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1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2/326

  章懋听到徐勋在文武上头都肯用心,不禁连连点头。见徐勋要搀扶着自己走,他连连摆手说道不用,却拄着拐杖引他来到另外两人跟前:“这两位我从前给你引见过……”
  徐勋刚刚看见章懋时就已经认出了他们,因笑道:“章先生也太小看我的记性了,我虽离开南京快两年,可两位老大人我又怎会不认得?南京吏部尚书林大人,南京刑部尚书张大人,我在京城也常常拜读二位进上的建言,果然是老当益壮……只是怎么不见林都宪?”
  张敷华素来不齿阉宦,因而知道徐勋在京城期间与天子身边的那几个中官打得火热,今天原本是不想来的,然而,林瀚邀他过来一块见见人,又说是章懋看人眼光不错,再者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沉吟再三便来了。此时听徐勋提起他们最得意的常常建言于上,他面色稍霁,可一听到最后一句话,他的脸立时就阴了。
  结果,还是章懋叹了一口气道:“林待用先丁母忧,再丁父忧,原本就在月前,一众言官交口举荐,已经进了他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结果还是未能成行。”
  徐勋闻言也是扼腕叹息:“我听说江西盗匪横生,原以为林都宪巡抚江西,百姓总算有福,没想到竟然如此不巧……他不能成行,百姓哀叹,恐怕宁王要高兴了。”
  南都四君子之中,今天唯一缺席的林俊和封藩南昌的宁王可以说是老冤家对头了,这事情张敷华林瀚章懋自然都有数。此刻听徐勋感慨,章懋固然点头附和,其余两人不知不觉也都看徐勋顺眼不少。因而,当魏国公徐俌过来笑说已经在金川门内大街的一座酒楼定下了几桌席面,打算给徐良徐勋接风,请他们一块前去赴宴的时候,张敷华和林瀚犹豫片刻,竟答应了。有他们这两个大佬打头,其他文官面面相觑之余,竟有一多半应了下来。
  早早到了南京,暗中放消息煽动监生闹事给章懋解围,徐勋却耐着性子一直都没去见人,这会儿动身之际,他便理所当然地硬是蹭上了章懋的那辆车。上车之后,不等章懋开口询问,他便主动说起了自己当初到了京城后的情形,尤其是自己怎么阴差阳错和朱厚照刘瑾相识的经过,他更是一五一十地道来,只隐瞒了朱厚照车中所言生母疑云,连借章懋的书献给弘治皇帝都没漏过。章懋一直沉默地听着,突然开口插了一句话。
  “徐勋,你既然能和皇上常常相见,为何不提醒皇上亲贤臣,远小人?”
  “章先生,倘若是别人问我,我必然会想都不想地说,皇上身边没有小人。但既然是您问我,我也不妨说实话。自当今皇上登基以来,对那几个中官的弹劾多了,何以半点用处没有?原因很简单,皇上虽是一国之君,但猝然年少登基,于皇上来说,一面是除却讲读之外鲜少接触的朝臣,一面是从幼年开始朝夕随侍身侧的内官,亲疏不问自知。因为几个连面都不曾见过的人,而疏远甚至贬斥自小在身边的忠仆,您说皇上可会答应?”
  见章懋皱眉,徐勋便趁热打铁地说道:“再者,当年先帝爷在世天下升平,因而先帝爷也被人称之为中兴明君,可即便弘治年间,权阉李广也不是被群臣的弹劾给压倒的,而是小公主的去世和太皇太后的一句话方才让他忧惧自尽。我虽然得皇上信赖,但和这些中官相比,依旧有亲疏之别,所以,与其我如同那些朝臣们一样去对皇上说这些不中听的,不如设法引导皇上自己去留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于君父而言,同样也是这个道理。”
  章懋当年不过是因为建言成化皇帝莫要在元宵节于宫中张灯,省此资费赈济灾民,就挨了廷杖贬为县令。尽管那一顿板子为他赢来了翰林四谏的美名,但也让他明白了仕途凶险,所以从南京大理寺左评事做到福建按察司佥事,当母亲重病的消息传来之后,他便毅然辞官归家教书育人,这一隐就是整整二十多年,哪怕人称中兴之主的弘治皇帝期间,他也一直没有复出,最后还是捱不住数次征辟方才出任南京国子监祭酒。
  理想和现实的距离,在官场民间沉浮多年的他早已经看得透彻,因而前头那番亲疏之说他当然能够明白。然而,徐勋最后两句话却让他悚然动容。他沉默良久,这才问道:“这就是你频频引着皇上出宫的缘由?”
  果然连这种事也同样传出来了!
  徐勋暗幸自己没有在章懋面前隐瞒,当即坦然说道:“不错。章先生,读书人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皇上深居宫中足不出户,看到的东西都是朝中臣子禀报上来的,但这些写在奏折上的语句哪怕再慷慨激昂,再婉转动人,可比起周围亲近人的只言片语,效果就要差上一大截。而再比起自己亲眼目睹,就更加不如了。我知道古语有云,圣君应当垂衣裳而治天下,可我想请问章先生,就是当年先帝爷日日上朝之际,每朝只奏五件事行礼的时间更多于议事的朝会,难道不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
  章懋何尝不知道这种道理,可有些事情是可以劝谏的,有些事情是不能够触碰的,因而他盯着徐勋看了老半晌,不由得摇了摇头道:“我从前就觉得你大胆,现如今看来,你比我想的更加大胆……徐勋,难道你在皇上面前也是这样说话的?”
  “皇上少年意气,不惯繁文缛节。”
  尽管徐勋没有正面回答,但章懋已经完全明白了。他同时也醒悟到朝中阁部那些大佬为何会对徐勋这样忌惮,又缘何会有与其说不利于他章懋,还不如说不利于徐勋的流言在南京流传——一个可以如同阉宦一样时刻出现在君前,而且对小皇帝偏生还影响极大的宠臣,是如今执掌阁部的大佬们所无法忍受的,因为这样一个人意味着太大的不确定性。
  这一次,章懋再次沉默了良久,旋即才低声说道:“礼部侍郎兼北监祭酒谢铎谢方石,如今出掌弘文阁,这是怎么回事?”
  徐勋不料章懋一句话就问到了点子上,一闪念间,他便毫不犹豫地沉声说道:“正如章先生所想,先帝爷在世的时候,说是四海升平,政治清明,但虏寇常常扰边,民间亦是时有巨盗悍匪出没,李阁老请旨回乡时,甚至还在路上看到过饿殍。而朝堂中暮气沉沉,更令人不齿的是,还有一桩古往今来少见,说是科举弊案,说到头却只是党争的案子。所以,如今皇上想从翰林之中锐意简拔一些人才出来。北监有谢大人,南监有章先生,从前颓势尽显的两京国子监这几年间很是有一些扎实的人才,皇上自然对谢大人委以重任。”
  章懋听得霍然动容。尽管南京官对小皇帝即位之后便重用身边的阉宦,借口国丧不上朝也有些不满,可真正说起来,放到南京来任官的,全都是朝堂上的失败者。也许有人有朝一日能够回到京城中枢,可大多数人就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在南京蹉跎下去。南都四君子的名声看似好听,可除去他这个归隐多年后才起复的,张敷华也好,林瀚林俊也罢,在南京已经熬了多少年了,清名能名在外却怎么都盼不到回朝的机会!
  接下来这一路上,章懋再也没说话,只有徐勋在低声说着京城中的那些事。他口才极好,对于近来京城发生的诸多大事,从闵珪去位,到寿宁侯父子被拘,一桩桩一件件都说得栩栩如生,一直到外头传来呼唤声,他去搀扶章懋下车,这才听到了一个声音。
  “你让老夫先好好想想。”
  章懋能有这样的表态殊为不易,因而徐勋自然不会操之过急,笑着应声就打起车帘。见车门已经打开了,他就猫腰先下了车,随即又把章懋扶了下来。见这座酒楼的门口赫然挂着国色天香的招牌,他不禁微微一愣,这时候,一直没逮着机会说话的徐迢终于靠了过来。
  “这国色天香,说的是这家店酿的酒辛醇无比,所以才取了这样的名字。”
  徐勋一点头,还没应声,他就只听耳边传来了徐迢那极低的声音:“平北伯,有一件事我也是才听说的。因为南监祭酒章大人曾经提过你若是走科举之路,他愿意收下你这个弟子,让不少人深为不忿。据说今日酒宴上头,有人要当众发难,激你作诗。”
  作诗?
  徐勋闻言一愣,见林瀚和张敷华已经邀了章懋一起入内,想到这三位身份不同,这等小事料想不会得知,他不由得眼睛微微一眯。
  他这一回下江南邀了唐寅同行,然而船到镇江就放了人下去,以便唐寅回苏州去接女儿。也就是说,倘若没有徐迢这番提醒,到时候又没有唐寅这样的急才在旁边提点,猝不及防下,不知道会闹成什么样子。沉吟片刻,他便问道:“多亏了六叔能打听到这事情。六叔可知道,他们想以何为题?”
  徐迢见徐勋丝毫未疑自己所言真假,心里别提多高兴了,但还是解释道:“这是应天府尹陆大人无意中听到的,应该不会有假。据说是即兴赋诗。到时候会有人挑着你进京不到两年便官居超品,让你赋诗。他们会以醉酒当由头,即便到时候让你下不来台,他们也能以醉酒之名全身而退,就是你事后因此报复,反而助长了他们的名声。”
  他这人一向不太乐意拿别人的智慧充作自己的,没想到反而让人小看了他!他本以为之前那些监生已经给了这些人一个教训,可事实证明,他实在是低估了某些人的野心。
  因为徐迢这番话,当徐勋登上被整个包下的三楼,目光从那一个个文官脸上扫过时,眼神自然而然就带出了几分冷冽。于是,魏国公徐俌亲自邀请他在主桌坐下,他一面笑吟吟地应付着多方劝酒,一面留意旁边章懋林瀚张敷华等人,心里倏忽间就打定了主意。
  就在他微微分神之际,他突然注意到面前多了一杯酒,抬头一看见是魏国公徐俌,他慌忙站起身来。魏国公徐俌比从前发福了些许,但眉宇间却精神奕奕,这会儿便笑着说道:“平北伯,当年我本是想让你把世坤带了进京,让他好好磨练磨练,不想给那个小子带来了这么大的机缘。他若是将来光宗耀祖风风光光,全都是多亏了你一番提携。”
  “哪里说得上提携二字,王兄性子爽利人又聪颖,入了谢大司成之门勤学苦读,将来必然有金榜题名的这一天。”
  徐勋信手拈来两句漂亮话,见徐俌高兴得举杯先干为敬,他自然也跟着满饮了。待到放下酒杯,他正要说两句王世坤如今的情形时,旁边就传来了一个突兀的冷笑声:“金榜题名要真是那么容易,全天下岂不是得要进士满地走,举人不如狗?”
  此话一出,整个三楼顿时一片寂静。徐勋听徐迢的话,本以为发难的必然是南京那些科道言官,却不料那满脸醉意摇摇晃晃站起身的人在四周各式各样的目光下,从容拱了拱手,随即打了个响亮的酒嗝。
  “平北伯的大名听得我耳朵都能起老茧了。平北伯进京之后扶摇直上,从三品指挥使到府军前卫掌印,再到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封平北伯,说是少年英雄也不为过!不才听说南监章大司成曾经说过,倘若您愿意走科举之道,他甚至打算收您为弟子。在下虽只是区区一个举人,可为了这个功名,寒窗苦读十年,县试府试院试乡试又是整整十年,自然远远不及平北伯聪明天成。既然如此,想来您这诗词歌赋四书五经都是极熟的!今日南京文武上下,连带两位守备公公,都在此设宴为您接风,不知道平北伯可能以此青云直上衣锦还乡赋诗一首,让大伙沾一沾这喜气?”
  见四周鸦雀无声,徐勋环视一眼周遭众人,见章懋皱眉,林瀚诧异,张敷华若有所思,父亲徐良满面担忧,仿佛要站起身来,可却有人按着他的手,赫然是徐迢,而傅容郑强对视一眼,仿佛想要阻止,而回座的魏国公徐俌满面惊疑,成国公朱辅则是嘿然冷笑,他这才收回了目光,又往其余几桌扫了一遍。果然,一双双眼睛都死死盯着他不放,若是他想打岔,今日这接风宴只怕就会沦为别人的笑柄。
  于是,他微微一笑,随即就不紧不慢地说道:“作诗我素来不太拿手。”
  那醉意醺然的举人立时嘿然笑道:“可我听说,早在应天府徐经历的高升宴上,平北伯便送了一副横卷,道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说是先生所作。若有如此名师,哪里会不擅长诗作?”
  这是你自找的!
  徐勋一时眼神冷凝了下来:“既如此,今日这大好日子,回绝此议不免太过煞风景。我便信口胡诌几句,也请在座诸位方家品评品评。”
  魏国公徐俌对徐勋的急智早有所领教,此时便头一个笑着附和道:“世贞大作,我等自然洗耳恭听。”
  拿着酒壶在面前已经空了的小酒杯中缓缓斟酒,眼看已经满溢而出了,他这才放下了酒壶,拈起小酒杯一饮而尽,也不去理会前襟溅上的酒液,随口曼声吟道:“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我才必有用,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五卷
磨刀逐君侧
第423章
谢恩情
  要说平仄,要说对仗,这四句诗决计谈不上工整严密——就算原本还工整严密,可是被徐勋一时兴起把第三句改得面目全非,要挑毛病自然有的是毛病。然而,在座的除了刚刚当众发难的那个小小举人,更有林瀚章懋张敷华这样的文坛大佬,平仄对仗之外,这四句诗中的意境却让他们生出了一种非同一般的感受来。
  见四周围众人全都看着自己,吟完了这四句的徐勋扭头直视着刚刚那举人,这才似笑非笑地说:“刚刚这位说什么少年英雄,我是断然不敢当的。但是,倘若有人觉得,我徐勋能有今天,不过只是因为机遇运气比别人好那么一丁点,那却也是小看了我!都说时势造英雄,但能够看出时势到了,机遇来了,能够痛下决断,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办到的!所以,自古以来,即便知道无限风光在险峰,能够攀上险峰乃至于屹立险峰之上的,却是少之又少!”
  说完这句话,他重新提起酒壶斟满了自己面前的小酒杯,随即单手执杯四下里遥遥一敬,这才神情自若地说:“虽说家父得袭爵位,我如今也因军功有了些小小的成就,但我徐勋不会忘记,我是从南京走出去的!若不是当年魏国公,章大人,还有傅公公郑公公于我在危难的时候伸手拉了我一把,若没有各位和南京上下官民辨得清忠奸善恶,分得清是非黑白,也没有我的今天,所以,这一杯酒,我徐勋便在此敬诸位!”
  眼见徐勋一饮而尽,纵使徐良并不知道徐勋什么打算,但也跟着站起身来。他却是素来豪爽,直接吩咐换了大碗,倒了满满一大碗就朗声说道:“我徐家父子此次能够奉旨回南京一场,天恩浩荡自不必说,但正如犬子所说,多亏了诸位眼睛雪亮,方才让奸人授首,还了我父子一个公道。我也不会说话,便干了这一碗,算是多谢诸位!”
  这父子俩先后来了这一出,不论是此前别有打算,还是仅仅跟风过来凑个热闹,亦或是魏国公徐俌这样原本就打算卖好的人,全都有些措手不及。好在之前排位子的时候,徐迢因徐勋坚持,便坐在徐良和徐俌当中,此时少不得低声提醒一句,魏国公徐俌当即迅速站起身来,第一个回敬了一杯。有他带头,傅容丝毫不在意自己和郑强落了人后,拉着人一块笑吟吟向徐良徐勋回敬了,又叹道:“只可惜吴大人仙去,倘若他看到这一幕,必然高兴得很。”
  现任应天府府尹陆珩借故没有到场,即便他到场,也终究比不上吴雄在南京的清正名声。因而,傅容这有心一点,纵使想要重揭旧事的人,此时此刻也不禁卡了壳,更不用说想起这位刚正廉明的前任府尹,一时有些黯然神伤的章懋等人。当看到徐良和徐勋默不作声地斟满了一杯缓缓倒在面前的地上,四周围更是鸦雀无声。
  章懋看着地上的酒水,好半晌方才站起身来满饮了自己那小酒杯中的大半杯残酒,随即看着徐勋一字一句地说道:“当年吴大人抱病审案,不但还了你父子一个公道,还了沈家一个公道,也还了那些受害的百姓一个公道。这些天南京上下颇有流言蜚语,甚至还有人找上了老夫横加指斥,无非是指当年之事别有内情。今天在此,老夫有一句话不吐不快。当年赵钦之案坊间一度戏言金陵第一案,牵涉苦主何止上百,纵使信不过查办此事的锦衣卫,莫非还有人信不过刚正廉明的吴大人?”
  林瀚和张敷华对视一眼,想起当年章懋曾经在他们面前引见徐勋时的情形,再品味徐勋之前那格调不凡的四句诗,心里本就已经有所倾斜的天平更是朝着一个方向一边倒去。随着章懋落座,接风宴上虽是渐渐有些喧哗议论,可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质疑发难,刚刚那个当众激徐勋作诗的举人更是借醉趴在了桌子上,也不知道是真睡还是假睡。
  一场接风宴,就在徐勋那四句诗以及一番敬酒后打开了局面。散席之际,眼看人陆陆续续走了,傅容便笑吟吟地请徐勋暂住自己的别业,徐勋爽快答应下来的同时,却先是和章懋定下了下次前去拜见的时间,随即这才和徐良一块出门。在马车前听陶泓禀报说沈悦已经先奉着沈光沈恪回沈家去了,他便沉吟片刻就先扶着徐良上车。
  “爹,你刚刚喝了不少,再加上一路水程也辛苦了,就先回去休息。我借六叔的车顺路坐一程说两句话,也好去探望探望悦儿的祖母,看看要不要接她回来。”
  “也好。”
  徐良之前上了大碗就一直不曾换过小杯子,着实喝得有些多了,这会儿还真有些头晕。因而点点头答应一声,见徐勋吩咐了阿宝上车来跟着,他突然又一手打起帘子提醒道:“要是你媳妇要在娘家暂住两日,你就答应了她,须知她离家日久,孝道要紧。”
  “行,我明白!”
  见徐良的马车起行,等到傅容的马车过来时,徐勋便低声和他约了个时间,这一行人都过去了,他见陶泓牵了马来,他便摆了摆手,却是对徐迢示意同车而行。听到这话,徐迢一时受宠若惊,上车之后便一个劲地说道:“这车厢简陋,还请伯爷……”
  “六叔,你我之间不用说这些客气话。今天要不是你,我说不定真的就被人算计去了。”
  徐迢哪里会把这话当真,连道不敢,暗想就算自己早通了气,徐勋又不曾带着唐寅那个大才子在身边,急智之下能做出这样的诗来,那也决计不存在被人算计的可能。他一面暗叹早年太平里徐家真的是瞎了眼,竟错过了这样的英才,一面庆幸自己早早烧了冷灶结下善缘,态度自然越发恭谦。直到徐勋问起族中之事,他才回过神来,立时坐直了身子。
  “这事我和四哥商量过了,他是欢天喜地高兴得了不得,一个劲追问我是否真是你的主意,我一再保证他才放下心来,说是过几天就开宗祠召集一众人等,还说让我千万恭请伯爷莅临。他还说,当年都是太平里徐家对不起伯爷,如今还要您拿出钱来,他实在是惭愧得无地自容,要率阖族致谢和赔礼。”
  致谢赔礼……
  徐勋不知不觉嘴角就往上勾起了好些,嘴上却很痛快地答应了。和徐迢又闲扯了一番如何劝学劝上进,不多时,马车就停了下来,他原本以为这是徐迢家,可等到车门一开,车帘卷起,他才发现赫然是沈家大门口。
  时隔两年许,乍一眼看去,他只觉得当年看着觉得整齐宽阔的青石板路,如今却显得狭窄陈旧,而沿路那些宅邸的高大围墙,如今也透出了几分斑驳来,下马车之后不由得伫立片刻。就这么一小会工夫,沈家门上就已经认出了人来。
  严大和严二都是沈家的老人了。尽管徐勋打扮得朴素,和当年头一回上门投书时几乎一个样子,只是人长高了一截罢了,可看在他们眼里却是截然不同。当年投书的那个讨人嫌的败家子,如今却已经是他们想都难以想象的朝廷高官,而且还娶了自个家的大小姐。因而,当看到人站在门前时,兄弟俩一个拔腿往里头报信,一个则是匆忙迎了出来跪下磕头。
  “小的严二参见姑爷!”
  徐勋见沈家人已经认出了自己,就回头对徐迢说道:“六叔就先请回吧,之前你说的那事,回头让人送帖子到珍珠桥就是了。”
  徐迢原本还打算留下马车,见徐勋坚持不用,想想沈家巴结新姑爷还来不及,别说一辆马车,就是十辆八辆也会都备齐了,他这才告了辞,却目送徐勋随着那严二进门,这才上车掉头回家。坐在车上,他沉默了良久,这才嘿然笑道:“沈光好福气,养了个好女儿!”
  徐迢的这句感慨是无数人念叨过的老词了。就连卧床养病的沈方氏,当听到外头传信说徐勋来了的时候,她忍不住扶着沈悦的手坐直了身子,直到过了好一会儿,一个丫头打起帘子,看见一个剑眉英目的年轻人大步走进门时,她方才深深吸了一口气,一只手不由自主地抓紧了沈悦,待见人要对自己行礼,她蠕动了一下嘴唇本待要阻止,可到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了,却是执意亲自伸出手去搀扶了徐勋一把,随即又看着徐勋向沈夫人行礼。沈夫人却不如她担得住,有些局促地偏着身子。
  见过礼后,沈方氏便开口说道:“悦儿有你这样的夫婿,今后我也没什么担心的了。”
  “您还请好生安养,别的事情不用挂怀。”徐勋微微笑着,待到在人搬来的锦墩上坐下,这才说道,“今日因为一众大人摆下接风宴,爹有些醉了,所以我才来迟了。不过爹说了,倘若是您想多留着悦儿说说话,便让她在沈家小住两日。”
  沈夫人闻言虽是欢喜,但仍然忍不住有些犹豫:“她如今是徐家妇,如今这一住回来,会不会……”
  “孝道大如天,况且她是奉旨回来省亲的,在家里住两日算得了什么。”说完这话,徐勋便冲沈悦笑道,“这下让你心想事成了,想住几天就住几天!等祖母身体养好了,三四月正是江南风光最好的时候,咱们去莫愁湖上划船!”
  ……
  PS:历史上明朝称南都四君子的有两批人,一批是张敷华林瀚林俊章懋,后面一代批是胡世宁、李承勋、魏校、余祐善。后面一批人似乎官位比较低,名声不如前头一批人响亮,但又是同一时期的,为了避免混淆,所以就用前面一批……
第五卷
磨刀逐君侧
第424章
善举扬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2/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