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盖满京华(校对)第1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256

  夫妻俩这么坐着低声说了好一会儿的话,外头就传来了红螺低低的声音:“老爷,外头热水已经预备好了,可是仍把浴桶摆在梢间里头?”
  抢在杨进周前头,陈澜便出声吩咐道:“都一大早了,万一有人进来回禀事情怎么说?摆去东厢房。回头一定得在旁边耳房专辟一间做浴室,免得把好端端的屋子弄得湿淋淋的!”
  江氏毕竟年岁上了四十,晚上宿头自然而然就短了。若是从前在宣府的时候,她五更刚过就会早早起来安排一整天的事情,只如今搬到了京城,日子舒心,下头仆役又多了,兼且儿子娶了个能干的媳妇,她几乎一应事情都能撂开手,于是哪怕醒了也只在床上望着那轻描浅绘的水墨绫帐子出神,或是在眯瞪一会,往往拖到卯正过了才起身。
  这天早上亦是如此,直到庄妈妈过来亲自服侍她梳头,她才知道杨进周一大早就回来了,这会儿似乎才去沐浴更衣。透过镜子瞥见背后庄妈妈那脸上掩不住的笑容,她就叹道:“少年夫妻老来伴,如今看他们恩爱,我心里也高兴。只不过阿澜终究有孝在身,下头的丫头们你留心一些,不要在咱们家里也闹出那些不成体统的事情来。”
  “老太太放心,大人身边如今只有少奶奶那几个丫头,我看她们都是老实本分的,唯一一个浑身消息的也根本心思不在大人身上,倒是成天到我跟前凑,仿佛对管账那档子事热衷得很。倒是之前在柴房里关了个把月的那两个丫头,少奶奶昨日提过,侯府那边在通州的庄子上有不少庄户,把她们送了过去,选两户老实本分的嫁了,也算了却了一桩旧事。”
  “之前差点丢了性命,如今想来她们也该明白好歹,就这么办吧。她就是心善心软,要是换成别家少年主母遇着这事,不是打死就是发卖,就是配人,也是拣最低三下四的,哪像她这般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嘴里这么说着,江氏那笑意却更深了,因庄妈妈又跟着附和了几句,她取出梳妆台上的一罐花蜜香露,眼神中又闪过一丝深深的欣慰。
  她那个旁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冷面儿子,也只有这般心善纯良的媳妇才相配!
  卯正三刻,杨进周和陈澜方才双双一同过来请安。杨进周只着了一身半旧不新的酱紫色夹棉便袍,也不用头冠或是高头巾子束发,就那么一根玉簪。而陈澜则是更简单了,素色斜襟小袄银白色百褶裙,一头还没干透的秀发只用一根木簪绾起,看着尤有一种清水出芙蓉的婉约清秀。见婆婆江氏盯着自己瞅了好半晌,陈澜哪里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赶紧出口解释。
  “那时候叔全回来了,我看着还早,就跟着他在屋子里练了几招剑,结果我手笨,不一会儿就通身大汗,想着没法见人,就索性也紧赶着洗了一个澡。”
  东次间里除了庄妈妈并没有外人,因而江氏听着就笑道:“原来如此,我还以为他又欺负了你……”她一边说一边意味深长地斜睨了杨进周一眼,旋即看着陈澜说,“他成日里早出晚归的,就那么几招兴许一年也教不齐全,我倒是闲来无事,虽说真耍起来决计不如他,但那几招却是练得熟了,你要是愿意尽管来找我!”
  陈澜本就觉得,一开始练武,杨进周就会变得异常认真,一招一式半点不许人马虎,那张脸亦是变成了一成不变的冰山脸,瞅着怪唬人的。所以,此时江氏开了这个口,她顿时大喜,连忙重重点了点头,随即便得意地斜睨了杨进周一眼。见他想要说话却又硬生生吞回去的架势,她便不再理他,等到厨房送了早饭的粥菜点心过来,她自然陪着江氏一块用了,而杨进周则是三两口扒拉完就站起了身。
  “不是说今天不用早朝么?”
  见陈澜满脸诧异,江氏也看了过来,杨进周便点点头说:“昨夜在宫中时,皇上特旨今日免朝,所以我才赶回来了一趟,但白天的公事却不能耽误,所以这会儿得走了。”稍稍迟疑了片刻,他就又郑重其事地说,“这几日京城兴许会多些事,你们能不外出就尽量别外出,免得遇上了什么事情,还有,我今晚也未必能回来。”
  昨夜的事情,陈澜了解的虽不多,但隐隐约约有所猜测,因而见江氏欲言又止,最后吩咐了两句就目送了杨进周出去,她也就没有多说什么,只嘱咐了保重小心之类的俗话,在婆婆面前也没有多做解释。只心里头搁着事,这一日在怡情馆南面的倒座厅里理事时,她也就有些心不在焉。临到最后,她又招来了一个内院管营建的媳妇说了耳房改造浴室的事。
  “怡情馆的正房,东西两间耳房是给几个丫头住的,西厢房那边靠南处却也建了两间耳房,从前只用来堆着杂物。如今腾出来,地方正好足够。内中一间用来烧水,一间用来做浴室,这里头的布置等等,照着我这张图。”陈澜见那媳妇满脸的诧异,待接过图纸看了之后又有些迷茫,索性就把一贯能干的沁芳派了去给其帮忙,末了又说,“若是改好了日后用着好,就给老太太那儿依样画葫芦造一间,若是不好再作计较。”
  从前天气还暖和时,镜园只有一个厨房看不出有什么不便,但如今天气越发寒冷,热饭热菜送到各处房里往往都已经是凉了大半,滚烫的热水就更不用说了,一路上提着不便不说,到了屋子里甚至连沏茶都不便,因而陈澜早就想这般改造了下来。
  然而,那媳妇却有些犹豫:“夫人,不是小的胆大驳回,实在是因为杨家从前就有家规,小院子里不许设这等烧煮的大灶,怕万一走水……”
  “原来是因为这个。”陈澜略一沉吟,便点点头说,“要说走水,冬日里屋子里用炭盆熏笼,一个不小心比那些灶台更麻烦。我记得灯市胡同每年元宵灯会,常常有火星引燃的事故,可就因为设了激桶从来不曾出过大事。就算这个花销不菲,对咱们这么大的一个镜园来说还是必要地。这个我回头对母亲去说,你且先记下就是。”
  “是是是。”
  正如陈澜所料,江氏对她的提议很赞同,这事情轻轻巧巧就决定了下来。然而,没过多久,出去采买的一个前院管事便说有要事禀报,陈澜召了人到家政厅见了,待听得一大早就有大批兵卒从宣武门出去,她不禁想起了杨进周的话,虽没有太多吃惊,可也不免牵挂。仿佛是印证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才用过午饭,外头人就报说阳宁侯府二夫人来了。
  陈澜对这位二婶最是不待见,然而,这毕竟是娘家长辈,她实在不好把人拒之于门外,因而禀过了江氏之后,索性就在惜福居正房里当着婆婆的面见客。果然,马夫人一进房勉勉强强和江氏见了礼,等一坐下之后就露出了愤愤的表情。
  “三姑奶奶,我这回是找你主持公道来了!”马夫人连丫头递来的茶也不接,就直截了当地说,“听闻三姑爷就要接任杨家族长了,既是如此,也得治治杨家门里那些个没廉耻的家伙!自己男人丢了爵位,欠下了一屁股烂帐,竟是打上了媳妇陪嫁的主意去填补窟窿,这满京城的勋贵世家,何曾有过这样的规矩?我也不说什么二话,出了这档子不光彩的事,索性和离算了,你二姐也能再寻个比这好百倍的人家!”
  尽管是生怕马夫人提出过分要求才当着婆婆面见的人,但此时听她这么不着调,陈澜偷瞥了一眼江氏,只觉得自己都替马夫人觉得脸红。嫁女的时候贪图人家伯府世子的虚名,想要和离的时候又鄙薄别人贪图女儿的嫁妆,敢情是只想尊荣不想责任,天底哪有这道理?
  “二婶从哪里听说我家老爷要接任杨家族长?”陈澜沉下脸来,还不等她回答就趁热打铁地说,“杨家嫡支的叔伯长辈还有许多,哪里就轮得着我家老爷?再说,就是要和离,也得两家商议好,否则外人就算插手了也不免闹得铺天盖地,二婶让二姐姐日后如何做人?另外,这话二婶可对老太太提过了么?”
  被陈澜那厉眼一瞧,马夫人就生出了几分退缩来,但随即心里满是不忿,当即冷笑道:“只要你说一句话,老太太还不会听你的么?一家是丢了爵位的破落户,一家是前程正好的勋贵侯府,这门不当户不对,不和离难道还让你二姐在那里受一辈子苦?”
  “二夫人既这么说,难道满天下的女人在自家男人前程败落的时候,就全都该讨了那张和离文书,然后回家过自己的好日子?”一直沉默不言的江氏终于开口发了话,口气虽淡淡的,但却异常的凌厉,“贫贱夫妻百事哀,这话不假,夫贵妻荣,这话也不假。但若是连共贫贱都不成,那共富贵的时候,男人随便下了休书抛弃发妻又怎会为公论所弃?别说如今我家全哥未曾接任族长,就是他接了族长,我也决不许他在这种事情上推波助澜!”
  一句推波助澜说得马夫人神情大变,一时愤然起身。见陈澜丝毫没有帮着自己说话的意思,她不禁气极反笑:“好,好,三姑奶奶你嫁了人就忘了姊妹,我早该认清楚你的!你既是不肯帮忙,那我自去别处设法,等以后你二姐另寻了高门头,你别后悔!”
  这一回,江氏又抢在陈澜前头,淡然不惊地说:“多谢二夫人提醒了,不过我家媳妇从来就不是那等眼皮子浅的人,倒也谈不上什么后悔不后悔!我还有几句话要嘱咐媳妇,二夫人慢走!”
  
  
  第328章
日久天长情深重,姊妹交心逢王侯
  早在马夫人说什么门不当户不对时,陈澜就知道,这位自以为是的二婶必然触怒了婆婆江氏,而事实果然是如此。此时,眼看马夫人拂袖而去,她本就不想自讨没趣去送上一程,有了江氏这话,自然就只是站起身做了个样子。眼见江氏突然歪着靠在了炕椅靠背上,她便走上前去,挨着她坐了下来。
  “母亲,都是我不该把二婶引到这儿来的,否则也不至于引您动了气。”
  “多少年了,我就一直最恨那种踩低逢高的秉性!”江氏长叹一声,仿佛无意一般拍了拍陈澜的手,低低地呢喃道,“当年,你公公见罪被贬,之后更是被逐出了家门,那会儿我娘家也曾经派了一个兄弟过来,让我与他和离。我出身江南望族,是我那太婆婆在时就定下的婚约,自是不愿。兄弟便许诺我说,已经给我寻好了另一户人家。一样是南方的高门大户,对方丧了妻室,过去之后便是当家主母,上无婆婆挟制,下无继子拖累,我那时候还年轻,只要我生下儿子,便绝不会有人敢说我的闲话。”
  说到这里,她顿了一顿,嘴角流露出了一丝讥诮的苦笑:“乍听着,一边是豪富世家,一边是失了父亲欢爱前程黯淡的破落子,两者自是云泥之别,可这世上又哪有没有付出就能得到的东西?我和你公公虽只数年夫妻,可却不愿在他迭遭大变时背弃,于是哪怕娘家要和我决裂,我也不肯改主意。而我还是后来才知道,娘家看中的那个人,妻室之所以早亡,便是因为他好美色狎玩,声名狼藉却又性格暴虐,偏生家财豪富,整个江南的生丝买卖,大半都要他过手。我娘家后来从旁支选了个温柔和顺的女子过去,也只不过捱了五六年就死了。”
  陈澜这才知道,为何自己嫁入镜园已有一月余,却从未看见过江氏的娘家亲戚,甚至连一丁点风声都不曾听闻。想来,若只是坚持己见推拒了娘家不愿女儿过苦日子的好意,江氏又岂会如现在这般决绝?她不知不觉伸出了另一只手按在了婆婆的手背上,平缓了一下呼吸说:“您二老当初那般恩爱情重,着实是世间佳话。”
  “哪有那许多佳话,过日子也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生起气来拌嘴吵闹也不是没有过,可真正到了最苦的时候,却还是两个人彼此扶助才能挺过去……阿澜,你和全哥如今这般恩爱,我很高兴,只望你们一年如此,十年如此,几十年之后依旧如此!”
  “母亲,您放心。”
  傍晚时分,杨进周不曾回来,只使了人送信回家。而陈衍却是又不请自来,同时捎来的还有一个个令人震惊的消息。
  设在外城的整个京师最大车马行百通车马行在大清早城门开启之后,就被官军团团围住,继而再破门而入,搜检了一两个时辰之后被全部查封。据说,上上下下所有的人都被装上马车押送到了大理寺的天牢。而京城之中还有好几处店铺产业遭到了查封,而领头的却不是锦衣卫,而是金吾右卫的一位年轻军官。此外,姐夫杨进周则是和那位锦衣卫缇帅欧阳行一同被召入宫,据说至今尚未出宫。
  面对这一大堆的消息,陈澜忍不住盯着陈衍直瞅,到最后昂首挺胸的陈衍终于有些扛不住了,遂低了低脑袋说:“老太太说,如今她年纪大了,一天到晚听这些消息也实在是头疼,所以那些消息都是到我这儿汇总,我想通报谁就通报谁,她只听一声就完了。所以我除了老太太之外,派人去晋王府给晋王妃送了个信,向韩先生和师傅知会了一声,姐姐这儿就亲自来了。至于杜夫人那儿,我怕杜阁老发脾气说我像耳报神,所以没敢去。”
  “你呀!”
  陈澜忍不住轻轻一弹陈衍的额头,心里除了感慨,还有说不出的欣慰。只在弟弟期盼的眼神中,她微微点了点头:“小弟,你长大了!”
  姐弟俩对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一个笑得高兴,一个笑得得意,那几乎差不多高的身影在灯光下映照在墙上,恰是显得绝妙和谐。
  这一夜,有的人睡得踏实安心,有的人却睡得胆战心惊。次日一大清早的朝会上,一个六部主事和一个都察院御史被当庭拿下,皇帝虽只是语焉不详地警告了群臣几句,可这些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几十年的老少人精,又哪里会不明白?哪怕连平日话最少的首辅宋一鸣,和杜微方张文翰一块回值房的时候,忍不住也多说了几句话。
  “《诗经》里头那篇硕鼠,果真是一点都不假啊!内宦勾结外官,由是把宫中的东西一样样递到外头,或由当铺转卖,或由车马行运到江南再高价转给某些最爱收藏御用之物的豪门世家……要不是皇上要收拾江南局势,只怕如今那边也要大动干戈了。”
  素来方正的杜微方只是冷笑了一声:“这些何止是硕鼠,简直是国蠹!还有锦衣卫……监察别人的锦衣卫竟然连设在外城的总哨都出了问题,这必定不是如今,而是早就出了问题!欧阳行该死,那卢逸云同样该死!要是按照我的个性,大理寺挨个审,有牵连的一概严惩,也能杀一杀京城这些老大人做官敷衍了事,过日子却浮华奢侈的风气!”
  张文翰终究没杜微方这么崖岸高峻,此时见宋一鸣皱眉头,便轻咳了一声说:“皇上如今既是发案下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就是要这三法司发挥起作用来。难得锦衣卫这一回不再派人会鞫,他们三个衙门只要能做出一个好样子来,日后限制锦衣卫就不会成了一句空话。”
  这话说得宋一鸣和杜微方同时点头,杜微方更是摇头轻轻叹息了一声:“太祖皇帝设锦衣卫,是因为三法司审理案子看朝中功臣大佬的脸色,有碍律法言明,但太宗皇帝即位之后,却一味扩大锦衣卫的职权……只希望这一回真的能有所限制,唉!”
  快到文渊阁时,宋一鸣却落在了最后面,当两个比自己年轻,也比自己资浅的同僚踏入内阁直房时,他却仰头看了看天。尽管一边仍是阴沉沉仿佛随时要下雪的样子,另一边却已经露出了隐隐的光亮,仿佛天气会随时变好。
  “要限制锦衣卫刺探侦缉的权限,单单如今这些还不够!卢逸云死不足惜,欧阳行败事有余……对了,还有杨进周……”
  偌大一场风波,波及到的并不单单是几个正好被人供述出来的倒霉鬼,还有先前已经遭遇重挫的前汝宁伯杨府。杨珪被遣开平,为了族长之事,郑夫人尽管是使出浑身解数和一众族老理论,可终究是架不住如今没了世袭爵位,家底又空空的事实。更让人难堪的是,亲家阳宁侯府那边马夫人竟是亲自过来,要把陈冰接走,两边又是大闹了一场。于是,当外头传来消息,之前宫中窃案要再度重审,极可能杨家还要罪上加罪的时候,她几乎为之崩溃,再也不接待上门的马夫人,更不用说四下悄悄串连的杨家十一老爷杨珞,只在外头奔走。
  转眼就到了腊八,曲永夏太监和成太监尚未从牢里出来,三法司的会鞫也仍然没个结果,每日里还有新的店铺人家被查封,锦衣卫则仿佛是一下子失去了往常的风头,那一座锦衣卫后街越发人影寥寥。京城中虽人心不安,但这腊八终究是大节,不可不过,如佛寺者更是摆出了专门的粥棚,专给穷苦百姓舍腊八粥。
  这也是各府行善的时节,从腊月初开始,米粮和各色干果等等就一车一车地送进了一众寺庙,因而到了这一天,如护国寺等就特意邀请了各家主人们前来精舍,一则是答谢一年到头的香火钱,二来也是赠主持开光的佛像念珠等等。由于护国寺主持智永好歹是受过敕封的,除却皇家的公主郡主之外,其余的夫人奶奶们多半赏脸光临,就连为了遮掩派柳姑姑之前去护国寺那一遭,因而特意送了一些粮食和银钱的陈澜也得了帖子,思忖片刻最终还是去了。
  然而,在竹林精舍中,应付了一群当家的夫人奶奶们,她却意料之外地遇到了四妹陈滟。见陈滟一身素淡颜色的衣裳,守了礼法又不失得体,而且越过众人主动上前和她打招呼,眼神中仿佛有些游移,她在含笑见过之后,心里就有了大约的猜测。
  果然,在主持智永露面之后,陈滟随便拿了一串香木佛珠,紧跟着就立时开口邀约陈澜去后头的塔林逛逛。因这一日护国寺外舍粥,寺内全部封闭,以迎候一众诰命夫人,因此陈澜忖度不会有外人闯入,便跟着陈滟悄悄退去。待进了寺后那一扇小门,陈滟就吩咐随行的两个妈妈只在门前守着,又拉着陈澜登上了台阶,却丝毫没顾忌陈澜身后的柳姑姑和长镝。
  “二姐的事情我就不说了,虽是母亲硬是让我来见你,但使她知道咱们见过,想来也不至于再纠缠我。其实,今次我来护国寺,是因为我家相公。”
  陈澜闻言顿时眉头一挑:“他?”
  “我昨天对他提到收到了护国寺的帖子,他原本对这种事情最不耐烦的,可却破天荒没说什么,反而兴致很好多喝了好几杯。临睡前我听到他嘟囔着三姐夫的名字,又说什么让你当初看不起我之类,我就生出了狐疑……”陈滟一副难以启齿的模样,好半晌才咬咬牙说,“我设法套问了好一阵子,他迷迷糊糊之间说是从六科廊一个给事中那里听到消息,锦衣卫那位欧阳缇帅,还有三妹夫之所以没有出宫,仿佛是连日来一直在内官监那边受鞫问。”
  护国寺统共不过一二百年的历史,远远比不上那些自魏晋唐宋就传下来的千年古刹,所以所谓塔林,其实不过是两座佛舍利塔,再加上元朝的旧碑和本朝的几座梵文碑,乍一看去,偌大的地方显得空空旷旷,最是难掩人行迹。再加上如今寒风呼啸花木枯伏,越发显出了一种萧瑟荒凉的景象。
  因没带出手炉来,陈澜原本就在轻轻跺脚,乍听得陈滟此话,她骤然心里一缩,但面色竟是纹丝不动,那目光不住地在陈滟身上打量。
  “四妹妹今天来,便是特意告知此事?”
  “没错。”陈滟连忙点了点头,见陈澜似乎并不信,她不禁有些焦急,“我也不知道这事情是真是假,兴许只是他嫉妒三姐夫前途正好瞎编出来的,可有道是酒醉吐真言,三姐你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总得设法打听打听!再说了,三姐夫进宫之后,可曾有消息捎回来?若是没有,兴许就真是有什么不对劲。你是御封的县主,寻个借口进宫还不容易么?到时候无论是皇贵妃,亦或是贤妃娘娘,她们那边总能有些消息。”
  陈澜看着眼神焦虑的陈滟,沉默了好一会儿方才点了点头:“此事我知道了,多谢四妹妹关切。”
  “这没什么,三姐从前助我良多,这也是我该做的。”陈滟这才松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三叔坐稳了爵位,若是我们姊妹几个遇到什么事,却决计指望不上他,我父亲就更不用说了……咱们家里出嫁的姊妹三个里头,就数你嫁得最好,三姐夫人也可靠,若他有什么万一,日后还能指望谁?”
  见陈澜微微点了点头,陈滟便抬头看了看天色,随即歉意地说:“我家那位老祖宗最是严苛,说是午时之前一定要回去,我不能再留了。若三姐信得过我,有什么消息尽管知会一声,我一定尽力就是。”
  望着那素色人影匆匆下了台阶,到了门口和两个妈妈会合便快步离去,陈澜低头看了看刚刚临走时陈滟紧紧握过的手,刚刚纹丝不动的脸色终于有了变化,脑海中更是飞速琢磨着杨进周那天凌晨回来时的情形。除却杨进周除了最初一日之后,五六天都不曾送过消息回来这一点相当的古怪,镜园内外并没有丝毫的动静,怎么会出来这所谓的鞫问?
  刚刚柳姑姑和长镝离得稍远一些,却不是为了避开,而是防止有人误闯或偷听,这时候两人都上了前来。尽管陈滟刻意压低了声音,可却没顾忌他们,而她们一个是在皇后身边磨了十几年,一个是宜兴郡主一手教导出来的,陈滟那郑重其事的表情,还有那随风飘来的话语,足以让她们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
  “夫人,我那天进宫去见皇贵妃的时候,还听说皇上亲自去内官监见了那三位公公,后来外头的事情揭开锅之后,虽说人尚未放出来,可怎么看也该是撇干净了干系,怎么会和咱们大人又扯上了?那苏姑爷素来有些好高骛远自以为,说不定听着风就是雨,胡说八道而已。”说到这里,柳姑姑又看了看长镝。
  长镝瞥了一眼陈澜,也忍不住嘟囔道:“柳姑姑说的是,四姑奶奶这话也未免太滑稽了些。老爷那次一夜没回来,第二天便揭出了一桩大案,说不定就是老爷建了大功呢,哪有功臣不赏先关起来审问的!要是夫人真的不放心,索性让柳姑姑再进宫一趟好了。”
  “你当进宫是吃饭一般,三天两头就能随便跑?”陈澜摇了摇头,又笑道,“之前是自从皇贵妃册封日的传见之后,好久没去过了,所以让柳姑姑去代为拜见并无不妥。如今却是五天前才去过,拿什么理由再跑一趟?这样,回家之前咱们往江米巷千步廊那边绕一绕,顺便看看东安门大街西安门大街和北安门大街是什么光景。”
  长镝跟着宜兴郡主早就把入宫当成了家常便饭,此时闻言撇撇嘴就不说话了,而柳姑姑却一下子警醒了过来,随着陈澜往塔林另一边门走去的时候忍不住就歉然说道:“夫人,都是奴婢的不是,那会儿贸贸然往宫里跑了一趟,如今真正遇着事,竟是让您犯了难……”
  “只是还没影的事,柳姑姑就别惦记这些了。如今这当口满城风雨,贸然进宫反而不妥。四妹也就是来提个醒,你们刚刚还说是胡说八道,这会儿怎么就紧张起来了?”
  三个人一边说一边漫不经心地在塔林里走着,不知不觉就已经到了深处。突然,陈澜看到不远处赫然有一座断碑,脚下一顿就径直走了过去。待到近前,她摩挲着那已经变得光润的断口,若有所思地辨认着下头的字迹,却是写着至正十一年重修崇国寺的字样。这一年多来看了许多史书的她一下子想起这便是元末红巾军起义的年份,正沉吟时,突然听到了背后传来了一声惊呼。
  “谁?”
  陈澜慌忙转身,见柳姑姑和长镝已经全都是背对着她,在她们俩身前不远处正是两个身着青衣的男子,瞧着像是主仆俩。那披着一件半旧不新皮大氅的主人大约二十出头,脸上表情温和,那淡淡的微笑在这寒冬中恰是有一种使人如沐春风的感觉。而那仆人身材高挑剑眉英目,面色却异常冷冽,看上去大约十七八岁——乍一眼看去,陈澜甚至觉得,这人和自己的丈夫杨进周仿佛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只那冷脸就足以让人退避三尺。
  想归这么想,这塔林中突然闯进了两个男人,她心头吃惊自然非同小可。然而,就在她思量护国寺怎会在今日女客云集之时放进了两个大男人时,就只见柳姑姑上前一步,竟是屈了屈膝,随即语气不太确定似的问了一句。
  “可是……荆王殿下?”
  一声荆王殿下,一旁的长镝差点没把眼珠子瞪出来,而陈澜则是在震惊之余,心底难免大觉古怪。诸多皇子之中,除却那些年幼的小皇子,就连吴王她也在千秋节坤宁宫觐见皇后的时候偶尔遇到过一次,更不用说原本就是亲戚的晋王和犹如牛皮糖似的淮王了。唯有以好男风出名的荆王,她还是第一次见。想来护国寺放了他们进来,一是因为皇家威严不得不从,二来也是因为这位皇子殿下名声在外的缘故。
  对面的两个男子听到柳姑姑这一声问,前头的主人讶异地看了过来,后面仆人模样的少年却退后了一步往荆王身后避了避,随即冷冷地说:“殿下不是说你是个冷门皇子,不管走到哪都不会有人能认出你的吗?怎么才一现身就被人识破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25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