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2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4/571

  云州都督府门前,骚动的人群也在目睹一辆辆粮车抵达之后,渐渐安静了下来。当杜士仪带着王翰崔颢王泠然和陈宝儿出来的时候,人群更是已然鸦雀无声。眼看年纪轻轻的云州长史扫了一眼他们,竟有不少人心虚地低下了头,甚至连呼吸都放轻了一些。尽管杜士仪上任至今,也并没有多久,可是,云州城四门悬挂着的那些几近风干的马贼首级,以及前些日子隔三差五被斩首示众以作威吓的马贼,仍然是让杜士仪的名字上增添了一抹血色的残酷。
  “云州城如今的垦荒不过才刚刚开始,要有出产,至少也得等到明年,原本的耕地不足,因此粮食大多靠外头供给,这固然是事实,但这并不是尔等打砸米行的理由!”杜士仪倏然提高了声音,一股入仕多年以来养就的威势油然而生。
  在这样的逼问之下,有人不敢吭声,但也有人强自提振胆气驳斥道:“可那家发放安家粮的米行关门了,领到的粮票也就成了一张废纸!我们都是冲着到云州就能安居乐业,这才抛弃故土北上,如今这米价腾贵,我们没活路了!”
  “哦,原来是为了米价腾贵!”杜士仪轻轻颔首,随即便一指那一辆辆沉甸甸的粮车道,“那现在你们应该都看见了,从朔州过来的粮车已然在此!郭参军此前留在朔州久久没有来上任,一是为了接应转徙云州的民户,二来则是负责调拨粮食。若有粮票不曾兑现的,现在可立时兑现把粮食带回去,而若是其余想要买米的,下午开始,在云州都督府对面将会开仓粜米,暂以斗米五十五钱货卖!”
  “什么?”
  人群中一下子又起了一阵骚动,紧跟着,便有人忍不住问道:“为什么米价还是这么贵!”
  “既然云州城内各家米行均以各式各样的理由,把米价涨到了六十钱一斗,倘若今次朔州运来的米还是按照从前一斗二十五钱卖出,米行趁机低价收进,待官府粮竭而后转卖,试问所谓的云州粮荒是否又会大肆流传?”
  杜士仪一句话说得那人哑口无言,这才和颜悦色地说道:“朔州的粮食会源源不断运送过来,所以,急需的可以先买一斗应急,过几日下一批粮食再到,米价自会应声下跌。既然奸商逐利,打算让云州粒米如金,倘若因为你们轻信人言推高米价,岂不是上了人的当?”
  他这有理有据的说辞让人群再次恢复了平静,面对这一幕,杜士仪又高声说道:“至于此前打砸吴记米行之事,念在是那家不告而关门溜之大吉,背弃了和官府的契约,有错在先,因而不究尔等莽撞!”
  有了官府不追究前事的保证,随着一车车粮食送进都督府对面那不知何时整理好的临时铺子,不多时便挂出了一个大大的米字招牌,立时便有人拿着此前愤怒于无法兑现的粮票过去,果然便拿到了一石沉甸甸的米。一时间,其他人见状纷涌而去,都督府门前被围得水泄不通的场面立时为之改观。
  直到这时候,先前被人堵塞过不来的郭荃方才快步上前,到杜士仪面前拱了拱手后就长舒了一口气道:“总算不辱使命!”
  王翰也为之如释重负,按着胸脯心有余悸地说道:“郭兄,幸好你来得及时,否则就要出大事了!”
  郭荃见崔颢亦是点头不止,王泠然则若有所思,他苦笑一声,含含糊糊地说道:“别站在外头,到里头说吧,我还有要事向杜长史禀报。”
  然而,等到回到书斋,郭荃所说的第一句话,就让包括陈宝儿在内的大多数人瞠目结舌。
  “此次我说是运粮一千石,实则只有两百石,其他的粮车中,都只是砂砾而已。”
第561章
釜底抽薪
  云州城原本只不过才有两家米行,但随着大批人口的涌入,敏锐嗅到了其中商机,想要借着粮食发一笔财的人不在少数。因此,当一家在太原府小有名气的梁姓粮商悄悄合纵连横,把几家新入云州颇有实力的粮商拉拢了过来,很快便造成了云州城内米价腾贵的局面。通过惜售和两三日一涨价,他们囤积的粮食几乎是有了双倍的盈利,因此在利欲熏心之下,即便是本来准备见好就收的人,也在那梁小山的鼓动下,渐渐生出了贪念来。
  那梁小山说背后有靠山,杜士仪即便是颇有根基,可身在云州又管不了别的地方,大不了他们今后不做云州的生意就是了!更何况,那梁小山还信誓旦旦地说,云州城根基薄弱,一时半会还需要靠外头输入粮食,只要他们拿捏住了杜士仪,日后在云州就能撑起半壁江山!
  可之前野心勃勃打算大赚一票的他们,这会儿却在骤然听闻朔州运来的粮食抵达了云州都督府门口,而后杜士仪又说粮食会源源不断送来之后,一时大惊失色。几个粮商彼此一合计,立时一块来到了梁记米行,一见到梁小山便劈头盖脸质问了起来。
  “梁兄,都是你说杜长史调不来粮食,我们这才一直惜售,如今都督府门前正在敞开了卖米,如此一来可怎么好!”
  “对啊,要知道,我手头可是压了整整两千五百石的粮食!”
  “若只是从斗米六十钱下跌到五十五钱也就算了,可听杜长史的口气,似乎还会再进一步下跌,我们的一片苦心岂不是完全白费!”
  见一众同盟者有的惶急,有的愤怒,有的暴躁,梁小山笑容可掬地伸手压了压,等到众人总算都安静了下来,他这才慢条斯理地说:“各位稍安勿躁。我们此次好不容易才把米价哄抬上去,哪里会因为他杜十九一句话,便轻而易举地给吓倒了?”
  不论对于杜士仪这位云州父母官究竟怎么看,可粮商们就算有背景,也有财势,谁也不敢赤裸裸地在背后叫什么杜十九。于是,梁小山这淡定的称呼把他们全都震住了。其中一人便忍不住问道:“那梁兄莫非是有什么锦囊妙计?”
  “谈不上妙计,只不过是看穿了杜十九的虚张声势而已!”梁小山自信满满地一笑,仿佛真的是洞悉一切的智者,“郭荃在朔州任录事参军,原本颇得朔州魏使君信赖,可是,杜十九偏偏点了他,而且还要从朔州以及邻近各州迁徙民户,这就已经够让魏使君恼火了,还要抽调朔州的粮食,他们以为魏使君是开善堂的不成?所谓第一批运来的一千石粮食,顶多两三百石,其余的究竟是什么,只有他们自己心中有数!”
  “梁兄真的能够确定?”
  发现众人那焦躁的面色渐渐都缓和了下来,质疑的人也只是将信将疑,梁小山就轻轻一拍巴掌。须臾,身后的房门便有人挑起帘子出来,却是一个褐衣从者。来人恭恭敬敬地深深一躬身,这才轻声说道:“某才从朔州快马加鞭回来,市面上并没有人大肆买米,却闻听此前郭使君命人凑了两百石米出发。因为朔州亦是米价腾贵,他凑得两百石米,花销在一斗四十文!”
  “原来如此,梁兄果然未雨绸缪料敌机先,敢情这是虚张声势!”
  “幸好幸好,我们险些就给骗过去了!”
  “那如今我们该怎么办?静候那两百石米卖光?”
  面对众人七嘴八舌的问计,梁小山笑容可掬地说:“我们既然受了这么一场虚惊,哪里能够没有一点回敬?他杜十九既然虚张声势,甚至还让人只买一斗应急,分明是希望这两百石米能够多支撑几日。既如此,我们便还以一道釜底抽薪。立时派多些人,你一石我一石,把这些刚刚运到云州的救命粮买光!倘若知道明日断粮,云州城内百姓再次闹事,可就不像是今天这么要压下去了!”
  “这会不会……逼得别人狗急跳墙?”一个三十出头的粮商见其他人纷纷点头,不禁有些迟疑地说道,“要知道,杜长史可不是善茬,无论在长安也好,在成都也好,江南也好,手段都是凌厉得很……”
  “他要杀鸡儆猴,也得看是否能承受得起那个后果!各位放心,就算各位身后的人怕他杜十九,我背后的人却不怕。”梁小山勾了勾手指示意众人上前,蠕动嘴唇轻轻说出了一个王字,旋即似笑非笑地说道,“我那旧主,可是当今圣人最信赖的人!”
  吃了这么一颗定心丸,众人散去时自然是眉飞色舞。而梁小山屏退了闲人,却对先前那褐衣从者殷勤而热络地拱了拱手道:“劳烦王大兄来来回回跑了这一趟,我心里实在是过意不去。要是这一次能顺利完成大将军吩咐的釜底抽薪,我一定重谢于你!”
  王安在王毛仲身边虽没少得好处,可这次出来见王家放出的部曲都已经混得如此风生水起,梁小山又对他出手大方,他早就把王毛仲吩咐的谨慎两个字给丢到爪哇国去了。他嘿然一笑,摩挲着下巴说道:“这次要真的能够让那杜十九重重跌个跟斗,大将军一定会对咱们另眼相看,那时候,要什么没有?”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哈哈大笑。在他们看来,这一次自是算无遗策,只等着看杜士仪捉襟见肘的窘态。
  果然,就在当日,尽管杜士仪放话,除却家中等米下锅的,其他人大可等粮价下跌再买米,但还不到傍晚,络绎不绝肩扛甚至推车来买米的人,就把两百石米全都给搬空了,最后这临时的米行不得不以天黑为由关门。闻听这个消息,自从住进云州商社后这些天来,一直都仿佛无所事事的吉哈默,终于去命人到云州都督府向杜士仪投帖,这一日晚间便被人带到了杜士仪的书斋中。
  时隔八年,甫一相见,吉哈默便发现当年那个伴着固安公主英气勃勃的弱冠少年,如今已经显得内敛而含蓄。尽管他心里对此行抱着十拿九稳的念头,仍是提起十万分小心,拱了拱手后就用不甚纯熟的汉语含笑说道:“一别八年,杜长史一路青云直上,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
  杜士仪也几乎是在第一时间认出了吉哈默。当年他和三部俟斤不打不相识,不但请田陌教他们田耕,而后又向奚族三部不断输出茶叶。可以说,固安公主和他的家底,一大半都是来自于奚族,这还不算因为奚族之故而拓展的契丹以及突厥商路。于是,他也投桃报李,用这些天来努力捡起来的奚语回礼道:“没有想到这一次竟然是吉哈默俟斤亲自莅临云州。怎么不让人及早通报一声?如果早知道,我一定会亲自前往相迎。”
  “哈哈哈,不敢不敢。我也不想让别人知道我亲自来见杜长史。倘若别人知道度稽部没有俟斤坐镇趁虚而入,我就会很为难了。”
  吉哈默爽朗地一笑,仍是继续用的汉语。等到杜士仪欣然坐下,须臾上来一个童子奉茶,随即就在角落的小书案后坐下了。他本想请杜士仪屏退从人,可突然想到外头传闻说杜士仪此来上任还带了一个心腹弟子,他不禁多打量了其人两眼,最终收回了审视的目光,决定单刀直入。
  “杜长史,我在云州这些天,发现外头传得沸沸扬扬,似乎说是云州城如今粮食不足?”
  “哦?原来俟斤也已经发现了。”杜士仪若无其事地呷了一口茶,这才淡淡地说道,“以讹传讹而已。”
  “恐怕并非如此吧?”吉哈默哂然一笑,放下茶盏满脸关切地说道,“而且,听说今天从朔州运来的粮食,也已经被恐慌的人们抢光了!这几年,大唐北面不少州县都遭灾严重,粮食不足。说起来,我和杜长史也是多年老交情了,不瞒你说,我这次到云州来交易茶叶,愿意以五千头牛羊作为交换!能够果腹的不仅仅是粮食,还有远远比粮食更珍贵的肉!只要杜长史能够在茶叶的价格上退让一些,这五千头牛羊立时便能运入云州城,一解你燃眉之急,如何?”
  杜士仪倏然目光转厉:“退让?俟斤这是在说笑吧,我又不是茶商。”
  “杜长史虽然不是茶商,但谁不知道,这大唐的茶引司便是你所建,这茶叶若非你一力推广,也不至于在大唐西南东南遍地种植。既然已经不是珍物,卖得那么贵,岂不是对不起咱们多年的情义?”吉哈默语带双关地刺了一句,随即便笑眯眯地说道,“杜长史,中原不是有句古话,叫做好汉不吃眼前亏?你如今终于得以主持云州这一州之地,倘若被区区粮商打了个狼狈不堪,这一辈子英名可就付诸流水了。”
  “没想到俟斤如今的成语能用得这样娴熟。”杜士仪一口喝完了茶盏中的茶,这才笑眯眯地说道,“不过,俟斤虽然和我打过交道,却不太明白我这个人。我这个人吃软不吃硬,一定要和我硬碰硬的人,我一定会让他崩了牙!俟斤既然对云州缺粮的事很感兴趣,不妨从明天开始,好好观赏一番这场大戏!”
第562章
腾换陈粮
  第二天一大早,云州都督府对面的临时米行前,就已经围了一大堆人。除却昨日里出现过的几个熟面孔,还有不少百姓是听到风声,说官府根本就没有那么多粮食,因而前来打探风声。眼看日头渐高门板却还没有卸下来,人群中便有人禁不住大声喧哗了起来。尤其是那些粮商们派来的人,更是在挑唆鼓噪无所不用其极,用他们的话来说,什么朔州运来的粮食,根本就是糊弄人的!
  “看着吧,这云州城的粮价,迟早要涨到一百文一斗!”
  话音刚落,人群后头就传来了一个冷冷的声音:“谁说粮价会涨到一百文?来人,下门板,开仓卖米,今日米价五十三文!”
  尽管粮价比昨日只下降了两文钱,可是,刚刚人群中还在议论纷纷官府真的是一筹莫展,米价必然腾贵,此时此刻却听到这么一句话,众人不禁齐齐回头望去,却发现是昨日那个从朔州押了粮车过来的中年官员。只见来人一摆手,几个健卒过来手脚麻利地拿下门板开店,另一头摆好了量米的斗,一包包的米整整齐齐从都督府中运了出来。眼看这一幕,有人忍不住扬着手中的粮票上来,须臾便领到了两大包米,打开一看正是黄灿灿的粟米,那人顿时喜出望外。
  “杜长史果然没骗我们!”
  随着真正等米下锅的百姓你一斗我五升买了米回去,剩下的人你眼望我眼,最终全都涌到了米行面前,有的要一石,有的干脆嚷嚷要两石,眼见里头有人质疑,他们齐齐一口咬定,道是生怕米价继续腾贵,因而要囤积在家里。听到这种说辞,郭荃哧笑了一声便头也不回地转身回都督府,没走几步却突然停下脚步,不紧不慢地说道:“买吧,今日五十三文,明日就卖五十二文,各位只要有钱,要多少有多少!”
  “真的是要多少有多少?”
  当梁小山得到这消息时,简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不但是他,自忖在朔州把所有情况都摸得清清楚楚的王安,也生出了一丝难以名状的不安。然而,两个人对视了一眼,王安最终同时咬咬牙道:“就算他这次不止是运来了两百石粮食,也禁不起两日折腾。就和他磨,看看谁拼得过谁!”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更何况自己此前拉着别的粮商哄抬粮价,已经算是把杜士仪得罪了,梁小山自然没有别的选择。于是,在他授意下,这一日云州都督府门前那家临时米行放出来的两百石粮食,除却一些民户,以及其他粮商零散吃下了几石,其他几乎都被他整个包圆了。然而,第二天米行再次在日上三竿的时候开门之际,准时挂出了今日米价五十二文的招牌,和昨日郭荃预告的一模一样!无奈之下,他只能咬咬牙再次凭借一己之力全都吃了下来。
  尽管在接下来两三日,米价跌到一斗五十一文后,就保持不动了,可每日却都会供应两百石。对于寻常百姓来说,眼看米价从六十文一斗跌到了五十文出头,尽管有人抢购,但大多数家里有米下锅的,全都在好整以暇地等着米价再次下跌。难以置信的梁小山甚至亲自逐包开封查验里头确实是粟米,而不是什么掺了沙子的劣等货色,掐着手指计算出自己高价收进了将近一千石粮食这个事实,他终于坐不住了。
  “都这种时候了,当然是继续拼!”王安自己也已经心里七上八下,可还不得不打着王毛仲的牌子安慰梁小山,“这都已经陆陆续续开仓卖了一千石,就算杜十九有个有钱的媳妇,那也得买得到米才行!更何况,有王大将军撑腰,你不要怕花销!且看他明天还有米可卖否!”
  “王大兄说的是。”梁小山勉强笑了笑,心里只把满天神佛都给求遍了。他这些年是攒了些钱,可却受不了这样的比拼法!前些天因为米价腾贵而赚到手的,随着这几天一大笔一大笔地吃下官府放出来的这些粮食,已经倒赔进去了不少!
  无数双眼睛都在看着官府在整整卖了五天之后是否有米可卖,次日一大清早,都督府门前的米行十分坚挺地在日上三竿时开张,打出的招牌却是今日米价五十文。尽管只是小小下跌了一文钱,可消息却一时不胫而走,满城百姓无不是奔走相告。
  官府有充足的粮食,粮价真的要下跌了!
  百姓们欣喜若狂,粮商们却一时如丧考妣。然而,梁小山已经没心思去理会他的那些同盟者了。他这次来云州,并没有带太多的现钱,而之前买粮食全都是一笔笔的现钱出去,他已经有些吃不消了。于是,在王安自告奋勇回朔州替他押了现钱回来时,他只能硬着头皮答应了。
  可王安一走,他便立时只能只身面对一个更加可怕的局面。每一天,粮价都会小小下跌一文钱,尽管只是一文钱,可从五十、四十九、四十八……随着日子的一天天过去,他手中囤积的粮食以原来那六十文一斗的高价,一粒米都卖不出去的同时,那原本坚实的同盟也已经渐渐垮塌。
  其他粮商们面对官府那仿佛源源不断的粮食供给来源,尽管还有两三家耐得住,依旧挂着之前那六十文一斗的高价,可其他的却终于没法承受那种压力,小心翼翼地调低了自己的粮价。然而,眼看官府有粮可卖,而且一天比一天便宜,谁还会搭理那些黑心的粮商?甚至不知道哪个冲动的莽汉,竟是悄悄在黑夜里往几家粮商的门上泼了红漆,当大清早梁小山看见那血淋淋的颜色时,几乎气得一头栽倒昏了过去!
  因为盟友们大多不愿意高价收粮,梁小山只能靠一家的财力支撑,王安又回朔州去筹措现钱,他现在已经很难每日把官府放出来的那些粮食买空了,只能眼睁睁看着那一家米行从最初的一两个时辰就要关门,到如今的一直经营到入夜宵禁。现如今又有人在自己门前弄鬼,他怎能不气得七窍生烟?
  “晚上……晚上派人值夜!要是抓到那个该死的家伙,给我直接活活打死!”
  梁小山已经顾不上这是否犯法了,恶狠狠地吩咐了一句之后便拂袖而去。可是,他团团拜会了当初那些同盟的粮商,得到的却都是暧昧的回复。有的哭穷,有的叫屈,还有的则索性翻脸不认人,大骂都是他带累了他们,总而言之是一无所获。当他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自家米行时,一个从者却诚惶诚恐迎上前来。
  “东家,东家……不好了!”
  “又出什么事了!”梁小山声色俱厉地质问道。
  “官府门前贴出了告示,说是如今米行中所售的乃是公主府从前的战备存粮,整整有八千石,让云州城上下百姓只管放宽心……”
  “八千石!”
  梁小山简直听得头皮发麻,直到这时候,他方才一下子意识到,固安公主以一介弱女子在这孤悬北面的云州城一住就是好几年,又是招纳流民逃户,又是编整护卫,总要防止发生各种意外情况。那么,存上几千石的粮食作为战备粮,那简直是太正常了!
  他几乎是立刻叫了这从者带路前去粮库,当打开这两天收的米,发现果然是陈粮时,他登时咬牙切齿。
  被骗了!他就知道朔州果然不会让郭荃运那么多粮食过来,原来是拿固安公主早先囤积的陈粮来充数!可恨的是,他为了这些用于战备难以入口的陈粮,花了那么多钱!
  “杜十九……你别高兴得太早!你不该为了安抚民心,提早把自己的底牌给掏出来!”他恶狠狠地骂了一句之后,便向那身边的从者问道,“王安还没回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4/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