒。此前应试的举子们三三两两在朱雀门处验看了过所,便步入了皇城。这其中,那些在李纳处通过关节的乡贡举子们,多半神情紧张到几乎僵硬,少数没有的则是眉飞色舞。就好比韦礼和张简等人,说起此前行卷时去谒见李纳的时候,这位考功员外郎那生硬的官样面孔,便不禁嗤之以鼻。
  “举人不实,不过才贬沁州司马,真是便宜他了!”
  韦礼见张简义愤填膺说着此事,便不动声色地用胳膊肘轻轻撞了一下杜士仪,因笑道:“杜十九郎,这一次你又出名了!”
  “只可惜是恶名吧?”杜士仪耸肩一笑,见韦礼笑得幸灾乐祸,他哪里不知道这家伙在想些什么。京兆府解试之后一场大案,肖乐死了不算,家产亦是充公不少给他修宅子。至于这一次吏部省试就更不用说了,也不知道是谁宣扬出李纳原本打算将他杜十九郎置于末第,东窗事发后被天子一番痛斥,现如今由吏部实权贬到了沁州司马这种闲职,算是倒霉到家了。
  “我叔父说,杜十九郎你这人神了,谁碰谁倒霉。”韦礼笑眯眯地说出了叔父中书侍郎韦抗的原话,随即却又低声提醒道,“可如此一来,吏部选官你可得多费些功夫。裴侍郎不是你同门师兄的从祖兄吗?此次又是他署理张榜事宜,若这三年他都在吏部侍郎任上,你不妨多多走动。”
  “多谢提醒了!”
  尚书省都堂唱第,乃是开元年间省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知贡举,而试场设在尚书省都堂时的特色之一。相较于拥在那一张黄榜之下看中与不中,这唱第显然更加富有鼓舞和刺激的效果。此时此刻,数百名省试中过三关留到了最后的举子们云集于尚书省都堂之外,一个个异常眼热地看着内中一名胥吏从吏部侍郎裴漼的手中接过那一卷榜单,待到了门口处,由另一个胥吏相助长长展开,这才从尾到头高声宣读了起来。
  “开元八年进士科乙第……易州张放!”
  “并州柳吉!”
  “河南府窦先真!”
  之所以从尾到头,同样是为了增加人们的期待感。这一个个名字念下来,中第的不是喜极而泣,就是情难自禁地低吼一声以抒发心头喜悦。至于还未被念到名字的,则是以更大的期冀等着剩下的一个个名字。毕竟,倘若能排在更前列甚至甲第,那就简直是完美了!而在这一片死寂中夹杂着一个个欢呼的气氛之中,就连出身世家的韦礼,也不由得生出了几分紧张来。
  李纳那儿还好打听消息,可今次署理此科张榜事的乃是裴漼,那老家伙极不好打交道!
  这时候,他就只听一旁传来了杜士仪的低笑声:“落去时,两两三三戴帽子。日暮但候吟一声,长安竹柏皆枯死。”
  这几句一出,几个京兆府等第的举子全都一时纳罕,可众人都是心思敏捷之人,很快就明白了这意思是说落第举子出省门时的懊丧,一时都笑了起来,紧张之感大减。此时此刻,就只听上头突然传来了一个声音:“宣州张简!”
  刚刚还在和众人一块偷笑的张简一下子便懵了。蹉跎长安数载,去岁一朝得京兆府等第,今年虽是踌躇满志赴省试,可眼下真的得中,他却怎么都难以摆脱那说不出的虚幻感。直到接下来连报出的三个名字,都是和他同科京兆府等第之人,那两位一时忘情,搂着他的肩膀使劲摇晃,他方才醒悟到自己不是在做梦,脚下竟是一下子虚得直发软。
  须臾已经是报了差不多三十个名字,按照往年经验,一科也就是二三十人,此时此刻,原本已经轻松下来的韦礼也不禁表情凝重。尤其是身侧又有四个同伴一举登科欢欣鼓舞,他不禁舔了舔仿佛有些干裂的嘴唇,低声说道:“不会真的阴沟里翻船吧?”
  话音刚落,就只听京兆府韦礼的名字被那唱第的胥吏高声唱出,那一瞬间,平素还笑过别人考进士患得患失的韦礼忍不住脚下一个踉跄。倘若不是杜士仪在旁边搀扶了一把,他几乎也要站不稳了。还不等他尴尬地侧头道一声谢,就只听耳畔又传来了一个声音。
  “潞州苗含液!”
  杜士仪闻声亦是往苗含液那边看了过去,见其面上殊无喜色,他不禁为之一愣,待到须臾又是四五个名字,身边又是一片强自压抑的欢呼,他便醒悟了过来苗含液的懊恼,恐怕在于不得状头。而就在此时,那唱第的胥吏竟是顿了一顿,就在大多数人都认为今次唱第已经结束,甚至有落第举子唉声叹气预备转身往尚书省门外走时,却只听得这胥吏一下子提高了声音。
  “接下来,是今年进士科甲第!”
  “甲第,竟然今年真有甲第!”
  一时间,下头顿时议论纷纷,尤其是苗含液侧头看了杜士仪一眼,眼神中流露出了几分意味难明。众目睽睽之下,那胥吏便笑容可掬地高声唱道:“今岁甲第唯有一人,京兆府杜士仪!”
  此话一出,上上下下顿时一片寂静。不比制科甲第自唐以来几乎绝无仅有,进士甲第有时候几年都不出一个,有时候一年却能出两三个,然而这几年来最近的进士甲科,却已经是开元三年的事情了。
  杜士仪年方十七而取进士科甲第,并一举夺下状头,如此年纪,可以说是国朝绝无仅有!
  “杜十九郎,恭喜恭喜!”韦礼有意当着苗含液的面大声嚷嚷道,他起了个头,其余人等亦是纷纷道贺不迭。杜士仪少不得一一谢过,这边厢登第者弹冠相庆,落第者失望而归,正乱糟糟的时候,就只听一个胥吏喝道:“裴侍郎见各位新郎君!”
  随着这声音,正是吏部侍郎裴漼缓步出来。他生来威严,那利眼环视众人,一时无论是及第还是落第举子,人人竟是不自觉地低下了头,少有人敢和他对视。见寥寥数个敢于从容接他目光的人,便有一个年岁极少的白衫少年郎,想到前时奉旨查看所有策论时的惊讶,他便沉声说道:“今岁我奉旨查阅第三场策论,因国初之政,以经策定本岁进士科名次,因京兆杜十九郎经策全通,因而置其甲第。其诗赋本有赫赫之名于两京,想来无人会有异议!好了,唱第已结,主司李纳已经贬斥,今岁拜见主司也就不必了。明日诸位云集于此过堂拜相,此刻便散了吧!”
  眼见得裴漼言简意赅地说完,就此施施然出了都堂折去自己的吏部衙署,众人你眼看我眼,散去之时,杜士仪和韦礼张简等人重新聚在一块,见彼此脸上全都挂着笑容,若非顾忌这是尚书省重地,他们几乎就要齐声大笑起来。
  等第十人全数登科,而且还豪取状头甲第,今岁京兆府可谓是大获全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