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571


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
  前时考问葛福顺之子葛庆璘,李隆基还没来得及具体出题,葛庆璘就不得不承认了经史一窍不通,可今天崔俭玄虽有些惶恐之色,却坦然由自己考问,他顿时挑了挑眉。即便比不上那些精通经史的宰臣儒生,但李隆基少年时的功底却打得很不错,略一思忖便想到了一条。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出自何书何节?”
  崔俭玄思量片刻,却有些意外地微微一愣,这才抬头说道:“回禀陛下,语出《春秋左氏传》,隐公二年。此乃石碏谏卫庄公之语,文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泆,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石碏所言,皆老成谋国之语,然则卫庄公不听,致有州吁之乱。”
  不想崔俭玄竟是对答如流,倘若不是自己即兴出题,李隆基几乎以为其事先知晓自己这一问。他再一次仔仔细细地端详着面前这年纪轻轻的崔家年轻人,这一次却沉吟良久,方才又问了第二条。
  “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语出何书何节?”
  别说这第二条经史,就是第一条这听上去仿佛顺理成章的六顺,姜度和窦锷也都陌生得很,此刻听到这又是掐头去尾没头没脑的一句,他们忍不住更替崔俭玄捏了一把汗。然而,让他们谁都没想到的是,往日很容易出状况的崔十一郎却在歪着头想了好一会儿之后,这才突然一副喜笑颜开的表情。
  “回禀陛下,此言仍是语出《春秋左氏传》,僖公十年,讲的是大名鼎鼎的泛舟之役。文曰:晋荐饥,使乞籴于秦。秦伯谓子桑:‘与诸乎?’对曰:‘重施而报,君将何求?重施而不报,其民必携;携而讨焉,无众必败。’谓百里:‘与诸乎?’对曰:‘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行道有福。’丕郑之子豹在秦,请伐晋。秦伯曰:‘其君是恶,其民何罪?’秦于是乎输粟于晋,自雍及绛相继,命之曰‘泛舟之役’。”
  他稍稍顿了一顿,这才继续朗声说道:“晋遭大旱,秦君咨之以辅臣,终究输粟于晋,拯救晋之民众于水火,于是次年秦国灾荒,晋不肯输粟,秦君愤而征讨,虽军中乏粮,然则上下戮力同心。相反晋国仓廪足而失人心,不但大败,而且连晋惠公亦是被俘,若非秦君夫人,恐连性命亦是不保。由此可见,秦君仁义,晋之子民虽非秦人,依旧心中感怀。至于晋惠公,也就给人留下了一句晋惠公借粮,有借无还的俗语罢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此言不虚。”
  尽管不过两条,但崔俭玄顷刻之间便对答如流,而且轻轻巧巧颂出前后文,又由古引申至今,李隆基不禁大为讶异。可还不等他开口考问下一条,却只见崔俭玄又在马上深深欠身道:“陛下,臣斗胆直言,九经之中,臣最熟悉的便是《春秋左氏传》,在家守制期间时时诵读,如今又得友人时时督促,故而熟悉非常。侥幸陛下考问前两条皆是出自《春秋左氏传》,臣方才能够应答如此之速。”
  崔十一竟然在这节骨眼上点穿自己最熟悉的是《春秋左氏传》,窦锷和姜度不禁全都大跌眼镜。这若是不说,接下来天子继续考问此书,只要崔俭玄依旧应答如流,那别说今年乡贡明经,明年的常科明经科都不用担心了!于是,他们俩对视了一眼,全都在心里暗叹这家伙傻大胆真老实。
  “《春秋左氏传》字数最多,你竟然能够全本诵读?”李隆基也未曾想崔俭玄竟会如此回复,此刻惊讶地挑了挑眉后,便示意崔俭玄随便挑两节诵来听听,当听到其将那些拗口的年表都能背得流利至极,他最初的几分为难之心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面上仅余的只有赞赏,“好,好!马球打得好,不过马术精,战术得当,却又能精通经史,却有全才之能!你之前说守制,你家逝去的先人是……”
  “回禀陛下,先父是赵国公崔谔之。”
  这个名字李隆基自然并不陌生,须知他前些天才刚以崔泰之为尚书左丞,此刻,他立时问道:“那督促你的友人,是京兆杜十九郎?”
  “陛下怎的知道?”
  崔俭玄这装蒜的表情倘若让杜士仪看到,必然会赞叹天衣无缝。而此刻李隆基看着,却也是哑然失笑:“怪不得能够熟读《春秋左氏传》,有他这样精通经史的友人督促,你这明经科必然不成问题。罢了,数十万字的《春秋左氏传》尚且能熟读至此,其余字数稀少的经史你自不会不通,朕也不考问你了。”
  “多谢陛下!”崔俭玄这才是真正暗自喜笑颜开。须知他在草堂时就是和杜士仪一样跟着卢鸿专攻史书,这春秋三传是颠来倒去反反复复的读,其余经史的造诣却远远比不得这些,背诵不成问题,但吃透就难了。可想必用来应付只以为自己和当初的葛庆璘一样,经史一窍不通的当今天子,他还是绰绰有余的。于是,老老实实谢过之后,他本打算偃旗息鼓,岂料下一刻就听到了另一句话。
  “马球赛之事,你们乐意闹腾,朕也不管你们,但窦十姜四,你们都是有官身的人,不要胡闹太过,崔十一你也是要考明经的人,收敛一些,尤其那些开赌博戏的,更是绝不可取!”
  尽管李隆基毫不客气地省去了一个郎字,直接叫了排行,但口气却亲近了不少,窦锷和姜度都松了一口大气,岂料这时候,崔俭玄却又开了口,而且打头的话就让他们险些浑身僵硬,一贯胆大的姜度也暗自咂舌于这家伙的胆子。
  “陛下所言差矣。”
  崔俭玄一句话脱口而出,这才意识到自己面对的是天子,而不是自家伯父或是母亲,这心里一时七上八下。可这会儿话已经出口,再要改也已经晚了,他只能硬着头皮说道:“博戏源远流长,自古以来莫能禁之,况且民间百姓也不过图个热闹好玩,哪里及得上那些真正以此为营生的赌场。而这马球赛,如今咱们看似不过是小打小闹,但每每吐蕃来人,宫中还不是要较量连场,这也算是储备了人才?更何况,马球打得好的人,往往马术精到,马背上的厮杀骑射也同样精熟,一样是选骁勇之法。”
  自己的爱好之一被提升到了选骁勇之法的高度,李隆基不禁有些意外,前头那一句陛下此言差矣竟没放在心上,而是颔首示意道:“你继续说。”
  “臣觉得,既是官民上下,多有爱好马球的,不如官办马球赛。”崔俭玄吐出这五个字后,立刻紧跟着说道,“臣知道必然有朝臣要诤谏说此事开销大,但此事经营得好,不但不会从里往外掏钱,而且还另有利益。日后办得好了,辟出一块场地让人买票进场观瞻,如此赢者不但可得荣誉,更可授予奖金,而若经营得当,国库也许还能多出一笔收益。就算没有收益,只要贴出去的不多,却能令民间骁勇之士多习马术武艺,也是惠而不费的强兵之道。”
  前头那些是杜士仪对他提出马球赛的建议之后,做出的另一番设想,而最后那句惠而不费,却是崔俭玄自己的补充说明——他很有些不可想象,如果要收费入场,谁会掏腰包出这种钱。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李隆基想着如此铺开后的场面,原本的漫不经心竟是渐渐不见了。
  “既是你提出来的,朕倒好奇得很,你真能办到此事?”
  刚刚李隆基考问崔俭玄,高力士已经用手势把其他人屏退,就连窦氏另外两兄弟也知机退得远远的,只有近在咫尺的窦锷和姜度听清楚了,两人只觉得不可置信。就连崔俭玄自己也只是为了弥补那陛下此言差矣几个字,不得不把心一横滔滔不绝,此刻听见天子的这一番话,他也有些懵了。
  “陛下……”
  见崔俭玄那震惊的样子,李隆基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忍不住打趣道:“敢说就敢做,否则便是纸上谈兵!你的经史倒是娴熟,回头朕很想看看,你做事是不是如同经史这般井井有条!”
  “既如此,陛下可能答应臣一事?倘若最终臣能够把这一赛事办得轰轰烈烈,他日决出魁首时,能否在御前一决胜负?”
  “你倒是会讨价还价!”李隆基本就是极好马球,此刻略一思忖便颔首说道,“你若不是信口开河,朕何惜区区临场观瞻?今日你们五个既是陪着朕酣畅淋漓打了一场马球,而且还斗胆来了个平局,朕也没什么好赏你们的,力士,带着他们去朕的宝库中选五支鞠杖,就算是朕酬劳他们今日这番辛苦。”
  “谢陛下赏赐!”
  闻讯靠了过来的窦家十二郎十四郎也全都是满脸惊喜,连忙随着窦锷姜度崔俭玄谢恩不迭。拿了这样的鞠杖出宫,日后谁还敢说他们是玩物丧志?
  而崔俭玄如释重负地回到观德坊杜宅,等了杜士仪从宫中出来之后如实告知今日这一番经过,结果就被杜士仪恨铁不成钢地一栗枣敲在了头上。
  “你这小子,卖弄了你那《春秋左氏传》就完了,把我另外那些话搬出来干什么?”见崔俭玄讷讷解释说那会儿张口就说没细想,杜士仪只得无可奈何地叹了一口气,“光是打打马球也就算了,马球赛收门票做大做强等等,这种事情是逐利求名之举,需要慢慢按部就班地来,不可一蹴而就。你堂堂清河崔氏子弟,这种事情适合幕后操纵,而不是台前显摆。”
  “幕后操纵的事情,你觉得我适合么?”崔俭玄认认真真地问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见杜士仪亦是为之哑然,他方才嘿然笑道,“虽说是塞翁得马焉知非祸,可不试一试怎知道结果。反正就是瞎折腾,万一折腾出一点名堂来,也许我就可以不用事事都要你殚精竭虑。反正有了咱们的受赐鞠杖,从现在开始,这东都之内的马球,必然会盛行无比!陛下既然饶有兴致地造势了,接下来可好办多了。台前我上,幕后你来,这不是挺好?你不是说扬名吗,这也算是扬眉吐气的一种,这法子可是合我性子多了!”
  身为始作俑者,杜士仪顿时哑然,好半晌才又好气又好笑地摇头道:“这事本来就是为了给你积攒些名声,谁知道你直接卖弄到陛下面前去了!行了,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如今既然有了陛下赐给的鞠杖,又有陛下默许,就像你说的那样,闹大就闹大吧!”
第309章
人生如赌戏
  王皇后之前公然拦住了李隆基的步辇,继而进谏了那好一番话,紧跟着天子便召了姜度窦锷和崔俭玄入宫,可这兴师问罪却最终变成了一场马球场上的厮杀,最终竟是以平局收场,五个陪着天子打球的年轻人还各自受赐了鞠杖一支。对于消息流传最是快速的东都洛阳来说,此等事简直是跌宕起伏,让人委实意想不到,更让人吃惊的是,五人出宫之后时隔一天,楚国公姜皎之子姜度便嚷嚷得满世界皆知,打算轰轰烈烈办一场马球精英赛。
  而放出来的彩头教将信将疑的坊间百姓们大吃一惊——赏金五百贯!
  但凡凑足了一队五人五马,皆可报名参赛,然后拈阄分组捉对厮杀,但使能一路杀进三十二强,立时便能从每场比赛中收获不菲的赏钱。从入选三十二强的十贯,一直到最终头名的五百贯,有人算了一算一路杀到头名的斩获,那庞大的一笔钱足以让人呼吸摒止。
  可这等对于寻常百姓来说最大的诱惑,对于世家子弟来说却不值一提。可等听到除此之外,最终脱颖而出的两队他日能够在御前对阵厮杀,必然会迎来天子瞩目,尤其是在之前崔俭玄等人尽皆获赐的映衬下,此说自然可信,当即引来了不小的轰动。
  马球本从吐蕃传来,自中宗之后越发盛行,因而崔俭玄等人这数月以来固然连败多队,可他们却也不是没吃过败绩,只因为他们人人贵介子弟,声势又大,传进宫中之后蒙皇帝召见得了头彩,自然有人心中不忿。一时间,那五文钱一份的简易报名表以及相应规则表,几乎一出来就被人一扫而空,前前后后一印就是一千多份。至于马球赛那雕版专供世家子弟的印刷小册子,尽管一份薄薄几张纸就要一贯钱,崔俭玄印制之前满以为根本卖不出去,可等到最终结果出来,发现也出去了三四百份,他登时不禁为之咂舌。
  “杜十九,回头不会真有一千多队来报名吧?那就是比一年都未必能比完!怎会这么多人来买那种小册子,不就是画上了陛下赐给我们的鞠杖嘛?再说一拨五个人想要参加,买个一份回去仔仔细细参详参详也就完了。”
  “那些世家子弟不管会不会参加,凑个热闹买一份回去琢磨琢磨,以免别人问起时全然不知,这才是正常的。谁会为了区区一贯钱,还要找旁人去借来看?至于寻常百姓,五文钱不算多,所以有的是闲人买一份回去当热闹看。至于参加的人数,你大可不必担心。”
  杜士仪微微一笑,掰着手指头数道:“马球不比别的,要马匹,要鞠杖,要平日习练的苦功夫,所以能够在这上头浸淫颇深的,要不就是你们这些真正喜好马术马球的世家子弟,要么就是那些为了给主家争脸面的家奴部曲,要不就是坊间不事生产专好争强斗狠的闲汉,无论哪种人,哪有可能一窝蜂涌出个一万八千的?而让世家子弟和那些身份卑微的同场较艺,彼此心里不自在。
  所以你求得御前最终决胜负,这就把事情解决了。对平民许以利,对世家子弟许以名。世家子弟虽有门荫,可一代不如一代也是常有的,在御前露脸让陛下记住,那些和你姜度窦锷较量过的,都会动心,而那些奔着赏钱而来的民间高手,就更没有什么负担了。只不过,上下之分也不能忘了,平民直接参加预选赛,至于世家子弟,则是从正赛打起,如此一轮轮淘汰……”
  杜家当年名为世族,其实却已经败落得几近于寒微了,他能用的赤毕等人若非崔家转赠,靠自己培养还要漫长的时间。从市集上买的奴婢之中,兴许能找到拥有各种才能或者潜质的可造之材,但精通马术又身手不凡的,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横竖,他要的并不是人人瞩目的胜者!他在长安洛阳这样的地方固然不能明目张胆地如此蓄积人手,但可以放在别人不太会留意的地方!
  既然声势造出去了,崔俭玄也听了他的,兴致勃勃地天天出门在外奔波,杜士仪便索性又把姜度请了来,仔仔细细地问了其当初进宫的那一番经过。当得知天子李隆基最初颇见恼怒,继而方才在他们一个个的解说下转怒为喜,他想起在门下省时听到的王皇后劝谏之说,心头不禁直犯嘀咕。
  崔俭玄马术精熟,马球打得亦是相当不错,所以他才为其设计了那样的扬名之法,本以为窦锷姜度之父一个是天子舅父,一个是天子宠臣,日后只要有一言半语提起,就足可让爱好马球的李隆基生出好奇之心,谁知道王皇后竟会反应这样激烈!
  “皇后是太着急了。”姜度仿佛说的人不是母仪天下的王皇后,而是寻寻常常的女人,语气中没有多少敬意,“蓝田县主的事,本来和她丝毫不相干,她却因为别人三两句哭诉就借题发挥。现如今这次的事情也是一样,我们打我们的马球,又不曾碍着她!她这样大张旗鼓地闹了一场,反而却落得如此结果,心头反而更加憋闷,何必呢?”
  “不说这个。”杜士仪知道姜度对宫闱中事也没有太大兴趣,刚刚也只随口一提,遂改口说道,“崔十一那家伙在御前夸下海口,如今他自己兴致勃勃地操办此事,只能拖了你和窦十郎一块下水。我今日找你,却是为了另一件事,也就是之前圣人也提到的民间博戏。”
  姜度立刻撇开了之前那些杂乱思绪,若有所思地问道:“你是觉得,这马球赛做大了,这博戏也会越来越大?”
  “没错,堵不如疏,与其让某些人在地下乱折腾一气,到时候不但乱了规矩,而且还乱了局面,不若尽量把这些赌戏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天水姜氏也是老世族了,在东都方方面面关系总能够梳理开,或是挑一个精干的人出头揽庄,或是干脆就收编一处地下的,根据胜率定下赔率,进行博彩。比如若是一方意外受伤,则当场赌注全数发还,如此可以避免有大赌家出幺蛾子暗算。诸如这样的规矩,不妨定得细一些……”
  听杜士仪这典型读书人的口中,竟是吐出了这种赌钱的勾当,姜度不禁错愕得很。等听他说完了,他才笑了起来:“你这哪里是博戏,分明是担心有人玩得太大,把身家性命全都丢了进去,还有就是担心赛场之外的乌烟瘴气!你的意思我明白了,这事情我来办。正好上次莫名其妙险些遭了圣人训斥,我也要好好找那些三教九流算账,这次倒是不错的机会!马球场上的事情交给崔十一,外头的事情我去收拾首尾,拉上窦十郎,这分量就够了!”
  杜士仪对这种地下的勾当不感兴趣,可却也不想自己费心给他人作嫁衣裳,因而姜度既然肯答应出面,他当即便笑着说道:“既如此,就有劳姜四郎了!”
  这两大规模前所未有的马球赛渐渐拉开序幕的时候,杜士仪的观德坊私宅,却迎来了一拨他意料之外的客人。来者在他面前去除了面上用来防风防沙的厚厚头巾,他不禁下意识地叫道:“张耀?”
  “正是奴婢。”
  自从去年年初从饶乐都督府奚王牙帐回到长安,杜士仪和固安公主就一直有书信往来。固安公主素来是报喜不报忧,倒是信使常常会对杜士仪暗地里透露一些她在奚族步履维艰的境况,正因为如此,去岁年底蓝田县主闹腾得最凶的时候,杜士仪方才会令人送去了那样一封信。可信一去就始终没有回文,他心中固然惦记,却只有耐心等着消息,可谁知道竟是把固安公主的心腹婢女给等来了!
  “怎会是你亲自来东都?莫非阿姊那儿出了什么事?”
  见杜士仪面色很不好,张耀连忙屈膝说道:“兹事体大,贵主觉得托付别人不可靠,便令我亲自前来,有些事信上不好说。”
  她顿了一顿,这才继续说道:“我到这儿来,另有一拨信使奉贵主之命,已经直接将贵主的奏疏送去中书省了。就是按照之前杜郎君你的吩咐,贵主亲自写成的奏疏。贵主说,若非有杜郎君在,面对此等危局,她这一后知后觉,兴许就会一败涂地。既然人人都已经知道她是庶生,事到如今不如一搏,凡事尽付阿弟做主。而贵主让我前来的缘故,也是因为昔日辛家之中经办此事的人,唯有我最为知情,关键时刻兴许能派得上用场。再者,贵主接下来会不断派信使一路往洛阳来,如此过所公验别人便看不出问题来,杜郎君可以根据时间选择一拨信使,然后由真信使送上我誊写的奏折。我能仿贵主笔迹,几可乱真。”
  杜士仪没想到固安公主周到至此,当即欣然点头道:“如此也好。可我去岁年底便命人送了回信,缘何你这时节才来?”
  说到这个,张耀顿时沉默了。好一会儿,她才用艰难的语调开了口:“李鲁苏酒后杀了贵主的两个护卫。贵主一气之下,杀了李鲁苏最宠爱的一个侍妾。可事情固然是那个女人故意寻衅,可后头却是李鲁苏授意支使!若不是此前送去奚族那三部的茶叶数量让他们喜出望外,三部俟斤命人馈赠了各五十奴隶给贵主,又对贵主敬重有加,如今贵主处境更加艰难。所以,直到前一阵子,贵主方才能腾出手来应对长安的事。毕竟,纸包不住火,李鲁苏若知道贵主的出身,必不会善罢甘休。”
  见杜士仪面上严霜密布,张耀也知道自己带来的消息实在太过沉甸甸,突然想到另外一件事,一时面色更加黯然:“此行过境河北的时候,听闻裴将军母亲去世,如今人正在告假,准备赶回东都奔丧。裴将军乃是奚族上下畏之如虎的人,他这一去,奚族上下必然会欢庆连场。”
  “裴旻将军的母亲去世了?”杜士仪有些讶异地再度确认了一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他不禁轻轻叹了一口气。他想借此机会令固安公主摆脱那种尴尬的地位,这一条路虽然艰险曲折,却是很有必要的。须知裴旻不在,幽州乃至于河北再无良将名臣坐镇!而固安公主身在敌营,本应作为支援的朝中却还要后院起火,有哪位和蕃公主如她这般腹背受敌?既然奚王妃的地位对于其来说意义不大,还不如行险一搏!
第310章
亲不慈,亲不待
  洛阳宫袭芳院,原本不过是陶光园西南面的一处寻常宫殿,可此次王皇后随驾东来,便挑选了这里作为居所。时隔四年再至洛阳,她和李隆基之间那原本尚存的几分温情和敬重也早已消耗殆尽,她自己都记不得丈夫有多久没有在自己宫院中留宿了。而她之前那样大闹了一场,结果却非但无损崔俭玄姜皎分毫,反而坐看他们借着天子的默许闹得越来越大,这也让她心中同样憋火。
  此时此刻,见蓝田县主伏跪地上哀哀痛哭,她只是漠然挑了挑眉,最后便淡淡地说道:“不过是田产丢了,如果有人追究起你和辛景初的欺君之罪,那时候你又能如何?”
  “皇后殿下,我怎知道当年心里一软答应了辛景初,结果一片好心喂了白眼狼!我把她记在名下为嫡女,眼看她册封为公主,继而又成了饶乐郡王妃,接着还被陛下千般褒奖万般赏赐,可她根本不记得我这个嫡母!我只是想讨个公道,只是想让嫡亲的女儿有个好婆家,谁知道却反而一而再再而三地遭人算计欺辱!”
  蓝田县主一想到自己几乎被害得一无所有,忍不住切齿痛恨地狠狠咬紧了牙关,膝行上前又求恳道:“皇后殿下,那宇文融哪里是什么好东西,分明是借我邀赏!我之前已经败了名声,再丢了田产,已经豁出去了,可焉知这一刀又一刀,就不是让皇后殿下没脸面?”
  “住口!”
  王皇后一时色变,才刚刚喝止了蓝田县主继续往下说,外间一个中年宫女却闪了进来。她扫了一眼地上的蓝田县主便快步来到王皇后身侧,停顿了片刻便低声说道:“皇后殿下,饶乐郡王妃辛氏,也就是固安公主命人往中书省那儿递了一份奏疏,大意是当初年少,不合从父母之意,秉天子之旨,因而以宗室女和蕃奚族,前时在先丧丈夫之后奋力平定奚族内乱,又得陛下赏赐,本是感激涕零为陛下分忧,谁知道却遭母亲诋毁,如今奚族之中亦是流言四起,她立身艰难,请求陛下还她一个公道。”
  这声音虽然不大,但蓝田县主竖起耳朵仔细倾听,竟给她听到了一大半。不等王皇后开腔,她就忿然叫嚷道:“皇后殿下可听见了,她哪里有半点作女儿的本分!嫡庶是家事,可如今已经关乎到国事,她这分明是胁迫陛下!妾一介弱质女流,如今已经什么都没了,可心里这口气却万万咽不下去!她会奏请陛下,我也会,我这就回去写奏疏痛责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
  见蓝田县主竟是行过礼后转身就走,那进来报信的中年宫女先是一呆,旋即便慌忙看着王皇后问道:“皇后殿下,要不要追她回来?”
  “她不过是心里一口气咽不下去,再说陛下左一板子右一板子全都打在她身上,她怎么可能忍得住?要是我也有儿女,却让庶出的雀占鸠巢,我兴许也会做和她一样的事!”王皇后越说面上冷笑越厉害,竟是几乎掐断了自己那长长的指甲,“从前每每听人说,夫妻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我还觉得那简直是笑话,可如今我却自己体会到了。让她去闹,闹得越大越好,我倒不知道,这向来天经地义的嫡庶之分什么时候竟变得可以随意混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