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1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326

  “不不不,我当然听少爷的……”
  见阿宝莫名惶惑地爬起身来,徐勋便正色说道:“你弄错了,兴安伯府才多大的地方,如今用的下人只多不少,不需要添置人手。”见阿宝脸上露出了一丝失望,他便慢条斯理地说道,“不过,兴安伯府不缺人手,不代表其他地方不缺人手。接下来我要办一件大事,需要一些老实而又肯卖力气的人。虽然同样是辛苦,但相比运河上的营生总安全轻省一些。我给你两天假,你回去你要是愿意,不妨回家去对你爷爷说一声,他要是有意就让他上京见我。”
  这一回阿宝终于大喜过望,慌忙再次跪了下来砰砰磕了好几个想头,连声称谢不迭。及至马车进了兴安伯府到二门口停下,徐勋就吩咐了他去帐房支领些钱坐车回通州,等小家伙一溜烟跑了,他见金六有些殷羡,他便笑说道:“怎么,羡慕阿宝?”
  “少爷说笑了,小的怎会羡慕他。”金六慌忙低下了头,讨好地说道,“小的知道,少爷是信得过我,这才天天出入都用我赶车。”
  “你知道就好。”徐勋知道金六是个什么性子,思忖片刻就说道,“之前朱缨提过一句,你家婆娘管厨房仔细,每个月盘账都没有什么出入,说是应该提一提她的月钱,你跟着我这么久,也是不无辛苦,索性你也一并提了,就从这个月开始。另外,你夫妻俩年纪都不小了,膝下却没个一儿半女傍身,可有什么打算?”
  听到婆娘和自己一块儿涨了月钱,金六顿时心中一喜,等听徐勋提起了自己的子嗣,他的脸色不免耷拉了下来。他又不是那省油的灯,在金陵的时候见婆娘肚子一直没动静,就在外头使过劲,结果播种不少却偏偏颗粒无收,最后寻了几个大夫看都说是他的问题,他也只能捶胸顿足。然而那会儿落拓顾不得想这些,如今自己已经有了几分出息,他心思也活络了。
  “回禀少爷,小的有个哥哥在南京附近,下头好几个儿子,小的打算过继一个年纪小的。”
  “既然如此,那就派人去接吧。”徐勋点点头算是应承了,等转身进了二门没两步,他突然又停下了脚步,“到了南京打探一下陶泓如何,可以就一块回来,也能有个伴。若是年纪合适,来了之后就让他和陶泓一块在书房伺候笔墨,学学读写。你本来就是签的活契,小家伙就不用再签了,支上几百钱零用,等再大些就送学堂去。”
  金六自己识字有限,想着过继一个年纪小的,就是为了好好教导将来兴许能成大器。现如今徐勋竟是提出这样优厚的条件,他刚刚生出的那几分不平念头立时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掩不住的狂喜,慌忙也如同起头阿宝那般跪下磕头。
  今天一揽子把阿宝和金六的事都给解决了,徐勋少不得存了几分思量,进了二门就径直去找父亲徐良,把自己的打算这么一说,立时招来了老爹的一阵笑声。
  “要说笼络人心,没第二个人比得上你,全都依你。”徐良对儿子的主意等闲从不驳回,这次自然不会例外,只想了想就又说道,“不过,也不能太过厚此薄彼,这兴安伯府原先的那些下人,勤勤恳恳的也该有些奖赏,免得他们生出怨尤之心。这事儿我回头寻人安排安排……不过话说回来,等先帝正式下葬陵寝,你这喜事儿是不是也该办了?家里没个女主人总不成样子,我们两个大男人一天到晚过问家事算怎么回事!”
  “我倒是想,可这事情现如今得看皇上脸色。”徐勋无精打采地把朱厚照那番话转述了,见老爹瞠目结舌,他就无可奈何地说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选皇后的事情一日没个结果,我这事情还有的好拖。”
  郁闷归郁闷,可当这天傍晚,阿宝带着风尘仆仆的陈老爹赶回来的时候,徐勋自然不会摆出那副意兴阑珊的模样。眼见陈老爹一进小花厅就立时跪了下来磕头,他忙让瑞生把人搀扶了起来,随即又让阿宝去拿了小杌子请陈老爹坐下。头一次进这等大户人家的陈老爹局促得连手都不知道往哪放了,直到徐勋寒暄两句说到正事,他才陡然之间有了精神。
  “世子爷,您让阿宝说的事我听了之后,实在是欢喜得了不得。只不过,咱们都是运河上跑了几十年船的,这泥瓦匠木工等等活计虽也有人懂一点,可都谈不上精,就怕耽误您的事情,那时候咱们就该死了。”
  听陈老爹并未欢天喜地一口答应下来,徐勋心里自是说不出的满意,看了一眼阿宝就说道:“你能有这等实诚,很好。泥瓦匠和木工自然是要的,但前期要平整土地,要打地基,要搬运种种材料,不少靠力气的活计需要人去做。你既然愿意,虽年纪大了,做个监工的工头却还使得,回头你带上家里亲戚找一批可靠的,先把童家桥西那个废园子平整起来。三五天之内我等着急用。”
  见陈老爹一愣之下立刻连声答应,徐勋不禁微微一笑。接下来外城有的是活计要折腾,虽则是陈老爹没经验,但和雇那些根底不明的人相比,培养一个包工头弄一支专业施工队总要可靠得多。毕竟,他可不比英国公保国公这些老油子,役使府军前卫幼军帮他盖房子的事情他要是敢做,决计会被御史弹劾得满头包。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79章
读书为成圣,苦心为利来
  尽管弘治皇帝二十七日的丧期已过,现如今又不用上朝,可人住在承乾宫的朱厚照还是每日到乾清宫中转上一圈,摸摸这里看看那里,不时还在嘴里念叨上几句。在外人看来,他一丁点都没有当儿子该有的那种哀痛欲绝,由是对这位小皇帝更多了几分嘀咕。就连他拒绝住在乾清宫这一条,都被不少官员在私底下拿出来议论,摇头叹息的不在少数。
  然而,当焦芳一道奏疏送上,道是将朝会改成五日一朝,复设文华殿便朝的时候,从上到下的朝官们立时就顾不上那些小节了,一下子炸开了锅。有常常逃避朝会的官员拍手加好,有因循守旧的年迈老臣痛心疾首,也有迟疑不决的在悄悄琢磨……但更多的人都在观望,观望有多少人附和有多少人反对,观望朝中大佬们什么态度,观望小皇帝又是什么态度。而在这一片迟疑不决的态度之中,王守仁在弘治皇帝驾崩之后的首场讲学开始了。
  城南的童家桥北边是琉璃厂,因附近有一处小水洼,早年间也有商人造了一座宅子,但正统年间瓦剌兵临城下,就是京城也不过堪堪保住,更不用说其他地方,于是这宅子也一度荒废了下去。之后随着京城附近的渐渐太平,南来北往的商人日渐增多,这废园也曾有人看上过,其中一个将其整修过之后还没几年,就被西厂的汪直看中弄到了手,其后又陷入了多年的沉寂。然而,这几天却又来了大批人,先是拆了围墙,在一棵冠盖如云的大槐树四面用砖垒成高达七八格的半圆形阶梯,又在四周围一口气移来不少树种下去,其余的不过略休整了一下残垣断壁和平整土地,顿时呈现出几分不同的野趣来。
  这天一大清早,陆陆续续便有人到了这里,起初不过一两个三四个,后来却是人多了,甚至有不少尚在总角的小童。眼见这般光景,其中几个认识王守仁的年轻士子不免大为奇怪,好事的不免去问了问,得知是街头巷尾有不少人传言说王守仁曾经教过当今皇帝,他们不禁为之面面相觑。而等到王守仁赶到这里的时候,那高达七八级的半圆形台阶上竟已经坐满了人,黑压压一片人头,何止二三百人。
  王守仁从前也不是没在京城授徒讲学,可平日能够有几十人听讲就已经是少有了,反倒是李梦阳等人召起诗社更加一呼百应。今天李梦阳和正巧翰林庶吉士放假的湛若水一道陪着他过来,此外还有好几个朋友,见这人头攒动的光景,众人全都是大吃一惊。王守仁原本答应徐勋的邀约只因为却不过情面,可如今这等盛况却让他真的心头一振。
  因而,当登上中间那圆形的凸起位置,他环视一眼那数以百计的听众,不知怎的,年少时信口说出的一句话竟是奇异地浮上了心头。因而他定了定神,便一字一句地说道:“今日不想有这许多人前来,王某原先预备的题目不免就有些小了。观今日来者,有老有少,有饱学之士,有蒙学之童,有朝堂官员,有应试士子,但想来有一点是共通的,那便是诸位都读过书。那吾等数年十数年数十年寒窗苦读,又是为何?”
  只顿了一顿,王守仁便再一次地吐出了从前的那句话。只现如今这样一句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却不再像当年那般带着几分孩童稚气,而是更加掷地有声。
  “吾等读书,是为了成圣贤!”
  隐在不远处一棵柳树下的徐勋听到这么一句惊世骇俗的话,见那边厢坐着的无数人一时为之哗然,不禁在心底苦笑了起来。为了王守仁这场讲学,他没少造势,若不是这年头随随便便印传单去发,纵使他有皇帝当靠山也会被大臣们的唾沫淹死,他恨不得往满城散发一回传单去替王守仁宣传宣传。而为了今日能有些噱头,他倒是暗地找了几个人预备视情形和王守仁唱唱反调,毕竟很多时候,名声是争出来的吵出来的,却不想王守仁自己就丢出了一个争议性最大的重磅炸弹,他那些安排都多余了。
  果然,接下来炸了锅的人群中立即有人跳了起来指斥王守仁狂妄,接下来便是真实版的舌战群儒。王守仁从圣贤非生而为圣贤,到不立大志不足以成大器,随即在面对一个士子言辞激烈地指责王守仁这番言辞是渎圣时,蓄着那一丛美髯的王守仁终于露出了一丝锋芒。
  “孔圣人授门徒七十二,然七十二门徒终其一生,未有超脱孔圣人者,其后又有亚圣,然既往数千年,虽有诸可称子者,未有再能称圣贤者,何也?无有立学之心,无有教化之果,无有辅佐圣明天子治国平天下事迹,何以称圣贤?单单一人知之,哪怕能悟通天下至理,不过有慧黠而已,可但使知而行之,行而教之,教而治之,哪怕不能成圣贤,距圣贤亦不远矣!”
  一口气说到这儿,王守仁几乎只是略一停顿,便言辞激烈地说道:“若无成圣贤之心,读书不过为了求功名求利益,此等人纵使立身世上,虽能名重一时,可世易时移,终有几人名垂青史?圣人当年游学列国,多有当权名重者,然现如今还有几人知之其名?读书以为成圣,我所言并不是说求圣贤其名,而是言立心而成圣!”
  此时此刻,纵使是一旁本不过是来听听的湛若水,面上也露出了几分异色。若是从前那样一座大屋子众多人正襟危坐听讲,期间打断自是绝不容许,事后虽也有就一二说法而提出质疑抑或是据理力争的,终究不是眼下这般氛围。眼见王守仁和人又争执了起来,他忍不住眯了眯眼睛,突然侧头看了看一旁若有所思的李梦阳。
  “空同贤弟,你看今日的光景,可有什么感想?”
  要说名气,李梦阳在京师的名气远远大过王守仁,究其根本,诗词文章原本就是成名最大的捷径,更何况他虽狂了些,相交的文友却比王守仁更多。然而,面对今日这场激辩,他亦是有些技痒,听了湛若水这话就笑道:“什么感想?虽说兴许不太贴切,可我在想,当年诸子百家游学相会的时候,是不是也如同眼下这般毫无畏惧诘问四方?”
  “空同兄和我想到一块去了!当然一是今天人多,而且这格局空旷而不肃穆,让人能够有说话的余地,再加上王伯安竟挑了这么一个切入点,自然便是激烈得很。”说到这里,湛若水看了一眼四周,见绿树池塘使人心旷神怡,再加上没有围墙,那种感觉使人心旷神怡,他不禁欣然点头道,“今天伯安还对我提过,若是他这讲学效果不错,请我也到这里来讲,如今看来,我倒真的想答应了他。”
  “他也游说了你?”李梦阳顿时眼神连闪,见湛若水面露异色,他便一摊手道,“王伯安也游说了我,让我把诗社移到这里来。我本来还在犹豫,可这地方看似粗陋,其实却野趣天成,再被你这么一说,我也心动了!你不知道,前几日有人给我看了今科一位翰林庶吉士的诗文,实在是令人击节赞赏,我有意起一社请他来,元明兄可愿意做个见证?”
  “哦?是谁能得你李空同的推崇?”
  “今科传胪,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的徐祯卿。”
  时间仓促,徐勋只是让陈老爹带人在这儿砌了个圆形看台,并不能像那什么赫赫有名的圆形剧场一般能够让回音深入每一个角落,所谓天然野趣,也不过是因为他只来得及移植一批树木作为周围天然的隔断而已——况且暑日移植成活率很低,他甚至做好了事后这么一批绿化全都报废的心理准备。而他也不是神仙,并没有预料到王守仁会选这么个题目,也没有想到湛若水和李梦阳在王守仁的劝说以及现场的观摩下,已经都动了心。
  他只知道,这第一次的尝试总算成功了。
  口干舌燥的王守仁直到日上中天方才告一段落,而这会儿那些远道而来的士子们也都饥肠辘辘了。虽也有不服而寻王守仁理论的,但更多的人却各自散去,因为腹中饥饿而在附近茶摊面馆乃至于几家小店中逗留的人不在少数。众人当中有孑然一人的穷措大,却也不乏家境富裕之辈,一时附近人气陡增。唯一一家格调雅致吃食干净的饭庄中,统共十间雅座全部满座,更不消说其搭配得宜的盒子菜以及租出去那些供士子们在树荫下头用餐小憩的小方桌和小藤椅了。
  不但如此,等到饭后,又有人在那说着附近哪儿有几个有名士子打算开诗赛,哪儿有人要斗文等等,甚至还有人相传附近一座废寺曾经有弘治皇帝微服出游留下墨宝,一时一个人说是要去缅怀哀悼题诗,又是三三两两好些人结伴去游,竟是好不热闹。
  站在那唯一一家饭庄的一间二楼雅座包厢凭栏处,谷大用想起刚刚掌柜上来报账时的光景,一时竟有些眉飞色舞:“才只是第一次,这十间包厢雅座外加卖出去的盒子菜,就整整有五十两的进账,刨除成本,就这么一间楼一个月进账一千两也不是难题。”
  “帐不能这么算。今日这等盛会一个月兴许能有个一两次,但要隔三岔五却是难能。为今最要紧的,便是那些打南边来的商人。他们不少人辛辛苦苦打漕河运货上京,就是为了在京城卖出大价钱来,而要知道各家权贵府邸需要什么,还有谁比老谷你这西厂的头子在行?”
  这西厂的侦缉刺探竟然还能这样用,谷大用在一瞬间的呆若木鸡之后,立即为之大喜。而徐勋也没忘记趁热打铁,又笑眯眯地说:“当然你不用打出西厂的招牌,两三次甜头尝过,那些商人就会把你奉为神明。到了那时候,让他们把点选在这里,那又有何难?”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80章
土木堡以后最大的败仗!
  一石激起千层浪,徐勋和谷大用正在筹划生财大计,沈悦正忙着和李庆娘打算买一处旧宅子改造的时候,朝中上下却仍是一片混沌。在这种情况下,寻常官员最愁的不是别的,而是生怕消息不通站错了队。
  朝中大佬们的态度还有办法打探,可朱厚照深居宫中,往日东宫那些内侍如今荣升到了御前,又大多各自管着一个衙门位高权重,官员们大多是够不着的,于是就免不了有人想到了别的路子。一时间,原本只是在前军都督府当着一个不管事都督佥事的徐良立时成了烫手的香饽饽,人人都知道他儿子是天子心腹,一干同僚全都到了他这儿打探消息。
  两天之中,徐良除了早饭是在家吃,从午饭晚饭夜宵,外带茶水闲聊,整整在各色酒楼茶馆吃了七八顿,第三天一大早,门上又送进来几张邀约的帖子,他终于是吃不消了,干脆使人去衙门告病请假。正巧这一天徐勋也难能得了一日休沐,父子俩少有地一块吃了一顿午饭。午后徐勋正孝顺地扶着老爹在花园中散步消食,一个人影突然飞也似的冲了过来。
  “少爷,老爷!”阿宝冲上前来连气也不带喘一口,就紧跟着说道,“外头……外头皇上来了!我本来打算把人领到正堂,可皇上不肯,眼下正由刘公公陪着往这儿来。皇上的脸色很不好看,不知道是不是在宫里受了气。”
  朱厚照受了气?
  徐勋听得眉头大皱,暗想张太后新近丧夫,应该不会轻易和儿子闹别扭,至于说朝中因为焦芳那石破天惊的上书有什么反弹,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最是知机的人,御前呈报节略的时候十有八九会压下去,至于内阁那三位阁老就更不用说了,眼下这关口上密揭还不是时候。那么,能让朱厚照这气咻咻跑到这儿来的,究竟是什么事?
  然而眼下也不容他多想,朱厚照能不顾君臣礼节直闯进来,他既然知道了,就不能不去相迎。他瞥了一眼老爹,见徐良一点头二话不说往外走去,他连忙跟在了后头,但见老爹健步如飞,刚刚的搀扶不过是笑话。而阿宝走惯了路的,跟在后头轻轻松松一溜小跑。三人不过是才出了小花园,沿着夹道走了一箭之地,才到西侧门时,就险些和朱厚照撞了个满怀。
  “皇上……”
  “免了免了,朕心情坏透了,不想呆在宫里,就直接上这儿来了!”
  朱厚照径直挥手打断了三人的行礼,随即又愤愤然地说道:“今天宣府送来了八百里加急的军情,你们可知道禀报了什么?那些狗鞑子打了甘肃还不够,现如今干脆打到宣府来了,宣府那么多兵马,事先又得到了谍报,巡抚李进和总兵张俊兵分五路想要把鞑子给包围了,可结果倒好,反倒是被别人给一块块包围吃了个痛快!一万五千人,死了两千余,伤了一千多,其余的溃兵好容易才收拢了,而且还给鞑子掳去了六千多匹马,至于军民妇孺死伤或是被掳走的不计其数,还被人跟到了万全右卫城!该死,全都该死!”
  朱厚照在那儿暴跳如雷,徐良越听越心惊,连忙冲阿宝使了个眼色。见小家伙一溜烟跑了出去,外头须臾就传来了呵斥声,他便冲着朱厚照深深行礼道:“皇上,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您若是不介意,花园空旷,凉亭里头也荫凉些,不如到那儿说话?”
  “好!”
  朱厚照也是气糊涂了,这才一见着人就大倒苦水,这会儿听到徐良的话,他才醒悟到兴安伯府亦是人多嘴杂,一时意兴阑珊地点了点头。及至到凉亭中坐下,他就捏着拳头狠狠砸向了那一整块青石凿成的台面,恨恨地说道:“那些饭桶!张俊堂堂总兵官,居然会在进兵途中坠马伤足,他这总兵官怎么当的!还有那个巡抚李进,他纸上谈兵不是很顺溜吗,这一回竟然被人打得连还手之力都没有,这是土木堡以后最大的败仗!
  朕刚刚去兵部问,说是兵部正在部议,这会儿还没个结果,上次鞑子下甘肃清水营王守仁就说过要出兵,结果他们这些老臣都给驳了,这一回倒知道要打了!是不是觉着甘肃天高皇帝远就是丢了也不打紧,这宣府离京城太近就慌了神?朕也不用这些口口声声说用兵要谨慎的大臣,大不了朕御驾亲征!”
  “皇上慎言!”
  徐勋听朱厚照越说越生气,连御驾亲征四个字都蹦出来了,他不得不出口打断了朱厚照的话。然而,还不等他寻思接下来该怎么婉转相劝,朱厚照竟然咚的一声一拍青石桌子,又霍然站了起来:“有什么好慎言的,你是不是想说,万一朕御驾亲征给人打败了,到时候万一鞑子打到北京,又是一回土木堡?”
  朱厚照已经把土木堡的例子都翻了出来,徐勋哪怕深悉这位小皇帝的性子,这会儿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但立时斩钉截铁地说:“皇上,此一时彼一时,英庙那会儿的情形,怎能和如今相比?英庙那会儿登基已经十四年,亲政已有数年,但因为王振擅权,朝中文武多有离心,兼且指挥不灵军情滞后补给不上,种种原因加在一起,方才有土木堡之变。现如今皇上刚刚登基,又没有兄弟,而鞑子趁先帝新丧发兵,朝中上下众志成城,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当年的情形。”
  刚刚是气急了脱口而出,此刻徐勋这么深入浅出一分析,朱厚照渐渐消了几分火气,但脸色仍然很不好看。他捏着小拳头咬牙切齿地沉吟了好一会儿,突然又用力一捶桌子,恶狠狠地说:“这还不算,今儿个谷大用还送来了另一条讯息,说是江西和南直隶几个地方的官民百姓兑运官粮途中,竟然被盗匪截去了一千三百石!光天化日之下,竟然盗匪截官粮,这简直是……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刘瑾见朱厚照怒不可遏,生怕这位小皇帝一嗓子又吼出什么惊世骇俗的话来,连忙轻咳一声解释道:“一千三百石粮食,折合下来便是十余万斤,以每辆大车顶多十石计算,这就得是一百多辆车,若是漕船,至少也得几十只,此等大事官府竟然只是奏报如何补齐,如何将纳京仓的粮食纳通仓,皇上最恼火的是这一点。”
  “原来皇上恼的不是人劫粮,而是呈报此事的官府避如何追查不谈?”徐勋明白了朱厚照的意思,问过之后见小皇帝气呼呼地点了点头,他就说道,“皇上,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虽有偏颇之处,但很多时候却是不得不如此。人力有穷尽,所以从古至今留下的悬案无数,这种案子追查自然是要追查的,但若为了追查一千三百石粮食的下落,耗费一万三千石粮食的代价,皇上觉得是否划算?”
  “这……”朱厚照还没想过这点,一下子愣住了。
  “当然,也不能只想着不划算不划算。但地方官府不肯在此事上头下大力气,皇上何妨越过他们,让西厂或是锦衣卫北镇抚司试试看?平常厂卫都只是侦办官员的大案子,用在这种小事上看似大材小用,但关键时刻抛出来,对于群臣却是一种另类的震慑。厂卫不止在监察他们的贪腐亦或是异心,也同样在监察他们身为官员的不作为!”
  “好一个监察不作为!”
  朱厚照只觉得那点坏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竟是一拍大腿站起身来。让西厂去查他是想过,可徐勋后半截理由实在是冠冕堂皇得让他异常欣悦。一想到那些在面前死板着脸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的老头儿们会吃瘪,他就简直想开怀大笑。
  “好,就依你!”
  “只不过,如今西厂初行事,北镇抚司叶大人固然不会介意,但东厂王岳却是心胸狭隘虎视眈眈。从前成化年间,西厂侦骑离开京城,鲜衣怒马又是一口京腔,人人都知道那是京城厂卫,如此高调固然耀武扬威,却不是真正追查事情的样子。此番既然不是去清查官员,还请皇上让谷公公派一个能干却又知道低调的。而且……”
  说到这里,徐勋见朱厚照和刘瑾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就一字一句地说道:“这劫官粮的事情正好出在江西和南直隶,皇上可记得,那个献丹方给刘文泰的举人狄罗,可正好就是出自江西,何妨顺路一并查一查?”
  “徐勋,多亏了你提醒朕,朕竟是险些忘了这件大事!”
  朱厚照一下子恍然大悟,脸上又是欣慰又是高兴,抬着手站在那儿想拍徐勋的肩膀,可碍于徐良在这儿,他又惦记着张太后唠唠叨叨地说帝王威仪,只能不那么情愿地放下了手,顺势就学自个父皇那样很有派头地把手背在了身后。目光一瞥见徐良,他突然脱口而出道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
  “徐良,都说老子英雄儿好汉,你现如今是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这次宣府大败亏输,若是兵部议定出兵往援,朕让你做个总兵官怎么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