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门风流(校对)第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430

  如今会试已毕,这满院子住的六人之中大多数都是黯然落榜,所以张越来找万世节的时候,却看到几处都在打点行装。科举这条路原就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他和其他人也就是房东和房客的关系,连租子都是高泉代收,和这些人压根不熟悉,所以自然不会矫情地和那些唉声叹气的家伙去套近乎,径直就进了东厢房。
  “如今的进士不比唐时金贵,却比宋朝每科一千多人要节制些。咱们这戊戌科好几百人,除了一甲和二甲拔尖的通过馆选能进翰林院,其他的也多半是分派到各家州县去。”
  “万大哥说的是,如今天下虽然承平,可北征南讨耗费钱粮无数,纵使是外放做知县只怕也是难为。说句没出息的话,若不是我家里头从小逼着我科举,我才懒得费那工夫。京城虽大,居家不易,这北京如今还不是京城,这小小两间房居然就这么贵,万兄你还真是大手笔,居然能独占这东厢房!”
  “呃……你那两间屋子花了多少钱?”
  “多少?加上伙食开销,至少折银五十两,合钞五百贯都不止!好在中了贡士相当于中了进士,回乡后不必听爹娘唠叨。不过话说回来,这儿的房东虽说黑心,隔壁那几处还有更黑心的,小小一处独院要价百两,还不包伙食,他怎么不去抢!”
  张越不想自己居然被人骂成黑心房东,这一只脚迈进门槛,另一只脚却留在门外头好一会。扭头看见连生连虎两个想笑却又不敢,他回过头狠狠瞪了两人一眼,这才提高嗓门咳嗽了一声,又高声叫道:“万兄可在?”
  话音刚落,里间那帘子就一动,旋即探出了一个脑袋,恰是万世节。他一看见张越便眼睛一亮,不一会儿整个人也就掀帘迎了出来,笑呵呵地说:“我就估摸着你该来了!昨儿个报喜的上你家里去,你家可是热热闹闹庆贺了好一阵子?我还以为本科就属你年纪最小,却不想这回有人抢去了你的风头!若是不出意外,这一科得有一个刚刚十五岁的进士!来来来,夏小弟出来!”
  万世节说话的时候,刚刚和他闲聊的另外一个人也走了出来。他约摸十五六岁,穿着蓝色镶黑边袍子,形容却是朴素,容貌虽算不上英俊,但那黑亮黑亮的小眼睛搭配上五官,却予人一种灵动的感觉。觑了张越一会儿,又听到万世节这么一番话,他就笑了起来。
  “你肯定就是万大哥口中的张元节。我姓夏名吉,尚无表字。听万大哥说,你只比我大半岁?”
  张越刚刚听那清亮的声音还没注意,这会儿真真切切地听到对方比自己还小,他这一惊登时非同小可。须知那些什么私订终生后花园,金榜题名迎娶时都是民间传奇,这真实的科考往往都得考到他父亲那年纪方才能考中,历朝历代的年轻进士都很少。他自己占着名师名门好运气的光,这一位却绝对是真真正正的神童。
  万世节引荐了双方之后,却闭口不提张越就是刚刚夏吉口中的黑心房东,而是引着他到房中坐下。三人笑谈了一回贡院中事,紧跟着又讨论起了殿试时会出什么样的题目。到最后提起名次的时候,年纪最小的夏吉却咧嘴一笑,一幅满不在乎的模样。
  “说实话,我这回来考原本不抱多大希望,压根就没想到能中。一甲二甲我是不奢望,能够在三甲挂个末尾我就知足了。再说了,状元虽然金贵,但历朝历代能当到高官的也未必一定是状元。这临场发挥总有个起落,就是再大的才子也不敢打包票能中进士,更别提状元了。我看万大哥你没准能上榜首,我和元节年纪太小,这文章总会欠缺一点火候。”
  “夏小弟你就别寒碜我了!”
  万世节没想到这夏吉即使在初次认得的陌生人面前也比自己更能说,于是只能举手败退。又闲聊一会,眼看张越在一旁听话多说话少,他赶紧找借口把人打发了走,这才吁了一口气,旋即却又盯着张越死瞧了一回,最后低声问了一句话。
  “我昨儿个看榜之后就去拜访了小杨学士,随便闲聊了夏吉的事,你知道小杨学士说了什么?”
  见张越满脸莫名,他便嘿嘿笑道:“你这秀才举人进士统共加在一起只用了四年,在别人看来犹如怪胎,这若是没有一个更怪胎的人在前头挡着,因为你那家世,你非得被人喷死不可!不过,虽然不知道是人家用心良苦还是正好赶巧,但夏吉这一次倘若没有你,兴许还考不上,就是将来也未必一定能考个进士出来。从这点来说,你可算得上是他的福星了。”
  尽管万世节没有明着转述杨荣的话,但这后头一番解释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张越心中自是明镜似的透亮。想到太祖皇帝朱元璋当年居然因为科考中脱颖而出的进士太年轻而罢科举,他自然明白年轻进士的优势和劣势。
  年轻便耗得起时光,但年轻也同样意味着阅历浅薄,这老百姓是相信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官员,还是会相信一个嘴边没毛办事不牢的少年?
  万世节眼见打动了张越,于是又干咳了一声:“另外一桩,是我刚刚接到南京大杨学士送来的信。他说如今杜学士已经外放为布政使,他又要辅佐太子,你虽是英国公堂侄,有英国公提点,但在京城为官一不留神就要出错,不若到地方上磨练磨练。你年少得志,最好的地方就是杜学士所在的山东,这离北京又近,又能相互照应。”
  带着这样一番提点,张越这天回到英国公府的时候便没有多少喜色,反而有些心事重重。他若是不做官,这辈子也不会饿死穷死,更不用劳心劳力,但时下的大明看起来正处于盛世,要说弊端却是掰着手指头都说不完——从不断贬值的宝钞到打不完的倭寇,从征不完的徭役到逼死人的重税,甚至还有之后的海禁……总之,那些都是日后的祸患。
  人贵有自知之明,他自然不是那等惊才绝艳的人物。只他既然到了这世上,将来总会留下子女,自然绝不想子孙后代有朝一日做人家的奴才。于是,他的心里便响起了一个愈发响亮的声音,而那个一直都想不起来的名字亦终于有了眉目。
  “……去山东……那儿不会真有……若是真闹腾起来就麻烦了!”
  “越少爷!”
  正喃喃自语的张越听到这个声音,不由得一惊,抬头见是外管家荣善,这才释然,连忙掩饰道:“荣管家找我有什么事么?”
  “没什么大事,只是有几条喜讯要报少爷知晓。这头一条,今儿个大夫诊治,说是夫人有喜了;这第二条,超少爷的婚书已经定了,再过些时日便是纳采纳吉;至于这第三条……”
  荣善笑吟吟地双手递上了一张单子,待张越接过之后便解释道:“打从今儿个一早,上门送贺礼的就不曾止歇过。不但有保定侯家等功臣世家,还有小杨学士和杜家,就连安阳王也打发人送来了文房四宝恭贺。越少爷今次可是好大的面子!”
第一百四十四章
面子
  好大的面子……可是,这面子是他的么?
  穿过垂花门进入内院的时候,张越早想通了一个最浅显的道理。这年头神童天才不值钱,武林高手不值钱,最值钱的就只有一样——实力。若非他不是姓张,若非他算是张辅信任的晚辈,若非他能够有某位强力人物在暗中点拨,只怕从皇帝到皇太孙再到安阳王等等权贵,谁都不会多看他一眼。即便杨士奇和杨荣,对他另眼看待,也多半是看杜桢的面子。
  只有曾经在开封城内悉心教导了他四年的杜桢,那才是亲人之外真真正正关心他的人。可如今这位恩师已经去了山东那样危机重重的地方,他想要见一面也是难。
  从甬路回到了自己一家所住的院子,一进东厢房,他便看见正屋里没人,觉着四下里静悄悄的,他不禁开腔唤道:“秋痕,琥珀!”叫了两声不见有人答应,他心觉纳罕,掀帘往左右两间屋一看,却发现书房也没人,寝室更没人。
  张越打起门帘来到外头,径直去了正房,却发现里头也只有两个尚未留头的小丫头,父母和珍珠芍药两个大丫头全都不在。于是,他只能唤过一个小丫头问道:“知道老爷太太和你几位姐姐上哪里去了么?”
  “少爷,三老爷一大早就被老太太派出去拜客了。因英国公夫人有喜,太太她们都上老太太那儿去了。奴婢听几位姐姐说,这英国公府虽大,老太太却以为大伙儿这么一大家子住在这儿,不利英国公夫人安胎,再加上大少爷要完婚,所以得尽快搬到咱们自己的宅子里头去,所以找三位太太一起商量。”
  那小丫头说话极其利索,见张越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她忙又说道:“这秋痕姐姐和琥珀姐姐却是因另外一件事方才不在。夫人有喜的消息不知道怎的传了出去,汉王妃和安阳王妃听说后都派了年长的妈妈来探望,这自然是府中的几位年长妈妈接待着,碧落姐姐和惜玉姐姐又担心人不够使,所以把两位姐姐都请了过去帮衬。”
  想起自己起初出门的时候王夫人只是稍有不适,已经去请大夫,那时候并没有传出有喜的消息,如今不过是几个时辰之后,那消息居然惊动了两处王府,这样的速度不免有些惊人。张越微微皱起眉头,虽知道秋痕琥珀既然是被王夫人请去,必然不会有什么干碍,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去那儿一趟。毕竟他早先不在,如今去道一声喜也是应当。
  王夫人乃是英国公夫人,这起居和张越等人所住的客院客房自然不同。只是居中的五间大正房素来都是待客之所,并不住人,她平素起居只在东边的小院内。院内正中是三间敞亮的屋子,平素就是严严整整一声咳嗽不闻,这一日有王府来客自然更是肃然。廊下几个未留头的小丫头个个都是低头垂手而立,门内还能听到一阵阵说话声。
  张越平日里虽是径直登堂入室,这会儿知道有王府的人在,自然不好贸然进入。好在门边侍立的一个大丫头眼尖,看见他便赶紧迎了上来,屈膝一拜后便低声道:“越少爷且在外头稍等片刻,赵王府和安阳王府的那两位妈妈都是昔日伺候皇后娘娘的旧人,哪怕在宫中也极有体面,最是讲规矩。若不是如此,碧落姐姐和惜玉姐姐也不会去劳烦您的人。”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道理张越自己也清楚,当下便含笑点头,正预备在廊下站着等,他忽然瞥见那边有几个面目陌生的丫头。几人都是一色松花小袄墨绿色比甲,看着极其肃穆庄重,几乎都是目不斜视。只其中一个年纪最小的丫头大胆,目光径直在他脸上扫来扫去,脸上有些惊疑,有些惊喜,仿佛是认得他一般。
  “这都是王府的人?”
  张越问得低声,那大丫头也就压低了声音答道:“左边那两个是跟着赵王府那位周妈妈来的,右面那两个是跟着安阳王府那位李妈妈来的,应该都是王府的丫头。”
  正说话间,那门帘便是一动,张越只觉身后那大丫头飞快地往后一缩,于是他也就换上了一副肃然面孔。下一刻,一个裹着青金石抹额,身穿天青色对襟袄儿的中年妇人便当先而出,紧跟着就是一个高髻上插着蓝宝石钗,身穿睢蓝色罩甲的妇人。两人虽容貌不同,面上却几乎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不苟言笑表情,就连说话的音线都一般无二。
  两人看见张越站在廊下都是微微一怔,此时正好碧落惜玉和另两位妈妈送出门来,惜玉便忙解释道:“周妈妈,李妈妈,这就是先头到北京照应咱家老爷的越少爷。”
  惜玉背后那两位英国公府的婆子张越先前就见过,深知这等高等仆妇不可等闲视之,更何况那是昔日徐皇后跟前的人,又是王府中有体面的妈妈。他上前称了一声周妈妈李妈妈,本以为对方未必会识得自己这号人物,谁知道那两位竟都是露出了微微笑容。
  那周妈妈先点了点头,大约是并不常笑,那笑容在刻板的脸上仿佛凝固了一般:“三公子的事情我早先就听咱家王爷说过,果然是一表人才沉稳得紧。”
  “果真是不错,怪道咱家小王爷赞过好几回。”
  李妈妈却是伸手招了招,那边跟着她的两个丫头忙急匆匆奔了上来。虽是疾步,其中一个愣是裙摆几乎纹丝不动,就连衣带上的铃铛也没发出多少声响;另一个则是急促了些,直到几声清脆的叮当声之后方才讪讪放慢了步子,一步步挪了上来。而那李妈妈看到这一幕当下就皱紧了眉头,那表情仿佛是那丫头欠了她百八十两银子似的。
  “翠墨,你进王府也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怎么还那么没规矩?”她厉声呵斥了一句后,便转头对张越说道,“三公子大约不认得她?先头您和孟家四姑娘带了一位康嫂子来王府认亲,结果王爷怜她们母女无依,便收留了她们,又替她们纳了赎斩罪的八千贯钞,总算是赎出了她们的当家。如今他们一家三口都在王府当差,再不会如往日那般衣食无着。”
  得知这是昔日那个芦柴棒小丫头,张越不禁吃了一惊。毕竟,如今面前这翠墨亭亭玉立,虽只是寻常丫头的打扮,仍显得有些怯生生,却和当年那芦柴棒似的身材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唯一相似的地方大约就是她依旧不大敢抬头看他,只是捏着衣角低头垂眼。
  于是,尽管心下存疑,他仍不得不说道:“安阳王真是菩萨心肠。”
  “小王爷说,既然三公子和孟家四姑娘和人家素昧平生,都能仗义相助,她们既然是刘妈妈的亲戚,该帮的自然得帮一把。小王爷还说,他们一家三口都欠了三公子大恩,来日若有了空儿,就让他们一家三口来拜见旧日恩人。”
  眼看那李妈妈和周妈妈带着丫头告辞,惜玉等人忙着去送,张越站在那儿只觉得摸不清看不透。他和那一家三口不过是萍水相逢的缘分,之后又因孟敏的好心帮了一把,仅此而已,那安阳王何必煞费苦心?八千贯钞折合八百两银子,对王府来说自然是小数目,可就算是微不足道的小钱,那位安阳王又不是滥好人,收留他们一家三口总有些别的内情。
  “少爷您真是好大的面子!”
  听到这低低的嘟囔,张越顿时转过身,看见秋痕一手捂着胸口站在那儿,他不禁眉头一挑,奇怪地问道:“你这副模样是怎么回事?”
  “您刚刚已经见过那两位妈妈,这不是明知故问么?”和琥珀如今愈发沉默相比,秋痕如今是愈发爽利,在张越面前更是有什么说什么,“那两尊大佛简直比英国公夫人还沉,眼神就和刀子似的,仿佛时时刻刻要在你身上挖几个洞出来。听着夫人夸我和琥珀,她们估计都在心里嗤笑,外头却只用那阴森森的眼光看人。”
  秋痕虽说得口气夸张,张越也颇有同感,可此时还是没好气地瞪了她一眼,旋即亲自挑帘进了里间。惜玉碧落虽说跟着两位年长婆子前去送人,屋子里却还留着两个丫头,王夫人此时正坐在西头的炕上出神,见着他进来便笑吟吟点了点头。
  “大伯娘,我今日得知消息晚了,直到这会儿才给您来道喜,实在是过意不去!”
  “有什么过意不去的,这喜气指不定还是你们父子带来的。”
  虽说刚刚接待了那两位规矩最重的王府妈妈颇有些劳累,但一想到自己如今确确实实地有喜了,王夫人的精神头却很好。和张越说了两句话,她便露出了若有所思的表情。
  “刚刚外头你们说的话我都听见了,安阳王虽说在皇族中的名声还算不错,可平白无故做那种好事却让人有些想不通。你以前好心就罢了,以后却不妨离那一家人远些。毕竟他们领了安阳王那样的恩赐,这死契必定是早就签了。一入侯门深似海,却不知王府的门头比什么侯府公府都要深无数倍,以前的那些情分全都算不了什么。你要记着,在这些个皇族眼中,咱们英国公府的面子可不管什么用。”
第一百四十五章
祖母的馈赠
  “那边如今都已经整治得差不多了,这花园中少几棵树,房中少几样大家伙暂时也不打紧,所以老大媳妇和老二媳妇先带着人搬出去,把你们选中的那屋子好好再看看,缺什么少什么一样样添补起来。你们大堂嫂如今有喜,我这个老婆子少不得替她坐镇着照顾一二,再留下老三媳妇也就够了。超哥儿的婚事你们尽心些,那边毕竟是伯府,别让人笑话了。”
  英国公府虽好,但住在别人家中毕竟是客人,因此冯氏东方氏对于尽早打点好搬出去都并无异议,只在顾氏留下孙氏的时候露出了惊容。两人一个是官宦世家出身,一个家里头豪富,对小门小户出来的孙氏总有些瞧不起。如今看着这个原先不起眼的妯娌一下子在老太太面前有了脸面,虽还不至于压过她们,但足以让她们心里不痛快。
  顾氏见冯氏东方氏强颜欢笑,孙氏则微微露出了喜色,哪里不知道她们心中思量什么。只她们妯娌之间勾心斗角的小勾当,她不想管也不耐烦去管,于是她们起身告退的时候,她不过是微微颔首,没留下任何一个。想想亲生的长子正在交趾那种叛乱不断民心不服的地方,一年到头也难能捎回几封信,她不禁深深叹了一口气。
  往南京走过一趟之后,张赳如今看着已经渐渐有了小大人模样,只他固然是自小被人称赞的神童,科举上却远不如张越那般好运,之前院试又名落孙山。虽说张赳身上还看不出什么心灰意冷的迹象,可她难免忧心,更想到倘若长子还在朝,张赳若能直接荫补为官,她也就不用这么操心了。
  “老太太,刚刚有小丫头来报,说是赵王府和安阳王府派了两位妈妈来探望英国公夫人,不合三少爷也去了那儿道喜,两边就撞上了,据说还说了好一阵子话,两位妈妈对三少爷都极其客气,三少爷应对得也得体。之后英国公夫人又留着少爷说了一阵子话,如今人应当是往这边来了。”
  顾氏微微点了点头,接过了灵犀捧来的茶,略喝了一口方才笑道:“他小小人儿哪里有什么面子,不过人人都看在英国公面上罢了。好在他晓事,英国公没看错他,我也没看错他。这狂傲之人从来就没个好下场,以后在这朝中要立得稳,就得学英国公那般,不能让人挑出一丝错处来。对了,昨天英国公夫人让人送了一匣扇子,你且去取来。还有,拿着这把钥匙打开我那个雕漆妆盒,把其中那个锦囊拿来。”
  灵犀不料顾氏这头说着正事,那头忽然会想到扇子。好在顾氏的东西她都收得好好的,这一时半会寻起来也不难。到里屋的几个小抽屉里翻了一阵,不多时她就找到了扇子。而那雕漆妆盒就是她也不知道里头有什么东西,此时拿钥匙打开了,看到里头那个半久不新的锦囊,她拿在手中却有些疑惑,但终究不敢打开来看。
  打起帘子到了正室,她方才发现张越已经来了,别的小丫头已经都被打发了出去,顾氏身边只留着一个尚未留头的小丫头捶腿。
  “再过十日就是殿试,虽说都是进士,但一甲二甲三甲却各有不同。这一甲着实太显眼,你小小年纪的若是拔入一甲别人也不服气,可落到三甲却也没什么趣味。你且好好用心,夺一个二甲回来也罢!”
  这考试的事情,谁能说得准?张越心中苦笑,但祖母都这么吩咐了,他只好应是。接下来又听祖母说起殿试之后吏部铨选授官的事,他心里想起英国公张辅之前的话和杨士奇的忠告,沉吟片刻便拣那些能说的,一一对顾氏说了一遍。
  顾氏频频点头,心里却着实感慨。谁能想到当初那个病殃殃的小人儿,才不过几年居然长成了这般模样?
  “有师长为你操心,有长辈给你指点,你这福分着实不浅。既然大杨学士也这么说,又有你大堂伯坐镇京城,这在外磨练磨练也好。我一个妇道人家,这朝廷上的大事不甚了了,你这前途我也帮不了什么,更谈不上教导,能帮你的也有限。”
  说到这儿,顾氏便从灵犀那里接过锦囊,轻轻拉开那拉绳,从里头取出了一张票据,随手递给了张越,口中却说道:“你大堂伯应该对你提过,咱们张家的产业其实大多都置办在北京,统共都在我这里收着。你大哥要成婚,以后若靠他的俸禄和月钱自是不够,所以我已经预备了一处大田庄给他,你虽还没成婚,但既然是要出仕,身边没个备办也不行。”
  张越低头仔仔细细一瞧,发现这赫然是一张地契。只是,比起张辅先前送他的那两百亩地小田庄而言,这上头的数字却是大多了,那赫然是通州附近的五十顷良田。当初北京的地价乃是三两银子一亩,贱卖的时候甚至一二两也有人脱手,如今已经是十二两,价格却仍在上涨,仅这五千亩地,价值便是一个相当骇人的数字。
  “这些都是地产,不过是让你收些租子,日后在当官的时候也好开销,其它的钱等你中进士派官之后,再由公中拿出来。”顾氏说着便收起了笑容,口气也变得有些严厉,“我大明对贪赃枉法事向来处置极严,你大伯父那时候就是受了手底下人的蒙蔽,于是才吃了大亏。你洁身自好是一条,但将来还得记着约束好身边的人。总而言之,咱家人还不至于需要靠伸手捞银子来维持生计的地步,切记切记!”
  手里拿着那地契,张越便站起身肃然答应。人家的祖母都是宠溺孙儿,顾氏平日却顶多有些偏宠,从未有一个溺字,所以这番话他自然是听进去了。又坐着陪说了一会话,见顾氏面露倦色,他忙将那地契贴身藏了,正要告辞时,心里却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43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