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0/571

  等到进了念珠厅,眼见得那种人人紧盯的架势,他只觉得后背寒意凉气越来越重。众目睽睽之下,司法参军事岑其勉强镇定地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干涩不已的嗓子,随即便一本正经地说道:“尔等先将那一夜的情形一五一十如实招来!”
  不等下面有人答话,杜思温便淡淡地说道:“刚刚我瞧过,那些记录崔氏这些从者的卷宗倒是细致入微,眼下问得这般笼统算怎么回事?岑参军也不是第一天当这个司法参军事了,这里总共七个人,让他们人人说一遍,便是到明日天明也未必说得完!只挑为首的先问,余下的押下去看着,回头若有可疑处,再叫了他们一个个来问,两相印证,不就知道孰是孰非?”
  岑其这么一丁点小心眼也被杜思温一语道破,那青白的面皮一时变得紫涨了。然而,休说杜思温即使致仕也不是他能惹得起的,一左一右同样传看过卷宗的姜皎和王守一亦是面色阴冷地盯着他,他只能让人将其他人暂时押下,硬着头皮拿过那赤毕等人两日两夜间录过的卷宗,逐条开始查问肖乐。
  他原本还指望着肖乐既然和外头通过消息,那么应该会做好准备,可谁知道他问过肖乐缘何夜晚出城,缘何到那破庙附近,究竟是谁烧了那座破庙之时,听肖乐一口咬定是杜士仪的那些从者烧的,杜思温突然又冷不丁插口问了一句话:“那废弃的土地庙,我让人去瞧过,火油痕迹极其明显。你既说是杜十九郎使人烧的,崔氏五个从者都在这里,是谁人携带的火油,又是谁点的火?”
  他说着便头也不回地对身后杜文翰说道:“十三郎,你带一个差役出去看着那几个凶嫌,以防有人给他们传递消息。将这同样的问题再问那六个人,然后一个个让他们进来认一认,看看他们指认的可一致!”
  姜还是老的辣!
  瞧见岑其强自镇定,而肖乐已是一瞬间面如死灰,当杜文翰依言领命随手指了个差役拎着人大步走出去的时候,杜士仪登时心头大振。而杜思温见赤毕几人泰然自若地罗列肖乐跟前,而肖乐在挣扎再三之后,突然辩称当夜光线不好看不分明的时候,他突然笑了起来。
  “虽不及今夜十五星光灿烂,明月当空,可十二那一夜的月亮我记得也不错,那时候我正在朱坡山第邀友人饮酒,记得清楚。更何况,趁着点火时的火光,若连脸都看不清楚,你又凭什么指认是杜十九郎的从者点火烧庙?信口雌黄,居心叵测!”
第155章
你方唱罢我登场
  岑其的拖延让姜皎和王守一都很不耐烦,两人身份尊贵,谁也不是为了这么一桩小案子来的!
  因而,杜思温突然插口,然后抓住一处穷追猛打,一时揪出了狐狸尾巴,两人非但不觉得突兀,反而都觉得这才该是正理。生性咄咄逼人的王守一更是看着冷汗涔涔的岑其,声音冷峻地说道:“如此容易的关节都不知道,还当什么司法参军事!”
  而姜皎则是看也不看岑其,直接冲杜思温笑着拱了拱手道:“朱坡京兆公,心如明镜台,果然名不虚传!”
  “楚国公晋国公言重了,我一介老朽而已,只是护个犊子,这才勉为其难动动脑子而已。岑参军只不过是脑袋一时僵了,这会儿应该想明白了吧?”
  尽管杜思温这语带讥诮的话让岑其又难堪又羞辱,可事到如今,那些好处也罢,承诺也罢,再去周顾只会把自己的前途甚至性命都一块葬送掉。因而,他只能深深吸了一口气,立时就着杜思温刚刚打开的突破口穷追猛打。果然,肖乐等人固然串通商量过某些环节,可和杜士仪等人本就占着当夜一个理字,只要商量那些在伏击时受伤的细节就行了,而另一拨人要做的却是颠倒黑白,众多庞大的细节哪里这么容易弥补?须臾之间,众多供词错漏百出惨不忍睹,就连姜皎和王守一都哧笑了起来。
  终于,发了狠的岑其深深吸了一口气,拿起一纸来疾书数字,命人掣去呈给源乾曜,不消一会儿,等那差役拿了回文来,他立时厉声喝道:“源翁已经看过我这立案,业已签押同判,来人,把这些满嘴胡言乱语的凶嫌拖下去,给我拷讯,先讯杖六十!”
  话音刚落,王守一便阴恻恻地添了一句:“今日朱坡杜公在此,若是要在拷讯上玩什么花样,那行刑之人便等着反坐吧!王奇,你去外头看着,不要让人从中弄鬼!这是大案子,不是那些小案子,也不必非得按照拷讯三度,讯杖二百的规矩,先把事情问出来要紧!”
  王守一如此说,姜皎也就淡淡地对身后从者同样如此吩咐了一句。等到那两人出去监看,须臾之间,便只听外头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杖杖着肉声。
  此刻身在屋子里,外头那杖杖着肉的声音一时听不清打的是臀是腿是背,然而,那些寂静夜色中清清楚楚传来的声音,已经由最初的只有杖肉声,渐渐混杂进了呻吟、惨哼和痛呼,渐渐又有一二吃刑不住的发出了惨嚎,他听在耳中,却心硬如铁毫不动摇。
  若非他素来警惕,而赤毕又是谨慎仔细的人,再加上事后筹划不惜自伤,此刻兴许连命都没了,哪还有工夫同情这帮不把人命当一回事的凶徒?
  “我说,我都说,别再打了!”
  “齐四,羽林卫的脸都给你丢尽了!”
  “就这么点苦你都熬不住,你这个蠢汉!”
  “闭嘴,我只是鬼迷心窍拿了那两贯钱给肖头儿办事,凭什么出了纰漏还要一块顶!”
  一轮拷讯也不知道打了多少,外头突然传来了一个嚎叫,尽管后头跟着两声喝骂,但那人却反而更加提高声音反骂了回去。这时候,再不敢拖延时间的岑其立时吩咐把人带上堂来。不多时,就只见两个差役一左一右架着一个汉子上了堂。不过是这么一小会儿的功夫,此人已是面色灰白满头大汗,当被撂下跪倒的时候,站在杜思温身后的杜士仪能够清清楚楚地看到他背上臀上和双股之间的斑斑血迹,显然这讯杖拷问时,臀腿背都受了不轻的伤。
  然则此时,听得外间那些声音为之一停,王守一竟还先开口问了那押人上来的差役一句:“打了多少?”
  “回禀晋国公,已杖二十。”
  “才打了二十而已,还未过半呢。此人愿意招认,其他人却还没开口,且继续拷讯,五杖停一刻,让他们喘口气!”
  见王守一仿佛是说着一桩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似的,那差役不禁抬头看了一眼岑其,见其面色僵硬地微微点头,他只能连声答应退下堂去。不消一会儿,外头便又再次传来了行刑声和惨呼声。在这种决算不得美妙的环境中,那跪在地上的齐四一时更忍不住微微颤抖了起来,当上首传来啪的一声重响,他只觉得受伤最重的大腿传来了一股痉挛的感觉,竟是几乎瘫倒,本能地开了口。
  “我是左羽林卫军卒齐四,只是受了肖头儿两贯钱好处,所以才跟着他出城办事!他说是报复仇家,又是我顶头上司,我不曾多想,一切都是听命行事……”
  话还没说完,杜思温便似笑非笑地再次出口问道:“听命行事?那是如何找到的那土地庙?”
  “起初并不知道人住在土地庙。我等原本停在渭河边上另一座旅舍,是因为有信来报说人会过来,这才打算守株待兔,可许久却不见人来。”听到外头已经有人的惨嚎渐渐弱了声息,齐四不禁又打了个寒颤,“后来也是肖头儿赶回去对报信那旅舍的店主好一通臭骂,我这才知道,不但那家旅舍,从洛阳到长安的官道附近,好几家旅舍都得了吩咐,若有如此一行人来就挡在门外。我还听到那店主说什么画像比照,应是有人把杜郎君的画像给了他。”
  这一次,杜思温再次眉头紧皱。见岑其那脸色发僵的样子,他也懒得指望这位司法参军事了,索性越俎代庖地问道:“城门自下午未时过后便紧急戒严不许出入,你等又是什么时候出来的?而你说的那肖校尉如何知道,他找的仇人不早不晚偏是这时候到长安,非得投宿一夜才能进城?须知灞桥的桥吏,可不曾见到有人一直在那里傻等!”
  无论姜皎还是王守一,都不是为了这小小的案件而特地大晚上赶到京兆府廨的,此刻杜思温区区几句话问到了他们的心坎上,两个人几乎同时身子前倾,目光都盯在了齐四身上。
  然而,齐四又不是肖乐这般在外自称葛福顺小舅子,又颇得王毛仲信赖的人物,他哪里想到自己此刻吐露的每一句话,都会让人掰碎了分析,因而使劲吞了一口唾沫就讷讷说道:“我等是未时前头就出城的,一直就在渭河边上那旅舍休憩,并未有人守候在灞桥。肖头儿只说从洛阳到长安,前一日大清早东都开城门之际出发,到长安必定是下午。只要是未时过后才抵达城外灞桥,就休想进长安城,总得寻一家旅舍投宿。”
  此话一出,姜皎和王守一同时霍然起立。然而两人对视一眼,却同时看向了杜思温。姜皎更是笑容可掬地拱了拱手道:“杜老府君,亏得你利眼明心铁口,这才问出了端倪。接下来不如继续问个清楚如何?”
  “这……老夫何德何能,先头只是越俎代庖罢了,还是让岑参军问吧。”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杜思温哪里不明白这两人是何用心,不过是想借着自己来问清楚朱雀大街那死了的疯子,和这拨凶嫌可有关系,以及最重要的幕后主使罢了。然而,他这一大把年纪却为了杜士仪这晚辈后生抛头露面,却不愿意搅和到后妃之争中去,因而他一面打哈哈推辞,一面在心里计算着时辰,暗自不住埋怨该来的人来得太晚。就在姜皎和王守一连番上阵劝他担责,他着实有些招架不住的时候,突然只听得刚刚又是五杖行刑完毕,原本只余下惨哼阵阵的外头,突然又是一阵哗然。
  今夜这连番变故,已经让岑其连怒喝的力气都没有了。他只是皱了皱眉,随即有气无力地问道:“外间又是怎么一回事?”
  他身侧一个差役快步出去,不消一会儿便面色发白地进来,镇定了一下心神方才吞吞吐吐地说道:“右……右监门卫杨……杨将军来了!”
  这还有完没完!
  岑其只觉得喉头不止发苦,还有一阵一阵的腥甜直往上冲。很快,起身相迎的他便看到了那位赫赫有名的宦官勇将。若不是其下颌无须,乍一看去那壮硕的身躯和寻常武将没有什么分别。而杨思勖只随随便便点了点头,就把目光移向了这念珠厅上的其他人,王守一和姜皎他自然不陌生,而杜思温他却端详了片刻才隐约记起来。想到自己得到高力士暗中知会的讯息中,竟说凶嫌出自北门禁军,一直以来受够了王毛仲腌臜气的他立刻冷笑了一声。
  “圣人让我来瞧一瞧,敢于在京畿地界杀人放火的,究竟是何方神圣!”
  面对这位性情暴烈的宦官,杜思温不等旁人反应过来,便笑容可掬地说道:“杨将军既然是奉圣人命而来,不妨先听人解说解说刚刚卷宗情形,然后亲自审理如何?”
  这话若是换成高力士,必然不会轻易接下来。但杨思勖为人粗疏得多,他恨不得把平日里那些闲气全都撒在这些北门禁军头上,一时想都不想便点头说道:“好,那我可就当仁不让了!”
  “由杨将军在,必然可以主持公道。十三郎,十九郎,搀扶老夫一把。老夫可是坐得整个人都有些酸疼了,这会儿打算去瞧瞧京兆公源翁,不知可方便?”见王守一和姜皎瞅了一眼杨思勖,全都打哈哈说杜公自去,杜思温便由得杜士仪和杜士翰左右搀了自己,慢吞吞却异常有力地出了门去。
第156章
最是护犊京兆公
  正如杜思温所言,今夜不但星光灿烂,而且时值八月十五,天空中恰是一轮满月。此刻走在皎洁的月光下,杜思温脚下步履颇有些蹒跚。因府廨差役,多数都齐集到念珠厅听候调遣了,这会儿只有杜士仪和杜士翰兄弟一左一右搀扶着他,念珠厅那边的喧哗渐渐远去,余下的只有三人的脚步声。
  “十九郎,从前我带着你最初出入那些王侯公卿之家,只觉得你实在是太木讷了些,除却吟诗作赋的时候神采飞扬,其他时候的应变都远远不及。没想到,你在嵩山求学数载,别的学到了一大堆不说,就连胆子竟也是大大见涨!”杜思温突然停下了脚步,侧头直勾勾地盯着杜士仪,旋即一字一句地说道,“你看看那念珠厅中,此时此刻汇集了多少要紧人物?要不是我退得早,恐怕马上就要对上那位霍国公王大将军了。”
  “小子只是不愿意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罢了。”杜士仪话音刚落,见杜思温背后的杜士翰对着自己一个劲竖大拇指,他不禁莞尔,旋即才诚恳地说道,“累得老叔公特意从朱坡赶到长安城解围,小子感激不尽。”
  “你要不是赶上了府试,而且听说场场告捷,我才不来!护犊子也得是看人的,我这张老脸不及从前了,用一次少一次。要不是和宫里那位通过消息,我也不会这般贸然掺和,幸好杨思勖来得及时。”杜思温没好气地将右手拐杖丢了给旁边的杜士翰,见其苦了个脸捧也不是,拄也不是,他便笑呵呵地说道,“十三郎,你既是一心一意要当你的游侠儿,这点力气总该有!记住,不许磕着碰着半点,否则回头照原样儿给我雕一把拐杖来。”
  说到这里,他方才丢下杜士翰,示意杜士仪搀扶自己继续往前。终究是当过一任京兆尹的人,他对于这京兆府廨极其熟悉,指引杜士仪东拐西绕好一会儿,最终便到了一座六角攒尖亭。到亭中席地坐下,他便看着杜士仪说道:“你知道你这一次做得有多凶险?”
  “原本还不尽知晓,然则到辅兴坊玉真观见过贵主,得知我被拦在城门外的缘由,我就隐约有了些猜测。”
  “你这三天一心一意要应试,不知道也不奇怪。只不过,别看此事显见已经翻不过来,但壮士断腕,别人自然做得出来。而经此一事,你得罪的便是整个北门禁军,对你将来为官来说,殊为不利。”
  “当时拿到那几个凶徒,杀不得放不得的时候,我就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杜士仪苦笑一声,但旋即便坦然说道,“开罪也好,得罪也好,视我如眼中钉也罢,至少那些太过明显的手段,却是不能再使出来,否则以今日这桩案子闹得满城皆知的地步,若再有这种行刺劫杀,谁都知道谁是幕后黑手。至于将来……倘若连眼前都过不去,哪里还有什么将来?此次若不是崔氏护卫我赶回来的人中,都是赵国公昔日心腹,智勇双全,我就连命都没了。”
  “你呀你呀。”杜思温惋惜地摇了摇头,然而,想想此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王家哪个无法无天的小辈越过长辈捅出这样天大的窟窿,他反倒觉得杜士仪这胆大包天至少来得比那位省心。趁机又仔细询问了杜士仪这三场府试考得如何,甚至特别拣选那一首《九德赋》以及论府兵制的策论让杜士仪诵了一遍,他便若有所思地轻轻捋了捋下颌胡须,随即突然也不用杜士仪搀扶,就这么站起身来。
  “老叔公?”
  “既然是用来见源老头的借口躲出来的,不去见一见那位同样在躲清静的京兆尹,那怎么行?”
  当得知杜思温带着两个侄孙已经到了的时候,京兆尹源乾曜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深深的无奈。杜思温在朝为官的时候就是个最不好对付的老狐狸,执拗起来比石头还硬,狡猾起来比油还滑,今天这京兆府廨成了一拨又一拨人莅临的炭火堆,他这病遁的人分明躲开了,可还是拦不住这位明里说来给杜士仪撑腰,关键时刻却拉着人躲了个干干净净的朱坡京兆公,更何况人还大喇喇地说是来探他的病!
  此时此刻,已经到了好一会儿的李林甫便在旁边轻声问道:“源翁,我先回避回避?”
  “不用回避了,朱坡京兆公最会抓把柄钻空子,我如今老了,未必有你的急智。哥奴,你留在旁边给我提个醒。”说到这里,源乾曜又有些无奈地说道,“之前十六郎说你和你舅舅楚国公吃酒,他分明已经吃醉了,却还是和撵兔子似的赶到了京兆府廨,也不知道今天究竟要惊动多少人!”
  “至多还有个王大将军,其余的人应该不至于在这犯夜之际赶过来。”
  李林甫原本对这事情就极其关注,不过顺着口气做个回避的样子,源乾曜既是留人,他当然就势侍立在卧榻之侧。须臾,他就只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在左右两个年轻人的搀扶下进了屋子,虽则瞧着年纪已经七十开外,但只看那红光满面精神矍铄的样子,就知道这着实是个老而弥坚的老滑头,因而他瞥了躺着装病的源乾曜一眼,立时笑容满面地迎了上前道:“杜公来了。”
  “啊呀,是李十郎啊。”杜思温抢在李林甫自报家门之前,就先叫出了人来,随即便笑眯眯地说道,“源翁这一病,东都儿孙都尚未赶来,总算是有你在旁边陪侍,真是孝心可嘉。对了,源十六郎呢?”
  听杜思温直截了当问起了源光乘,源乾曜哪里还不知道这老家伙倚靠当年当过一任京兆尹的人脉优势,躲在暗处把该打听的都打听完了,自己要是一味装聋作哑,只会让人笑话。于是,他便侧了侧身子,等到李林甫知情识趣地低头弯腰把他搀扶了起来,他方才半真半假地带着几分疲态说道:“杜兄逍遥啊,这致仕归山,如今这气色反而好过当年!”
  “朱坡人杰地灵,当然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杜思温笑眯眯地在卧榻前一方坐榻上坐了,却是闲适自如地一腿下垂一腿盘起,“咱们也不是外人,且容我放肆些坐了。”
  谁和你不是外人!
  源乾曜暗自腹诽,但目光须臾便落在了杜思温身后那两个年轻人身上。那个高大魁梧显见是练武的儿郎很快就被他放在一边,而那个一身白衫上还带着风尘以及血迹的少年郎君,他却是端详了许久。
  不止是他,曾经去过嵩山下征书的李林甫,也有些好奇地打量着杜士仪。尽管已经两年多了,当年的所见人物他已经没了多少印象,可这会儿仔细看去,他还是依稀记起了那个找借口搪塞他的少年。
  当年只是耍花腔,如今搅动的,却是宫内朝外一场大风雨!
  源乾曜审视完了,便干笑道:“杜氏儿郎,果真是不凡啊。”
  这一句话一语双关,然而,刚刚示意杜士仪和杜士翰齐齐拜见过之后的杜思温却仿佛听不出来似的,眼睛笑得全都眯在了一起:“当然是不凡,杜十九郎万年县试夺下魁首,今次京兆府试之前洛阳长安奔波了一个来回,回程还遭人劫杀,如此波折却非但赶上了,而且听说府试三场,每一场都无可挑剔。别人是白首难帖经,他却把别人一考数个时辰都答不上来的十道经义,顷刻之间全数帖出,怎不叫我这长辈欢喜?”
  “唔……当场考问的事情我也听说过,能把九经倒背如流,着实难得。”迫于无奈,源乾曜只能不情不愿地接了一句。
  “至于第二场试赋,能够让当年进士科及第,素有文名的试官蓝田县丞于奉令人抻纸,站在其身侧几乎看他写完了全文,这水准如何不问自知。第三场策论亦然,比其余人等早了将近两个时辰交卷,昔日积累之丰可见一斑。源翁虽非试官,却是当今京兆公,今岁京兆府试,还请明允判卷才是。”
  源乾曜也好,李林甫也好,甚至连跟着杜思温前来的杜士仪,都以为这位朱坡京兆公此来的缘由,是为了念珠厅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那桩案子,谁都没想到竟然直奔今岁京兆府试而来。尤其杜士仪还记得杜思温当初曾经明明白白地对自己说过,因京兆杜氏请托人情的实在太多,已经放话今岁不预科举事,如今却突然如此破例,回头传扬出去必然是一场极大的风波!
  “杜兄竟然是为了杜十九郎的府试而来?”
  源乾曜顿时为之愕然,一旁的李林甫亦是轻咳一声道:“今岁京兆府试,太原王十三郎不幸缺席,其余虽有才俊,却不及杜十九郎名声赫赫,更何况今夜这一桩案子便是杜十九郎的关系方才得以揭出,今岁解头怎会旁落?杜公大可不必担心就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0/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