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1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326

  徐勋刚刚侍立在门外,内中这母子俩的话几乎都听得清清楚楚,此时此刻他定了定神,便沉着地说道:“皇后娘娘之前所虑极是,刘文泰既然敢托庇于文渊阁,必然不是三位阁老要庇护他,而是他拿着皇后娘娘所顾虑的这几点作为要挟,其心可诛!然而,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是不能轻易放过,否则国法不说,试问皇后娘娘和太子殿下日后想到英年早逝的皇上,岂不是总会心里过意不去?”
  见张皇后不说话,而朱厚照则是面露鼓励地冲着他连连点头,仿佛在暗示继续下猛药,徐勋微微一顿,就再次深深低下头去:“再有,恕臣直言。之前皇上盛年在位,凡事几乎都是决之于内阁三位阁老,外头六部尚书亦是多有历事三朝四朝的老臣。如今太子殿下即将登基,与之前皇上的性子也罢作风也罢,都有所不同,若是能利用此事,提拔一些年轻有为而又愿意辅佐的年轻臣子起来,亦是在外朝多一些臂助。”
  “啊!”
  这话才真正说得张皇后为之动容了起来。她一下子抓住了身下的床单,深深吸了一口气问道:“徐勋,你此话从何说起?”
  “皇后娘娘,内阁三位老大人是皇上在世时都要尊称一声先生的,而皇上亦曾经将太子殿下托付给他们,按照民间的俗话说法,便是托孤重臣。三位老大人的人品朝中上下都信得过,可人无完人,太子殿下年少,万一登基后君臣之间闹出了些许龃龉来,在外人看来不免都要觉得过错在于殿下。而且,议决大事的永远都是这些老面孔,这些人往往固执难以说服,而在年岁性情上和太子殿下相似的年轻官员却要熬资历捱日子,把锋锐全都磨没了,这才能进入内阁部院,此消彼长之间,太子殿下日后要独自承受的压力何其大?”
  张皇后还听得似懂非懂,朱厚照却是眼睛一亮,使劲一拍大腿道:“徐勋,我明白你的意思了,这就叫项庄舞剑志在沛公!是不是派人去让外头那些年轻官儿上奏重重惩处刘文泰等人?内阁他们三个肯定是还要磨磨蹭蹭,到时候朕一准了,那些官儿就会站在朕这一边?”
  堂堂太子说话简直犹如街头拉帮结派,徐勋心里哭笑不得,可想想确实和这道理差不多,他只得点了点头,随即又补充道:“当然,也不能都只是那些年轻言官,必须找个有分量的人领头。这个人必须岁数够大资历够老……”
  “我知道我知道,也就是镇得住场……你别废话了,快说,究竟是谁?”
  见朱厚照急不可耐,而张皇后亦是伸手拨开了帷帐,徐勋张了张嘴,低声吐出了微不可闻的两个字。转眼间,朱厚照就立时重重点头,又干脆站起身来,大力拍了拍徐勋的肩膀:“好,好!就按照你说得去办,至于刘文泰,立刻发落到内官监大牢去蹲着,我一刻也不想再看见他!最好再放两只老鼠蟑螂进去,让他睡不好吃不好!”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63章
雷声大雨点小?太子自有沟壑
  按照大明朝历代皇帝的规矩,皇帝大殓之后的成服日,原本该是文武百官以及军民百姓等赴思善门外哭临的日子。然而,由于弘治皇帝猝尔去世,内内外外一团乱,一直到成服日之后又拖了九天,礼部才呈上了大丧的仪注,同时将遗诏颁布天下。从这时候起,上上下下再提起弘治皇帝的时候,原先的称呼方才一并改换为大行皇帝。至于朱厚照这个事实上的王朝正统继承人,由于尚未登基,上上下下自然仍是以太子殿下呼之。
  大丧礼仍在平稳有序地进行,接下来的便是军民上笺表劝进,太子固辞,这样的戏码从古至今无一例外,不过繁复一些而已。然而,内阁三位阁老最担心的事一直没有消息,尽管对他们来说,没消息就是最大的好消息。一想到李东阳那会儿临别之际对朱厚照的话,就连弘治皇帝驾崩之前曾经和李东阳闹过龃龉的刘健,也不得不对自己这位同僚竖起了大拇指。
  “百炼钢化为绕指柔,西涯,你这本事老夫佩服。”
  “没法子,我们说了那么多,终究还是不及皇后娘娘一句话。”
  谢迁叹了一口气,想到朱厚照那时候表现出来的强横态度,再想想弘治皇帝的容人雅量,他虽说极其痛恨刘文泰,心中仍是生出了一丝深深的担忧来。于是见李东阳不吭声,他便又说道:“听说内廷传来消息,太子殿下已经吩咐以旧日东宫中官谷大用立西厂,以刘瑾掌钟鼓司,以马永成为司社监太监,再加上先前以张永监府军前卫,林林总总我们不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这内廷的天翻地覆,只怕也就在顷刻之间。”
  “是啊,如今司礼监诸公,虽说也有各式各样的毛病,但大体来说和我等多年共事,彼此性情等等都熟悉,为人都还过得去。在这等事上,我们需得为他们维持一二,否则司礼监换人批红,只怕重蹈当年覆辙。”
  这个当年指的是什么时候,响鼓不用重锤,刘健不继续说下去,其他两人也都知道。然而,三人计议停当之后尚未散去,外间就有文书官来报,道是司礼监派了文书写字来送折子。因这些天操办弘治皇帝的丧礼,不要紧的事情就各衙门斟酌着办了,大事也不会挑在这时候上书,所以往日堆积如山的奏折,这天却只寥寥十几本。李东阳谢迁见状,就索性在刘健的直房里一一拿起来随便浏览了一遍。可不看不要紧,一看之下,两人同时大吃一惊。
  “元辅,今天这折子……”
  刘健见李东阳谢迁脸色不对,立时也快步走上前去,然而,一打开那本折子,他就眯起了眼睛,紧跟着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是英国公张懋上的折子,内容竟是弹劾刘文泰等人,且言辞犀利,让人一看就知道显然是别人代笔。他抬起头看了一眼李东阳谢迁,见两人苦笑着递过另几个本子来,他接过一看,见都是一些陌生的科道言官名字,眉头自是皱得更深了。而接过张懋本子的李东阳扫了一眼,竟是突然念出了声来。
  “……庸医杀人律科过失特为常人设耳。若上误人主,失宗庙生灵之望,是为天下大害,罪在不赦。故合和御药误不依本方,谓之大不敬,列诸十恶。请加瑜等显戮,以洩神人之怒。”念到这里,李东阳弹了弹这本章,若有所思地说,“英国公挑头,又以重话挑起众怒,这下子,接下来必然是雪片似的奏折送进来,事情怕是压不下去了。”
  ……
  “这事情就不能压下去!”
  天子大丧,虽是遗诏不禁音乐嫁娶,但饮酒等等按例还是禁止的。一时间,京城上上下下往日宾客满盈的酒楼饭庄都没了生意,旁人若是要谈一些不方便在家里说的事情,就只有上那些茶馆。于是,平日里就以雅致隐秘闻名的几家茶馆立时生意红火爆棚,日日雅座包厢都是全部定了出去,日程已经排到半个月后了。
  此时此刻,东四牌楼处的一座茶馆二楼包厢,便是坐着这么几个人。为首的徐勋说出这么一句话后,见身前的几个人都是连连点头,他便说道:“大臣们有大臣们的顾虑,于是老成持重到连刘文泰这等人都要保着,无异于立了一个坏规矩。要是当年宪庙驾崩的时候,就好好清理太医院,哪里会留下如今这等情形?此番徐兄的这一篇文章写得铿锵有力,英国公赞不绝口,于是一个字都没改动送了上去,到时候太子殿下若看到了,必然也要击节赞赏。”
  徐勋见徐祯卿开口要谦逊,他便摆了摆手说:“如今太子殿下的登基日子已经定下,五月十八,照例天子登基大赦天下。但太子殿下已经说了,如刘文泰等人绝不赦免,此外就是之前判处的郑旺等人,也一并在处刑之列。天子宽仁,却不能被人当成是糊弄的筹码。”
  徐祯卿自从高中传胪,继而又点了翰林,在他无知无觉的时候,命运的轨道就已经走上了另一个分岔线。踌躇满志的他自然充满着锋锐之气,闻言立时说道:“不错,这样的人要是不明正典刑,如何对得起素来对他们不薄的大行皇帝,太子殿下英明!只是,就算此次功成,也不过借此机会动了小小一个太医院,是不是……”
  徐勋没等他说完就笑了:“你是说雷声大雨点小?接下来,殿下要动的,就是早朝了。”
  “啊?”
  此话一出,别说徐祯卿大吃一惊,就连祝枝山和文征明也都是吓了一跳。这朝会制度可说是根本中的根本,现如今太子尚未登基,就已经把主意打到这上头去了?而徐勋露了个口风,却并没有继续,而是改口嘱咐三人回去之后联络一下来自南直隶的同乡同年,集中火力把矛头先对准太医院,剩下的事情心里有数就行了。
  见完了他们,他会钞从后门离开了茶馆,立时有一辆车到面前停下。冲着驾车的金六低声吩咐了一句去英国公府,徐勋就弯腰上了车去。待到里头一坐下,见阿宝忙着倒茶递毛巾服侍,他接过毛巾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就笑道:“阿宝,这些天不见,你倒是能干了啊。”
  “老爷说,如今陶泓不在,这小厮的事情该我学着做起来。”阿宝咧嘴一笑,对于徐勋的夸奖显然很是高兴,“金六爷也说,少爷在外头成日里忙,这难得一会儿伺候好了,就是我的本分做好了。”
  听到外头传来了金六一声咳嗽,徐勋想到这家伙也升格成了金六爷,顿时忍俊不禁。拉扯了几句闲话,他正打算盘算一下今后,就只听阿宝突然递来了一句话。
  “少爷,昨儿个我去外头买东西的时候,见着杜公公了。”
  徐勋被阿宝说得莫名其妙,眉头一挑问道:“哪个杜公公?”
  “就是临清钞关的那个杜公公啊。”
  阿宝不提起,徐勋已经几乎忘了自己当初在临清遇到过的那个钞关太监杜锦。他那会儿瞧不惯这家伙拿人做法的态势,轻轻巧巧戏弄了他一番,继而又卖了个人情。只是他和李荣后来的关系实在谈不上和谐,自然不会再记得那么一个人。这会儿想了想,他就对阿宝问道:“你是在哪儿遇见他的,看他气色如何,是穿着常服还是官服?”
  “我在西安门大街遇见他的,看他脸色不错……不对,应该说是有些得意。他身上穿着圆领衫,就是那些公公们常穿的那种。”
  虽说阿宝也就只能提供这么些信息,但徐勋已经大致有了数——看样子,那个杜锦是调了回京,而且少说也升了一级。然而,这不算什么了不得的要务,他也就是暂且放在了心上,并没有太在意。等到了英国公府后门,他让阿宝下车通报一声,立时就有人迎到了车前。
  “徐爷,我家国公爷早就吩咐过了,容小的引领您进去。”
  由于早得了吩咐,英国公府后门干干净净,一路上连个闲杂人等都没有。及至徐勋一路跟着那管事七拐八绕过了一条漫长的夹道,见半亩荷塘假山后头,隐着一溜三间厅,他便加快了脚步。果然,门前一个书童早早打起了斑竹帘,躬身让了他进去。
  “英国公好逍遥啊!”
  英国公张懋丢下书就笑呵呵站起身来:“年纪一大把了,不逍遥还能怎么着,这次被你挑唆做了一件大事,也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在肚子里骂我!”
  “那也未必,别人顶多嗔英国公多事罢了,但更多的却得竖起大拇指夸英国公一句眼里不揉沙子!”徐勋一句奉承,见张懋高兴得捋起了下颌的银须,他就又说道,“再说了,满京城文武官员虽多,可在这事上能挑大梁的,也就只有英国公一个了!”
  “这话我爱听!”张懋嘿然一笑,摆手示意徐勋坐,随即就饶有兴味地问道,“之前这事儿已经做成了,你这如今最忙的人这会儿无事不登三宝殿,应该不止这件事吧?”
  “自然不是。”徐勋顿了一顿,这才一字一句地说道,“英国公是特旨不用天天上朝的,想来应该知道朝会的弊端。每天只奏五件事,其他的时间就是漫长的排班等待,既冗长又浪费时间。所以,殿下已经决意,打算把如今这日日模样大于实质的早朝给改成五日一朝。”
  即便英国公张懋一大把岁数,这会儿险些从位子上弹了起来:“什么?”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64章
淑女之思,御状吃瘪
  英国公张懋的失态并不是个例。当徐勋先后去见定国公徐光祚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萧敬的时候,人人都是瞠目结舌不可置信,第一反应就是太子殿下果然又胡闹了。而当听到徐勋所言第二句话时,这几个见多识广的人第二反应却是太子殿下疯了。
  原因很简单,那第二条是仿仁庙旧例,重开文华殿便朝,也就是文华殿议事。尽管只是三日一次,但对于登基十八年史载只是九见阁臣的弘治皇帝来说,如今从上至下的人可以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哪怕三日一次,朱厚照一年到头得和大臣们见多少回?这是无数言官们前赴后继上书都不曾换来的福利,就连阁臣们,翘首企盼也只是希望司礼监那些太监有事能到内阁直房来,别总是让那些微不足道的文书写字来回跑腿传话。
  众人最初都以为是徐勋劝谏的朱厚照,徐勋却不得不大费唇舌地解释。这还真不是他的手笔,这不过是小太子眼看弘治皇帝多年雨雪寒暑上朝攒在心里头的怨气。论理他应该是举双手双脚赞同,可心里却觉得这事情来得太早了一些。对于没有正式朝政经验的朱厚照来说,在文华殿直接和朝臣面对面,远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只他劝说了两句朱厚照听不进去,也只能暂时作罢。
  横竖这事儿在朝堂上还有的是扯皮,他如今就是担心也没用,只回去告诉即将登基的小太子,那几位顶尖的勋贵,还有萧敬这司礼监掌印,对清洗太医院持十分赞同,对改革早朝制度持有保留的支持,这就已经够了。
  然而,匆匆回宫的他只在朱厚照面前把今天这事情始末说了个大概,朱厚照就丝毫不以为意地说:“好,我知道了,我就知道这事儿交给你准没错。对了徐勋,我将来不想住在乾清宫,你觉得我在西苑内校场那儿造一座别宫怎么样?”
  “啊?”
  徐勋实在是觉得朱厚照这跳跃性思维来得太大,一时脑子有些转不过来。好一会儿,他才试探道:“殿下,您是觉得乾清宫有什么不好?”
  “没什么不好,只是我呆在这儿就会想起父皇。”朱厚照耷拉下了脑袋,脸上又露出了掩不住的黯然,“我呆在这里,每天晚上都会做噩梦,每次醒来的时候,都好像能抓住父皇的手,可就在抓紧的那一刻,他却又松了,结果我每晚上都睡不好。父皇在这里住了十八年,这里仿佛到处都是父皇的气息,我白天愿意在这儿多呆呆,可晚上我真的不想睡在这里。太冷清,太空旷,好像就只我一个人似的……”
  见朱厚照说着说着,仿佛要在大热天打寒噤似的,徐勋连忙亲自去倒了一盏热茶来,递给朱厚照捂在手里,旋即就软言说道:“西苑那边就算要修宫殿,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而且,总得等大行皇帝梓宫移宫之后,殿下搬出这里才能名正言顺。依臣之见,殿下不如先继续住在承乾宫,对外的理由……就说是寄托哀思,缅怀先帝,谅别人也没话可说。”
  “那西苑造宫殿呢?”
  “西苑造宫殿……”徐勋卡壳片刻,最终在心里叹了一口气。堵不如疏,造就造吧,只把事情对朝臣们说得缓和些就行。于是,他眼珠子一转就计上心头道:“那这样,就用练兵的借口,就说殿下要亲自练兵府军前卫!”
  “好!”朱厚照越看徐勋越是高兴,死命盯着自己最信赖的这个伙伴看了好一会儿,他突然轻咳一声道,“那我还有另外一件最要紧的事交给你,你可能为我办好?”
  徐勋见惯了朱厚照的不按常理出牌,此时哪敢立刻答应,而是眉头一皱警惕地问道:“殿下不妨先说是什么事。”
  “这个……礼部正在为我选妃……不对,应该说是在选未来的皇后不是么?他们选出来的人我实在是不太放心,你能不能想办法去打探打探?最好能把所有候选人的姓名籍贯年岁那些信息都给我先过目瞧瞧,否则这连人都没瞧见就要成婚,万一歪瓜裂枣的怎么办!”
  见朱厚照那副不得劲的样子,徐勋不禁哀叹了一声:“殿下,您的意思是不是说,如果能够,最好再让您瞧上那些姑娘一眼?”
  “是啊是啊,到时候让我过目选择那就最好了!”朱厚照完全没意识到徐勋那是在说反话,竟兴奋得什么样似的,“要不,咱们俩先到民间溜达溜达,看见合适的记下来,然后在礼部选妃的时候,让他们把人选进去?”
  “我的殿下,您真以为我是无所不能的啊!”
  徐勋无可奈何地一手扶额,甭提多头痛了。他是鬼主意多不假,可礼部选妃是多年经验了,这又不是选驸马利益不大,除却锐意仕途的,其他众多人都想家里出个皇后,也如同寿宁侯建昌侯这两张一样威风一把,哪里是他能左右的?而且就算礼部选妃朱厚照去看一眼,不满意后难道还能包退包换?带着小皇帝去礼部偷看他未来的新娘,这一点他是能够想方设法做到,可怕就怕事后朱厚照一个不满闹了出来,事情就不好收场了!
  “你就是无所不能,总之这事情我就交给你了,这是皇帝的旨意!”朱厚照不由分说地丢下了这么一句话,随即就笑吟吟地说道,“这事儿办成了,我立马给你和沈家姐姐赐婚。这事儿要是不成……嘿,我让你再打三年光棍再说,总不能让我独个儿倒霉!”
  面对这样的交换条件,欲哭无泪的徐勋只得无可奈何地答应了下来,旋即才突然想到,从自己入狱到如今,他倒是往家里和沈悦那儿捎过信,可人还没回去过。老爹那里还好办,怎么如今也是当着伯爵又挂着正二品官职,消息总灵通一些,可小丫头那里只怕得事后用点工夫去交代了。尤其是要让小丫头知道他居然被迫和朱厚照定下了这样的城下之盟……
  他正想着,目不转睛看着他的朱厚照却突然又嘿然笑道:“怎么,有淑女之思了?徐勋,你可别以为我在开玩笑,要是礼部选的人不好,又或者我娶不到我想娶的姑娘,将来就算你成婚的时候,我也给你送上十个八个美貌宫女,你要敢多看一眼,看沈姐姐在家里收拾你!”
  “是是是,臣一定尽心竭力还不行吗?”
  徐勋愁眉苦脸地答应了一句,心里盘算着是不是从选妃的根子上做做文章。可一想礼部那一摊子事他完全插不上手,也就只能打消这异想天开的设想。就在君臣二人你眼看我眼的时候,外间突然传来了一阵喧哗。
  “王公公,这会儿你不能进去,殿下和徐勋在里头商量事情!”
  “闪开,我有要紧事面见殿下!”
  只听这声音,徐勋脑海中就已经冒出了一个人影,而朱厚照的反应更加直接,眉头一皱就说道:“王炮仗?他不在他的东厂好好呆着,到这儿来干什么?”
  话音刚落,王岳就拨开竹帘子进了门来,看也不看徐勋便跪下冲朱厚照行了礼,随即抬起头说道:“殿下,先前锦衣卫都指挥同知叶广查办的徐勋张永私调火器一案,以查无实据结案,奴婢觉得不对,所以就让东厂……”
  “谁让你查的!”朱厚照一下子火了,当即打断了王岳的话,“这事情是我带着张永去求的父皇,父皇亲自下的手令,然后交给张永去调的火器和火药,期间每一件事都有对我回报,你是不是还要查一查我这个太子是不是心怀不轨?不过是父皇不想把事情闹大了,于是暂且敷衍一下那些啰啰嗦嗦的家伙,你还当真了?”
  王岳被朱厚照这连珠炮似的一番话给说懵了,半晌才又重重磕了个头说:“殿下,就算前事真的是皇上中旨,这徐勋身上也有颇多可疑!他在南京本是有名的浪荡子弟,和兴安伯并不是什么父子,只后来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