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5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22/571

  “我哪会担心重蹈哥舒翰覆辙,我担心的是,如果安禄山一味据洛阳城而坚守,攻起城来岂不是要死伤惨重?”仆固怀恩一面说,一面掰着手指头算道,“安禄山从幽州和渔阳两路出兵的时候,总共十五万人,号称二十万,一路打下来没折损多少,唯有崔乾佑这一路四万大军直扑长安后,在我和子仪的截击追击之下溃退败北,估计逃回洛阳的只剩下数千。而河北大乱,史思明蔡希德又率兵四五万火速回去平叛,也就是说,安禄山手中至少还有五万人!”
  尽管仆固怀恩计算时的动作仿佛有些孩子气,但郭子仪却没工夫去打趣他。一想到这五万人万一龟缩于洛阳坚城之中,不但会让己方陷入攻城的泥潭之中,而且还会无限期拖延战役的进程,同时让洛阳百姓继续陷于水深火热的泥潭之中,他就觉得大为棘手。突然,他眼睛一亮地说道:“如果能令河东兵马从太原出击又如何?一路虚,一路实,如此就可以声东击西,打安禄山一个措手不及!”
  “王承业此人,胆小如鼠,却又贪图功劳。我们离开长安时那一封来自太原的战报陈情,想必你们全都看到了。竟敢把我安北大军突入河北道的功劳算在他头上,这个王承业如果还坐在河东节度使的位子上,哪怕他出兵河洛,我也要担心这一仗会不会被他打得不成样子!”
  杜士仪说到河东节度使王承业,竟是露出了森然怒色。火线提拔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顶多只能说是平庸,可王承业就简直是昏庸无能,胆小贪功!他示意仆固怀恩和郭子仪随自己进入城楼中,亲手摊开一张都畿道以及河南河东道的地图后,他便在河阳桥上重重一点,随即看了看身边两人。
  “从太原出兵,经潞州上党郡、泽州高平郡,过河阳桥就能够直逼洛阳。此前张介然在武牢关失利,最终不得不退守洛阳的时候,就曾经烧毁了河阳桥,安贼入主洛阳之后,没有抓到张介然以及东都留守李憕等人,在尚未得知都播并未依约进军河东的情况下,他对王承业不屑一顾,当即就将河阳桥修复了,令蔡希德驻兵怀州河内郡,如今蔡希德回兵河北,怀州诸军极其薄弱。怕就怕现如今得知我大军进犯,再次焚毁河阳桥,以断绝河东兵马。”
  “据说濮州东平太守吴王在安禄山兵进河洛时,曾经在濮阳组织兵马抗击,而河洛亦有另外一支义勇军神出鬼没,让叛军寝食难安,不知道能否给他们分别送信,令其设法保住河阳桥?而大帅以右相之名,严令河东节度使王承业出兵?”
  郭子仪提出的这样一个建议,在仆固怀恩看来也是上上之策,可那支义勇军连叛军都抓不着踪迹,他们应该如何调度?而更要命的是王承业这样一个贪天之功的小人,又会不会龟缩不出?于是,他对郭子仪的建议只能摇头。
  “老郭你说得容易,可做起来却难。”
  “义勇军的位置暂时不明,恐怕难以联络。前河东节度使裴休贞如今闲住绛州,那里是河东裴氏的根基,我已经派人送信给他,希望他能够去见王承业,劝说其出兵河洛。如若不能……”杜士仪微微一顿,随即一字一句地说道,“那就只能寄希望于河东兵马能够凭着一腔血性,搬开王承业这块碍眼的石头了!”
  杜士仪这番话中,分明透露了不可动摇的决心,仆固怀恩顿时大喜过望:“大帅说的是,就应该如此,那王承业既然不听指挥,就撤了他!”
  郭子仪对于王承业也并没有什么好感,唯一担心的便是朝中反应,可想想如若王承业贻误军机带来的严重后果,他到了嘴边的话最终还是吞了回去。多打一天仗就会多死无数人,为此一定要速战速决,即便毁谤加身也在所不惜,这是杜士仪一到潼关之后,对他交心时说的话,他至今想起还觉得五味杂陈。因此,对于仆固怀恩至今还称呼杜士仪为大帅,而不是相国这个问题,他竟是根本没察觉到。
  “报!潼关之外有自称河洛义勇军的信使求见!”
  “这还真是来得及时!”
  杜士仪顿时大为振奋,立刻开口吩咐道:“就带到这里来!”
  然而,等到那个风尘仆仆整个人都笼罩在一袭灰色大氅中的人被带上来时,当其一解下风帽,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便同时发出了一声惊咦,杜士仪亦是遽然色变:“张耀,怎是你?”
  “看来,小郎君应该还来不及把消息禀告相国吧?此前安贼叛军从渔阳和幽州两路出击之后,担心河洛战事不利,虎牙就向小郎君主动请缨出了潼关。他临行前见了贵主,贵主就二话不说,带着剩余狼卫离开了终南山玉华观。如今整个河洛的义勇军总共有将近五千人,若非贵主凭宗室之名振臂一呼,也不会有这样的声势。”说到这里,张耀见郭子仪和仆固怀恩满脸震惊之色,她便解释道,“我家贵主,便是昔日和番奚族,而后退居云州的固安公主。”
  固安公主这些年来住在玉真观,深居简出,分外低调,郭子仪和仆固怀恩对于这样一位昔日和番公主全都没什么了解,顶多只隐约听过那些从前的传闻。可眼下张耀所言实在是太过匪夷所思,一想到在天子宗室仓皇西逃之际,这样一位挂着宗室之名,其实却和皇族没有半分关联的女人挺身而出,他们全都不由自主生出了一股敬意。
  “阿姊实在是太乱来了!”
  杜士仪忍无可忍地迸出了这么一句话,心里把杜幼麟大骂了一顿。这样重要的事情,竟是没有及早地告诉他!如果早知道如此,他绝不会在长安逗留这么久,早就率大军出潼关入河洛了!而郭子仪和仆固怀恩陡然听到杜士仪冒出这么一个称呼,不由得交换了一个眼神,同时为之大讶。
  张耀见杜士仪脸色阴晴不定,少不得又解释道:“贵主说,国难当前,人人当尽心。她一到河洛,就先行协助宋山主撤离了嵩山草堂的人,又封堵了通往草堂的路。而卢大郎裴三郎则是自告奋勇进了东都,负责在城破之时安置东都留守李憕等人,等待他日伺机内应夺城。贵主而后利用身份之便招募义勇军抵抗叛军,同时组织民众避难,这是她和那两位早就商量好的。如今,贵主已经联络上了濮州东平太守吴王李祗,预备分头进兵。”
  既然谈到军情,郭子仪和仆固怀恩也不再纠结刚刚听到的称呼问题,杜士仪更是招手示意张耀来到了长案上那一幅巨大的地图面前。
  发间银丝密布的张耀沉着地说道:“今年河南关中一定会耽误了春耕,收成恐怕根本不能指望,如此江淮转运就至关重要。所以,叛军之中此前有人提出往东南进兵,夺取运河沿线粮仓,如若不能运走便立刻烧毁。所以,贵主联络吴王的意思是,由义勇军主攻雍丘,只要能夺下此地,叛军就不能往东南进兵运河周围的重镇,便可确保粮食供给,也就相当于断绝了叛军的补给。而吴王则是从濮州出兵,趁机收复灵昌郡,这样,就能把叛军挡在黄河对岸。如此一来,河洛叛军以及河北叛军就被从中割断,正好各个击破。”
  杜士仪深深吸了一口气,暂时把固安公主身处险境的事情丢在脑后,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好,便从阿姊之议。我将立刻兵出潼关,牵制叛军主力!”
第1169章
巨败之后鞭文武
  当初哥舒翰大军败退回潼关,叛军终于杀入洛阳的同时,安禄山得知李亨已死,李隆基失尽人心,登时大喜过望。他本待直接在洛阳预备称帝事宜,可在麾下文武言说潼关无备,打下长安指日可待后,立刻心动了,当即便命崔乾佑为主将,田乾真和孙孝哲为辅,直奔潼关夺取长安。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不过是短短半个月,坏消息便一个个接踵而来。
  先是得知有兵马突入河北,直逼自己的老巢幽州,常山太守颜杲卿带头号召河北各州郡响应,驱逐叛军,重归大唐。他才先后派了史思明蔡希德十万火急地带领大军回去平乱,不过数日,本该唾手可得的长安方面也传来了恶讯。安北大都护杜士仪竟然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一起带兵南下,解围长安的同时,更大败崔乾佑大军,在郭子仪的一路追击之下,最终逃回洛阳的兵马竟不足五千人!
  这些噩耗仿佛还不够,河北那边再次传来了要命的消息,幽州北面那支不明兵马的底细已经查明,是仆固和同罗的联军,主帅为安北大都护府长史张兴。而与此同时本该已经和他达成协议的都播怀义可汗,竟是悍然把契丹和奚族领地捅了个对穿,疯狂扫荡了给他提供了很多兵源的契丹和奚族部落,这个消息他甚至至今都吩咐下头人死死捂着,生怕那些契丹和奚族蕃兵因此哗变作乱。
  当初去联络都播怀义可汗的人乃是侯希逸,如果侯希逸人在此处,安禄山恨不得立刻把人召来面前直接杀了,可侯希逸偏偏被他留在了平卢!在杜士仪突然回归,真正展现出那锋利的獠牙时,安禄山对于自己一直认为是太平后院的平卢也不再有任何侥幸。侯希逸当初就是杜士仪的部下,安知不是早就和故主暗通款曲,却一直在自己面前演戏?正因为如此,连日以来安禄山心情大坏,动辄用鞭笞之刑处罚部下,一时人人自危。
  洛阳宫含元殿中,安禄山虽然还没有登基称帝,却一直都理所当然地坐在那象征天子的高高御座上。此时此刻,他正面色阴沉地看着下头血腥的一幕。安忠志麾下带领的精锐牙兵,正手持皮鞭,一下下用力鞭笞着捆缚在刑架上的几个人。
  这几人当中既有文官也有武将,文官是高尚和严庄,武将则是崔乾佑、田乾真、孙孝哲。不论他们平日在下头人面前是如何威风凛凛,架子十足,可这会儿在蘸了盐水的皮鞭抽打下,全都多亏了嘴里紧紧咬着的湿布条,方才没有发出鬼哭狼嚎。大唐军中和官府的肉刑一样,大多都是犯了军法军棍伺候,可安禄山却不喜欢大棍子打人那种沉闷的声响。用他的话来说,军中不论文武,全都是要骑马的,屁股上挨一顿怎么骑马打仗?
  于是,鞭笞之刑就几乎成了幽燕军中的正刑。这时候,整整二十下之后,无论是骁将如田乾真崔乾佑,还是文官如高尚严庄,抑或是孙孝哲这样从前在安禄山面前有头有脸的,脊背上全都再找不出一块好肉,血肉模糊,看着异常吓人。安忠志亲手把一个个人解下,眼看他们步履虚浮地上前跪下,连忙一声不吭地退到一边,可斜睨一眼他们身上的伤,他却只觉得自己背上都有些隐隐作痛了。
  就在前天,他刚刚被气性不好的安禄山亲手抽了十几下,如今伤口还只是堪堪收口。原本还哀叹自己倒霉,可今天看着一大堆比自己更受宠更得用的文武重臣也都挨了这么一顿,他就心气平了。尤其是严庄和高尚往日高谈阔论,这会儿却连脸上的每一块肉仿佛都在抽搐,看着都疼。
  “是不是都在心里埋怨挨的这顿打?”
  听到这么一句凉飕飕的话,田乾真反应最快,立刻低下头道:“我等是败军之将,本来就是死了也罪有应得,大帅慈悲饶了我们性命,怎敢埋怨?”
  崔乾佑毕竟不像田乾真这样被安禄山当成子侄辈,反应稍慢,慌忙也跟着反省这场大败。而孙孝哲还是第一次吃这样大的苦头,龇牙咧嘴了好一阵子,方才含含糊糊应了两句。至于严庄和高尚,他们就没有这些武人的好身板了。更何况,他们也实在是心里难以服气。这三个武将是因为在夺取长安一役中大败亏输损兵折将,能够逃得一条命就已经很幸运了,挨上几十鞭子也算应当,可他们凭什么要陪着一块挨打?
  正因为如此,严庄也好,高尚也好,认错的声音既小又勉强,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在他们那敷衍了事的认错之后,传来的便是安禄山那愤怒的咆哮。
  “严庄,高尚,你们是觉得委屈?觉得冤枉?是不是?当初是谁一个劲在我耳边吹风,说是天下再无可战之兵,只要我振臂一呼,这大唐江山转瞬之间就会易主!现在呢,现在就只是一个杜士仪,连番出招之下,大好的局面立刻逆转,而就连这河洛之地,先是有什么义勇军神出鬼没,几次派兵扫荡都扑了个空,又有吴王李祗那个老家伙带兵起事和我作对!你们两个身为幕佐,到现在为止拿出什么主意了没有?”
  安禄山越说越怒,用手一撑想要站起身,可他现在实在是太胖了,竟是稍稍立起却又立刻跌坐了回去。恼将上来的他奋力一拍扶手,怒声喝道:“滚,你们两个立刻滚!我不想再见你们这些徒有虚名之辈!”
  没想到只是因为认错的态度勉强了一点,安禄山竟然这样凶相毕露,严庄和高尚不禁暗暗后悔。他们跟了安禄山这么多年,早知道他是刚愎自用之辈了,刚刚还较什么劲?可是,眼下再求饶解释,说不定还要再挨一顿打,两人唯有哭丧着脸站起身,狼狈不堪地退了出去。一时间,这空荡荡的含元殿中只剩下了三个败军之将。有了严庄和高尚的前车之鉴在,三人谁也不敢贸然开口。
  “那两个软蛋已经走了,说吧,现在的局势已经如此,你们认为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好了,全都站起来说话,阿浩,你先说!”
  对着三个自己曾经器重过,这次却打了打败仗的大将,安禄山虽然仍旧板着脸,可语气却缓和了许多。这次打下了洛阳,李憕等抵抗派竟然莫名其妙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一面派人挨家挨户搜索,一面却重用屈膝投降的达奚珣以及罢相之后回东都养老的陈希烈,预备称帝之后用这两个颇有名气的文官为宰相,高尚严庄亦会一样得到重用。可从骨子里,他却瞧不起这样的文官,反而觉得只有那些能打仗的大将才是一定要紧紧抓牢的。
  大败若此,却还能逃得一条性命,即便这会儿脊背上火辣辣的疼痛,可田乾真却早就将其置之度外了。听到安禄山仍旧亲昵地直呼自己小名,态度也只是比从前稍稍严厉了一些,他在站起身沉吟片刻后,竟是又单膝跪了下去。
  “大帅,战事不利是实情,但大帅刚刚对严高二位先生,实在是有些严厉了。相比投降的达奚珣和陈希烈之辈,严高二位先生跟随大帅这么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他们不曾对现状提出好的主意,就如此严厉责罚,甚至与我等败军之将同刑,军中一定觉得大帅赏罚不均。所以,末将恳请大帅收回不许他们再见的命令,或者派人给予他们相应的恩赏和慰劳,或者对末将三人再施以其他处罚,以此安定军心。”
  这不是吃饱了撑着吗?
  孙孝哲一听这话就险些没跳起来,正要提出反对意见,他的眼角余光瞥见安禄山脸上露出的笑意,立刻闭嘴。而崔乾佑也没忽略安禄山那满意的表情,跟在田乾真之后开口说道:“田将军所言极是,我等败军之将,能够逃过一死已是万幸,甘愿贬为小卒军前效力。”
  两个人都开了口,孙孝哲只能低头说道:“大帅不杀之恩,我等铭感五内,还请正赏罚。”
  “安忠志,你亲自去看看严庄和高尚,去叫个御医给他们治疗外伤,然后在库房里挑些金银财帛,说是我赏赐给他们的。之前是我情急之下说的话,他们如果有什么好点子,仍然可以和从前一样,随时来见我。另外……”安禄山顿了一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越是在现在这种不利情况下,越是要振奋人心。我已经决心立刻称帝,国号大燕,让他们俩立刻和达奚珣陈希烈碰一下头,立刻准备起来!登基大典上,我会封赏功臣,提振军心!”
  这是下头三人谁都没有料到的提议。可安禄山既然心意已决,谁都不敢和他拧着干,当即齐齐叫好。就连安禄山本人,也完全忘了刚刚田乾真压根没有提到如何扭转如今的不利战局,在飘飘然中幻想着自己称帝时的风光。也正因为如此,对三人的处分他也并没有过于严苛,除却刚刚那一顿鞭子之外,他甚至没有降三人的军职,只是命他们率领残兵出洛阳,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补齐所缺兵员。
  河洛这么多的人,还怕抓不到壮丁?
第1170章
内图洛阳,外谋河东
  安禄山称帝在即,洛阳城上下恰是一片冰火两重天的景象。当初破城之际,寻常百姓看似损失较小,可他们之中,很多人失去的是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身家,相比达官显贵们只不过是失去了本就或继承自祖上,或来自于搜刮的财富,境遇不可同日而语。更何况洛阳百姓和长安一样,往日都有一种地处天子脚下的优越感,现如今这一层骄傲被叛军完全击碎,就连大街上迫于生计出来寻觅活干的底层百姓,脸上也都带着凄苦。
  安贼都已经要称帝了,朝中从天子到大官们,就听之任之吗?家里已经无粮无钱,日子要怎么过?
  洛阳南市曾经一度关闭,现如今又再度开张,只是往日鳞次栉比的商户,真正开张的还不到半数。就连这半数商铺,从掌柜到伙计,也都只是有气无力地张罗着生意。每一个人都知道,纵使店门开着,也不过是为了方便那些一想到就会过来对他们勒索一番的军中将主。这些人但凡看中什么,全都是信手拿走,绝不要指望会给一分钱。至于往日那些繁荣了整个南市的胡商们,如今几乎一个都瞧不见。
  自从叛军作乱之后,一条条商路几乎全部断绝,那些来自西域,运来遥远西方的特产,同时买走大唐货物的胡商们不是逃回关中,就是隐匿乡里,只剩下了他们这些在本地做生意,不舍得也来不及逃走的商人!
  南市一隅的望岳寄附铺中,一个中年男人正在拨弄着算盘算账。店门虽然大开,但时常有叛军的军官或是士卒经过的时候,谁也没有再朝这里看上一眼。但凡身在南市的商人,就一定要开店,这是严庄规定的,可从柜坊到寄附铺这样常常涉及大量银钱往来的地方,早在破城之后的第一时间就迎来了如狼似虎的叛军,几乎被抢了个干净,这里也并不例外。
  那一天,抬出去的钱箱总共十个,每个一百贯,总计也就是一百万钱,还有不少金银器,如今这里除了人就再没值钱东西了。
  也正因为如此,当一个看上去极其落魄的消瘦男子进门时,完全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此人进门便来到了柜台前,从怀里拿出一面铜锈斑斑的铜镜递了过去,仿佛是要质押东西,嘴里却低声说道:“刚得到的消息,小师弟出潼关了。”
  “嗯。”卢望之头也不抬地继续在账簿上写着什么,但全都是一个个数字,任何一个叛军拿起来都决计看不懂。许久,他才抬起头来,揉了揉有些酸胀的手腕,接过铜镜后翻来覆去看着,又对裴宁问道,“李憕他们几个可还好?”
  “总算是不绝食了。”
  说到这一点,裴宁显得万般无奈,当发现洛阳城完全保不住之后,城头一片大乱,他就悄悄带人在打昏了李憕卢奕张介然等几个要紧高官,把他们全都转移到了早就预备下的一处民宅地窖中,此外还雪藏了一部分坚决抵抗的义军,又从旁怂恿早就打算投降的一些人拥了达奚珣去向安禄山献城。果然,达奚珣这个软骨头立刻投降了安禄山,陈希烈也在安禄山亲自到访后投降了,而当他派了几个死士,以太子枉死为由,说是洛阳子民请求安禄山称帝代唐,安禄山心情大好,总算是没有真的屠城。
  可正因为李憕等人全都活了下来,个性刚烈的这几个人最初全都决定绝食殉国,还是他好说歹说,以先保留有用之身,回头帮忙做内应,重新把洛阳城夺回来这个理由百般安抚,好容易才暂时把人给拉了回来。当然,之所以是他这个冷面人出面,是因为他的兄长是大名鼎鼎的裴宽,在此前洛阳城坡的那会儿,名头却比洛阳陷落时尚下落不明的杜士仪好使!
  “不绝食就好,安禄山要称帝,洛阳城中百姓本就吃尽了苦头,如今他们还被逼着要在之后郊祀的时候于道路两旁跪迎,自然更加痛恨入骨。”卢望之装模作样地拿着这面铜镜左看右看,好一会儿才轻声问道,“你今天特意过来,可是薛郎君传了什么话出来?”
  对于薛朝冒充北邙山人之事,卢望之听说之后就觉得又好气又好笑。然而,他毕竟不是薛朝那样的少年富贵世家子弟,对天子的切齿痛恨也不如某人演得好,如今眼看安禄山在进了洛阳之后,一面计划称帝,一面竟然还像模像样让薛朝继承了立节郡王的封号,他就更加无语了。好在他要做的就是让裴宁给薛朝送点手稿过去,并不指望其探听安禄山军中虚实,安禄山也不大提防没有实权的薛朝,这条线始终都保持着联络畅通。
  “没错,说是崔乾佑等人败退回来,安禄山大怒,在含元殿上对三个败军之将以及严庄高尚二人加以鞭笞。”裴宁顿了一顿,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而且,因为田乾真等人已经几乎没兵了,安禄山授意他们收拢兵马出洛阳,想办法把麾下军额补齐。”
  这样一个消息算不上是大秘密,所以薛朝方才能够听说。卢望之知道,即便他千方百计送出信去给固安公主,设法让人吞下了崔乾佑三人出去抓壮丁的这支残兵,对于大局的帮助也很有限,反而会让安禄山狗急跳墙,可如果是设法把一部分义勇军送去给崔乾佑三人,编入他们的麾下呢?和裴宁交换了一个眼神之后,他知道对方和自己想到一块去了,当即点了点头。
  “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如今进出洛阳很不容易,你得小心一点。另外,请薛郎君务必想想办法,保住那座新造好的河阳浮桥。只希望河东兵马不要一直龟缩在太原府,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也该有些担待!”
  裴宁伸手从卢望之手中接过那面铜镜,仿佛质押受挫那般,忿忿不平地将其收回怀中,嘴里却冷冷说道:“他如果没有担待,那就换个有担待的人来接替他!”
  太原府河东节度使府,太原尹兼河东节度使王承业正眯缝着眼睛欣赏歌女们的载歌载舞,仿佛外间并不是兵灾连连,而是太平盛世。尽管掌书记田健已经一而再再而三地催促提醒他,他却始终没搭理。直到一曲终了,他拍拍手示意她们全都退下,这才没好气地对田健说:“急什么急,裴休贞现在只不过是一介闲人,见他是我给中眷裴氏三分薄面,不见他是我这个河东节度使日理万机,他还敢多说什么废话?”
  见王承业竟然对裴休贞用这种不耐烦的轻视口气,田健只觉得无可奈何。然而,他还是耐着性子劝道:“大帅,如今不比从前。如果还是安贼势大,那么大帅只要能够保得河东道一地平安,就足可令陛下欣悦了。可现在右相兼安北大都护杜士仪和朔方节度使郭子仪……”
  他这话还没说完,王承业就重重一巴掌拍在了扶手上:“别给我提杜士仪和郭子仪!他们不奉诏而出兵,分明是别有用心!陛下对他们无可奈何也就罢了,我是绝对不会听他们指使的!你给我再去信催云州,让云中守捉使杜望之立刻带着晋国夫人来见我!如若再不来,休怪我治他的罪!”
  你怎么治他的罪,难道你还敢派天兵军浩浩荡荡去云州问罪?
  田健心中腹诽,可知道王承业就是这样的性子,他只能唯唯诺诺地答应,心里却打定主意不做这种得罪人的傻事。杜士仪都已经官居右相了,安知他日平叛之后,就不会像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权倾朝野?光凭此次平叛的功勋,就足以让他获得无数支持。想当初王承业倒是也有机会成就一代名臣之功业的,只要那时候能够决然出兵河洛,说不定还能解洛阳之围,可王承业又做了些什么?
  正如刚刚对田健表现出来的态度似的,当王承业见到裴休贞时,态度自然而然倨傲非常。当裴休贞开口请他出兵河洛的时候,他更是勃然色变,遽然起立道:“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你现在已经不是河东节度使了,河东军务不劳你操心!叛军如今盘踞洛阳,已经有诏令命吴王李祗为河南节度使,负责抵御征讨,而我之责任是力保河东不失!来人,送客!”
  见王承业就这样拂袖而去,裴休贞只是皱了皱眉。他对于这一趟白跑并不意外,事实上王承业当年就是如此货色,如今只不过是本相毕露而已。尽管杜士仪给他的信上授意他可以视时机鼓动一下军中,他却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现在看来,他实在是太手软了一些。等到田健脸色尴尬地前来负责送客的时候,他便若有所思地问道:“听说河东节度副使程千里程大将军还盘桓在太原府,不知道田书记今天晚上是否能悄悄引我去见他一面?”
  田健心底里也希望交好这位在中眷裴氏宗堂中具有话事权的裴氏耆老。所以,他只是稍稍犹豫了一下,最终就答应了。送裴休贞出了河东节度使府时,他想了一想就低声说道:“程大将军因为云州代州给安北兵马提供便利的关系,曾经被王大帅劈头盖脸好一阵痛骂,说都是他这个河东节度副使动作太慢。”
  程千里可是军中宿将,当年曾经在安西大都护府当过夫蒙灵察副手,地位一度在现任碛西节度使高仙芝之上的人,王承业竟敢像训孙子一样训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22/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