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571

  “娘子先是看书,再是发呆,这都已经快大半个时辰了。”白姜提醒了一声之后,又轻声说道,“杜郎君看来是真的很看重那两位,把他们请到了房中,又命人去向驿丞要酒。总而言之,看这架势也必然相谈尽欢,听说到时候还要一起上路。可若是如此,娘子岂不是要上马车了?这一路尽是山路,骑马还好,坐马车却不但气闷而且颠簸,又容易晕……”
  “就你话多,杜郎又不曾说要我进马车躲避!”王容没好气地打断了白姜,这才若有所思地说,“等一会儿他回来再问吧。若是他同意,不妨我先行一步到成都。绵州到成都已经很近了。我正好巡视一遍阿爷的那几家产业,再去玉真观主借给我的那处地方看看。否则真的一块抵达成都,那却是太扎眼了。”
  倘若说王维那一手琵琶确实是妙手绝伦,那此刻和李白饮酒啖雁之后,这位即将豪取酒中谪仙人之名的年轻人仗着醉意,一时在狭小的地方舞起了剑,同样令人叹为观止。相比公孙大娘和裴旻都需要偌大的地方来展现那精绝的剑术,李白这会儿的醉剑却更显憨态可掬,然则那一汪寒光往往能够在意料不到的地方窜将出来,想想若是实战之中的对手遇到这种情形,杜士仪就不禁若有所思点了点头。
  然而,驿站之中留客可以,留宿却是不能,于是等到日落时分,杜士仪和二人约好了明日启程时间,继而就把人送到了门口。还不等他往见王容,那驿丞刘十三便立时找了来,打躬作揖赔礼不断之后,他便满脸苦色地对杜士仪解释了起来。
  “杜明府,真的不是我有意和这李十二郎作对,实在是前任彭驿丞太纵容他,朝廷驿站本就是有制度的,不许擅入!而且这李十二郎父亲从前便是从碎叶城回来的,听说不知道当年犯了什么事,因而连个本身名讳都不敢示人,乡人全都称其做李客。他生意固然做得不小,可终究不过一介商贾,后来一家人莫名其妙染疾去世,而且听说这李十二郎生母又是突厥人,他又是恃才傲物的性子,有人看不下去在赵使君面前捅出了这一点,他怎么能得乡贡解送?就算他诗作得再好,这制科也是要有人举荐的,他一样没戏……”
  听刘十三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的话,杜士仪总算是明白了从未听到过李白应科举的缘由。相比其余名满天下的诗人,只有李白的身世始终暧昧不清,那所谓凉武昭王后裔,应该也只是托辞而已!
第397章
锦城风光冠蜀中
  绵州到成都不过二百余里,因而,王容对自己提出要先行一步到成都,也免得两个新加入的同伴有所怀疑,同时也不用那么扎眼,杜士仪思量再三,最终还是答应了。可是,尽管王守一已经死透了,之前那件事仍然每每想起便令人心有余悸,因而他便索性把护卫从者之中分出了一半人,就连赤毕也给了王容。面对他这般执拗,王容起先始终不肯,最后拗不过时,她索性沉默以对,就是不肯答应。
  “好啦,别和我争了!今日新结识的那两位全都是善骑射通剑术的,就是我自己,也并非手无缚鸡之力。而且,在官道上对朝廷命官不利,而且还是在巴蜀这种素来太平的地界,你觉得这可能吗?总之我答应过两位贵主和你阿爷,就不会让你受半点损伤。否则,你也不用先走一步了。”
  见实在是说不过杜士仪,王容只得罢休,想了想就开口说道:“那好,明日一早我早半个时辰启程。倒是那位李十二郎,白姜从驿卒那里听说了不少引人深思的消息。
  他既然排行十二,家中本应该兄弟众多,结果白姜却听说,他父亲是从碎叶城一路徙居至此的,并非绵州本地人,据说最初风尘仆仆,甚至连随从都只有零零落落三两人,定居绵州之后一度经商,虽也有些婢妾在身前,却再无其他子女,去世时据说更是因病暴毙。因为是客户,所以绵州赵使君不肯让他参加解试,本地百姓虽有对他友善的,却也有如同刘十三这样对其敌视非常的。”
  杜士仪会意地点了点头:“无妨,只是同行一程。此人和我同龄,即便从未应过科举,但言行举止疏阔大气,纵使有时冲动,但却是可交之人。至于绵州赵使君对人观感如何,我这个成都令又不属绵州管辖,却也和我无关,再者我明日也就启程了!”
  这从长安到成都上任,倘若真的过一地就要拜访一地父母官,杜士仪就别走路了,所以他翌日清早从驿站动身的时候,自然也是静悄悄的。而李白和吴指南带着从人前来会合的时候,王容已经由赤毕等人护送早一步出发了。两人虽则也注意到杜士仪从者仿佛减少了很多,但这和他们无干,自然不会开口多问。
  由绵州到万安,过了白马关后,便是汉州地界,一路有山有水,商旅往来不绝。而在路上,众人还遇到了今年益州解送的乡贡进士明经和其他各科学子赴长安参加岁举。尽管不过寥寥数十人,但杜士仪能够清清楚楚地发现,李白对此固然面色如常,吴指南的脸上却流露出了几许难以掩饰的殷羡。等过了新都,眼看成都近在咫尺,在由一座石桥通过毗江时,杜士仪突然只听一旁的李白开口问了一句。
  “杜郎君当年应京兆府解试时,闻听曾经被人半道截杀,最终闹到了京兆府,彻查下来,犯事的羽林卫军卒全数被诛,其中更有当初烧毁你祖宅的主谋,此事可是有的?”
  此时此刻被人提到当年旧事,杜士仪忍不住想起自己不惜自残把事情闹大的决心,出神片刻方才点了点头:“确实有。”
  “听说杜郎君那时候家道中落,却有那样的底气和魄力,实在让人敬服!那时候杜郎君既然是苦战得胜,却不曾把那些凶嫌全都杀了,是不是也是为了公堂上一决胜负,以免落人口实?”
  “李十二郎倒是慧眼如炬。”杜士仪哪好说外间传扬的肖乐因旧愤烧毁了自己的老宅,还要劫杀他断绝后患,这并不是那场案子的真相,只能含含糊糊叹了一句,这时候,他却只听吴指南在旁边重重咳嗽了一声。
  “李十二,你别打破沙锅问到底了,我知道要换成你,你必定先把人杀了再说!”
  “本就是该死之人,我自忖若是易地相处,必然难以克制杀心。我这人从小就冲动意气,否则也不至于赵使君初来乍到我就去拜谒,结果他因人言给我冷脸看,我立时拂袖而去,结果便恶了他!别人对我出恶言,我可以忍,但若是对先父乃至于家人出言不敬,那却不可忍!”
  说到这里,李白的眼神中突然流露出了深深的痛楚,却没有继续这个话题,而是深深吸了一口气看着官道两旁,笑着岔开话题道:“蜀中猕猴最多,甚至毫不畏人,据言前时曾经有一从剑州运送烧春到益州的车队,因为酒罐打破而被上百的猕猴围攻,最终酒尽而去。这猢狲竟是和人一样通灵好酒!”
  杜士仪见李白不愿再提家世,自也不会去戳人伤疤。他今生今世是第一次进蜀,尽管此前也有过向导,但那怎么比得上李白和吴指南两个在蜀中土生土长,又精通诗赋文史才华横溢的才俊?一路上那些锦绣山水,两人都能说出无数掌故不说,而且吟诗答和简直是家常便饭。眼看路途所剩无几,吴指南突然扭头看了杜士仪一眼。
  “对了,杜郎君真的是第一次来蜀中?一路上我看那些饭菜中花椒没少放,你却啖之如常,莫非也好这此味?”
  “不但花椒,当初我还在烤大雁时放了野茴香和许多西域香料,杜郎君也一直都吃得津津有味。都说长安城没有吃不到的香料,果然如此!”
  从未到过长安的李白竟是因为自己的口味发此感慨,杜士仪顿时哭笑不得。然而,等到其轻声对吴指南嘟囔他什么都好,就是酒量太差,他突然生出了把这位引荐给王翰的念头。想来这位酒中谪仙人和王翰那最好杯中之物的,兴许能够很谈得来。
  可这时候,这一路上大多数时候都更在意田地里耕种是什么的田陌,突然出言问道:“李郎君带着的那些香料,是本地人种的,还是在西域胡商处买的?如果是本地种的,可知道何处出产么?”
  见田陌突然故态复萌,杜士仪顿时哈哈大笑,对李白和吴指南解释道:“我这从者最好农事,所以我曾经让商团带着他远赴西域寻求良种和各种各样作物的种植之法。所以我此次下蜀中,就特意把他一块带了出来。巴蜀土地肥沃,兴许能够让他如鱼得水!”
  一介看似寻常的昆仑奴却有这样的爱好,而身为主人的杜士仪也对其如此纵容,李白和吴指南不禁都啧啧称奇。随口问了两句之后,见田陌盯着自己用过的野茴香和另外几味西域香料锲而不舍地追问不停,李白恨不得赶紧躲开这小家伙远远的,而吴指南也不禁放声大笑,促狭地告诉田陌,这几味香料李白确实知道种植之法,果然就只见接下来一路上,田陌把人缠得够呛。
  这区区二百余里,一行人走了四天,直到第五天晌午过后,方才抵达了益州成都县。尽管不能和长安洛阳这样繁华的两京古都相比,但成都亦是古城,古蜀国便建于此地,而自从汉时益州的州治从雒县移到这里之后,这座城池更加欣欣向荣,一直有世外桃源之称。偌大的城池四面开六座城门,进进出出商旅行人不绝。在东面的城门验看过所等候入城的时候,吴指南便抬头指着东门上的城楼,道这是隋末蜀王杨秀所修建的散花楼,对此赞不绝口,极力推荐杜士仪闲时来此登楼一游。
  仿佛是生怕杜士仪不信,他甚至又笑着吟道:“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当初前年李十二到成都来拜谒苏尚书的时候,献的诗中,便有这一首《登锦城散花楼》,事后苏尚书立时兴致勃勃前往登楼,登高远眺,大叹不虚此行。杜郎君放心,我可不会诳你!”
  杜士仪被吴指南这生怕自己不信的口气给逗乐了。因他比自己和李白看着都小,却时而老气横秋去劝李白别冲动,时而兴致勃勃替人扬名,活脱脱一个还没长大却硬充成人的少年,他不禁更是为之莞尔。
  这时候,东门守卒已经看完了那盖有众多大印的过所,其中一个老成的就引了一个年纪轻轻队正模样的青年过来。来人上下一端详杜士仪,立刻有些谨慎地问道:“不知道哪位是新来本县上任的杜明府?”
  “是我。”
  那队正在三人身上扫来扫去,原本难以确定,此刻杜士仪出声一应,他再一细看,便觉得李白散漫,吴指南稚气,果然是杜士仪瞧着最像出仕已有数年,名满天下的京兆杜十九郎,慌忙行礼不迭,又自请护送去成都县廨。知道这也是别人的好意,杜士仪自不会拒绝,而等到过了城门置身于成都城中,他就发现,相比四四方方的长安和洛阳,成都的街道走向便没有那样笔直整齐了。
  城内和两京一样,无故不得飞速驰马,众人也只是策马缓行,却只见四下里也是里坊宛然。得知成都城中的里坊足有一百二十余,比两京都多,更有茶市、扇市、药市等等专门的集市。尤其是两京之中不过刚刚开始推广的饮茶,在这里却已经司空见惯,尤其佛寺之中更是蔚为流行。杜士仪一面走一面听那队正口若悬河乱吹,一面饶有兴致地观赏这座和后世截然不同的巴蜀古城,一时就没怎么注意街头行人。
  就在这时候,他突然只听得一声女子娇喝小心,下一刻,他就只见一个年方四五岁的小女孩扑通一声在马前四五步远摔了个正着。他慌忙勒马停下,以免踩着了人的时候,身旁引路的年轻队正已经三步并两步冲了上去。
  “玉奴,没事吧?”
第398章
下马威
  杜士仪见那年轻队正小心翼翼地把人抱了起来,这才看清了这摔在面前的小女孩。四五岁光景的她眉眼如画,姿容秀美,尤其那粉颊仿佛吹弹得破,此刻泫然欲涕,偏偏又硬生生止住的样子,看上去好不可怜。
  等到旁边一个年长婢女慌忙上去从队正手中接过了人抱着,又蹲下身来仔仔细细查看,最终长长舒了一口气,讷讷连声叫着小娘子,却说不出其他话时,杜士仪也已经跳下了马,打量了这一丁点大的小丫头一会,他便沉着脸冲那婢女问道:“你是怎么侍奉的?怎么让这位小娘子突然冲到了马前?万一磕着碰着哪儿,那可就不是小事了!”
  “是婢子一时大意……”
  “不怪满娘,不怪满娘……”名唤玉奴的小女孩却仿佛听明白了杜士仪正在责问自己的婢女,慌忙连连摇头,却是认认真真看着杜士仪说,“阿爷,阿爷派人来接玉奴……”
  见对方伸出双手,竟好似希望自己抱她,杜士仪不禁愣在了当场。这时候,还是那队正更乖觉些,连忙再次过去把玉奴直接接了在手抱起,这才柔声说道:“玉奴认错人了,这是新任成都令杜明府,不是你阿爷派来接你的人……”
  连哄带骗地对小丫头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后,他方才对那年轻婢女道,“满娘,伯父让你在家带着玉奴,你倒好,把人带出家门不算,而且竟然还差点让她冲撞了杜明府,这万一出事你承担得起么?”
  “是,婢子知道错了,只是小娘子午睡做了噩梦,一直哭闹要主人翁,婢子无法,只能悄悄把她带了出来,谁知道险些铸成大错……郎君恕罪,婢子知道错了。”
  将这满娘训得低头不敢多言,队正方才抱着已经安静下来的小女孩转过身来,歉然对杜士仪躬了躬身道:“杜明府,这是我族妹玉奴,因她阿爷在蜀州为官,她却年纪小,故而一直都留在成都。今天不知怎的她居然误以为杜明府是她阿爷派来接的人,这才险些出了事故,还请……”
  “冲撞这话就不要提了,只是万一伤了她,那我可是罪莫大焉。”杜士仪发觉玉奴那黑亮的眼睛还在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自己,他不禁为之莞尔,索性向小丫头眨了眨眼。见其顿时圆瞪了眼睛,却又赶紧背转头去不敢再看自己,他顿时笑意更深了。
  等到队正将玉奴交给了婢女窈娘抱着,却又嘱咐她们跟在自己这些人身边,他这才连忙又对杜士仪解释道:“玉奴家中就距离成都县廨不远,正好在同一个坊。还请杜明府见谅,我送了你一行到县廨之后,就立时送她们回家。她这偷偷跑出来,不知道家里人会怎么着急呢!”
  杜士仪却不以为意,见那玉奴时不时回转头来看自己一眼,可一碰上目光,却又突然扭过头去不敢再看,那种典型小孩子捉迷藏似的思维煞是有趣。因而,他便笑着摇头道:“不必忙了,进了里坊之后你直接送她们回家就是,难不成里坊中的武侯还会不认识县廨?”
  “那就多谢杜明府了!”队正也不再客气,指引杜士仪又前行不远进了坊门,等过了大十字街路口,他在一户门庭看上去朴实无华的民宅门口停了下来,继而指了指不远处一座占地颇广的建筑,对杜士仪说道:“那就是成都县廨,恕我不送了。”
  杜士仪见这队正从窈娘手中又接过了玉奴,随即砰砰砰地敲响了门,随着大门咿呀一开,探出来的一个脑袋对几人一瞧,当即发出了一声又惊又喜的嚷嚷:“小娘子,你可算是回来了……啊,原来是钊郎君你把人送回来了,快进来,刚刚一时不见人,家里上下都快急得去报官了……”
  本来只是瞧个热闹而驻足片刻,杜士仪正要就此从门前走过去,却不妨那玉奴突然冲着自己摆了摆小手,用稚嫩的声音叫道:“谢谢叔叔。”
  这突兀的一声顿时让杜士仪为之一愣。然而,对于这个年纪骤然上升到叔叔这个级别,他着实为之一愣。可面对小丫头那明澈的眼神,想了想便一本正经地说道:“下次若是思念你阿爷,不要再随便乱跑,可以到成都县廨找我送信去蜀州。”
  杜士仪说完这话便笑着拨马往县廨的方向去了。这时候,队正见那开门的家人有些讶异地盯着过去的一行人,这才轻声解释道:“这是新任成都令杜明府一行人,刚刚玉奴在大街上,险些就冲撞了这位杜明府,幸好他根本没在意……不过,还真的是和传闻中一样年轻,似乎只比我大一丁点……”
  而这么一桩突如其来的小事,杜士仪本并没有在意,可快要到成都县廨的时候,身后的李白却突然开了口,这竟是要就此告辞。想到对方和吴指南本是到成都游历,一无功名二无出身,此刻跟到县廨中去自有不便之处,他便笑着问了两人要投宿的旅舍,这才爽朗地说道:“等我履新之后,到时候你们尽管来县廨见我。若有其他事也尽管直说,一路相伴也是有缘,暂且就此别过!”
  李白和吴指南笑着拱手告辞之后,等原路返回路过刚刚那处民居,吴指南方才突然开口说道:“刚刚那队正执意送来时,我还觉得他真会钻营,非得巴结奉承送到县廨,可后来发觉他为了自己险些走失的堂妹,竟是宁可丢下杜郎君先把人送回家,这才心有改观。对了,那玉奴小归小,却是美人坯子,不知道她父亲在蜀州当什么官,再说了,杜郎君这么名声赫赫的人,竟然还会去逗这么四五岁大的孩子!”
  “杜十九郎果然是有意思的人。”李白眉头一挑,继而便轻轻舒了一口气,“能遇到他这样的人,也算是出蜀之前难得的缘分!好了吴六,废话少说,先去旅舍住下,等游完成都,我们就去峨眉山,然后舟行东下去渝州。到时候再顺着大江去江陵。你不是常说要仗剑游历天下,这次可是时候了!”
  “啊,你不打算找杜十九郎举荐……”
  “他在长安本是天子近臣,如今却远来巴蜀,境遇如何不问自知。他既然不以居官为傲,而是礼待我们,我们又何必去让他为难?绵州赵使君虽未必是了不得的人物,可终究是一州刺史,而杜十九郎只是成都县令,日后万一有打交道的时候,岂不是给人平添难处?”
  “那也不去拜谒一下现任益州长史张使君?”
  “听说谒见者几乎没有能见到那位张使君的。也难怪,他当初连杜十九郎都容不下,更何况你我。天下之大,还怕没有我们一抒抱负之处?”
  成都县廨上下早就知道杜士仪要来上任的消息。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新任明府,县中属官自然是心情各异。成都乃是次赤的幾县,除却县令这一县之宰之外,尚有县丞一人,主簿一人,县尉两人,书吏若干。
  既然县尉远不如万年县那样足有六个,每人分掌一曹,这成都县廨的两个县尉就是一个司户尉,一个捕贼尉,一个管兵曹、刑曹、仓曹,一个管户曹、功曹、田曹,至于县丞和主簿,作为二把手和三把手,反而不怎么经管特别具体的事务。
  此时此刻,当他们闻讯到前头来迎接杜士仪的时候,即便早有心理准备,面对这么个年轻的上司,仍然有人觉得心里不适应。而县丞于陵则最是油滑的人,一愣之后便打叠了一连串的恭维逢迎,又笑容可掬地当先请杜士仪入内。至于其他三人,也不可能总是这么愣着,须臾就回过神跟了进来,参见了上官之后便一一报名。
  益州成都虽距离长安这座京城颇有些遥远,但因为素来清净富饶,因而到此当官的外地官员很不少。成都县廨这几个属官当中,只有县尉王铭来自洛阳,另一个县尉武志明则来自剑州,县丞于陵则是江南杭州人,主簿桂无咎是江南西道岳州人,加上杜士仪,五个人竟是几乎囊括天南地北。而等到分了主从之后,刚刚最最殷勤的于陵则便小心翼翼地说道:“明府既是新上任,不日也该去益州大都督府拜见一下张使君。”
  司户尉王铭特意观察了一下杜士仪的表情,这才生硬地补充了一句:“便是半年前刚刚由幽州刺史任上,转益州大都督府长史的张使君!”
  不就是张嘉贞吗?
  杜士仪哂然一笑,暗想这些家伙莫非还以为自己千里迢迢到成都上任,竟然会不知道这同在一座城内的另一座衙门里,还有自己的死对头张嘉贞?
  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一职看似尊崇,但不比并州大都督府长史还握有北部的兵权,向来是下台的宰相暂时过渡的职位,便如同此前的苏颋一样。看似李隆基对张嘉贞还是念有一定旧情,将其从冬季最冷的幽州迁到了四季气候适宜的益州,可幽州刺史还要用兵应对北边的外敌,可益州长史虽领剑南道支度营田、松、当、姚、巂州防御处置兵马经略使,可用兵却都是对戎蛮!总算张嘉贞还领着一个户部尚书兼判都督事,因而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出将入相的典型了。
  当然,从宰相贬到一方封疆大吏,张嘉贞必然不会高兴就是!别说他此前入朝时还和张说当众打了一架,就是没有此事,只凭王皇后被废,王守一赐死,张嘉贞受牵连再次左迁也只是时间问题!
  “我知道了,明日便去拜见张使君。”
  见王铭仿佛因为自己的淡然若定而有些失望,其他三人则是面色如常,杜士仪便又笑着说道:“我初来乍到,一应还是按照从前旧例行事。”
  新官上任三把火,却也不急在这一时!
第399章
仇人不见,今非昔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