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精校)第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1/326

  众举子酒酣之际争执起来,不料突然跑出来一个外人这般指摘,顿时齐齐都愣住了。而徐勋素来是趁势进击的性子,不等有人反应过来就厉声喝道:“来人,给我把这些悖逆的家伙一一记名,送到两位主考大人那儿去!”
  尽管会试已经散场,但这座酒楼乃是贡院街前头最热闹的所在,众举子只以为考官还派了人在这儿监看今科应考人的品行,一时大惊失色。几乎是一瞬间,刚刚还气势汹汹说出那句瞎了眼睛话的举子仓皇扭头朝楼梯跑去,他这一带头,其他人慌忙跟上。闻讯而来的伙计气急败坏抓住一个人讨要酒菜钱,那人生怕徐勋真个有记名权,随手把一锭银子塞了过去就蹬蹬蹬冲下了楼梯。不一会儿,这楼面上就干干净净,就连刚刚探头看热闹的人都没了。
  王守仁和湛若水刚刚都跟了出来,见徐勋三言两语就吓得那些举子落荒而逃,一时都是莞尔。湛若水见起头被人挤对的那年轻举子站在那儿不知所措,便上前招呼道:“尊驾也是今次进京赴礼部试的?不要理会那些徒逞口舌之利的无聊人,只管等着发榜就是。要是两次不中就是一辈子不中,这世上哪里还有什么大器晚成的人?”
  那年轻举子被湛若水这一说,顿时脸色好看了些,只见徐勋转身回来,他不免紧张了起来,拱了拱手就说道:“这位大人,您刚刚所说记名的事,不知可否宽容一二?适才大家喝醉了酒,我一时嘴快得意了两句,这才招来群起而攻,大家也不是有意的……”
  “哈哈哈!”曾经被徐勋取笑为老实人的王守仁忍不住笑了起来,随即就指着徐勋说道,“你连他说话也信?他惯是奸猾骗人的,不过是看不得那些人趾高气昂,于是吓他们一吓,他哪里会记什么名字送去给两位主考官?”
  徐勋也不恼王守仁揭了自己的底,笑呵呵地冲着那年轻举子颔首道:“没错,我就是一是看不惯他们的嘴脸,所以给他们一个教训罢了。这些人不说学问如何,一言不合就连那种话都嚷嚷出来了,品行实在是不怎么样。尊驾还是离他们远些,免得日后惹麻烦。”
  王守仁和徐勋先后这么一说,那年轻举子方才松了一口气,连忙举手一揖谢道:“多谢这位公子提醒。我只是因为他们是住在江西会馆前来应试的同乡,这才同进同出,只不料会出这种事。三位兄台也是应礼部试的?在下严嵩严惟中,江西分宜人。”
  严嵩!
  尽管徐勋如今名人见多,已经有些免疫力了,可此时此刻听到又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仍不免失神片刻。仔仔细细打量着这个年不到三十的举子,他只觉得对方相貌堂堂气度宛然,看不出半点奸臣气象,他就打了个哈哈道:“原来是严公子,我们三个里头,只有湛兄是应礼部试的,我和王兄都只是到这儿来看个热闹而已。”
  “湛……可是白沙先生高徒湛元明?”
  “湛兄真是大名在外啊!”湛若水尚未回答,王守仁就笑着点点头道,“湛姓少见,轻轻巧巧就让严公子猜着了。相逢就是有缘,你那些恶友既然去了,不如就到我们这小坐片刻吧。”
  严嵩之前两试不第,心中虽说对此次会试并没有抱太大希望,但对于今科举子中那几个鼎鼎大名的人物,他仍是下了不少工夫了解。因而,此时徐勋既然开了口,原就想结交一二的他立时爽快答应了下来。等进入三人的雅座,见桌上酒菜都只是略略动过,大异于他们刚刚出贡院之后的大快朵颐,他更是心中暗赞一声果不愧是名家传人,把持得住口舌之欲。
  “这位是兵部武选司主事王守仁王伯安,这位是兴安伯世子。要说大名,他们俩可是远远盖过我!”
  然而,严嵩才一坐下,就只见湛若水指了指旁边的两人说出了这么一句话,一时大吃一惊:“两位就是不久之前于西苑操练府军前卫,得了皇上褒奖的……”
  “就是他们两位了!”湛若水刚刚叹过老臣问过太子,对府军前卫的事却还没来得及问,这会儿突然开口问道,“严公子刚刚说过太子好武乃是天下之福,这话如何说起?”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22章
权奸尤青嫩,权阉已露头
  徐勋对于严嵩的兴趣是来自于他在后世的名声,而湛若水和王守仁则是正好相反,两人更感兴趣的是他之前引起那些举子们群起而攻的话。而此时此刻,严嵩却没有立刻开口,而是先沉吟了一会,这才抬起了头。
  知道对面三个人无论是已经入仕的王守仁,还是据说是太子亲信的兴安伯世子徐勋,亦或是虽不曾及第,名字却已经为众多大佬所知的湛若水,都不是自己这个落第两次的清贫举子能够比拟的,他反而只觉得心中激起了一股难以名状的冲动。
  “当今太子好武并不是坏事,好武爱兵,今后就能知道边关百姓疾苦,兵事多变,若能了解敌我地形,至少不至于为冒功者诓骗了。而京城前临蒙古最近处不过上百里,若有万一便随时会成为御北第一线。若翌日的一国之君不知兵,而偏偏蒙古又有枭雄崛起,那时候当如何?况且……”
  严嵩一口气说出这些,也是因为徐勋王守仁不同别人的身份。因而只顿了一顿,他便一字一句地说道:“况且,我朝太祖爷驱逐鞑虏打的天下;太宗爷又是为了抵御鞑虏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为的就是天子守国门,以告后世子孙不可忘了兵事;而宣庙不但曾经从太宗爷北征,还曾经亲征汉庶人之乱,更带兵北巡。如此的堂堂祖训,怎可因为当年英庙时的土木堡之变,而就此弃之不顾?所以说,反而是矫枉过正,绝非天下之福!”
  “严公子到底是满腹锐气。你这话和刚刚王伯安的话,实则是异曲同工。”湛若水见王守仁那样子,显然也是赞成这番话的,他却笑道,“我也不赞同那些老大人们矫枉过正,但群臣所虑不是太子练兵,而是太子好兵。好兵便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挑唆,而贸贸然用兵,纵使有一时的斩获,却难保长治久安。所以,练兵则可,用兵当慎。”
  “好一个练兵则可,用兵当慎!”
  徐勋可不是一门心思只想着打仗立战功的好战分子,闻言立时眼睛大亮,亲自给湛若水斟满了一杯酒,又自己满上敬了。等湛若水一饮而尽,他就点点头道:“古语有云,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既是说练兵当勤,也是说用兵当慎。要打就要把人打疼了打狠了,否则不疼不痒的一拳,只能让人记不住教训下次卷土重来,遭殃的又是边关百姓。”
  “所以说,汉武帝数次对匈奴大肆用兵,让大汉多年宿敌匈奴一蹶不振就此没落,可民间困苦却也是不争的事实。用兵的度,从来就是最难掌握的。”
  严嵩见徐勋只称许湛若水的那番话,于自己所言却仿佛并不放在心上,虽也并不意外,可仍旧心中郁郁,只一言不发自顾自地喝了两杯。他此前所饮已经很不少,而徐勋这边叫的酒是入口绵软后劲却大的,不过应付着说笑一会儿,他就不知不觉地趴伏在了桌子上。见此情景,王守仁惦记回头明日还要继续练兵,时间也很不早了,就索性站起了身来。
  “徐老弟,都已经这个时候了,不如先散了,元明那里我送他一程,这严嵩就劳烦你送一送了,看他这醉得也不轻。他既是和我一样已经考过两科不第,想来当年这中举也是一蹴而就,之后屡试不第不免被同乡讥刺,所以心中才会更加愁苦。今夜他回去不相宜,不如另找个客栈安置。”
  “好好,他就交给我吧!”
  徐勋见湛若水脸上掩不住的疲色,知道这九天科场确实难捱,当下就此和王湛两人告辞。等到他们出门,他见严嵩依旧伏在桌子上人事不知,他便若有所思地坐了下来。
  “严嵩,你刚刚的话,应该还没说完吧?”
  徐勋只是随口一提姑且试一试,倒不是真有把握严嵩没醉过去。然而,此话一说,他就看到那个趴伏桌面的人渐渐直起腰来,又在那使劲晃了晃脑袋,不禁眯了眯眼睛。
  果然,严嵩拿起面前还剩大半杯的酒一饮而尽,借着酒意就说道:“我是没说完,这历来的各朝各代,开国之君都是马上天子,开疆拓土,御外敌往往能应付裕如,但之后一代代君王,不要说外敌,就是国中跳梁小丑蹦跶两下,也往往会造成大乱,便是因为长于深宫妇人之手,自小被那些老成持重的人灌输,再加上名将凋零,军士散漫,于是一点小火星就会成为燎原大火。世子可以算一算,一朝一朝马上得天下,可多半也是马上失天下,藩镇也好,内乱也罢,甚至是外敌……若是天子知兵,何至于如此?”
  “严嵩,你漏算了一个人。隋炀帝为王时就深有勇名,手底下也一度名将如云,可隋经二世而亡,固然是他志在铲除世家,可诱因却是他三征高句丽。”说到这里,见严嵩一下子愣住了,徐勋方才笑道,“你所长当不在军略,不必因为如今时势而强求。”
  见严嵩的脸色一下子涨得通红,他又徐徐开口说道:“我知道你两科落第,对今科又是心怀期望,又是觉得希望渺茫,这很自然,人失败次数多了,就会有患得患失,只你不是无才之人,大可不必如此。至于太子爱武是好是坏,于如今的你来说,还是少谈为妙。须知朝中老大人们看着我操练府军前卫,大多是不以为然的,而会试也好,殿试也罢,多半都是这些老大人们做主,万一你的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却因为这些言论而恶了他们,你说你是不是本末倒置?”
  作为初来乍到就在金陵的那场莫大风波里从夹缝中突围,继而又在京城如鱼得水的成功人士,徐勋深知自己是沾了多少机遇和巧合的光,又是怎样侥幸才有现在的地步,所以,他很能理解如今的严嵩是怎样的心情,一番勉励轻轻巧巧就送了出去。
  “诗仙李太白有一句诗我喜欢得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科举这种事,不要相信什么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话。今日的王伯安也是三次才金榜题名的,你当初能够不到弱冠中举,也是从无数人当中杀出来,如今不可失了锐气!”
  尽管徐勋的年纪远小于自己,但此时此刻听着这一波高似一波的话,严嵩只觉得心情激荡不已,当即站起身冲着徐勋深深一躬,沙哑着嗓子说道:“多谢世子提点!若今科真的能侥幸中试,严嵩必不敢忘今日教诲!”
  出了酒楼,徐勋雇了一辆车使其送严嵩,自己却在原地站了好一会儿,目送那辆车消失在视线之中,这才收回了目光,心中总觉得好笑得很。
  无论是刘瑾也好,严嵩也好,如今尚未成气候之前,奸猾固然奸猾,可要想打交道,远远比和那些不好对付的老大人们打擂台容易多了!这都是先知先觉的好处啊!
  他正想着,突然只觉得肩膀被人一拍,一回头就立刻瞪大了眼睛。而那人见他吃惊,便嘿嘿笑道:“怎么,没想到是俺?小侯爷派俺出来找你,结果俺特地跑到安定门外,却说你和王守仁一块到贡院这边来了,幸好俺聪明,几个酒楼一找,就寻到了你的下落。俺说徐老弟,你胆子也太大了些,几个人在那种四面漏风的地方就敢议论兴亡得失?”
  刘瑾坦言之前就是在听自个的壁角,徐勋顿时气结:“那会儿举子们举杯庆贺会试结束都来不及,有几个人会竖起耳朵听这些?”
  “那可说不定,你如今行情见涨,别看北镇抚司的人和你好,可东厂指不定就盯着了你。王岳那老货俺最了解不过,文官们他不去盯,偏就盯着太子殿下的亲近人。”刘瑾一边说一边四处看,仿佛东厂的人就在周围,又低声说道,“这儿不是说话的地方,咱们先走吧!”
  刘瑾一个人出来,自然不会坐车,而是骑的马。中官们常常要骑马往四处府邸上跑,他又不是萧敬那些获准坐凳杌的大珰,因而马术也相当不错,这会儿和徐勋一块出了贡院街前头的随磨房胡同,他便熟门熟路地前头带路,只走那些荒僻的小胡同,最后却是领着徐勋进了一座小院子。把缰绳丢给了迎出来的小幺儿,他就扭头看着徐勋咧嘴一笑。
  “俺进宫好几十年,才有这么一座小院子,你这大财主可别笑话。”
  原来刘瑾竟是带着自己回了家!
  徐勋大吃一惊,跟着刘瑾一路进去,跨进正房四下一看就笑道:“有什么可取笑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院子大人口多,别有用心的人也就更多,真不是什么好事。我也不怕你笑话,为了家里的清净,我爹和我软硬兼施,也不知道用了多少手段。”
  “也是,小家有小家的好处。”刘瑾听徐勋这么说,心里也高兴,一屁股坐下之后让小幺儿上来沏了茶,然后摆摆手把人赶了出去,这才看着徐勋道,“张永那小子应该撺掇过你了吧?他在殿下面前嘀嘀咕咕好几次了,但使撺掇了殿下派你跟着出征,他就琢磨着在你那儿混一个监军的位子跟着捞一把功劳。不是咱家说他,要不是那个王守仁打一开始就自请到西苑来看着,他早在之前你练兵的时候就凑过来了!这小子,滑溜得很!”
  徐勋被刘瑾说得有些狐疑,踌躇片刻就问道:“那老刘你的意思是……”
  “捞功劳的机会怎么能丢,但不能操之过急嘛!”刘瑾的眼睛闪动了一会,就压低了声音问道,“要知道有句那什么话来着……攘外必先安内。”
  怪不得严嵩发迹还早,刘瑾发迹却快了,这历史果然还是不骗人的!
第三卷
少年君与臣
第223章
义气刘,实诚徐
  攘外必先安内!
  徐勋脸色古怪地盯着刘瑾,眼前的人仿佛化身作了一个熟悉的光头。然而,刘瑾却没注意到他的变化,又嘿嘿一笑道:“俺没读过多少书,认识的字也没多少,但这句话当初陪着太子听讲的时候却一下子就记住了。俺们几个也好,徐老弟你也好,都是根基未稳,这打仗的事情又没个准数,万一被人打了个埋伏输了,那到时候还要命不要?”
  见徐勋不说话,刘瑾误以为徐勋面对这么好的机会有些把持不住,忙又说道:“而且,张永那家伙顾前不顾后,他也不去打听打听朝中现如今这态势。那些个老大人们全都是反对用兵的,听说前些天兵部的部议,王守仁被驳得灰头土脸,就是太子出面也未必讨得了好,到时候追究下来又是咱们挑唆,你说是不是?”
  王守仁被驳的事情,徐勋已经从王守仁那听说了,但刘瑾一个东宫内官能打听到部议,这耳目灵通着实非同小可。因而他面上惊愕的同时,心底也在飞快地盘算,随即就冲着刘瑾竖起了大拇指:“好啊老刘,连兵部的消息也能打听到,你这真是绝了!”
  “哪里哪里,那都是因为俺和谷大用交情好。”刘瑾狡黠地一笑,又压低了声音说,“这事儿俺可只告诉你,虽说西厂早就废了,但太子殿下一直觉得锦衣卫是外臣,东厂王岳那老家伙又不好打交道,所以便让谷大用领着一帮探子打听消息,以后重建西厂也有个底子。谷大用那家伙和俺穿一条裤子,凡事常常问俺,更何况这种消息他打听起来又不费事,算不了什么。”
  徐勋这才知道,重建西厂的风声确实是从东宫来的,一时心头一动。顺杆儿又捧了刘瑾几句,见对方这脸上皱纹都笑得舒展了开来,他便趁势问道:“不过西厂毕竟已经散了二十多年,京城里锦衣卫和东厂平分颜色,谷公公这差事也不是做得那么容易吧?”
  “可不是?”刘瑾唉声叹气地摇了摇头,一时大倒苦水道,“锦衣卫也就罢了,叶广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性子,况且做事公允从不会捞过界,俺们做事只不要招惹到他头上,他是决计不会来管的。但东厂的王岳……嘿,这老家伙却最是护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水泼不进不说,还生怕别人抢了他生意,谷大用先头已经在他手里栽过一个跟头了!西厂的人早就散干净了,当年那些个老大人的学生亲朋被整得太惨,结果汪直之外,韦瑛吴绶以及手底下那些个,谁有好下场?唉,这年头要寻个做事的,怎么就这么难?”
  刘瑾在那大发牢骚,徐勋却想到了之前向金六丢下一句话就无影无踪的慧通。只他怎么也不至于在刘瑾面前直截了当地举荐,而是顺着人的口气说道:“既如此,何妨让人出去打听打听从前西厂旧部可还有留在京城里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谷公公是太子殿下的亲信,光是这一条,就足够那些惊弓之鸟趋之若鹜了。”
  “你说的也是,回头俺对谷大用提一提,省得他成天纠缠俺。”
  刘瑾今天来找徐勋,为的就是西厂的事,这会儿见徐勋真心给他出起了主意,他立刻干咳一声道:“徐老弟,谷大用一直都很羡慕俺和你亲近,所以有件事他自个不好和你说,于是托俺来向你说项一二。就是先前那一茬,他手下虽然领着几十个探子,但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你想想,那回郑旺那么大的案子,东厂也好锦衣卫也罢,事先都一点风声没有,还是殿下和俺们两个出马,这才手到擒来。俺知道你和司礼监掌印萧公公交好,所以想托你探个口气,看看这西厂能不能名正言顺开起来。哪怕只是在司礼监挂个名不对外公开也好。”
  “这个……”徐勋顿时露出了为难的表情,见刘瑾盯着自己,他又笑道,“这事情虽棘手,可也不是不能试一试。不过,刘公公你还真是够义气,这西厂就是真的开起来,那也是谷公公领衔,你居然还这么费心奔前走后。”
  一句够义气说得刘瑾眉开眼笑,眼睛都几乎眯成了一条缝:“那是,俺可是东宫赫赫有名的义气刘,朋友有难两肋插刀,跑跑腿算什么,更何况谷大用和俺好得穿一条裤子,帮一把也是应当的。真要西厂开起来,东宫的大家都能沾光不是?俺老刘别个不求却来找你,也是因为徐老弟你对人实诚,真心实意。对了对了,萧公公几日后便轮休,多半会回私宅休整,那时候我使人通知你。”
  见徐勋不过片刻工夫就终于点了点头,竟爽快地应承下来,说是下次若见着萧敬必定探问,刘瑾自然大喜,当下立刻高声唤了小幺儿上酒,强拉着徐勋交杯换盏,直到徐勋不胜酒力连声推辞,他这才吩咐了小厮驾车送了人回去,等人一走,他就得意地笑了起来。
  要知道,现如今司礼监光是挂着太监衔头的至少就有七八个,而御前得用的少说也有五六个,西厂真的要开,哪里轮得到谷大用?整个东宫朱厚照信赖的那些个太监里头,唯一一个品级够班的,也就只有司礼监太监兼掌东宫典玺局的高凤了。而这些年来别人都只记得在朱厚照面前下工夫,唯独他把这老太监伺候得极好,西厂落在高凤手里,和他的有什么差别?
  尽管这些天又不得不常常住在安定门外的军营,但这天再要出城已经晚了,徐勋坐了刘瑾的车回兴安伯府,也就索性在家住了一晚上,又从徐良那儿得知了当年保国公朱晖和苗逵那场仗的多个版本。一夜好睡的他一大早就出了府,可就在他单身拨马出安定门时,他就看到了城门之外排队入城的长龙中,一个左顾右盼的人影。两厢一打照面,他就认出了人来,眼见后头有众多车马出城,他便假作避让往旁边闪了闪。和那人擦身而过时,他就只觉得对方往自己的靴子里塞了什么东西。
  等到了官道一处岔道口,徐勋就拐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小道,弯下腰从靴子里一掏,他就找到了一张小纸条,上头写着简略的几行字。
  “挑唆齐济良及徐毅的鹰三已经找到,此人受吏部侍郎焦芳指使。焦芳意在吏部尚书之位,故而借力打力,引文升去位。”
  徐勋一下子把纸条捏成一团,脸上露出了难以掩饰的恼怒。他和焦芳非但谈不上恩怨,甚至最初连瓜葛都没有,这老家伙一而再再而三算计他,难道是看他徐勋年少好欺负?
  傍晚,东西江米巷又充斥着千步廊两侧各大衙门回家的官员,而大清早最热闹的东西长安街却一片寂静。西长安街上的焦府大门口,焦芳低头下了轿子,管家李安就立时快步迎上前来,借着搀扶自家老爷下轿的机会,低声对焦芳言语了一句。
  “老爷,金陵的事情有消息了,云福应该正是太平里徐家长房长子徐劲。”
  “好!”焦芳点了点头,等下轿站稳之后,他才淡淡地说道,“把人看死,不许离开家里半步,但其他的不要轻举妄动。”
  “是!”
  马文升逃过了王盖吴蕣的弹劾坐稳了位子,但此前抑徐勋不成,声名毕竟微微有损,而焦芳借由致仕以退为进,又得了皇帝那样的批语,因而在吏部终于隐隐有和马文升分庭抗礼之势。而现如今又得到了这样的好消息,对儿子焦黄中会试成绩的担心也不免减轻了好些,晚上小酌了几杯后,便在书房中自得其乐地看起了书,直到外头突然传来了唤声。
  “老爷,外头有客来拜!”
  听出是李安的声音,焦芳眉头微微一皱,旋即就淡淡地问道:“是谁?”
  “容小的进来禀报。”随着这话语,李安就进了屋子。掩上门后上前几步,见焦芳脸上微微愠怒,他便慌忙行礼后低声说道,“老爷,是兴安伯世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1/32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