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571

  从城门的守卒被调到都督府任门卒,看似都是一样的,但因为冯老生当初在城门和杜士仪的那番邂逅,下头人多有起哄,他自己也有些不切实际的盼望,可十几天下来几乎连杜士仪的面都见不着,他就渐渐心情低落了下来,暗想哪有那么好的运气,一面之缘便能一步登天,可谁曾想今天便被杜士仪点名跟随。他小心翼翼地等着杜士仪的吩咐,果然,下一刻,杜士仪就开了口。
  “西陉关按制应该驻守有五百人,而且山高路险,军粮囤积不便,你跟着段将军去库房清点,把数字算来报我。”
  所谓的段将军,便是镇守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尽管只是一个率领五百兵马的旅帅,但刚刚从迎接到谈吐,此人一直冷淡而又不卑不亢,因而听到这话,冯老生误以为杜士仪是要借清点粮库结余而算计其不敬之罪,故而犹豫片刻就立时答应一声去了。
  而等到这两人离去,杜士仪用手势吩咐从者散开,这才似笑非笑地看着温正义道:“温老那一日没说完的话,现在是否可以说了?”
  能够以区区一个代州寒素子弟,一步一个脚印从明经出仕,仕宦到六部郎官致仕,对于代州本土出身的官员来说,温正义已经算是一个异数了。面对年不到而立便已经大受任用的杜士仪,一把年纪的他长叹一声,这才低声说道:“第三虎,便是我说过的,代北无土生土长的世家。”
  此话一出,杜士仪不禁若有所思地蹙了蹙眉,却没有追问。他很清楚,温正义既然挑明了话题,那么,就不会再藏着掖着。果然,仿佛已经考虑了很久这件事,温正义真正开始说的时候,便是滔滔不绝,然则神情中却尽显苦涩。
  “当年刘武周从朔州起兵,攻破雁门,始终稳稳占有晋北之地,而最盛的时候,甚至据有晋阳,使得朝野震动。晋阳以北的诸多州县,因为北邻突厥,名门世家的格言是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因而鲜少将家族根基建立在这里,再加上刘武周不知道结好世族,一味掳劫,横征暴敛,因而朔州代州等各州曾经因其而风光无限的豪杰俊士,在刘武周兵败之后多数都没个好下场。从武德贞观一直到开元,代州也好,朔州也罢,总而言之,太原以北诸州县,文官出仕者极少。”
  他言简意赅地叙述了隋灭唐兴之初的那段历史,继而揭破了这一点后,便无限怅惘地说道:“正如使君之前勉励众人,代北多豪杰,因而大唐建国之初,以军功入仕的豪俊之士确实很不少。可建国之初重武功,如今去开国日远,得勋柱国,却依旧难以使儿子入仕,更次一等的军功就不要说了。各地折冲府都堆满了等待兵部武选的卫官,但却少有能够释褐的。战事既少,一两代便彻底湮没寒微,自然也就少有如河陇幽燕一带那些世代武勋的武官世家。”
  温正义注意到杜士仪一直很仔细地在倾听,心底不禁生出了希望:“然而,代州并非没有杰出的人才,也并非没有真正的锐士!我有一忘年交,隐居在夏屋山中,此人天文地理经史子集无所不通,然则始终避而不仕。不但是他,历年代州所贡诸生,被裴氏、王氏、苗氏以及诸多河东世族分支把持的名额占去了绝大多数,寒微之士罕有能够脱颖而出,我虽尽力举荐,然则却是杯水车薪。至于精通武艺军略的人才,别的不说,这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便是。”
  仿佛是生怕杜士仪不相信,他便细细解说道:“当年开元之初大唐和奚王李大酺曾有过一战,幽州都督孙佺期败死,裴将军虽力战,却仅仅保住了部分军马。出身我代州雁门县的段广真时年十六岁,便在裴将军左右,而后又曾在营州安东都护府效力,谁知道又遇到契丹寇营州。一来二去,他虽屡立战功,但因为主将每每吃败仗,最后就被调回到了这代州来。他虽是本地人,可家里没什么人,性格又冷淡,最后便被派到了这西陉关。如今的西陉关紧邻朔州,通行不便,供给延迟不说,还常常克扣。除了主将,就连军卒往往也是犯事被罚至此戍守,实在是让人扼腕!”
  夏屋之名,饱读诗书的杜士仪自然是知道的。当年赵襄子北登夏屋,请代王,而后赵襄子杀代王,代王夫人也就是赵襄子的姐姐在此自尽。夏屋山与雁门关所在的句注山,也就是雁门山相接,乃是代北地势极其险要之地。在这种山里隐居,可比在嵩山更加艰苦。只不过,温正义所言的溢美之词是否值得相信,他还得暂时打个问号。然而,温正义所说的代州本土文武尽皆很难出头的事实,以及西陉关守将段广真的事,却让他分外留心。
  心里沉吟着,他突然抬起头来看着对方笑道:“温老对我如此推心置腹,就不怕我转身将你的言语置之脑后,亦或是为了结好各家,将你反手卖了?”
  杜士仪如此说,温正义反而放下了心底最大的包袱。他轻轻舒了一口气,看着两侧巍峨的群山,低声说道:“生于雁门,长于雁门,我自从入仕之后已经竭尽全力,也不过以郎官终老,致仕之后眼看代州虽有才俊锐士,却不得其门,纵有振兴雁代之心,终无振兴雁代之力。原本我已经打算效仿使君恩师卢公,设馆堂教授弟子,希望有生之年能够看到弟子跻身朝堂,却不想陛下竟然让使君督雁门。使君昔日在成都,成都本地豪族得以出蜀入江南;使君在云州,多为流民等乌合之众的云州,竟然设培英堂使孤儿能够安身立命;所以我想,使君倘若督雁门,必不会使雁代继续沉沦!”
  说到这里,他弯腰深深一揖道:“温某垂垂老矣,但若使君真有雄心,温某愿效犬马之劳!”
  杜士仪到任短短几天,甚至连一应属官的具体情形都来不及去摸,却让人去四处仔细打探了温正义的为人秉性。得知其仕宦二十年,政绩斐然,颇有清名,遗憾的是两个儿子尽皆资质驽钝,全都没有出仕,孙子如今却还年幼。从此人的一贯口碑来看,说这些极有可能是真心的。因此,他上前笑着双手将其搀扶了起来,和颜悦色地说道:“温老言重了。你是前辈,今后我还多有借重之处。”
  自己掏心掏肺说了这么多,总算没有白费,年纪一大把的温正义被那两只有力的手搀扶起来时,眼前只觉得一片光明。当杜士仪拉着他沿着关墙四处查看之际,他便趁此机会,说了不少代州地理民情,尤其是代州都督府的那几个属官,他都一一评点,尤其是出身闻喜裴氏和博陵崔氏的户曹参军裴海云,功曹参军崔护,他都着重加以说明。这时间须臾就过得飞快,杜士仪正仔细咀嚼着这些信息的时候,就只见冯老生已经一溜小跑回来了。
  “使君,使君!”快步跑到杜士仪面前,冯老生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便连珠炮似的说道,“西陉关的存粮已经不到十石,弓矢也多半不足,刀剑朽坏的也极多,就连战袍……”
  不等他说完,杜士仪望见旅帅段广真正往这边而来,他便摆手阻止了冯老生,等到段广真近前来时,他便淡淡地说道:“段广真,你就任以来,代州都督府所拨粮秣军械的短少情况,你与我一一如实报来!”
  杜士仪之前分明对自己不冷不热,此刻差遣冯老生跟着自己去清查粮库武库回来,转眼间竟然迸出了这样一句话,段广真顿时露出了深深的意外。他虽然不合群,但并不是傻子,那目光往温正义的脸上一扫,见这位在代州德高望重的老者对自己微微颔首,虽说不明白对方为何要帮自己,但杜士仪既然愿意过问,被人排挤苛待,不得不在这西陉关凄冷度日的他便肃然行了一个军礼。
  “西陉关驻军五百,本当每月拨给军粮三十石,然则多数时候不足十五石,我这里有详细的账册。至于弓矢,短少就更多了,操练时的损耗我都详细记录在册,可供使君详查。”
第629章
巧言令色,雷厉风行
  成都县令,正六品上;云州为下都督府,长史官居从五品上;代州为中都督府,长史官居正五品上。
  单单从这职官的官品差别上,仿佛杜士仪这先后三任外官,相差仅仅仿佛。然而,倘若算上他那正职以外的种种差遣,那就和别的普通外官大不相同了。在成都时,他判成都两税使,茶引使;在云州长史任上,他兼任云中守捉使,云州宣抚使;而现如今任代州长史,他身上兼的官衔就更多了,无论是河东节度副使,还是判都督事、支度营田使抑或大同军使,全都不是一个寻常五品外官能够得以企及的。
  所以,和在云州时不同,如今的杜士仪,已经完全够格让人尊称一声杜使君了。
  叶惠全离任,杜士仪新官到任并没有立刻拿人立威,仿佛一切都是因循守旧的一套,但并没有人敢就此小觑了这位顶头大上司。都督府内的诸曹直房内,连日以来一直都萦绕着一股难言的沉肃气氛,连带下头的参军事和录事也人人陪着小心。唯有素来不管事的代州司马司徒晓,整日里依旧如同旧日一般无所事事,常常流连酒肆之中买醉,至于官妓叫回官廨陪饮,更是司空见惯的事。
  傍晚时分,同为名门子弟的裴海云和崔护在出了直房彼此打了个照面时,往日关系颇为冷淡的他们同时停下了脚步。崔护先露出了一个笑容,随即才意味深长地说道:“杜使君突如其来督代州,想来裴兄家中的亲长,都是意外得很吧?”
  博陵崔氏的发源在河北道,河东道本是王氏裴氏以及其他各世家的根本之地,崔氏的利益并不算多,因此,崔护此刻的话语之中,多有几分幸灾乐祸。面对这样的挑衅,裴海云眼中厉色一闪,继而若无其事地说道:“我家中亲长都在长安,对于代州却也不甚关注。更何况,我这一任就要期满,何人为上司倒是无所谓的。崔贤弟刚刚就任代州不满一年,可是要更加小心才是。”
  “哼,你任满便要回朝等待集选,使君的考评可是至关紧要的!”
  “那就要多谢裴相国的循资格之法了。多亏此法,那些庸才尚且可以高枕无忧,更何况我自忖在户曹参军任上一向兢兢业业?”
  裴海云一提到裴光庭这位侍中,崔护登时哑然。相比博陵崔氏只在中宗年间出过两位宰相,裴氏却着实是人才济济,据说裴海云是裴光庭的从祖子,单凭这一点,只要裴光庭尚在,裴海云的下一任官定然会顺顺当当,不像自己还得小心翼翼看杜士仪的脸色。他是开元十一年进士及第,从七品上的代州功曹参军是他的第二任官,第一任则是登封县尉。相较寒素,他已经算仕途平顺,可若要和杜士仪比,那就着实让人只能叹气了。
  两个人正你一言我一语彼此缠枪夹棒讽刺的时候,外间一个差役急急忙忙冲了进来,一见这两位参军在说话就嚷嚷了一声:“使君回来了!”
  今天杜士仪带着温正义前去西陉关,众人留守各司其职,心里却本来就有诸多猜测。此刻闻听杜士仪归来,须臾人就全都聚齐了起来。尽管杜士仪到任之后就说过不喜排场,不用出入迎接,但不到大门,众人还是都到大堂前头的院子里迎了一迎。当他们发现,连日以来平素笑脸待人的杜士仪竟是罕有地脸色阴沉时,本就在不安地猜测,杜士仪什么时候会来一个下马威的他们,立时生出了一丝不好的预感。
  “虽说已经过了理事的时候,但诸位既然都在,我先回房换一身衣服,诸位留一留,大堂上说话吧!”
  是大堂,而不是杜士仪私底下见人的书斋,此中意义自然让人更加提心吊胆。当杜士仪换了一身绯色官袍踏入大堂在主位上落座的时候,从上至下的属官无不被那鲜红的颜色给刺得心底好一阵激荡。大唐官袍并不以职官为准,而是往往和文散官挂钩,所以,哪怕当到了一州刺史,因为文散官的官阶还没有踏入五品这一门槛,往往也只是借绯,而不是真正的服绯。所以,整个代州,也只有长史是真正服绯的。
  至于正三品的都督,大多数时候都空缺无人,因为那往往是服紫的真正高官了!
  “想来各位都知道,今日,我巡查了西陉关,粮库和武库也一并巡查过了。”杜士仪用了开门见山的开场白,果然,在他的目光一扫之下,大多数人显得镇定自若,但也有人显然表现得十分紧张。他知道,镇定的人未必就是干干净净,而紧张的人也未必就有所牵连。
  “西陉关粮库中存粮不足十石,据旅帅段广真说,最初调任西陉关,还曾经因为粮秣不足而专程到代州讨要,可一来二去全没个说法,只能带领士卒在山中狩猎补足。至于军械,更是弓弦易断,箭矢不足,刀剑也不知道是多年之前的东西了。我只问一句,西陉关的粮秣军械,谁人负责?”
  既然都督府分诸曹参军,这种事是最好问责的,仓曹参军管的就有仓库,而兵曹参军管的就有兵甲和军防,所以,两个人只能硬着头皮站起身来。他们都是四十开外的人了,可在年轻得几乎可以当他们儿子的杜士仪目光逼视下,两个人虽想极力表现出冷静,但还是略有差别。仓曹参军范若诚躬身禀报道:“使君,西陉关粮秣不足,我真的不知情,我记得清清楚楚,我手头有西陉关旅帅段广真的签押回执,每月粮秣都是准时送到的。”
  然而,兵曹参军钱通却拱了拱手,面色惶恐地禀报道:“使君,军械不足的事确实有,不但西陉关,东陉关乃至于代州军中都有短缺。实在是因为太原军器监所给代州军器本就不足,并非我故意短少。而且西陉关久未有战事,又在崇山之中,演练颇少,故而……”
  “既然北都军器监给军器短少,就该及早禀报呈文。可有呈文?可有签押?否则何来事到临头却以此推诿塞责!”
  钱通这种听着仿佛合理的话,却根本瞒不过先为西南成都令,再到云州长史,前后地方官当了将近五年的杜士仪。因此,他一声厉叱之后,见对方登时面上一阵青一阵白,他便转向了范若诚。果然,范若诚没想到钱通只说出了一句话就被驳得作声不得,额头上滚滚汗珠分明可见。
  “范仓曹说的签押回执,呈来我看。”
  听到杜士仪是要看回执,范若诚的脸色稍稍缓转了一些。他答应一声,立时便当着杜士仪的面唤来了一个吏员,吩咐其去调取西陉关每月粮秣的记录来。须臾,一卷记录被送了过来,可杜士仪拿到手中展开一瞧,嘴角就露出了若有若无的笑容。他随手将这卷宗向范若诚丢了过去,冷笑一声道:“你自己看看,签押在哪里?”
  范若诚闻言一怔,等到展开这一卷记录之后,他登时只觉得脑际轰然巨响,整个人呆在那儿动弹不得。镇守西陉关的旅帅段广真无依无靠,是典型的孤家寡人,即便如此,为了生怕出纰漏,他还是强令送粮秣的人一定要段广真签字画押。段广真没有后台,申诉无门,而且他也不是真的完全克扣干净,总能勉强让那些人混个半饱,所以,段广真当然不得不在回执上签押。可是,这些他曾经一一核对,然后令人存档的回执,签押的地方竟赫然空白一片!
  就仿佛他刚刚在杜士仪面前的振振有词完全成了笑话!
  见范若诚失魂落魄,杜士仪只瞥了一眼便再不去看他,当下在下头诸曹参军中一扫,目光最终落在了户曹参军裴海云的身上:“裴户曹,仓曹账目以及西陉关的一应粮秣往来账目,由你负责清查。”
  尽管杜士仪新官上任迟来的第一把火不是烧在自己身上,但裴海云仍旧心中凛然,此刻一听到点名便立时躬身答应。而下一刻,他就听到杜士仪又叫了另外一个同僚的名字,不是别人,正是崔护。
  “崔功曹,调取三载之内的官吏考课,我要一一过目!”
  崔护也被杜士仪西陉关之行回来后的雷厉风行给震得颇为吃惊,迟疑片刻方才慌忙答道:“遵使君之命!”
  等到杜士仪吩咐散去,众人离开大堂的时候,全都有一种目弛神摇的感觉。
  要知道,杜士仪起意去巡查雁门东西两关,是因为温正义的邀约,东陉关回来之后平安无事,西陉关回来之后却骤然发作,是那段广真终于受不得欺压愤而陈情?可三年前前任代州长史叶惠全上任的时候也去过西陉关,段广真并没有说出半个字来,缘何现在却突然能够破釜沉舟了?
  而当消息传开之后,底下的吏员之中,一时更有人面如土色。整个代州,短少粮秣军械的,并不仅仅只有西陉关;而西陉关少的,也不仅仅是粮秣军械。更何况,与此相关的,还有其他要命的关联。这位使君起头十数日动静全无,现如今是真的准备动手了?
第630章
中眷裴七郎
  夜色笼罩之下,代州都督府显得静谧而幽深,除了不时传来的虫鸣声,就只有后院那小孩子咯吱咯吱的笑声格外清楚。但随着月亮渐高,孩子仿佛睡下了,也就再没有多少杂声。
  安顿了孩子睡下,王容缓步来到杜士仪身边,见其还在精神奕奕地看着那些考课案卷,便挨着其坐下,轻声说道:“就连后头官廨都传说你今天雷霆大怒,吓得上上下下噤若寒蝉。怎么,是终于找到突破口了?”
  “我就带着这么一丁点人到代州,哪来那么快就有突破口?”杜士仪缓缓卷起卷宗,将其放在面前的书案上,这才笑看着妻子说道,“是别人送给我的棍子,我借过来敲打一下罢了。温正义这个人本土意识很强,眼见得河东各大世家望族几乎把持了代州的宾贡,而且本地文人武者也鲜少能够扬名,而他以郎官致仕,子嗣又不争气,早已经是痛心疾首多年了。所以,试探到我兴许有雄心,他自然就愿意效劳。”
  “那位温老?他可是已经六十有五了,好大的魄力!”王容讶异地挑了挑眉,旋即又问道,“那西陉关旅帅段广真呢?我听说,兵曹参军钱通回到直房大呼冤枉,说是当初肯定得了段广真的签字画押。要知道,他们既然敢做这种事,想必就一定不会疏忽这个。能够平白无故让签字画押的回执变成空白,这应该不是夫君新官上任才数日就能够想出的手段吧?难道又是那位温老?”
  “温正义虽说确实是让我意外的第一个收获,但毕竟老了,段广真却是我此行另一收获。别人都以为他不过区区一无凭无恃的武将,却是小看他了!”
  想到那时候自己听到段广真自陈,曾经在给代州都督府仓曹参军的回执签押上动了手脚,加上在代州都督府担任书吏的一个友人配合,从而使得字迹消失,别说是他,就连温正义也为之大为诧异,杜士仪不禁笑了起来。但紧跟着,他翘起的嘴角便恢复了原位。
  “这只是冰山一角,但我相信,只是揭开这少许,应该就会有人坐不住,只要等着别人接下来的反应,就可以出下一招。幼娘,你先看好二十六郎,余下的不用分心,别人肯定也在盯着你。我初到代州,敲山震虎,比逼人狗急跳墙更重要。”
  “我听你的。”王容微微颔首,但紧跟着就问道,“只不过,你实话告诉我,刘墨起头就没跟我们进代州,他人呢?”
  “跟着我进城的人,一定会有人死死盯着。这次兵曹参军钱通不是把事情推去了北都军器监吗?须知太原尹李公身上兼的不仅仅是河东节度使,还有北都军器监一职。想来我只消对外宣称已经派人去请示李公,李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绝不会坐视别人给他泼脏水,有些人就未必把持得住了!”
  尽管西陉关粮秣军械短少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但接下来的数日之内,杜士仪仿佛完全忘却了此事一般绝口不提。可他越是不说,下头的属官和吏员越发心里没底,尤其奉命清查的户曹参军裴海云更是叫苦不迭。不说这涉及到的种种卷宗旧案是何等繁琐,就是这其中露出的蛛丝马迹,也让他暗自凛然。这一天晌午,当两眼满布血丝的他合上最后一卷旧档,揉着手腕站起身的时候,突见一个自己平日信赖的心腹书吏快步进来。
  “裴户曹。城北裴七郎求见使君,这会儿已经去书斋了。”
  裴氏三支五房,东眷裴、中眷裴、西眷裴、洗马裴、南来吴裴,这中间的分别,多数是和后期迁徙的地域有关,论根源全都出自河东闻喜。而这其中,相比其他各支,中眷裴这一支大多在河东一带为官,甚至将这一支的堂号都定为河东堂,而宗堂就在绛州闻喜。除了在绛州、太原府、潞州等地极力铺开之外,背靠雁门山,不像朔州云州蔚州这样不得不直面突厥和奚人威胁的代州,自然也是裴氏触角深入的地方。
  正如裴海云对崔护说的,他所属正是裴氏中眷裴这一支,他是裴光庭的族子,和中眷裴在代州的那些子弟不但是同源同姓,还是同宗同族,所以对于这些裴氏子弟自然少不得要照拂几分。刚刚书吏提到的裴七郎,本名为裴远山,已经五十六岁即将花甲的年纪,正是河东堂负责代州裴氏的人,明经入仕之后也曾经当过三五任官,但政绩平平,身体也禁不起在各地任上颠簸奔波,后来徙居代州,把中眷裴氏一族在代州的产业经营得有声有色,据说族老对其人颇有好评,论辈分则是他的族叔。
  “户曹可要一起去见使君?”
  “不用了。”裴海云摇摇头迸出了这三个字后,又对那书吏警告道,“既是七叔来见使君,和我无干,你休要到外头瞎嚷嚷。”
  中眷裴氏七郎裴远山,乍一看去,是一个身形瘦削,眉眼含笑的温润老者。然而,杜士仪在官场厮混久了,以貌取人这种习惯早已被打入了冷宫,所以,他摆出的是冷淡却不失客气的态度。而裴远山显然是极其擅长和人打交道,几句寒暄以代州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打头,显示出了其博学多才的一面,眼见得杜士仪仿佛面色霁和之后,他方才含笑说到了正题。
  “闻听使君在成都时,劝茶修水利,又开茶引法,一时居人受惠,朝廷得利;在云州时,安流民逃户于云中怀仁,输石炭于幽州,运南粮于河东,东联西结,人人称道。今使君督雁门,民间上下全都在翘首企盼使君的点石成金之术,令雁门上下逾十万之民众,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安康。”
  也就是说自己要是在代州没什么新鲜举措,百姓就会对他失望,由是失却民心?
  杜士仪眉头一挑,不动声色地说道:“承蒙陛下器重,委我督代、蔚、云、朔、岚、忻六州,我需负责的,并不仅仅是代地一地百姓。我一贯的治政都是因地制宜,并非一味改弦更张。若是代州子民翘首盼望我新官上任便会推行一大堆闻所未闻的政令,那我倒是要让他们失望了。”
  这么说杜士仪并不是真的打算大刀阔斧?
  裴远山心里这般想,面上笑容越发灿烂:“使君果然虚怀若谷,在下敬服!前几日,我听说有人传言,道是西陉关历年所送的粮秣军械都有短少?这实在是闻所未闻!东陉关西陉关,乃是代州雁门县的东西门户,倘若让将士们饿着肚子,空着手去备战随时可能发生的战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未知时至今日,这些亏空可否查出来了?”
  “说不上亏空,西陉关上四年总计短少的粮秣,按照每月十五石来计算,总共是七百余石,折合成钱也没有多少,与其说是贪赃枉法,不如说是玩忽职守。”杜士仪说出这句话的时候,见裴远山在惊诧莫名之余,仿佛还有些隐隐流露出的如释重负,他便突然话锋一转道,“但据我访查得知,代州常平仓,所贮粮食十不存一,此事不知道以远山公的耳目灵通,可有什么解释?”
  杜士仪总共就带了寥寥十余人来上任,而且代州当地豪强也都让人盯着他的每一个仆从,就连他的妻子王容亦然。毕竟,众所周知,当初云州粮价腾贵的时候,那些粮商就是因为忽视了王容一介女流,这才使得她从容从幽州转运来了大批粮食,一举解决了粮价危机。甚至于代州雁门县中新出现的生面孔,也都有人死死盯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