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月(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571

  “什么话?啊,你是说十三娘……”崔俭玄忍不住打了个顿,随即才昂首挺胸地说道,“自然当真。十三娘聪慧大方,细心体贴,这天下就没有比她更好的了!我来之前就已经对我家阿娘和阿姊说过了,我非十三娘不娶,她们都答应我了。”
  “她们答应有什么用,十三娘是我妹妹!”杜士仪一下子给气乐了。
  “咱们不是兄弟么?难道你放心把十三娘托付给那些不知根底的人?我家阿娘和阿姊你都是知道的,十三娘嫁到崔家肯定谁都会待她好,没人敢给她气受!而且,我也绝不会让她吃苦,一定让她将来都好好的!”崔俭玄的态度异常理直气壮。
  尽管崔俭玄已经不是第一次把话说开了,但这一回摆出的理由却最最充分。杜士仪盯着这家伙的眼睛看了好一会儿,最终轻轻叹了一口气。相依为命和妹妹过了这么多年,他总觉得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最为放心,而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绝对不可能的。相形之下,无论从家世和品行来看,崔俭玄确实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沉默了片刻,他就开口说道:“只要在抵达洛阳之前,十三娘自己开口答允了你,那等到你今年得了乡贡明经的资格,便交换婚书。”
  崔俭玄早知道杜士仪那温文无害的外表下是如何难缠的人,此刻既然说到这个问题,他已经做好了死缠烂打持久战的准备,可谁知道杜士仪一开口竟是如此一个让他惊喜交加的承诺!生怕杜士仪反悔,他当即想都不想地说道:“这可是你说的,回头十三娘要是答允了,你可不许出尔反尔!”
  眼看着崔俭玄转身一溜烟跑了出去,杜士仪便知道,这小子必然是生怕时间有限,这就去忙活准备了。不知不觉,他就想到了当初第一次在登封县廨崔韪之那儿第一次见到崔俭玄的情景。时光一晃就是将近六年,这小子已经打十三娘的主意了,那一幕却清晰得仿佛还在昨日。
  一如往常准时到了万年县廨,在直房中预备那些交割事宜,杜士仪却不禁想到,这空缺出来的万年尉恐怕又将迎来好一阵看不见血的斗争。只不过对此他这个即将离任的人没有任何发言权,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把一样样文书全都整理出来,让人无可挑剔。数日之后,新任万年尉尚未到任,他就已经和署理功曹的万年尉薛明办好了交割,等又去了一趟尚书省吏部,他得到的便是二月初七到东都随驾的通知。
  趁着空闲和裴宁王缙韦礼等亲朋好友聚了一场,就在他启程之际,一条政令倏忽间从洛阳传来,其内容却是让长安上下无不吃了一惊。停天下各官署的公廨本钱,另外,除却公廨田之外的内外官职田,全部收官,给还贫户及逃户的欠丁田。在这些震动非同小可的政令之外,却还有另外一条让皇亲国戚无不为之悚然的消息——收蓝田县主所侵官田及口分田二百二十八顷,合两万两千八百亩!
  全都是宇文融所奏请的。
  杜士仪思量着此事,心中很清楚,直到去年为止一直仕途不畅的宇文融,已经把身家性命全都赌在了这一场括田括户的大行动上!可是,如今不比开国,即便尽收百官职田,也不足以填上那些贫户逃户应得却未得的那些永业田和口分田大窟窿,而且越是往后走,能走的路就越狭窄!这已经不是触及既得利益群体的问题了,而是触及既得利益群体,却又只是治标不治本的饮鸩止渴!
  “阿兄?”
  听到旁边杜十三娘的声音,侧头一看,又见崔俭玄也有些担心地看着他,杜士仪索性置之一笑,一扬马鞭道:“走,先去东都!”
第七卷
富贵荣华能几时
第301章
问君心意
  畿内首险,三秦镇要,四镇咽喉……一说到潼关,总免不了有众多形容其兵家必争之地的词语。如今的潼关城由隋时的塬上北迁到源下,沿河辟路,洛阳到长安的这一条驿道一时更加畅通无阻。而恰是因为如此,潼关也成了京畿道和都畿道的分界点。过了此处,洛阳也就不算太远了。
  然而,旁人走完潼关东面那一截最最险要的路时,全都会松一口气,崔俭玄却抓耳挠腮急得不行。他自忖从小除了家中那对不好惹的姊妹,就没在口舌上输给别人,自从碰到杜士仪之后方才处处受制,最后心甘情愿地认栽服软,顶多再加上草堂的恩师卢鸿和那两位不好惹的师兄。可现如今他方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软硬不吃。这一路上,他前前后后在杜十三娘面前试探了好几回,可费尽心思的他一次都没争取到单独说话的机会。
  这日子没法过了!
  崔俭玄的郁闷,杜士仪看在眼里,心里却不得不嗟叹这么个大大咧咧的家伙果然不懂得小意哄女孩儿——当然,他那妹妹十三娘也不是那等或温婉或骄纵的小家碧玉大家千金。他之前开出那样的条件,只不过是想看看两边到底什么态度,可现如今崔十一那家伙分明没辙,即便他又好气又好笑,也不得不自己出马。这天挑了个路边开阔地带围了围障用过午饭,他便把杜十三娘单独留了下来。
  “十三娘,有一件事我要对你说。”见妹妹立时露出了认真倾听的表情,思来想去,杜士仪还是直截了当开了口,“崔十一那家伙,为了你向我提了亲。”
  杜十三娘一下子愣住了。尽管她并不是扭扭捏捏的人,可涉及这样的终身大事,兄长又是如此突兀地打开天窗说亮话,她顷刻之间就觉得双颊犹如火烧一般滚烫滚烫。咬着嘴唇良久,她却只觉得脑袋一片空白,一个字都说不出来。浑浑噩噩的她连之后兄长对她又解释了些什么都没反应过来,直到启程那一刻上了牛车坐稳,外头车轱辘传来了转动声,车厢复又颠簸了起来,她方才陡然之间为之醒悟。
  崔俭玄想要娶她?崔家打算要她作儿媳?这怎么可能,崔家从前不是一直想要阿兄当女婿的吗?难道这是退而求其次?
  想着想着,杜十三娘的脸色就渐渐发白了起来。眼下入了二月,外头天气却还异常寒冷,因而车厢中捂得严严实实,通风也只是走一程略开一会儿窗户,她这一出神再加上下意识地死死用手捂着手炉,没过多久就热得背上渐渐楚汉,竟是心神恍惚。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突然听到有人在敲车窗,当车厢中昏昏欲睡的婢女箬香陡然惊醒,连忙打开窗户的时候,那股冷风向内一吹,她方才打了个激灵。
  “咦,十三娘你怎么满头大汗,这是怎么回事?是不是车厢中太憋闷不透气,还是其他什么地方不舒服?哎呀,不行,我去让杜十九停下来!”
  见崔俭玄一口气连珠炮似的说了这么一堆话,转身拨马要走,杜十三娘一下子醒悟了过来,连忙出声叫道:“十一郎君,你别惊动了阿兄……”
  可崔俭玄从来都是想什么做什么的性子,她这一声叫唤哪里拦得住,一眨眼人就没影了。果然,只一会儿,她就发现车马都停了下来,紧跟着,车门就被打开,厚厚的门帘被卷起,呈现在面前的赫然是杜士仪那张关切的面孔。她蠕动了一下嘴唇本打算解释什么,可什么都没来得及说,杜士仪就不由分说抓了她右手腕脉,好半天方才松开了手。
  “阿兄。”
  “今天还算风和日丽,这样,你也不要一直憋闷在车里,下来骑一会儿马透透气。”杜士仪察觉到杜十三娘的脉象并不虚弱,但心跳却快得很,思来想去便觉得是自己那一番话让小丫头心神不宁胡思乱想。提出如此一个建议之后,见杜十三娘犹豫片刻便点了点头,他便侧头看着一旁满脸紧张的崔俭玄道,“还愣着干嘛,快帮十三娘牵一匹马过来。要温顺的,待会你在旁边好好陪着!”
  崔俭玄一下子长大了嘴巴,很快如梦初醒地连连点头:“好,好,我这就去!”
  等到崔俭玄一溜烟跑得没影了,杜士仪这才伸出手搀扶杜十三娘出了牛车。等到箬香小心翼翼地给她披上大氅,继而垂手退到了一边,他方才看着有些不知所措的妹妹,低声说道:“有什么想问的就直接去问崔十一,你又不是第一天认识那家伙,当知道他心里藏不住话,有什么必然会说什么。倘若谈过了你还是不同意,那就当成没有这一回事。我虽然欠过崔家情分,但也还过他们的情分,更何况我从没想过要用你做交换。”
  “阿兄……”
  “你要相信,阿兄永远都是站在你这一边的!”
  等到看着崔俭玄满脸殷勤地牵了马来,又护持着杜十三娘上马,杜士仪便走过去嘱咐道:“你们两个跟在车队后头慢行。反正日程充足,不急着赶路,安全要紧。十三娘,你要是有哪儿不舒服,尽管叫一声,我立时过来!”
  随着车马再次起行,落在最后头的杜十三娘却是低着头一声不吭,这让一旁陪伴的崔俭玄急得只差没有抓耳挠腮了。他不用想都知道杜士仪已经给自己帮了最大的忙,要是这样他都不能取得进展,那接下来他就什么都不用想了!在心里斟酌思量折腾了老半天,他终于把心一横毅然决然地开口说道:“十三娘……那个,我向杜十九提过了,我想……不对,是我要……反正我一定会娶你回去!”
  这下定决心却仍然语无伦次的一句话听在杜十三娘耳中,她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刚刚兄长的言语。自打杜士仪捅破此事之后,她就一直心里彷徨得很,此刻她终于鼓足勇气抬起头说道:“十一郎君,如果我没猜错,崔家从已故太夫人到已故赵国公,对阿兄都颇为赏识,仿佛一直打算以他为婿。如今是不是因为阿兄在君前撂下了那样的话,以至于公卿之家都怕担了为求联姻不顾女儿的名声,所以崔家方才退而求其次?”
  “退而求其次?怎么可能!”
  崔俭玄一下子提高了声音,等意识到前头有几个随从护卫都纳闷地回头望了过来,他方才赶紧压低了声音,却是又恼怒又郁闷,“我家祖母临终之前只说过,杜十九和你她都很喜欢,不论是嫁了崔氏女给杜十九,还是娶了你为子妇,都是最好不过的,让我阿爷阿娘答应了她这一桩心愿!杜十九是不错,可别说他在圣人面前已经都那么说了,就是没有这一桩,九娘那爆炭脾气当你嫂子,你肯答应?阿姊倒是合适,可她比杜十九郎年长,又嫁过一次,我们不在乎,可她却不想让旁人议论她和你阿兄,而且阿娘如今不能没有她帮手!再说了……”
  他突然停顿了一下,随即一把勒住了马,又抓住了杜十三娘那匹坐骑的缰绳,让她那匹马也停了下来,这才看着她的眼睛一字一句地说道:“十三娘,打从第一次看到你,我一直都很羡慕杜十九有你这样的妹妹……我知道这话听着仿佛有些不对,我不会说话,可我就是那个意思!前次见杜十九的时候,我就对他说了,我想娶你,他不置可否,可这次他却答应我,只要你答应,等我今年得了乡贡明经的资格,两家就可以过婚书!”
  崔俭玄直来直去的性子杜十三娘当然有数,可如同眼下这样的话,却如此开门见山倒出来,她心里不禁有千般滋味。平心而论,尽管当初崔五娘出言留下她在洛阳永丰里崔宅时,曾经让她陷入了取舍两难之中,可之后那近一年中,她过得很充实,崔家上下无论崔五娘还是崔九娘,抑或太夫人和赵国夫人,都对她极好。崔俭玄为人虽有些冒失冲动,但骨子里却是个可爱率性的人,在草堂和杜士仪相交莫逆不说,对她也一直都颇为关切,可是……
  杜十三娘不吭声,崔俭玄自然眼睛一眨不眨死死盯着她,丝毫没注意到前头车马不知不觉停了下来,竟是在等他们两个。好在官道上往来的车马虽不绝,但旁人顶多看上他们一眼,便碍于那随从众多的架势,不敢多管闲事,因而这会儿他方才能够无人干扰地等着杜十三娘的答复。
  “你……”杜十三娘很想说让自己想一想,可当接触到崔俭玄那炽热的目光,她只觉得心中一烫。惶然无措的她又侧头往阿兄那一行人的车马望去,却见他们全都停在了那儿,而驻马站在道路一侧的杜士仪正含笑看着自己,她也不知道打哪儿来的勇气,突然迸出了一句话道,“你要是不怕我将来把你管得死死的,那我就答应你!”
  “那有什么好怕的!”崔俭玄高兴得险些立时欢呼雀跃,等到好容易平静了下来,他才注意到前头人马都在等着自己,连忙牵着杜十三娘那匹马小跑赶了过去。待到和杜士仪会合,他便笑吟吟地说道,“杜十九,十三娘可是答应了!”
  你这个笨蛋,要不是我给了你这么好的机会,你到洛阳就等着哭吧!
  心里如此腹诽,但杜士仪见妹妹粉面含羞,也不好打趣太过,嗯了一声就开口说道:“天快黑了,十三娘上车去避避风吧。至于崔十一……耽误了这么久,你带着人前头探路,要是错过了宿头,唯你是问!”
第302章
婚约嫁妆
  上次来洛阳,还是当初京兆府解试之后的事情了。如今一晃两年有余,重游故地,杜士仪不仅身材拔高,历经观风北地和万年尉任上的磨砺,气质风仪也有了不小的蜕变。踏进永丰坊崔宅直入寝堂拜见赵国夫人的时候,他就只见赵国夫人李氏打量着自己,竟是讶异地嗟叹了一声,随即方才恍然回神,连忙离座而起下来双手将他搀扶了起来,又扶起了一旁的杜十三娘。
  “你们兄妹什么都好,就是太讲礼数太客气了,都是自家人,何必如此拘泥?”赵国夫人去年底方才刚见过杜十三娘,可杜士仪却是阔别两年有余,此刻便欣然笑道,“十九郎真是大变样了,不但名扬宇内,更精华内敛,不复从前的稚气,果然不愧是有为之才!我和五娘原本还想着把十一郎托付给你,让他好好磨砺锻炼,没想到转眼间你便升任左拾遗,到了这东都来,那真的是再好不过了!你在东都没有私宅,不如住到崔家来如何?”
  赵国夫人一看到杜家兄妹,就想到杜士仪当年不顾解试日夜赶路到东都,把崔俭玄从悬崖边上拉回来的情景,此刻几乎想都没想便说出了这一建议。然而话音刚落,一旁就传来了崔五娘的轻轻咳嗽。她侧头一看长女,就只见崔五娘款款上了前来。
  两年的时间让杜士仪显得成熟挺拔,但两年的时间却让崔五娘明显清减了下来,面庞亦不如当年那般总带着几分一切在握的强势。她含笑对杜士仪和杜十三娘兄妹二人点了点头,这才开口说道:“阿娘,杜十九郎如今不是当年的白身,而是天子近臣,官居左拾遗。而四伯父起复为尚书左丞的消息刚刚确定,不日必定会回到东都。四伯父重居高位,迎来送往必然不少,杜十九郎在这儿进进出出,人多嘴杂,以讹传讹,对四伯父和杜十九郎都不利。”
  和崔五娘再次重逢,见她依旧如此面面俱到,杜士仪心中明白,这位长姊仍然放不下肩上的担子,仍然在用自己的方式鼎力支撑崔氏。想到这里,他便对赵国夫人诚恳地说道:“夫人关切之心,我们兄妹铭感五内,只是在洛阳这一住难免要一年半载,一直叨扰确实多有不便。”
  好容易逮着说话的机会,崔俭玄立刻拍着胸脯道:“就是嘛,阿娘,你放心,我在东都也算是地头蛇,我带着杜十九和十三娘去找合适的宅院就好!”
  “什么地头蛇,十一郎,日后说话留心一些,如今崔氏不比从前了!”
  崔五娘冷冷一瞪眼,崔俭玄立时气焰全消。这时候,赵国夫人方才歉然说道:“确是我考虑不周疏忽了,五娘和杜十九郎的话在理。十一郎既是这般热心,就让他陪着你们找一处合适的宅子。四兄这一回来,以十一郎的性子,必也会觉得家中逼仄嘈杂,索性就让他和你们同住。”
  “阿娘,真的?”
  见崔俭玄喜形于色,一旁侍立的崔九娘登时为之气结,当下轻哼一声嘟囔道:“分明是怕四伯父回来又老是盯着你教训个没完……”
  “都少说两句!”家里崔承训崔錡兄弟二人都是好性子人,偏偏这一双长相酷似的弟妹个性最怪,崔五娘对他们是又头疼又无奈,如今杜士仪肯接手一个带回去,她只消压着崔九娘就好,心里简直是如释重负。此刻一语喝住了两个人,她便又上去搀扶了母亲坐下,口中说道,“不过,找合适的宅院固然要紧,这头两天,还请十九郎和十三娘先在家里安顿,等回头外面准备好了立时搬出去。否则,总不成到了东都还要你们出去住旅舍客舍?”
  叔父杜孚在东都还有私宅,此事杜思温曾经提过,然而杜士仪懒得和杜孚有什么瓜葛,杜思温的私宅他也不想扯着虎皮做大旗去叨扰,再加上这一次的擢升突然,找宅子确实不可能今日一蹴而就,他也就答应了下来。而崔九娘好容易又盼了杜十三娘回来,这会儿就拉着人出去玩闹了,她们俩一走,杜士仪见崔俭玄眼巴巴瞅着自己,他便没好气地回看了过去。
  这种事难道还要我这个女方的兄长来说?
  崔俭玄这会儿虽然患得患失,可他转瞬间就明白了过来。张口待要说话时,他猛然间醒悟到,这婚事虽然是阿娘阿姊都首肯,就连四伯父也默许了的,可总不能明讲是他自己亲自和杜士仪直说的。一时间,他只能绞尽脑汁字斟句酌地说道:“阿娘,阿姊,这次我到长安城,还见到了三师兄。三师兄说,以我如今的情形,直接由卫官而武选,不如设法先求乡贡明经,如此明年省试若能明经及第,就可设法候选……”
  “不愧是裴郎君,想得周到。”崔五娘笑吟吟地打断了崔俭玄的话,心里却不由嗟叹,弟弟信赖草堂的恩师和师兄弟们更甚家里人,此等话无论母亲四伯父还是自己说,崔俭玄都未必会听。注意到刚刚崔俭玄和杜士仪杜十三娘之间的眼神变化,她便又附在母亲耳畔低声言语了两句。下一刻,赵国夫人就露出了欣悦的笑容。
  “十一郎能得这般师友,不但是他的幸事,也是崔氏一门之幸。杜十九郎,有一件事其实我早就想提,可家中迭遭变故,遂一路拖延到了今天。十三娘当初在崔宅之中学礼书经算技,我是看着她如何努力如何用心的,从那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她。她父母都不在,只有你这么一个长兄,如今十一郎已经守制期满,我这个阿娘便替他求个亲如何?若得十三娘为子媳,我必定视她如亲女,五娘九娘也必然会待她如姊妹,绝不会让她受一丁点委屈!”
  这样的承诺和崔俭玄之前的话如出一辙。杜士仪扫了一眼一旁干笑着的崔十一,以及面露羞涩的妹妹,沉吟片刻便点了点头道:“夫人厚爱,杜十九不敢辞。然则我只有十三娘这一个妹妹,不能让她草草出嫁,因而嫁妆等等都要好好备办。”
  “对对,是要好好预备。”尽管知道自己这个真正的准新郎对这事情其实没什么发言权,但崔俭玄更记得自己和杜士仪的承诺,连忙开口说道,“那就等我今年得了乡贡明经的资格,再行交换婚书!”
  嗣赵国公的爵位归嫡长子崔承训,而幼子则是门荫常科皆可,却得视情形再做决定,所以崔俭玄有这样的决心,赵国夫人不知道有多高兴,当即笑着说道:“那就依你,不要让十九郎和十三娘失望!”教训过儿子,她便对崔五娘说道,“五娘,杜十九郎要替妹妹预备嫁妆,你也替你弟弟好好打点诸礼!”
  “那是自然。”崔五娘爽利地答应了下来,心里想着崔承训自幼定下的妻子,出自琅琊王氏的王六娘如今尚未进门,她见过一次,只觉得人虽温婉有礼,但仿佛柔婉太过,却不及杜十三娘的坚忍不拔。如今杜士仪真的开口允下了这一桩婚事,今后家中不但有个能帮手的人,而且更是母亲和她们姊妹全都能信赖托付的人。
  尽管只是口头定下婚事,但杜士仪回到自己当初和杜十三娘曾经寄居过的崔家那一处院落,仍然少不得对妹妹明说了。也许是路上就已经把这个话题挑明了,杜十三娘的脸上虽有些微微红晕,可已经没了先前的含羞带涩,沉默片刻后,反而轻声问道:“阿兄,倘若我出嫁了,你又不能娶妻,家里岂不是无人照管?要不然,再拖一阵子。”
  “我能拖得起,你却拖不起,阿兄已经耽误你很久了。”杜士仪轻轻按住了杜十三娘的肩膀,这才坦然说道,“家里没那么多事情,樊川杜曲老宅和田庄的事,有十三郎帮忙照管,二十一郎虽在读书,却也能帮手一把。至于宣阳坊私宅,你把秋娘留给我就行了。竹影还是跟着你,你们从小就在一块,如此我也能更放心些。至于你的嫁妆,我都想好了,去年吴九他们从广东回来,端砚原石的储备足够用三年。而既然已经风靡开来,此一桩生意已经不太好继续做。所幸对奚族的茶叶生意已经正在做,接下来兴许还会加上对契丹,对突厥,这又能支撑几年,所以,我打算给你预备两万贯的嫁妆。”
  听杜士仪说着这些井井有条的安排,尤其是两万贯的嫁妆,杜十三娘登时只觉得眼眶湿润了。两万贯,那便是两千万钱,那些王侯贵戚兴许会不放在心上,然则对于一度衰败的杜家来说,却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财富。而这些,全都是她的兄长殚精竭虑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她没有帮上太大的忙,可出嫁时却要分走这么多,这让她如何能坦然接受?
  “阿兄,太多了,真的太多了!你日后说不定还要辗转各地做官,怎么也应该多留一些打点,更何况,阿兄将来也要娶妻,总不能让人说……”
  “总不能让人说什么?”杜士仪微微一笑,轻轻屈指弹了弹小丫头的脑门,“是你自己想太多了。我要当官,我要赚钱,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让自己还有你这个妹妹的日子过得好些。就连当初我在圣人面前都说,之所以考进士科,而不是去考明经科,就是因为进士及第不用守选,能够让妹妹风光出嫁。如今我已经愿望达成了,要是不能让你风风光光,我岂不是白白拼了这么多年?”
  “阿兄……”杜十三娘情不自禁地低头擦了擦眼睛,这个话题她拗不过兄长,可并不代表她就真的愿意这般接受那庞大的馈赠,因而沉吟好半晌,她就抬起头说道,“岳娘子既是走了,如今我们又到了洛阳,我替阿兄去看一看王娘子可好?”
  不料想杜十三娘突然提出要去见王容,杜士仪先是一愣,随即就笑了起来:“好,阿兄可就谢谢你这个善解人意的妹妹了。”
第303章
不招人嫉是庸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57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