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4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8/571

  “告状的竟然是安禄山?他是平卢节度使,管吏部的闲事干什么?”
  “夫人,赤毕大叔说,具体情形不得而知,只知道当初曾经任过蓟县令的苏孝韫去见过安禄山。苏孝韫如今正在选官,兴许是不忿此次吏部选官不公,再看到安禄山这次回京风光无限,这才想试一试走安禄山的门路,可没想到这位平卢节度使竟然真敢在陛下面前捅破这层窗户纸。要知道,那位御史台的张中丞可是在陛下面前风光无限,安禄山回京之后还曾经想去上门拜访,却被其拒之门外。”
  “也许就是因为,这位张中丞太风光无限了,不把安禄山放在眼里,这才会吃这么一个大亏。”
  王容哂然一笑,可想起苗晋卿的事,她就笑不出来了。思来想去,她最终还是叫来了甫一到长安就已经去过姜家拜访的杜幼麟,当面教了他几句话,嘱咐他立时去见苗晋卿。等到杜幼麟赶在宵禁之前匆匆回来后,她也顾不得幼子还未吃过晚饭,急忙把人叫到了身前。
  “苗晋卿怎么说?”
  “他说,吏部侍郎并不亲自阅书判的卷子,若是他评卷,将张氏子放在入等之中即可,绝不会放在第一。”杜幼麟原话转述之后,想了想又说道,“苗侍郎看样子有些忧心忡忡,怀疑是李林甫挑唆安禄山告状。这几年李林甫用各种手段排挤了不少异己,他担心自己就是下一个。”
  “就算真的是李林甫,那也要他有这样的把柄给人抓!”王容揉了揉眉心,这才若有所思地说道,“他如果只是担个失察的职责,应该可以左迁太守,此事我自会转托高力士。可虑的是,下一任吏部侍郎会由谁担任。”
  “苗侍郎也提及此事,他说,礼部侍郎韦陟,兵部侍郎李彭年,应该希望最大。”
  李彭年王容对其不熟,但韦陟是王维的旧友,是杜士仪同年韦礼的堂叔父!韦礼多年前入朝为殿中侍御史之后,察觉李林甫崛起的势头锐不可当,干脆避去了外任,如今官居秦州都督,却好过在朝中和李林甫死扛。至于其父,曾经当过万年令,身为杜士仪老上司的韦拯,则因为年迈体弱而致仕了。
  品味着这些讯息,王容很快回过神来。想到杜幼麟这样的小小年纪,竟然能使苗晋卿放心,令其代传这样的讯息,她顿时欣慰不已。她轻轻抚摸了一下幼子的头,随即温言说道:“好孩子,难为你这般奔走了。你阿兄年纪渐长,很多事情不方便他再出面,而且他这性子也得再磨一磨,这几日恐怕都需要你常常出门。”
  “阿娘,我是弟弟,当然应该帮着阿兄,你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
  正在门外的杜广元听到里头母子这般对答,不禁死死咬紧了嘴唇。
  他纵使有万夫不当之勇,在这长安城中,却还不如自己的弟弟!
第973章
窈窕淑女
  前时儿子的婚事是杜士仪所定,王容还没有亲自去过楚国公姜家,如今既是带着长子回长安完婚,在先前吏部集选弊案尘埃落定之后,她就带着杜广元亲自到了姜家拜访。
  姜度对于准女婿的到来,自然客气备至,尤其是杜广元英武挺拔,和两京那些脂粉堆里厮混多年,顶多只是打打马球的贵介子弟大不相同,他随口问了几句后,自然就更满意了,竟是遣人带着杜广元去后头寝堂拜见自己的妻子。等到人走了,他屏退闲杂人等后,这才对王容问道:“夫人此次回来长安,是预备等广元完婚之后再走,还是长住?”
  “连长子都成了婚,我也年纪大了,从前跟着杜郎奔波任上,老父面前都不曾尽过孝心,所以就不打算回去了。”
  姜度原本还以为自己恐怕要百般暗示提点,听到王容如此说,他就知道这对夫妻应该早已考虑周全。虽然如释重负,但他想了想后,还是沉声说道:“太原郡夫人能如此想,那就最好不过。然则长安之地,公卿权贵遍地,你夫妻俩又教养得好子女,不若尽早将儿女婚事定下来,免得异日为人算计。我和杜家既是亲家,若有什么事自会竭尽全力从中周旋,还请你放心。”
  大唐外命妇的诰命,大多依丈夫品级,但封号却和丈夫未必一样,有时候和各人郡望有关。如王容便是因为祖籍太原,丈夫杜士仪封的是京兆郡公,她封的却是太原郡夫人。而姜度虽说是嗣楚国公,其夫人出身陇西李氏,封的是秦国夫人。
  姜皎姜晦兄弟二人全都已经去世,如今的天水姜氏也没有什么出色的人才,姜度也就是挂着个国公之名,和杜士仪的炙手可热没法比。在外人看来,这桩婚事谈不上匹配。可是,姜度这样掷地有声的承诺,王容却深感难得,换成别的门当户对之家,很少会因为是姻亲就提出如此保证的。更何况,杜士仪和姜度之间的交情本就远非泛泛,杜士仪当年为姜皎说情在先,让想对王守一下毒的姜度悬崖勒马在后,而这些年来,姜度身为李林甫的表弟,也在暗中襄助杜士仪良多。
  这时候说太多话反而显得矫情,王容只是感激地点头道:“多谢国公厚情。”
  为人直来直去的姜度最讨厌的就是别人不爽快,因此杜广元刚刚表现出来的性子颇对自己脾胃,王容这样的回答也令他分外高兴。他笑呵呵地说道:“今天的事情本该是内子出面款待,可我常听杜十九说,太原郡夫人聪慧机敏不下男子,难得有机会,我就亲自出马了。这会儿想来内子已经见了广元,我陪夫人一块去寝堂吧。不是我夸口,我只有六娘这一个女儿,视她如珍似宝,夫人一定会喜欢她的。”
  准女婿第一次见岳母,杜广元最初还有些小心翼翼,但见姜度的夫人李氏为人温和,很好相处,他也就渐渐放了心。他原本还思量着自己未来的妻子会不会在何处偷窥,可有意留心各处动静,却没有发现任何踪迹,心底竟隐隐有些失望。当听到外间传来人声时,他还以为是未婚妻终于忍不住现身了,可瞧见那进门的两人竟然是自己的母亲和未来岳父,登时愣在那儿。
  李氏听姜度对自己解释了两句,随即就心情极好地出门去了,这才对王容赔情道:“当年阿爷还在的时候,阿郎是出了名的贵介,好交游,走马章台,呼朋唤友,后来虽还是我行我素,可在家里却一直都是个好父亲。我家六娘不像她,从小行事从容,进退有度,可在家中毕竟是独女,日后若是有什么不好之处,还请夫人多多包容。广元年少有为,成婚之后便是大人,他释褐授官的时候,阿郎一定会出力的。”
  杜广元从朔方灵州出发时就已经知道,自己此前在朔方为别将只是一个名义,并不是实授,等到这次成婚之后,方才是他真正授官的开始。想来他很小就授了五品官,倘若真的要依这散官加以授予,在如今千牛已经日渐式微的时期,恐怕就只有尚乘奉御这种所谓贵介起家良选了。于是,见母亲道谢,他也很没有精神地跟着谢了一声,等盘桓了好一会儿,随母亲一块告辞出了寝堂时,他不禁再次往四周张望了一下。
  “看什么?如果真想见一见你未过门的媳妇,怎么不对你未来的岳母提出,她未必会拒绝。”
  被母亲如此打趣了一句,杜广元顿时脸上微红。可是,他本就是一根筋的人,想了想竟是真的转身对送到寝堂门口的秦国夫人李氏作揖道:“夫人,我有个不情之请,能不能……能不能让我见一见……贵府六娘子?”
  此话一出,李氏错愕之后就莞尔笑道:“我见你一直不提,还以为你未有此心。她此刻应在后花园,我这就带你和令堂过去。”
  李氏如此落落大方,杜广元反而更不好意思,尤其是母亲还在旁边似笑非笑地看他。等到了姜宅后花园,他便发现,在如今这冬末初春的天气里,园子里的梅花已经开放了,红艳艳的梅花中,隐约可见远处有一个身穿嫩黄衣裙少女的背影。当李氏开口叫了一声后,她应了一声转过身来,恰是和他对了一眼。尽管只是初次见面,可他见她先是惊讶,然后双颊微微露出红晕,继而径直上了前来,竟是生出了一种莫名的好感。
  “六娘,这就是太原郡夫人和长公子。”李氏笑着对女儿介绍了王容和杜广元,仿佛母子俩只是寻常来拜访的客人,只字不提他。见姜六娘上前向王容行过礼后,目光不自觉地在杜广元身上打了个转,她方才继续说道,“正好如今梅花开得正好,你带着他们赏玩赏玩。”
  盛唐的风气素来开放,公主郡主这些出身宗室的千金玉叶,动辄男装出行招摇过市,更有甚者养几个面首也不在话下。而公卿权贵家的千金,也往往会结伴游玩,丝毫不忌讳抛头露面,至于那些半掩酥胸敞露雪肌的风气,更是深入人心,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看一个女子的出身如何,只要看她的穿着就能一目了然。相形之下,姜六娘的穿着自然不免比朔方灵州之地的女子更加开放,平日里内院无男子也就罢了,这会儿母亲一走,她在王容和杜广元面前就有些不自然。
  因此,当身边一个婢女知机地递来一条围脖时,如释重负的她赶紧接了过来,严严实实地围住了脖子和酥胸,这才赧颜说道:“这两天乍暖还寒,夫人和长公子千里奔波到长安不久,可还习惯这天气?”
  “我可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倒是广元,跟着他父亲东奔西跑,就没安安生生在长安住上几天。”王容也还是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儿媳,见姜六娘体态形貌无可挑剔,儿子则在人家面前变得有些愣头愣脑的,她便索性代替他唱了主角,饶有兴致地问起了姜六娘平素的喜好,饮食起居,读书交友,当得知姜六娘自幼喜好骑马,弓术甚至颇为精准,她不禁侧头看了杜广元一眼,果见其眉飞色舞,显然惊喜不已。
  “广元的父亲少年时多病,故而虽说曾经师从公冶先生学剑,可终究未能大成,所以,见广元在练武上极有天分,也就对其不好诗书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不管杜士仪说过没说过,王容顺口把长子的底子透给未来的儿媳,见姜六娘非但没有露出任何异色,反而还笑说君子六艺,缺一不可,她一时忍俊不禁,扫了一眼两人后就突然开口说道,“我刚好想到有件事忘了对秦国夫人说,广元,你请六娘子带你好好选一选,回头折一枝好梅花插瓶。”
  不等两人有任何异议,王容就带着今日跟来的莫邪转身快步离去。顺着来路到了后花园门口,她就看见李氏正等在那儿,一见自己,脸上先是讶然,随即是了然,她便走上前去。
  “虽说是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为人父母,总难免要多操一点心。”
  “是啊,我何尝不是如此?我和阿郎只有六娘一个女儿,一直都希望她有个好归宿。虽说王妃尊贵,可哪里比得上一个真正敬她爱她的男人?”
  李氏当年跟着姜度时,姜度看似纨绔,心里却敞亮,因此她很聪明地从不计较他外头那些胡闹。果然,家里婢女固然多,可姜度不是在她这里,就是干脆独宿书斋,除却她两个儿子没养住,唯独只有姜六娘这一个女儿,其他再没有半个子女。此刻,见王容会心地点了点头,想到姜度和李林甫是表兄弟,而李林甫分明一直忌惮着杜士仪,她尽管不明白他为何在两京贵介中挑来拣去,最终选择了杜广元,仍是决定相信丈夫。
  “夫人,广元成婚之后就将释褐为官,不知夫人和杜大帅可有什么心仪之职?”
  见李氏如此直言询问,王容便索性爽快地说道:“广元爱武职,本在朔方为别将,如若授了尚乘奉御这样的闲职,他恐怕会闷死。如若可以,外放河东以及河陇均可,如若不能,则求十六卫郎将!”
第974章
勾魂夺魄,香消玉殒
  长子的婚事和前途固然重要,但杜士仪早已为杜广元铺平了坦途,因而王容把为长子谋官托付给了姜家之后,便开始了另一桩更要紧的谋划。
  杜家并非皇亲国戚,她也并非通籍宫中,但见不到玉奴,她身为当年金仙公主的弟子,女儿又拜在玉真公主名下,随意进出玉真观却不成问题。当安顿好了家里上下的各种事宜,她就只带着几个随从单身来到了辅兴坊玉真观。
  甫一进门,她就看到女儿杜仙蕙高高兴兴迎了出来。杜仙蕙这一年已经十三岁,继承了父亲和母亲优点的她出落得亭亭玉立,一把搂住了母亲的脖子后便撒娇道:“阿娘,你都到京师好几天了,竟然都不来看我!要不是师尊和姑姑死死拦着,我都打算回家去看你和阿兄阿弟了!”
  “我这不是来了吗?日后,阿娘和你阿兄阿弟都会在长安,你随时随地都能见着。”
  “真的?”杜仙蕙顿时高兴得喜上眉梢,她松开手盯着母亲的双眸,确定自己没有听错后,顿时发出了一声喜悦的欢呼,“太好了,真是太好了!”
  可是,最初的高兴过后,杜仙蕙立刻敏锐地意识到,母亲是说要和杜广元杜幼麟兄弟长留长安,却没有提到父亲,登时面色一变:“阿娘,你们回长安,那阿爷呢?”
  “他是朔方节度使,当然不能丢下自己的职责。”见杜仙蕙眼神一闪,显见明白了,王容暗叹女儿从小在长安长大,固然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都将其当成亲生女儿一般,可杜仙蕙打小心思细腻,而有了玉奴前车之鉴,那两位都不会一味只让其看到世间美好的一面,一定会教以权谋自保之术。于是,她再次轻轻抱了抱自己的女儿,随即笑着说道,“别想这么多,你阿爷和阿娘心里有数。”
  杜仙蕙知道,父亲也好母亲也好,全都是打定主意就不回头的人,心中固然有再多思量,却也没法说出口,只能暗暗想着,回头一定要和弟弟杜幼麟多多商量。至于长兄,她却不敢去招惹那一点就爆的脾气,生怕一个不好反而惹出事情来。于是,接下来母亲和玉真公主固安公主见面,笑吟吟地寒暄之后就开始谈天说地,末了要开始谈正题的时候,却又派了霍清和张耀同时把她请了出去,她顿时不甘心极了。
  她也这么大了,不能出主意,难道还不能在一边听听?
  如果是别的事情,王容也许会留着杜仙蕙在旁边听听,让其能够多一些体验,可今日她要说的是极其了不得的大事,因而不容半点纰漏。确定承影和干将会在外头看守,不会容许偷听窥伺者存在后,她就开口说道:“师叔,阿姊,这次我带着广元幼麟回长安定居,一来是为了释疑,二来便是为了玉奴的事情。如今相较当年,时机等等已经成熟了,若是再拖延下去,她万一得了正式的封号,那时候便将深陷其中,再也脱身不得。”
  玉真公主和固安公主对视了一眼,固安公主便点点头道:“你说得没错,我也本是如此打算。我之前命人暗中怂恿杨家姊妹常常入宫去探望玉奴,其中尤以杨玉瑶去得最多。她同样天生丽质,形貌体态也只是略逊于玉奴,为了有别于宫中妃妾,她每次进宫都是不施粉黛淡扫蛾眉,据说陛下偶尔撞见过两次,对她也会多看几眼。这个杨玉瑶一直都嫉妒玉奴运气好,先为寿王正妃,而后又投陛下眼缘,若玉奴真有万一,说不定她会借机主动跳出来。”
  “元娘起初提到,我还不信,后来我进宫见太真时,也瞧见过一次杨玉瑶,原本倒还端庄,可陛下到的时候,她顾盼之间常有挑逗眼神,而且言行举止无不透出妖娆之态。若非陛下的精神还集中在玉奴身上,恐怕真的会被她勾引上手。”说到这里,玉真公主不悦地挑了挑眉,继而就沉声说道,“据我所知,太真左右侍儿,每一个都已经承恩侍寝过,幸好之前我们弄出一个昭成太后显灵的神迹,又拖了一段时间,也确实等不得了。”
  皇家之中的近支平辈宗室全部凋零,李隆基如今随着年纪增长,越来越相信这些神异和祥瑞,否则,他也不会因为所谓函谷宝符就改元天宝,甚至和当年武后似的大改官职名称,明知道有人假造祥瑞也不加以深罪,安禄山编造出来的言辞也信以为真。也正因为如此,一曲《霓裳羽衣舞》之后,母亲昭成皇后窦氏突然显灵,嘉赏玉奴舍弃王妃尊位为自己祈福的孝心,他就不得不暂时忍一忍。
  神灵无处不在,更不要说那是自己母亲的在天之灵!
  于是,三个女人就如何装病,如何服药,如何控制太医署的御医,一样一样全都商量了个遍之后,方才最终将整件事完全敲定了下来。末了,玉真公主拿出了一个匣子,打开之后看着里头那空空如也的景象,唇角露出了苦笑。
  “这药我之前就亲自送进宫去了。当年师尊留下这样的东西给杜十九郎时,我还觉得他实在是想得太多,没想到,到了关键时候,我们却都得靠他的遗赠,好在杜十九郎分润给了我一瓶。好了,接下来入宫之事就交给我,可如何把人从宫中弄出来,元娘你确定真有办法?”
  “我托庇贵主门下多年,也受过阿弟无数帮助,却没能让玉奴顺心过她的生活,这几年也没少想办法弥补。”用这样一句话轻轻巧巧搪塞了玉真公主的疑问,固安公主便轻描淡写地说道,“放心,只要杨玉瑶能够如我所愿,把陛下的吸引力都给拉过去,那么一切自会水到渠成。”
  冬春交替的时节,素来百病流行,体质不好的人最容易中招。故而,当兴庆宫太真观中,太真娘子突然病倒的时候,太医署上下顿时犹如打了鸡血一般全部出动。太真娘子从前也不是没生过病,可男女授受不亲,大多只让人隔着幔帐诊治,不过三五天也就痊愈了,这次太医署看似紧张,其实也只是做个样子,并没有太在意。可是,几天用药之后,人的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渐渐沉重,几个御医就渐渐有些慌了神。
  这位从前封为寿王妃,如今却号太真娘子,实则为天子禁脔的女人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那可不像当年武惠妃一死了之一般,太医署不用担任何责任!
  太医署慌了神,杨家人同样慌了神。尽管知道玉奴入宫为女道士那只是个表象,实则是天子垂涎子媳,可一介亲王的姻亲,和国戚相差不可里计,他们哪里肯放弃这样天大的恩宠?于是,杨家姊妹三个轮番入宫,长姊玉卿也不知道在病榻前唠叨了多少话,而杨玉瑶入宫次数则是最多,除了在病榻前说些漂亮话,她大多数时候都趁着玉奴生病,没人管得着自己,在这座兴庆宫太真观中到处闲逛赏玩。
  尽管身边侍儿跟自己的时间满打满算从玉真观算起,也只是这两三年的事,但玉奴待下素来慷慨宽厚,无论张云容还是谢小蛮,每个人都对这位女主人礼敬备至。所以,杨玉瑶作为嫡亲姊姊,借着探病为借口,打的却分明是别的主意,众人自然不忿,不免有人在玉奴面前抱怨讥刺。
  面对这些打抱不平的声音,榻上的玉奴虽说面色苍白,嘴角流露出的却是一丝笑容。
  “她要干什么就随她去,你们不用得罪她。”想起外头那些真正的长辈们为了自己而做的谋划,而杨家人却是这样的心思,玉奴的语气更加平和,“今日若是陛下来看我,我会对他说,若是我真的有什么万一,请他一定要给你们一个名分。你们替我侍奉了他这么久,我不会辜负了你们一片心意。”
  几个侍儿当中,唯有冰雪聪明的张云容和谢小蛮是知道那桩大计划的,因为整件事总需要宫内有人配合。她们当初于尘泥之间被人搭救上来,又被延请名师教导音律歌舞,体态礼仪,可后来却被紧急教授了一些东西,被送来伺候寿王妃,心里不是没有疑惑的。可等到堂堂寿王妃被度为女道士,而后又被召入兴庆宫太真观修行,她们就恍然大悟。
  对于出身卑微的她们来说,能够有机会侍奉天子求之不得,家人又在外头受人供养,故而心甘情愿替玉奴遮掩,唯一担心的便是玉奴如若真的不在,她们在宫中无依无靠。
  此刻见玉奴到这个时候还一心为她们着想,二人不禁泪盈于睫,同时称谢不已。至于其他几个侍儿,感激涕零的同时,心中也不无欣喜。于是,她们都对杨玉瑶打着探病的幌子进宫不言语,太真观中其他奉命伺候的女冠就更加不会吭声了。
  别人既然不计较,杨玉瑶自是得寸进尺。她渐渐不满足只能在太真观活动,竟是大着胆子悄悄走出玉真观,在兴庆宫中找寻可以偶遇天子的机会。从小到大这一次次事情让她明白,既然没有妹妹那样的运气,那么,就得靠她自己想办法去争。从前她婚事早定,夫婿懦弱,可现在她的死鬼丈夫已经死了,裴家对她这个媳妇不过平平,孙子却总会看顾,而她已经没了父亲,又没有可以撑腰的兄长,事到如今,她还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东西?
  兴庆宫中内侍宫人虽只称玉奴为太真娘子,可李隆基从前那些妃妾几乎都留在大明宫,旁人谁不明白其中含义?故而即便杨玉瑶又不是什么超品外命妇,在兴庆宫中肆意行走,却也无人敢置喙,甚至还有人为了讨好于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以至于她很快就得知了李隆基午后政务闲暇时分,常常喜欢在龙池边上的两处亭子逗留。
  尽管是二选一,但杨玉瑶只要入宫都选在午后,而且常常往太液池边的两处亭子逗留,在最初几次扑空之后,这天午后,身处沉香亭的她终于看到远处有了动静。尽管看不分明究竟是否当今天子,可她立时背过身来屈膝跪下,故作虔诚地闭上眼睛合十祷告,实则却竖起耳朵听着身后动静。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敏锐地注意到脚步声和呼吸声,立刻把自己的声音提高了几许。
  “恳请玄元皇帝看在奴奴一片虔诚,让妹妹能够早日康复,奴奴愿以身承担病痛!”
  她一连念了好几遍,随即伏在地上就是三拜,最后竟是没有起身,而是依旧跪伏于地低低哭泣了起来。发现身后没有动静,她不禁焦心如焚,也不知道哭了多久,她终于察觉到,有一只手轻轻按在了自己肩膀上。那一瞬间,她便犹如被人注入了一股活力似的,整个人充满了精神。她缓缓直起腰侧过头,用微微红肿的目光瞥了一眼背后的人,见果然是自己见过数次的李隆基,她立刻露出了讶然之态,随即诚惶诚恐地转身行礼。
  “陛下……陛下恕罪,我知道不该在宫中私自为病者祈福,可我实在是担心妹妹……”
  玉奴的姊妹都进宫来过,李隆基确实对素面朝天却依旧妩媚妖娆的杨玉瑶印象深刻。尤其是她和玉奴的容貌相似,性情却截然不同,他自然不免会生出几分新鲜感。此刻,杨玉瑶那梨花带雨楚楚可怜的样子成功打动了他的心,因此他微微一颔首,继而便温和地说道:“你也是姊妹情深,朕怎会怪你。如今乍暖还寒,地上凉得很,起来说话吧!”
  “多谢陛下。”
  刚刚为了苦苦假装虔诚祈福,杨玉瑶跪在地上的时间自然不短。那股从膝盖渐渐蔓延至全身的阴寒让她瑟瑟发抖,此刻起来时,只觉双腿乃至腰背全都酸软不已的她脚下一个踉跄,竟是站立不稳。说时迟那时快,她竭尽全力抓住这个机会,整个人仿佛不由自主一般冲着天子跌了过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8/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